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常考点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虚词常考点合集
文言文虚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文意、语法结构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各类文言文考试中,虚词的考查也是重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文言文虚词的常考点。
一、“之”
“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较为多样。
1、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到的知识。
2、作助词
(1)结构助词,“的”。
如“忘路之远近”。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宾语前置的标志。
像“何陋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
3、作动词
“之”有“去、到、往”的意思。
比如“辍耕之垄上”。
二、“而”
“而”字的用法也较为复杂。
1、表并列关系
“而”连接的两个部分在地位和作用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例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承接关系
“而”连接的两个动作有先后之分。
例如“温故而知新”。
3、表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比如“人不知而不愠”。
4、表修饰关系
“而”连接的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
像“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三、“以”
1、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例如“以刀劈狼首”,“以”表示用刀。
(2)表示凭借。
如“何以战”。
2、作连词
(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比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例如“以伤先帝之明”。
3、作动词
“以”有“认为”的意思。
如“皆以美于徐公”。
四、“于”
1、作介词
(1)表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中的“于”是“在”的意思。
(2)表对象,可译为“向、对、对于”等。
比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3)表比较,可译为“比”。
像“所欲有甚于生者”。
五、“其”
1、作代词
(1)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代指他们的。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比如“其人视端容寂”。
2、作副词
(1)表推测、估计,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如“其真不知马也”。
(2)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像“其真无马邪”。
六、“为”
1、作介词
(1)表被动,可译为“被”。
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
比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2、作动词
(1)“做、成为”。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认为”。
像“孰为汝多知乎”。
七、“乃”
1、作副词
(1)于是、就。
例如“乃重修岳阳楼”。
(2)才。
比如“乃悟前狼假寐”。
(3)竟然。
像“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八、“且”
1、作连词
(1)表并列,“又”。
例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表递进,“而且、况且”。
比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作副词
“将近”。
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九、“则”
1、作连词
(1)表承接,可译为“就、便”。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表假设,如果。
比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2、作副词
“就是”。
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十、“乎”
1、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可译为“吗、呢”。
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2)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比如“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作介词
相当于“于”。
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总之,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丰富多样,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
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掌握。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我们能够逐渐熟
悉虚词的常见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同时,在考试中,对于虚词的考查通常会结合文言文的翻译、理解等题型,所以我们不
仅要能够准确判断虚词的用法,还要能够将其在句子中的意思准确地
翻译出来。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过程中能够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