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指导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梳理
现代文阅读的四种意识。

1.树立文本意识,读懂读透文本。

提倡“三遍阅读”:第一遍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标画认为重要的语句;第二遍看过问题后,带着问题再读;第三遍,对照原文答题。

2.树立分值意识,根据分值确定答题的点,尽量多角度解答。

3.树立原文意识。

“一切脱离文本的答案都是危险的,答案不在脑子里,就在原文里。


4.树立文体意识,注意答题规范。

记叙类文体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题目的含义需要考虑:
①使用修辞指出修辞的指代义②表层含义③深层含义④有些题目含义就是文本的中心
如:《点燃一个冬天》
表层含义: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的需要。

深层含义: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再如:《让花儿悄悄开放》
含义:让若花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像常人一样努力成长并获得成功。

2、题目的作用(或好处)
①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或直接揭示主旨
②交代文中主人公、人物的身份、暗含人物的性格《老王》
③线索作用《背影》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⑥一语双关一指……一指……《爸爸的花儿落了》
⑦(运用反语),增加文章的讽刺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变色龙》
⑧表明文体《谈读书》⑨蕴含哲理《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3、加点词语的含义
模式:词语的本义+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结合句子内容回答)+该词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例:(春天)属于公园了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
..的小花
“丑丑”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了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4、词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形式+内容+好处
该词用了什么形式(什么修辞、是否精妙用词、感情褒贬、是否化用、从哪种感觉)+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心理、品格、精神;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好处(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新颖∕强调了……)如:
他每次都扬扬
..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

”“扬扬”一词写出父亲把汇款单在空中摆动,引起别人注意,表现父亲收到儿子汇款时的激动和喜悦,满足和骄傲。

“扬扬”一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5、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首先要看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开头、中间、或结尾),其次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其作用。

注:一般要先概括这段话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再加上其他作用:
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
开头读兴趣;欲扬先抑,与下文形成对比;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如是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为下文做铺垫;也可能是侧面描写;如是景物(人物)描写写出其作用
文中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点题
文末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
注意:有些结尾不总结全文,而是出人意料,使文章余味无穷,意味深长,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某句话(词)独立成段,大都是为了强调……
6、理解句子含义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结合文章主旨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如: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用纯洁的心灵去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7、赏析句子
从三方面考虑:形式(运用了×表现手法、×修辞、×描写、×词、×句式)、内容(写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或人物什么心理、观点、品质、思想感情等) 还可加上在文中的作用。

需要知道的术语: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反语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例子: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

“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

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种子飞舞的美态,烘托了小姑娘的坚
强乐观。

景物描写赏析:可以从修辞、感觉(视、听、嗅、味、触)、精妙用词、化用入手
格式:运用了(×修辞、×觉、×词、化……为……)写出了被描述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描写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精妙用词角度赏析
格式:运用了(×修辞、×描写、×词)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特征,表现了作者(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思想感情)
8、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作用(如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等)。

修辞本身的作用有: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

(其他作用:化无行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拟人: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

排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使语句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感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了……,加强了……语气;
对比:强调了+对象+特性,突出了强调了+对象+特性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文章内容的概括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因+经过+结果。

10、文章主旨的概括
模式:本文通过记叙了一件……事(塑造了一个……的形象),歌颂(抒发、赞美、讽刺、鞭挞、反映)了……(高贵品质∕社会现象)
11、概括文中人物形象
要多角度概括,根据文中人物所做的主要事情来概括,可以包括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方面。

12、文中次要人物(或事件)的作用
衬托主要人物,或与主要人物(事件)形成对比,来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突显文章主旨。

1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标明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节令。

②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③点明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⑥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⑦突出、深化主题。

或含蓄地表达主旨。

14、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5、插叙的作用
①交代原因及相关情节,让读者对事情原因和人物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②丰富文章内容,使叙述完整且显得有波澜。

③为下文做铺垫,或与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6、倒叙的作用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前的写作顺序。

作用有
①使文章产生悬念,更引人入胜,引起阅读兴趣。

②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17、引用诗句的作用
表现了文中……内容,点出文章中心,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诗意,深化作者感情。

18、本文语言很有特色,结合句子具体赏析
要先判断出语言特色,再找能体现这一特色的句子加以赏析,赏析要体现语言特色。

常见的语言特色有:朴实无华、生动形象、华美绚丽、清新自然、含蓄隽永、幽默诙谐、多用口语、简洁凝练、富有情趣等。

例子:穿窗而过的月光,……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光的芬菲再送进来。

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语言特点)运用了拟人,赋予月以生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9、一段(句)话是否多余。

一般不多余。

原因:①可能是侧面描写②可能与前后形成对比③可能凸显文章主旨④为下文……内容做铺垫⑤可能与上下文有照应关系。

伐木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文学网> 文学体裁> 杂文>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美文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美文
发布时间:2015-11-12编辑:lqy手机版
自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到如今的现代社会,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已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灿烂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是所有华夏儿女引以为傲的璀璨瑰宝。

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当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悠久的文化传统,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汲取传统文化之精髓,不断地开拓创新,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对其加以发展,使其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积极主动地接触、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身养性的学问,其核
心即是道德教育。

在处理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的问题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增强了你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我们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

历代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团结一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在对待人生态度的问题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给了很好的诠释。

自古以来,不论是在天灾还是在人祸面前,中华儿女从未屈服和放弃,面对种种挑战而不丧失斗志,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永远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个人的成长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国家的繁荣昌盛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古人所看重的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对真理的执着,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

探寻真理不仅仅对个人的发展十分有利,更重要的是它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道德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明白如何为人子女;“君子之交淡如水”教会我们怎样与他人交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懂得何为博爱、何为真善美;“业精于勤荒于嬉”引导着我们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这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着十分积极地影响。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学习独特东方智慧。

当世界都认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尤其是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大力弘扬自己国家古老的历史文化。

正如罗素所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

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

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

但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学习历史智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
在法国的一个阴雨蒙蒙的天气里,他和司机开车行驶在一个狭窄的小路上,小路只能容得下一辆车行驶。

在他们的前面有一辆车开得很慢,使得他们无法快速前进,余秋雨和司机都很生气,司机在不停的鸣笛示意。

前面的车窗里有个小女孩一直看着他们,并向他们挥手。

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一个中年人下了车走过来对余秋雨说,很不好意思一直让你们开在我们后边,为了不让泥水溅在你们车上我们一路都开的很慢,我们觉得让你们一直走在我们后边很不公平,现在请你们先走。

余秋雨当时很震惊,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他们本来可以很自在的行驶,可是他们没有,而是在干自己的事情时,还在考虑着别人,有种不自觉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这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长存,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占领法国首都柏林后,对法国人进行文化渗透和法国人对守住自己文化的抗争。

其中有句话是,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死,我们总有站起来的一天。

是的,区分不同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文化,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

我们一直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一直以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

其实朱七七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学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奔走而呼喊,我觉得本身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事情。

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用汗水和辛劳在默默守望。

我觉得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用青春和生命在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血脉。

我也从小受到家人的熏陶,对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我也一直关注着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把它视作我人生的一个理想。

今天朱七七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觉得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知识分子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我很佩服文化保护的举旗人----贾平凹,默默地在这条路上耕耘,不为时代的金钱利益所诱惑,不为众人的不解所羁绊,遍访全国即将消失的古村落,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摇旗呐喊。

贾平凹是一个缄默的,有良知的,有责任的学者。

我喜欢蒲剧,对蒲剧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今天听了来自运城蒲剧艺术家的表演格外兴奋。

蒲剧里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会教给我们很多知识,带我们领略那个遥远年代里人们的思想。

近些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蒲剧事业能够得以继续发展,一批优秀的蒲剧演员也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王艺华,武俊英,孔祥东,景雪变等等;蒲剧事业后继有人,梅花奖,杏花奖多次被年轻新秀抱入怀中。

但是,蒲剧也面临像其他剧种一样的发展难题,怎样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相融合,怎样为戏曲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怎样为戏曲的演出获得广阔的市场。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因为戏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继承和保护戏曲文化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没有深刻传统文化积淀的人,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没有一定传统文化意识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传统文化气质的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泛滥无边,而是慢慢吸收,慢慢品尝,慢慢消化。

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因为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维系的纽带,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

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谈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就不得不从我们的历史开始说了。

中国至少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先祖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现在万人瞩目的华夏文化。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比其他国家的文化更受欢迎。

只是我们自己国家的人对国外文化更加青睐,甚至以为什么东西只要不是中国的就是好的。

对此,我有些不解。

我为什么不在别人来我们这里取经的同时,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的更加光大吗?
虽然我有诸多的不满,但是凡事都要讲究证据。

那么,我就来把中国文化受的委屈和独特魅力列举出来一些,让你们看看你们的无知让我们的历史文化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碰巧前一段时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自己国家的非文化遗产。

那么我们就来说端午节吧!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是从战国时期就开始流传下来的节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这原本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本不必拿出来说,但是碰巧韩国的端午节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端午节是韩国的节日。

这一消息散播出来,就马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反对的人可算是寥寥无几。

但只要是懂历史的人都知道,韩国的端午节是在战国以后的才流行起来了。

所以不懂历史的人就不要乱说了,赶紧回去补补历史吧。

别在这里不懂装懂了。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位,那就来说说华夏的汉服吧!但在说汉服以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记得在唐朝时期,有一位波斯的商客来长安游玩,在长安街上看见一个穿着丝绸的官吏,就惊讶的说:“您的衣服做工真精细,隔着五件纱衣,我还能看见您胸前的痣。

”那位官吏听了以后笑着说自己的自己穿了七件。

波斯商客连连称奇,之后又试穿了唐装,觉得很舒服,就在长安定购了很多的衣服带会了波斯国。

当时的日本和韩国与唐朝交好,两国使者见波斯国商客很是喜爱唐朝的服装,自己也试着穿了一次唐服就觉得唐服宽松舒适,就连忙回到自己的国家,让人在唐服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让人看起来与唐服很相似。

所以今天我们才回觉得汉服与日本和服还有韩国的朝鲜服很相似。

至于现在有些人说,汉服是抄袭日本和服还有韩国朝鲜服的说法,那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漫天空谈。

历史,是由文字记载才能流传千年,现在,我再来说一下文字吧!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和扁平的骨头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而现在所流传的文字,都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做的改动。

在唐朝时期,是日本与中国交好的鼎盛时期,那时候日本还没有自己国家的文字。

于是日本使者受天皇的委托请求大唐皇帝,给他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

由于是在汉文的基础上做的改动,所以日文和汉字很是相似。

至于现在有些人说,中国人不仅抄袭邻国的节日和服装,还抄袭邻国文字一类的话,都是无稽之谈。

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一点也不比外国的差。

当然,我还有一些没有说到,比如: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色香味俱全的中国美食,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元曲,百看不厌的明清小说,妙手回春且不伤身的中国医学,流传千古的四大戏剧,修身养性的太极拳,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虽然我举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到那也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

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还是在于为什么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淹没在历史长河的时候,是什么支撑着华夏传统文化在惊涛骇浪、危机四伏的历史长河中依旧安全的行驶着、闪耀着。

如果,你正眼对待自己国家的文化,并把华夏文化发扬光大,那么你就会发现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外国文化在华夏文化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妃色的岁月在时光的空隙中渐渐沉淀下来,一声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陈迹斑斑的记忆,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屈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之路上屹立不倒,历经代代坎坷,最终在斑驳的老墙上静静绽放泫然的美丽。

不知从何时起,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而后对它的钟爱和痴迷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渐渐地,我从中感悟到一个古老的国度点燃的文化之火。

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让我有第一感触的是“孝”与“忠”。

谈起这,我不得不提起我高中所学的《陈情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建”。

对于“以孝治天下”的泱泱晋国。

“孝”的意义可想而知。

孔子曾曰:何为孝?即继承先父之志。

从古至今,“忠”和“孝”已成为中国人论好男人的标准。

“忠”于事业,“孝”于家庭。

在我的理解中,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就是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成功的人,事业的成功是一个男人梦想实现终身奋斗的结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志。

儒家学说里曰:“孝者,所以事君也”。

孝的适用范围远比忠来的广大,这绝不仅仅是对父母而言,更更要的是对君父、授业解惑的老师。

因此,“忠”即“孝”的一部分,那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便不攻自破。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孕育中,褪去华丽的外衣,大浪淘沙,留下的一笔永久的财富,那便是五千年的沉淀—爱国情怀与民族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一方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历代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

我想起了先秦哪那些宣扬礼仪仁道的先哲们,想起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想起了那正直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海瑞,想起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戊戌六君子••••••
他们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生命,这种胆魄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去膜拜。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是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到的有一个价值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给了很好的诠释。

自古以来,不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中华儿女从不屈服和放弃。

面对各种挑战而不丧失斗志,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永远保持着不屈不饶的精神,在我的人生中,需要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我更应该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瑰丽的诗篇是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到的又一个收获。

我听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而哭,那是魏晋的愤恨之泪。

我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受到春的气息。

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事故变迁后,我又展望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蓬勃景象。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铁骨铮铮,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壮志,都让我深深的沉醉。

流芳百世的不只是他们绝妙的诗句,还有他们的忠肝义胆,就像秋之落叶,那般返璞归真。

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我内心深处情有独钟的是感恩。

儿行千里母担忧,记得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离家之时,母亲很早为我起床煮饺子,之后父母怀着希望与憧憬把我送上火车站,一直到现在每次离家,父亲还是以一样的方式送我,每次的电话那头总是嘱咐我、关心我,从没有诉说过自己的苦,在此我想再道一声:“感谢你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