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博物馆藏清代牙雕艺术珍品
匏器
![匏器](https://img.taocdn.com/s3/m/bd2721afdd3383c4bb4cd242.png)
马洪泉:官园结缘蛐蛐罐被圈内称为“中国匏器收藏第一人”的马洪泉,前几天刚刚把自己的三只清代蝈蝈葫芦拿到央视鉴宝栏目上亮相,故宫博物院专家刘静为这三只葫芦估价80万元。
昨天本报记者来到马洪泉家中,听他讲述了自己数十年的收藏经历和京城鸣虫儿文化的有关知识。
马洪泉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孤品蛐蛐罐自幼喜欢玩鸣虫官园结缘蛐蛐罐马洪泉说,他从小就喜欢鸣虫儿,而且这种爱好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退,直到后来插队、1979年调回北京,也一直没有丢弃自己的鸣虫情结。
真正收藏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子,是从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摆摊儿开始的。
那时候,喜欢收藏的人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东西的价钱也相对便宜,一些著名的京城“老玩儿家”多还健朗,经常活动,马洪泉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也淘得不少好东西。
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也是一位有名的“虫儿迷”,写有不少关于秋虫的著述,而且对于匏器(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子十分有研究,马洪泉常与王老交流,从中获益匪浅。
马洪泉收藏的蝈蝈葫芦,王世襄基本都看过,而且马洪泉还收藏了一对王世襄曾经收藏过的葫芦。
王老现在年纪大了,但是依然惦记着马洪泉的收藏。
近来几次提出想看一看马洪泉收藏的蛐蛐罐,由于马洪泉的收藏数量比较大,所以至今尚未如愿。
马洪泉透露,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一只品相很好的蛐蛐罐,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能买到,但是当时几百元的蛐蛐罐子,现在没有五六万元根本别想买到,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有人愿意卖给你,因为现在这些古玩存世量非常少。
依照现在的行情,这些虫具的升值潜力是以10倍计的,价格几年翻一番很平常。
马洪泉:官园结缘蛐蛐罐雕刻精美的玳瑁芯子雕有梅花图案的象牙芯子“树皮”外观的清代蛐蛐罐造型别致的“四季花”蛐蛐罐一对清代蛐蛐罐一套清代象牙水牌买对葫芦四千元现在价值二十万上世纪90年代中的一天,有一位上海朋友突然告诉马洪泉,京剧新谭派创始人谭富英先生收藏过的一对蝈蝈葫芦将要流向市场,问马洪泉有没有兴趣收购。
明清牙雕鉴赏
![明清牙雕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458430852ea551810a68749.png)
明清牙雕鉴赏明清牙雕即中国明清时代的象牙雕刻,其作品种类繁多,小自扇骨、香熏、花插、笔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等。
当时象牙、犀角雕刻和竹木、金石雕刻并没有严格的分工,许多工艺家对加工各种质地的材料均得心应手,如明代的鲍天成、濮仲谦,清代的尤通、尚均等,都是这样的多面手。
所以明清牙雕更易于吸收他种雕刻技法的长处。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象牙雕松荫策杖图笔筒、明象牙雕岁寒三友笔筒,都明显地受到竹刻名家铲地法、毛雕法的影响。
上海博物馆所藏明象牙圆雕公服冠带人物坐像、故宫博物院所藏明象牙圆雕观音送子像、明象牙圆雕双龙戏水笔架、明象牙浮雕双螭荔枝方盒,都是明代象牙雕刻的代表作。
清代的象牙雕刻有江南和广东两大流派。
江南嘉定派的刻竹名家如封锡禄、封锡璋、封始岐、封始镐、施天璋等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
还有顾继臣、叶鼎新、陆曙明、李裔广、张丙文也是江南的象牙雕刻名匠。
嘉定派竹刻艺人所雕牙器,如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雕山水笔筒、象牙雕罗汉渡海图臂格、松鼠葡萄笔洗等,与他们所制竹木逸品同样奇峭清新,气韵生动。
广东派的牙雕匠师有陈祖章、屠魁胜、陈观泉、司徒胜、董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等人。
陈祖章自雍正七年(1729)开始在造办处当差,故宫博物院所藏“牙雕月曼清游册”就是他领衔署款的。
但陈氏博采众长,没有只突出表现广东派的风格,而是受明代“周注百宝嵌”的影响,经过与造办处当差的各派名家的合作,使这件象牙雕刻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的代表。
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雕渔乐图笔筒的作者黄振效虽是广东人,但他的作品师承封氏,完全是嘉定派竹刻的风格。
江南牙雕,实际上并不只限于苏州一地,而是可以涵盖南京、扬州、嘉定等长江三角洲一带的牙雕工艺,这里传统上就是商业与工艺美术行业发达的地区,牙雕深受书画、竹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文化底蕴厚重。
金陵的竹刻家濮仲谦,嘉定的竹刻家施天章、封歧等,都同时从事牙雕的制作。
施天章、朱拭等作为牙匠曾被召入宫廷造办处当值,被称为“南匠”。
烟台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
![烟台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362201fc4ffe473368ab79.png)
烟台市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场所,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内容。
为保护好烟台历史文化遗产,给全市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博物馆必须不断征集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藏品,承担起烟台历史文物保护的重任。
一、藏品征集必要性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建设工程的开工,使地下文物大量出土,导致许多出土文物流散于社会,需要征集收藏。
2、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文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严重流失,需要及时收藏。
3、收藏保护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新馆规模的扩大,收藏条件的改善,需要丰富馆藏文物和展陈,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和专业研究人员的需要。
4、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收藏和保护文物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
二、藏品征集方法1、藏品征集机构。
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在市财政和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市博物馆组织实施。
文物征集实行专家负责制,日常征集工作由文物管理部承担,其他部门配合。
征集文物须经专家组成员3人以上鉴定与讨论,提出拟征集文物方案,经馆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方可实施。
收购10万元以上的文物,须经专家组半数以上人员通过,实行一票否决制。
确定征集后,要与对方(即出售、捐赠、移交、交换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永久合同,厘清物权关系。
2、藏品征集途径。
考古发掘,田野采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接受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并移交的文物(或标本)。
三、藏品征集范围1、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出土文物和流散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文献资料、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实物;3、反映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4、当代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性物品、能反映和代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见证物;5、其他有必要征集的文物、标本。
古代象牙雕刻文物探微
![古代象牙雕刻文物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bf4081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7.png)
古代象牙雕刻文物探微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5期摘要:我国牙雕制品历史悠久。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贸易的交流,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审美的追求,古代象牙雕刻产业日趋繁荣,留下很多珍贵的牙雕文物。
明清时期,以套球为代表的广式牙雕颇具盛名。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云龙纹高座象牙雕套球便是广作套球的典型代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传统象牙雕造行业衰落,使现存博物馆的象牙雕刻藏品愈加珍贵。
文章结合博物馆中的象牙雕刻藏品,从象牙雕刻发展历程入手,探讨其鉴定方法及保存、保护方法。
关键词:文物;牙雕;套球;鉴定;保护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5.0011 寻根问源话牙雕1.1 早期萌芽与发展考古发现,距今6000至4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制品,如象牙筒、象牙琮。
而在我国长江以南,江苏昆山赵陵山出土有良渚时期的象牙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牙雕小盅、双鸟朝阳牙雕片等;广东一个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有喇叭形牙雕首饰,薄如蛋壳;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有神人兽面纹象牙权杖。
这些颇具创造性、装饰性的实用器、礼器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象牙雕造技艺便已萌芽。
商代甲骨文记录:“今夕其雨,获象。
”《吕氏春秋》有载“商人服象”,证明黄河流域的商代先民们已能驯化大象并利用象牙。
殷墟就出土了象牙梳、象牙碟等实用器。
河南妇好墓出土了精美绝伦的象牙杯,不仅雕刻了生动的兽形纹,还镶嵌了璀璨的绿松石。
①西汉《史记·微子世家》载有“纣始为象簪”的故事,认为商纣王一旦用了象牙筷,会由奢入俭难,容易奢靡浪费、纵情享乐,如此必有亡国风险。
随着象牙线雕镂空技艺的精进,象牙制品稳坐名贵珍品宝座。
据西周《周礼·太宰》记载,象牙是当时周朝手工业“八材之一”。
距今约3000年的金沙遗址的祭祀坑出现了大量叠放的成年亚洲象牙齿,最长的1.85米。
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也发现了大量象牙。
象牙雕刻的流派真伪与断代
![象牙雕刻的流派真伪与断代](https://img.taocdn.com/s3/m/b50000c3ba0d4a7303763a26.png)
象牙雕刻的流派真伪与断代在我国艺术品门类中,牙雕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了精美的象牙盅、匕、双凤纹蝶形器、梳子等,其上运用了圆雕、阴刻甚至镂雕技术,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的殷墟遗址发现了不少象牙器物。
妇好墓出土的夔龙纹杯,镶嵌绿松石为饰,颇为精致。
周代,象牙工艺已经独立成为一个门类,制作了大量生活用具,尤以簪、笄为多,河南虢国墓地还出土了雕刻复杂的象牙剑鞘。
汉唐时期,象牙已经依赖进口,所以更为珍贵。
据载,当时出现了牙?、牙床、牙扇、牙带?^、牙笔管、鸡心佩等,从现在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昔日遣唐使带回日本的唐代拨镂牙尺、牙笏中可见当时工艺的辉煌。
宋代宫廷匠作机构――文思院,已经设立专门的象牙作坊,后来著名的牙雕品种象牙球工艺也出现了。
今天所见明代前期牙雕以宫廷御用监制作居多,主要是小型雕像,不喜染色;而晚期在南方的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福州、漳州和广州等地,因为商业的需求,牙雕工艺相当繁荣。
清代是牙雕高峰时期,宫廷与地方相互影响,流派众多,名家林立,留下了大量作品。
一般而言,可以区分成南北两大系统,流派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牙雕王艺的发展。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继承明代传统的苏州牙雕、深受西方影响的广州牙雕、擅长人物的北京牙雕以及汇集南北风格带有宫廷气派的造办处牙雕等。
牙雕流派苏州牙雕苏州牙雕,实际上并不只限于苏州一地,而是可以涵盖南京、扬州、嘉定等长江三角洲一带的牙雕工艺,这里传统上就是商业与工艺美术行业发达的地区,牙雕深受书画、竹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文化底蕴厚重。
金陵的竹刻家濮仲谦,嘉定的竹刻家施天章、封歧等,都同时从事牙雕的制作。
施天章、朱拭等作为牙匠曾被召入宫廷造办处当值,被称为“南匠”。
正因为苏州牙雕的文化气息,当时有谚云:“苏州样,广州匠”,苏州牙雕样式成为全国牙雕流派的范本。
苏州牙雕的作品多为笔筒、笔架、笔掭等小件文房用具,也有碗、瓶、盒等实用或陈设器物,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历史传说等,常以名家画稿为粉本,追求笔墨的韵味,某些山水作品有吴门画派之风,花鸟则宗清初画家恽寿平,清雅脱俗。
象牙器收藏与鉴定
![象牙器收藏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008db769dc5022abea0004.png)
玉壶春1件(图五)。
白釉。
梅瓶1件(图六)。
褐釉,划花。
侈口唇沿短颈流肩鼓腹下敛底部削圈,肩部腹部是弦纹。
单柄白釉小盏印花1件(图七)。
钧窑碗1件。
已残。
广口,尖唇,斜腹,圈足,圈足底部凸起。
胎质粗,呈灰色。
里外施釉,釉汁肥厚,呈天蓝色。
近圈足处无釉。
白瓷盘2件(图八)。
敞口,圆唇,斜弧腹,圈足,外底有鸡心突。
2.铜镜2件。
大小基本相同,圆形,半圆纽,铸有兽纹。
3.砖墓志1件。
发现时斜倚于棺床北壁下方。
为一方形青砖,长30厘米,宽29.5厘米,厚4.7 ̄4.8厘米。
其上朱砂楷书铭文16行,字迹漫漶不清。
四、结语岚县岚州大道壁画墓虽然出土砖质墓志,可惜字迹已漫漶不清,无从了解其年代及墓主身份,只能从墓葬形制、壁画和出土器物分析判断。
该墓形制简单,砖床凹口壁上的砖雕猫和狗,与汾阳东龙观金代墓葬一致;墓内壁画“开芳宴”系日常家居生活内容,出土的兽形瓷枕也是金代的典型器物,所以此墓应该属于金代。
执笔人:刘吉祥象牙器光洁如玉,质地细腻,穷工极巧,华贵端庄,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喜爱。
牙器的制造和使用在我国起源很早。
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以穿孔兽牙作为装饰品,喜欢用美丽而有价值的东西来装饰自己,可视为人们审美意识和原始艺术的萌芽。
象牙器在古代是十分难得的宝物。
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就有象牙雕双鸟朝阳纹及象牙雕鸟形匕的发现,鸟的造型夸张变形,可能是当时的氏族图腾崇拜的反映。
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象牙梳是原始社会具有代表性的象牙器。
我于1990年在江苏昆山赵陵山的土筑高台上清理了一座良渚文化早期大墓M77,清理出一对精美的象牙手镯,简练浑朴、温纯古雅。
墓主人在当时社会地位很高,是一位握有军权、神权的氏族显贵,这对象牙器是墓主人生前从事重大礼仪活动的用具之一。
在南京博物院玉器馆就可以欣赏到这对五千年前的象牙手镯器(图一)。
象牙器同青铜器一样都是当时物质文化中的佼佼者。
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嵌有松石兽面纹象牙杯和兽面夔凤纹带流象牙筒在商代象牙中是仅见的。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牙雕的种类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牙雕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ebe87ca5fbfc77da269b15b.png)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牙雕的种类象牙色泽悦目,质地细腻,是雕刻的上佳材料。
艺粹网研究,中国的牙雕历史悠久,数量众多,但传世的牙雕绝大部份都是明清时期的。
下面艺粹网从我们收藏者的角度出发,将明清牙雕分为四大类,并对每个大类的代表作略作涉及,希望对牙雕的收藏的普及和兴趣开发能有所裨益。
象牙忌干燥和温度突变,艺粹网提醒,如若保存得不好易开裂。
在玻璃柜中摆设牙雕时,旁边最好放1-2杯水;摆设时注意光源,象牙对光也有反映,长期见光的一面较白,背光的一面泛黄。
不摆设时可用不吸水的纸包起放入箱内。
下面艺粹网简要介绍牙雕的几个大类。
1、宫廷制品类元代宫廷即有专工牙雕和犀角雕的作坊,但出土的牙雕实物只有几件。
到明代的皇家牙雕存世不少。
清代的宫廷牙雕由养心殿造办处的牙作、如意馆制作。
艺粹网发现,从已发表的宫廷实物来看,既有雅意突出的制品,也有地方风格明显的物件。
艺粹网以为,需要区分对待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凌驾于地方风格之上的宫廷风格?二是那些雅而简的宫廷制品是不是代表着清牙雕的最高审美趣味?与其说这些牙件的特点代表着一种风格,还不如说它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皇帝或者造办处的一种审美观点2、人物圆雕类明代后期象牙人物圆雕作为一种产业而兴起。
明漳州牙雕多随形,刻工简练,但注重脸、手和衣带的表达。
其价格取决于牙雕的大小、题材和艺术水准。
3、文玩杂件类尽管有些明代文人认为文玩摆设不适于用象牙制作,但存世的明清的牙雕文玩杂件数量却相当多。
所以这类也可以归结为一大类的。
4、出口类如果说,明代牙雕出口的中心是漳州,那么清代象牙出口的中心是广东。
广东出口了大量的牙雕制品。
这些出口物件的共同特点是迎合西方人的心理,在工艺上讲究细和繁。
今天艺粹网带领大家再来看这些物件,工艺上我们可能会感叹它们的精美,但它们的艺术内涵相对比较贫乏。
目前,国内的明清的牙雕类的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明清的牙雕成交率和成交价都不太稳定。
从投资这方面升值的角度出发,艺粹网认为造型设计好的明圆雕、明清笔筒,以及工艺精细的出口牙件是较理想的选择。
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https://img.taocdn.com/s3/m/b41abbf9fab069dc50220172.png)
浅谈象牙雕刻象牙,即象上颚的门牙,其主要成分为一种似骨的质料,称为象牙质,由磷酸钙和有机体构成。
它的颜色由白、黄、浅棕等色,硬度为1.5,比重约在1.7至1.9之间。
象牙为动物牙齿中最大的,且随年龄会继续增长,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变曲,所以它的整体外形应是月牙形的。
象牙约有三分之一为其牙根,长在牙肉内与骨头相接,是空心的,称之为管口,而三分之二的部分露出肉外,其前端逐步尖锐,称为牙尖,实心,是象牙质量最好的部分。
象主要产于非洲与亚洲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地。
非洲公象、母象都生牙,也较长。
普通的每枝重约数十磅,大的有一百多磅。
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牡象之牙,长九尺,为象牙之最长者。
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悬殊变化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
亚洲的母象不生牙。
在锡兰竟连公象也不生牙,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牙。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
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
非常怕酸。
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
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
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
如果我们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糟心。
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也比较少。
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人”字形和网状形。
象牙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等地,发现有几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
证明我国中原一带为原始的产象区。
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五千多年前的大纹口文化遗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
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
文献也有记载,如《战国策·齐策》载:孟尝君出行,至楚,献象牙床。
烟台市博物馆藏清代牙雕艺术珍品
![烟台市博物馆藏清代牙雕艺术珍品](https://img.taocdn.com/s3/m/f82c15d65a8102d277a22f35.png)
烟台市博物馆藏清代牙雕艺术珍品作者:沈岩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第3期沈岩中国的象牙雕刻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众多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象牙雕刻,又叫牙雕,是指将象牙雕刻成各种实用器或工艺品的技术,也泛指各种象牙制品。
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以及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代是我国牙雕工艺的鼎盛时代,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等风格的同时,又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点,牙雕艺术品以洁白玲珑、温润典雅的风貌取胜。
烟台市博物馆所藏几件牙雕艺术品,从各个侧面展现了清代不同牙雕流派的技艺风格,反映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
一、象牙席清康熙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当时的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当地的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而广州牙雕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分为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
象牙编织作为一项独特的技艺,在清代获得较大的发展,它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行编织而成作品。
人们或许很难想像,用又长又硬又脆的象牙,能够编织出一张平整且柔软的席子。
据清宫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雍正在位时,广东的牙雕艺人编织制作了五张象牙席。
现在流传于世的象牙席共三件,烟台市博物馆藏象牙席即是其一(图一)。
这件象牙席,长205厘米,宽125厘米,重2.2公斤。
编织席子的象牙条宽0.3厘米,厚0.05厘米,按人字形纹理编织而成,席的四周以二寸宽的黑色素缎镶边。
整件席的席面平整光滑、纹理细密均匀、颜色洁白细腻,历经近三百年,仍然展卷自如、柔软凉爽,观者无不赞叹称奇。
据史料记载,象牙席的制作工序复杂繁琐,一是硕大坚硬的象牙需用药水浸软;二是要依照象牙细致的纹理,把其剖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最后,才编织成人字形花纹席。
此工艺难度大又非常费料,象牙材料的利用率往往不足10%,也因此象牙席愈加名贵。
蕴含七千年工艺的精雕瑰宝
![蕴含七千年工艺的精雕瑰宝](https://img.taocdn.com/s3/m/0f0d8e658762caaedc33d46d.png)
蕴含七千年工艺的精雕瑰宝作者:杨伯达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4期象牙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推崇的吉祥物。
象牙光泽柔和,细腻温润,是贵重的特种工艺品制作材料。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
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
在本文中杨伯达先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牙雕资料,从这些记载有助于藏家们了解相关地方牙雕的情况。
牙雕沿革最早的象牙雕刻遗物是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象牙阴刻双鸟朝阳饰件、象牙雕圆形器和象牙雕鸟首饰器等(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1期)。
这标志此时南北各地先民已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技术,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美感意识。
牙骨雕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发展前景。
考古资料证明,牙雕远远优越于骨雕,二者向两极分化,分道扬镳。
殷墟出土的牙雕制品以妇好墓出土的三件象牙把杯最为精美。
一对夔鎏杯,通体雕刻花纹四段并镶以绿松石片。
此外,还有牙梳、牙筒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说明商代牙雕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牙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便形成于彼时。
至今为止,尚未出土过精美的西周牙雕。
洛阳市中州路2415号东周墓出土的一把佩剑牙鞘用整块象牙雕成,饰有极细的蟠螭纹,是东周时期的牙雕精品(殷玮璋《商周骨牙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p.449-45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黄河、长江流域的野象南迁,象牙来源主要依靠西南地区或从海外进口,于是象牙成为价格高昂的珍贵材料,犀、象、金、玉并称,由帝王垄断独享。
春秋时代,“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礼记·玉藻第十三》,见《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p254,总p1482,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本);战国时代,“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象床之直千金”(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卷十,齐(策)三:“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探究技法谈古今牙雕收藏——专访莫泽辉
![探究技法谈古今牙雕收藏——专访莫泽辉](https://img.taocdn.com/s3/m/884e3e88af1ffc4fff47ac5c.png)
探究技法谈古今牙雕收藏——专访莫泽辉作者:陈彦翀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4期谈到象牙雕,人们除了备感其材料的珍贵外,还常会对历代匠师们的雕刻技艺惊叹不已。
在象牙雕收藏方面除了要从用料来判断其价值,专家还认为需要从做工及造型等因素来判断收藏价值。
然而,许多人对于象牙雕的用料与制作仍然是知之甚少,市面上关于象牙雕的书籍也没有对其作详细介绍。
因此本刊特意对话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莫泽辉先生,通过介绍和对比古今象牙雕技法来谈象牙雕收藏,其中透露了不少分辨仿品及如何保存象牙雕的技巧,同时也为我们揭秘了“鬼工”象牙球的制作。
《收藏·拍卖》:请问牙雕的价值主要是以年代、工艺或是其他哪个方面来衡量?莫:物以罕为贵。
年代越远,存世的牙雕越少,其价值当然越高。
当代牙雕行业中,由于技艺后继乏人,对大师级的精品也会引起博物馆和收藏家的重视,给予高价收藏。
此外,用料量和工艺也是重要的价值衡量。
象牙原料本身就价值不菲,同样的用科,雕成象牙球与雕成其它品类的牙雕就大不一样。
《收藏·拍卖》:牙雕与骨雕、木雕、竹雕、角雕等在技法上有哪些不同?如何判断出用动物角质或其他材质仿造的牙雕,象牙材质本身是否有些特性,通过特殊处理能制作出其他材质不能做出的效果?莫:牙雕与骨雕、木雕、竹雕、角雕的雕刻技法基本相同,都运用锯、钻、凿、锉等刀具来雕刻。
故牙雕艺人一般可同时兼做骨雕、木雕、竹雕、角雕等工艺。
在20世纪60年代前,未有电动雕刻机械使用,广东牙雕制作时使用的雕具,除了通用的锯、钻、凿、锉外,还使用一种特别的手握刀具,在凿成一定坯形的基础上进行轻快的推刮或扫刮,使雕刻形象更加细致和顺滑。
但推广使用软轴雕刻机后,这种独特雕刻技法就普遍被取代了。
虽然如此,由于软轴雕刻机的钻头穿透力强,去除牙料时能随心所欲,操控自如,令雕刻的形象更加准确生动,玲珑剔透,工艺技术质量大为提高,充分表现出象牙雕刻的美感。
象牙有牙皮,牙皮的颜色主要有黄皮、白皮两种。
《陈寅生跋父甲卣全形拓》浅读
![《陈寅生跋父甲卣全形拓》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fea682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1.png)
66跋父甲卣全形拓》浅读◆ 杨未君( 石家庄 )2023年11月22日,山东博物馆举办了“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 “古董·今董——山左金石全形拓文物艺术展”两个重要展览,“双展”于2024年3月21日闭展。
这次展览,通过230余件铜器文物、130余件清至民国全形拓等相关展品,全面呈现了先秦青铜器及以后的晚期铜器的种类、用途,使观众真切体会到,即便走过巅峰时期的青铜时代,这些精美的铜器和它们所代表的礼乐文化、宗法制度等,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继承延续,沉淀为支撑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文化基因。
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金石学饕餮盛宴。
山东博物馆藏有数量可观的全形拓藏品,本次展览甄选部分精品展出,再现了清中期至民国百年间金石学蔚然成风的历史。
展览中有一件藏品,一定能引起铜刻收藏爱好者的兴趣,这就是《陈寅生跋父甲卣全形拓》。
陈寅生(1830—1912),名麟炳,字寅生,顺天(今北京)人,诸生,擅刻铜,是清末著名的铜刻艺术家,又擅篆刻,工书法,绘画也有声名。
陈寅生传名于后世,主要是因为高超的刻铜技艺。
近年来,随着陈寅生研究的逐渐深入,愈来愈多的陈寅生纸绢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陈寅生跋父甲卣全形拓》就是其中之一。
该作品的内容自上而下分别为陈寅生题跋、器物铭文拓和器物全形拓三部分。
全形拓之下略显空白,有拓工“君锡”印,另钤有多枚收藏印如“吴大澂印”“黄县丁幹圃收藏金石”“徐荫田字少山别号周遗山东黄县”等,可知曾为吴大澂、丁树祯等名家递藏。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同治七年(1868)进陈寅生跋父甲卣全形拓士,官至广东巡抚、湖南巡抚;丁树桢(1862—1915),山东黄县人,字幹圃,号仲立。
黄县丁氏家族生意遍及山东、东北、京津等十一省,丁树桢被世人称为“丁百万”。
丁氏家族重视文物收藏,家族内人才辈出。
牙雕艺术馆英文介绍范文
![牙雕艺术馆英文介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1797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4.png)
牙雕艺术馆英文介绍范文英文回答: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 is a museum dedicated to the art of ivory carving. It is located in the city of Guangzhou, China. The museum houses a collection of over 1,000 ivory carvings, dating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present day.The museum's collection includes a wide variety ofivory carvings, including figures, animals, landscapes, and religious objects. The carvings are made from a variety of ivory types, including elephant ivory, walrus ivory, and mammoth ivory.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 is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Visitors can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of ivory carving, view the museum's collection, and purchase ivorycarvings.History of 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 was founded in 1957. The museum's collection was originally donated by the Guangzhou Ivory Carving Factory. The factory was founded in 1953, and it is 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respected ivory carving factories in China.The museum's collection has grown over the years, and it now includes over 1,000 ivory carvings. The carvings are donated by private collectors, artists, and the Guangzhou Ivory Carving Factory.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e museum's mission is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 art of ivory carving.The Museum's Collection.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s collection includes awide variety of ivory carvings, including figures, animals, landscapes, and religious objects. The carvings are made from a variety of ivory types, including elephant ivory, walrus ivory, and mammoth ivory.The museum's collec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sections:The Ming Dynasty Collection.The Qing Dynasty Collection.The Modern Collection.The Ming Dynasty Collection includes ivory carvings from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The carvings in this collec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ine detail and intricate designs.The Qing Dynasty Collection includes ivory carvings from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2). The carvings in this collec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larger size and moreelaborate designs.The Modern Collection includes ivory carvings from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 The carvings in this collec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innovative designs and use of new materials.Visiting 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The Museum of Ivory Carving is open to the public from Tuesday to Sunday. The museum is located at 168 Guangzhou Avenue, Guangzhou, China.Visitors can view the museum's collection,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of ivory carving, and purchase ivory carvings. The museum also offers guided tour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中文回答:牙雕艺术馆。
珍贵的清代钱币进呈牙样昔日深藏宫院,如今价值将近百万
![珍贵的清代钱币进呈牙样昔日深藏宫院,如今价值将近百万](https://img.taocdn.com/s3/m/086a7d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3.png)
珍贵的清代钱币进呈牙样昔日深藏宫院,如今价值将近百万清代,不管是中央宝泉局宝源局铸钱,还是地方钱局铸钱,首先要以象牙雕出钱币的样子,进呈户部宝泉局钱法堂审核,因此称为进呈样钱。
除了准备铸造前进呈的牙样,还有批量铸造后核验质量的进呈样,一般都会比正式流通的行用钱要大一些。
故也称大样钱。
光绪宝苏局进呈样钱牙样,作为钱币铸造的最初模样,虽然与最终流通的正式铸钱有所不同,但虽有小异而神韵尤在,是古钱币中十分珍贵的品类。
但因为它是地方钱局提交有关部门审验的,有时侯甚至是皇帝亲自审验,审验后还要留存归档。
一般最后都会封存于相关衙属甚至皇宫大内之中。
在封建时代,是绝对不能流落民间的。
倘若不慎流入民间,相信必定是满门抄斩,甚至诛连九族的。
此枚同治通宝宝泉局牙雕样钱原为京城北新桥香饵胡同5号瑞府(户部尚书)之物,后经北京王希贤先生转让马定祥先生。
象牙样钱用料高贵,工艺精湛,此类象牙样钱绝少流落民间。
2011年北京保利92万元成交!直径27毫米。
直到民国时代,封建王朝已经成为历史遗迹,清室遗老们的铁杆后台倒掉了。
他们由锦衣玉食突然跌落到吃了上顿没下顿。
某些人也会把这些大内密藏调偷偷弄出来换钱换米。
这些珍贵古钱才有面世的机会,日本《天命泉谱》所载光绪宝福局牙样除了象牙质的进呈雕样,也发现有木质以及骨制的进呈雕样。
清·咸丰重宝宝福一百内计重五两宫廷骨雕进呈样钱西泠印社拍卖92万元成交。
直径:71mm;厚:8mm;重:54.7g 此品原为清代藏书家路子端赠送给鲍康,后归台湾收藏家陈鸿禧递藏,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以92万元成交。
清代著名钱币收藏家鲍康、民国年间的钱币收藏大家陈仁涛、罗伯昭、张絧伯、马定祥先生等,都曾经收藏过进呈雕样,其中陈仁涛和罗伯昭的旧藏现藏于国家博物院。
进呈牙样审核通过以后,钱局将依照获批准的牙样选精铜雕刻成钱,是为雕母。
以雕母翻砂铸成铸母,也就是正式用于铸钱的母钱。
牙样——雕母——铸母——行用钱,这就是清代铸钱的流程。
【最新】象牙鉴定方法
![【最新】象牙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78628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5.png)
【最新】象牙鉴定方法象牙真假鉴别法①颜色:真的象牙首饰多呈牙白色,即使漂白,也有油润的洁白感;而骨刻首饰往往呈干涩的白色。
②重量:同样的体积,牙雕首饰比骨刻的明显要重。
③骨质:象牙的质地比骨头细腻,上面的波纹也细密。
④做工:象牙首饰精工细作,骨刻首饰做工一般比较粗糙。
--------------------用火烧一烧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仿造品。
比如,有人用树脂等材料冒充象牙,记者也曾多次在古玩市场上看到此种情况。
为了让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更好地去伪存真,广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洪庆云,介绍了一种鉴别方法。
他说,用火烧一烧,象牙雕不会冒烟,而树脂则会冒烟。
洪庆云很是担忧地说,现在一些收藏爱好者喜欢挑那些比较白的牙雕,认为越白的牙雕品质也就越好。
洪庆云认为那是不可取的。
他说,在古代,牙雕分为南北两派,南派重视雕,北派重视磨。
一件牙雕制作好了以后,南方派还会用硫磺熏一下,那样的像牙雕就像白瓷一样白,但是并不意味着那就是一件好牙雕。
象牙分三种象牙有非洲象牙、亚洲象牙以及猛犸象牙之分。
亚洲象牙:颜色多为纯白色,少见淡玫瑰白色,但质地较松散柔软,容易变黄。
非洲象牙:颜色有白色、绿色等,质地细腻,截面上带有细纹理。
走私非洲象牙的法律责任要轻于走私亚洲象牙。
猛犸牙:它们大多保存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等地的冻土层中。
--------------------象牙是指象嘴的两颗大牙。
象牙一般呈淡黄色,硬度较高,光泽较好,选购象牙饰品要注意区别它与骨制品及人造象牙的区别。
具体鉴定方法如下:(1)看重量同样大小的饰品,象牙的重量比骨制的以及人造象牙饰品明显要重一些。
(2)看骨质象牙的质地细腻,上边有细小的波纹;相比之下,骨头制品制作质地较粗糙,上边的纹路也粗,人造象牙纹路不易看出。
(3)看光泽象牙饰品油润光亮,骨头饰品则显干涩,人造象牙饰品的光泽虽较骨制品要好些,但仍不及象牙制品油润。
(4)看颜色象牙饰品往往呈牙白本色,骨刻饰品则大多要经漂白,有的象牙饰品即使漂白,也给人一种油润洁白的感觉,而骨刻首饰漂白后则显干涩。
漫谈象牙雕刻与牙丝编织--从一件珍贵的牙丝编花鸟挂屏谈起
![漫谈象牙雕刻与牙丝编织--从一件珍贵的牙丝编花鸟挂屏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582f25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7.png)
漫谈象牙雕刻与牙丝编织--从一件珍贵的牙丝编花鸟挂屏谈起王音旋【摘要】我国象牙制器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发展至商代初具规模,历经数千年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工艺体系,清代达到高峰。
牙丝编织源于汉代,是牙雕的重要分支,但这项技艺却如流星一般由闪耀归于沉寂,直至清代才再度崛起。
牙雕艺术的传奇历史,起落兴衰,都将由一件珍贵的牙丝编花鸟挂屏展开。
【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清代;花鸟挂屏;象牙;牙丝编织【作者】王音旋【作者单位】避暑山庄博物馆,河北承德 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珍藏有一件清代牙丝编花鸟挂屏。
整幅挂屏长108厘米,宽69厘米,紫檀木边框宽5厘米,上面镶嵌着十块玻璃描金缠枝牡丹饰件,以浮雕绶带如意结相连。
挂屏底部是以洁白、细润直径不足0.5毫米的象牙丝为材料,经过巧妙的穿插编织成双经双纬的网格,然后再以单股牙丝穿过各方格的中心点,构成称为“蒲纹”的米字席地,空隙均匀,美观平整。
屏面上憨态可掬的画眉、亭亭玉立的翠竹、热情如火的石榴、富贵华丽的牡丹、含露欲滴的幽兰、摇曳生姿的蒲草、瘦骨嶙峋的山石全部由染色象牙雕刻镶嵌而成。
整个挂屏构图完整,疏密有致,形态生动,工序繁缛、造价昂贵,完整地体现了清代鼎盛时期宫廷艺术品豪华繁缛的风格,无论从工艺水平和收藏价值来说,都堪称一件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
我国象牙制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是我国先民们朴素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牙雕工艺发展至商代已初具规模,但是随之原料来源问题凸显——黄河、长江流域的野象随着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南迁,象牙来源只能主要依靠西南地区或从海外进口,物以稀为贵的象牙价格一路走高,与金玉并称,成为帝王达官们独享的奢侈品。
牙雕的概念
![牙雕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5fb41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a.png)
牙雕的概念牙雕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在牙齿表面雕刻出精细的图案和纹饰来表达文化、美学和艺术的一种方式。
它以其精致、独特和耐久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牙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古代,牙齿被广泛用作雕刻的材料,因为具有坚硬、不易腐烂的特点,能够保存下来并传承给后代。
在古代文明中,如印度、中国、埃及等地,人们将牙齿视为宝贵的物质,并将其用于制作装饰品、雕刻工艺品和纪念品等。
牙雕一般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是动物牙齿,例如象牙、嵌齿、鲸鱼牙齿等。
这些材料硬度高、耐磨损、质地坚硬,便于雕刻出细致的图案和纹饰。
同时,由于它们来源于珍贵的动物资源,牙雕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牙雕的技法非常独特和专业,雕刻师需要具备精湛的雕刻技巧和对牙材料的熟悉程度。
首先,雕刻师需要了解牙齿的特性和纹理,以便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和雕刻。
其次,他们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雕刻牙齿,如锥子、刀子、砂纸和抛光器等。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控制雕刻的深浅、角度和线条的流畅度。
此外,牙雕的过程也十分繁琐和时间-consuming。
传统的牙雕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设计、雕刻、打磨、抛光和镶嵌等。
设计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最终作品的形态和风格。
雕刻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需要雕刻师的耐心和技巧来表现细腻的纹理和立体感。
打磨和抛光则能提升作品的光泽和质感,使其更加精美。
牙雕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材料的结合,更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表达。
通过雕刻牙齿,人们可以表达对自然、生活和信仰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印度的传统文化中,牙雕被广泛应用于雕刻宗教和文化图案,如佛像、神像、护身符等。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牙雕则常见于制作吉祥纹饰和传统工艺品,如牙雕壶、牙雕烟嘴等。
此外,牙雕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艺术价值。
由于其稀有性和技术性,优秀的牙雕作品十分珍贵,被视为稀世之宝。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雅和独特的艺术品味,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特点。
牙雕实习报告
![牙雕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5622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d.png)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牙雕实习生,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牙雕的基本技艺,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同时深入探索牙雕文化,理解其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牙雕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导师学习了牙雕的基本技艺,包括选料、雕刻、打磨、上色等。
在学习选料环节,我了解到不同材质的牙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比如象牙质地细腻、纹理清晰,适合雕刻精细的作品;而人造牙则更适合制作批量较大的商品。
在雕刻环节,我掌握了各种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雕刻。
在打磨环节,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砂纸等工具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在上色环节,我了解了不同颜料的性质和用法,学会了如何为作品上色,使其更具艺术感。
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深入了解了牙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牙雕博物馆和阅读相关资料,我了解到牙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牙雕艺术品。
牙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宫廷艺术的代表之一。
牙雕作品多以寓意吉祥、美好愿景为主题,如龙、凤、莲花等图案,寓意着皇权、富贵、清廉等。
同时,牙雕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审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牙雕的基本技艺,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
我深刻认识到牙雕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和悟性的艺术,只有用心去感受、去创作,才能雕出精美的作品。
同时,我也意识到牙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牙雕实习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传承和发扬我国牙雕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在雕刻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不够精细,上色时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还有待提高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牙雕艺术家而努力。
一件牙雕蚕的修复保护
![一件牙雕蚕的修复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fec0b6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5.png)
器物出土现场双槐树遗址是河南巩义的一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4公里的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上。
经系统调查和大规模勘探,已确定该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目前重要发现有三重仰韶文化大型环壕、一处大型夯土遗迹、两处仰韶文化墓地、一处大型房址分布区、13处器物丰富或特殊的祭祀坑;同时还发现有灰坑600多处、木骨房基20多座、窑址6处,出土了大批仰韶时期彩陶及重要文物标本。
双槐树遗址反映出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原地区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出现了阶层,可以印证5000多年前中国就已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正面背面骨蚕长6.4厘米,宽0.6~1厘米,厚0.1厘米成分分析激光拉曼光谱被广泛应用于古代颜料、古陶瓷成分、玉石成分、青铜器腐蚀产物的分析等,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无损检测方法。
观察器物背面,可以见到尖端部位存在裂隙,它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器物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器物与空气水分的接触面积,使得器物沿着断面加速劣变的几率提高,因此需对该部位进行注胶加固和封护。
器物尖端裂痕牙本质的拉曼光谱牙釉质的拉曼光谱Technology考古科技我们运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采样分析并进行谱库检索可知,器物正背面的拉曼光谱不同,但主要成分皆为羟基磷灰石Ca5(PO4)3(OH)。
其正面为牙本质,颜色淡黄,矿物质约占65%~75%,有机质占20%,其余5%~10%为水。
其背面为牙釉质(珐琅质),是牙冠外层的白色半透明的钙化程度最高的坚硬组织(硬度高达7~8),乳白色或淡黄色。
沉积物主要成分为CaCO3(硬度3)和TiO2(硬度6~7)。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认,器物为兽牙制品,成分在水中会有微弱的溶解,会加速器物劣化,影响器物安全。
修复保护此件牙雕蚕表面沉积物的疏松多孔状态容易吸收水分,且硬度不高,可以小心剔除;而器物本体及沉积物并不含可溶性盐类,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脱盐处理;牙本质及牙釉质成分在水中会有微弱的溶解,因此需要进行封护处酮溶液对其本体进行了加固,用刷子涂刷,让它慢慢渗入器物,多次涂刷直到骨器不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