高考地理知识重点:中国自然地理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布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布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布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高考科目之一。

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是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高考地理知识点,本文将对地理知识点的分布进行详细介绍。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环境、气候、地貌等各个方面。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外壳,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最大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外核和内核。

2.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

其中大气环境包括大气层、气候和气象等;水环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生物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

3. 气候气候是指某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的形成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气候分布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北方干旱、南方湿润等。

4. 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地形的总体呈现。

地貌可以分为平原、山地、高原和丘陵等不同类型。

地貌的形成与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与城市、经济与交通、文化与旅游等方面。

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规划、人口流动和城市管理等是人口与城市考点的重点内容。

2. 经济与交通经济与交通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和区域联系等问题。

交通地理主要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以及运输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3. 文化与旅游文化地理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和文化景观的形成等问题。

旅游地理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等。

三、地理知识点的应用地理知识点的应用是考试中的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地理知识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 地图阅读与解析地图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考生需要具备地图阅读和解析的能力。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中国地貌一、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

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

2.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

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

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我们必学的科目,当中的中国自然地理知识非常丰富,你都掌握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的地形在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二↓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地理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参加高考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归纳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

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流域、北方平原等重点地区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以及经济发展的地理特点。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枢纽的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区划、区域发展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二、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地位,以及大洲之间的地理联系和合作关系。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亚洲是最大的大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有大西洋等重要洲际关系。

2. 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国际关系,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非洲大陆的贫困问题以及南美洲的资源开发。

3. 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了解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现象和解决办法。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南极大陆的冰川资源、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形状、结构及运动•地球形状:略呈扁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公转产生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1.2 地图阅读与制作•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阅读:掌握比例尺、经纬网、图例、注记等要素。

•地图制作:学会用画图软件或手工制作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

二、自然地理要素2.1 气候•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海洋、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气候现象:全球气压带、风带、气候带。

2.2 地形•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脉阻挡冷空气和暖空气,形成地形雨;高原山地气候高寒。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坡度、流向、水能。

2.3 水文•地表水:河流、湖泊、冰川。

•地下水:地下径流、地下水位、地下水质。

•水文过程:降水、蒸发、径流。

2.4 生物•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湿地、沙漠。

•生物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5 土壤•土壤类型:黑土、黄土、红土、紫色土等。

•土壤形成: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土壤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三、人文地理要素3.1 人口•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人口分布:纬度、海陆、地形、经济、交通。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负担。

3.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类型: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

•城市化进程:起步、发展、成熟。

•城市化问题:城市病、城乡差距。

3.3 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

3.4 工业•工业类型: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值表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值表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值表大全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备考阶段需要熟练掌握地理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高考地理科目,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地理知识点分值表大全。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 (4分)地球的形状、构造和运动是地理学的基础,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占比较高。

学生需要理解地球的形状为近球体,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各种运动形式,如自转、公转等。

2. 大气层与气候 (6分)大气层与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掌握相关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气候类型的分类。

3. 水文地理 (5分)水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水资源、水循环等。

学生需要掌握水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等知识。

4. 土壤地理 (3分)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产物,对于农业、生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土壤的组成、种类和形成过程等知识。

5. 生物地理 (2分)生物地理主要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与生态系统。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 (5分)人口地理是对人口数量、分布和变化的研究。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并能分析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2. 农业地理 (5分)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文地理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农业地理的基本概念、农业种植与养殖的分布规律等,并能分析农业发展问题。

3. 工业地理 (4分)工业地理是研究工业的分布和发展态势,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工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业发展的分布特点。

4. 城市地理 (4分)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规模等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城市地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的发展规律和城市现代化的特点。

5. 交通地理 (3分)交通地理研究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交通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运输方式以及交通网络的建设等。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其地理特征多样且丰富,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盆地等。

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面貌。

一、高山地形中国拥有众多高山,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大兴安岭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分别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山脉系统。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针叶林带之一。

二、平原地貌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黄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的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母亲河”,其下游有广大的黄土高原,其中包括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三、河流湖泊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经过九个省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基地。

珠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广西,注入南海。

中国也拥有众多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湖泊之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有着独特的湿地景观。

太湖位于江苏省,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四、丘陵地带中国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丘陵地带地势较平坦,海拔相对较低,多为花岗岩、石灰岩等构成。

丘陵地带具有丰富的水源和土壤资源,适宜农业发展。

五、盆地地形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被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地势低洼,气候干旱,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土”。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多样丰富。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8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8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1.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断裂活动,燕山高大乔木植物 被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树木形成硅化木,后经地层抬升等 地壳运动,覆盖在这些硅化木上部的岩层被侵蚀搬运,这些木化石出露 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观。(3)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 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面图为背景,考查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气 候 、 河 流 2021·广 东 , 8 ~ 9 及其特征。
与湖泊、自 题
2.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
然 资 源 等 自 2019·北京,6题 为背景,考查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
然 地 理 特 征 。2018·北 京 , 1 ~ 2 业发展的影响。

3.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为背景,
东北—西南走向 —e__武__夷__山____、f___台__湾__山__脉___ 西北—东南走向 g__祁__连__山____、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贺兰山、___横__断__山__脉___ 弧形山脉 i喜马拉雅山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名师点睛] (1)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分别是昆仑山脉、祁连山 脉、横断山脉。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答案] (1) 阴山和燕山以北适宜发展畜牧业,阴山南麓适宜发展灌 溉农业,燕山以南适宜发展旱地农业。 阴山和燕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 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与北上的暖湿气流,阴山南麓降水较为充沛,并有 黄河水灌溉,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 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发展旱地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知识重点:中国自然地理
2019高考地理知识重点:中国自然地理
1、中国行政区是中国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背景,可谓重中之重。

记忆行政区划图要达到三层境界,第一要熟练填注空白行政区划图,建议分方位记忆即东北黑吉辽内蒙古,西北陕甘宁新青,西南川云贵西藏,中间是两广西湖两河山,东南苏浙皖赣闽台琼,再补充四个直辖市京津沪渝、两个特别行政区港澳;第二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各省区轮廊拟人状物以便联想记忆;第三某重要区域地图,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湖、资源与行政区划的相对位置。

2、地形区空间位置往往是以山脉为界线的,因此,山脉的位置构成地形图的基干。

特别注意巫山既是鄂渝还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界线;太行山既是晋冀还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线;武夷山是闽赣界线;天山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界线;昆仑山是新藏还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界线;秦岭是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界线;南岭是两广与湘赣的界线;祁连山是甘青还是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界线;横断山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线。

3、用谐音及顺口溜来加强记忆。

将陆上邻国,越老缅印不锡尼,阿巴苏蒙到朝鲜,苏分塔吉加哈俄;海上相望之国,东是日韩与南非,南有马来文印尼;东北一西南走向山脉,
雪巫太大长城台;东西走向山脉,天阴昆秦南;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大阴贺巴区。

4、温度带、干湿地区空间分布与行政区划关系,海南全部在热带;两湖闽浙黔皖沪渝全部在亚热带;山东全部在暖温带;吉林全部在中温带;广西没有热带范围,虽然有北回归线穿过;塔里木盆地和辽东半岛为暖温带;并兼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的有陕西、甘肃;明显兼跨四类干湿地区的有陕甘内蒙古藏。

5、秦淮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界线,它大致穿过苏北、皖北、豫南、陕南、甘东南。

可以借用逻辑推理加强记忆--1月0℃等温线→亚热带、暖温带界线→有无结冰期界线→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半湿润界线→水作、旱作界线;秦岭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分水岭。

从而使秦淮一线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6、注意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关系,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
①外流河水文物特征理解,降水量与蒸发量→流量多少,雨季长短→汛期长短;最冷月气温→有无结冰期;植被状况→含沙量多少。

②降水时空分布规律→水资源时空特点。

③夏季风推移规律决定气候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决定北
方比南方降水少、雨季外;决定北方比南方流量小、汛期短;决定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的梅雨与春旱、伏旱与夏滞同时出现;决定长江南北对称分布的支流所起的错开来洪、调节水量的作用……
④地势阶梯状→水能丰富;地形类型→土地资源;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