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3): 299 - 300.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 diabetes con
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J]. Diabetes Care,2003,26(Suppl 1): S 25 -S 27.
[4]
髙东霞,张利岩,毛莎,等.互动达标护理在肝移植患者PIC C 管理 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6:) 10-11.
[5] 李艳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院外使用胰岛素泵自我管理能力
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17-718.
[6] 刘海燕,刘丽君,胡飞龙.K in g 互动达标理论在宫颈癌化学治疗患
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7(20):59 - 60.
[7] 李文香,孙秋辉,郭慧云.K in g 达标理论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影
响的效果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 242 - 243.[8] 丁玲玲.互动达标法在家庭化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
药,2014,21(21):146-147.
[9] 李莉,赵宇辉,邢凤梅.应用K in g 达标理论提髙手烧伤患者术后
康复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 92 - 93.[1〇]张春荣,王霞,刘颖,等.K in g 互动达标理论在肝脏穿刺患者中的
应用[J ].护理学报,2009,16(8B ):76-77.
(收稿日期= 2016 - 03 - 13;修回日期:2016-11-16)
(本文编辑崔晓芳)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
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中的应用
王海燕,李红芳,沙玲
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急诊输液室用药
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 后护士、病人对输液室用药的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降低,病人以及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 05)。
[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用于改进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可促进输液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和护士满意度。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急诊输液室;用药安全;满意度
Applic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 medication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infusion room
Wang Haiyan,Li Hongfang,Sha Ling(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to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 Jiangsu 22600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 for medica tion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infusion room . Methods :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tion in emer
gency infusion room were analyzed by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method , then to list the possible failure model,formulat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action plan , calculate the priority risk number of failure mode be 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 and investigate the nurses and patients ? satisfaction tomedication in infusion room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 the priority risk number of failure mode was reduced , the nurses and patients ? satisfaction to infusion medication was increased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C 0. 05). Conclusion :FMEA could promote the infusion medication safety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nurses when it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medication process in emergency infusion room .
Key words 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is ; emergency infusion room ; medication safety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 〇l :l 〇. 3969/i. issn. 1009-6493. 2016. 36. Oil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 1204518-04
急诊输液室病人病情较复杂,用药量较大,输液室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编号:IIS 149025。
作者筒介王海燕,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26000,江苏省南通市第三 人民医院;李红芳、沙玲单位:226000,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引用信息王海燕,李红芳,沙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 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6,30(120: 4518-4521.
护士面对各科不同的医生和药品,工作量大且繁琐,病 人用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急诊输液室 用药安全管理极为重要。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
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 FMEA ) 是 一■种前瞻性系
统评估流程的方法,通过前瞻性检视高风险的流程,找
出和矫正失效因子,防患于未然[1]。
2014年7月一 2015年12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应用FMEA 检视急诊 输液室用药的风险流程,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制定相
应的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 告如下。
1方法
1.1组建团队2014年7月组建FM EA团队,由急 诊科科主任、科护士长、输液室护士长、药师、急诊专科 护士、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共6人组成急诊输液用药安 全管理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要求掌握医院质量标准和 评价方法,熟悉急诊用药流程,并接受F M E A系统 培训。
1.2绘制输液室用药的流程图项目组成员对输液室用药流程进行讨论分析,用药流程为:医生书写病 历、处方—皮试、交费—药房取药—输液室收药护士打 印输液卡及巡视卡、收药—配液—输液—巡视、换液—拔针。
1.3输液室用药流程危害分析项目组运用FMEA 对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集中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每个流程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然后针对每个失效模式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失效原因 及失效影响(计算RPN值),对每个失效模式的严重度 (severity,S,障碍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发生率(occurrence,0, 障碍发 生的可 能性)和失效检测度 (detectability^,障碍发生前被检测 出来的机会)赋值 ,并计 算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SX O X D)。
各失效模式的RPN值为小组所有成员估算RPN 的平均值,根据各种RPN值进行风险分级,得分高者 列人输液用药的高风险因素。
计算后共找出6个 RPN值较高的失效模式,见表1。
表1 6个RPN值较高的失效模式
流程潜在失效模式原因结果RPN
医生开药医嘱错误(药物名称、剂量错误、医生药品知识更新不及时;对药导致药房发药错误、护士用药错185. 50 + 59. 59存在配伍禁忌)物用药原则认识不深刻;工作马误;增加药房、护士的工作量;降
虎不认真;门诊病历与电子处方
不一致
低病人满意度
皮试、收费皮试错误未认真核对病历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满意度14. 00±7. 75药房发药发药错误(药物种类、剂量错误)未严格审核,盲从医生的错误医导致护士用药错误;增加护士的170. 67±68. 87
嘱;药品包装、名称相似;缺乏药
学相关知识,与医生沟通不够
工作量;降低病人满意度
护士收药液卡录人错误(姓名、输液时间、未做好查对;缺乏药学相关知导致配液错误影响治疗效果;弓1207. 16±28. 23药物剂量、名称错误)识,与医生沟通不够;对新药不
熟悉,对收药流程不熟悉
起纠纷;引起不良事件发生
收人病人的药物数量错误药房发错;年轻护士,未能识别
错误的医嘱
16. 00±9. 23
护士配液药物配置错误(液体、药物剂量缺乏药学相关知识,与医生沟通导致配液错误;影响用药效果;128. 83±46. 16错误、未严格遵循药物的配伍禁不够;不知晓药物配伍禁忌;未认引发纠纷;引起不良事件发生
忌)真查对;操作时被打扰,操作时未
集中注意;给药剂量计算错误
药液配置过早23. 00±19. 95护士输液病人药物输错(姓名错误、药物、缺乏药学相关知识,与医生沟通输液错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128. 00±16. 00瓶数错误)不够;未认真查对纠纷
病人输注速度过快未加强巡视;未按要求控制滴速降低病人满意度140. 17±48. 39
药物不良反应X捕®不熟悉实习生、年轻护士操作93. 83±23. 43
药物外渗55. 33±11. 66
1.4制订改进措施及行动方案
1.4.1预防收药护士医嘱执行错误制定病人首次输液及次日输液收药流程,改革排班模式,安排经验丰 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的护士专职收药,把关核对,在 收药过程中不盲目执行可疑或错误医嘱,发现有异常 时及时询问医生。
初次输液病人将病历及输液卡、药 物一起带人治疗室再次核对。
建立急诊室输液安全缺 陷登记本,收药护士对缺陷问题及时登记,每月进行总结分析,并与相关医生进行沟通并改进。
1.4.2强化核对意识①将“你做好三查八对了吗?”用彩色纸张制作警示卡张贴于电脑前、治疗室,制作输 液前查对提示牌,放于输液治疗车上,提醒输液护士核 对[2]。
②由于护士在操作中思维定式,凭经验、想当然 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护士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 确性,要求在输液时实施反问病人姓名和复述病人姓 名的方式同时进行查对,让病人查看其姓名及用药,让
其亲自参与身份确认,以预防静脉输液差错[3]。
基于 输液号的唯一性,在核对姓名的同时核对输液号,以防 止因病人同名同姓而引起的风险。
③加强输液瓶数的 核对,药液配制完成后由输液护士再次核对,输液时核 对巡视卡及输液卡上的瓶数是否一致,告知病人输液 总瓶数,每次换液、拔针时再次核对。
④对特殊药物和 特殊治疗进行详细的交接班并记录,以减少差错事故 的发生,确保正确的药物用给正确的病人。
1.4.3建立输液室常用药物培训手册[4]培训手册 分为4部分:①新药、特殊药、常用药栏,将药名按首字 母拼音分类整理为目录,便于查找;在相应的附页内粘 贴说明书,将重点内容用红笔醒目标记,并将输注滴 数、配制溶媒、浓度、配伍禁忌、不良反应、保存及注意 事项等特别需要护士注意的内容记录在旁边;②制定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对于反应轻症病人(生命 体征稳定,仅有恶心、胸闷、头晕、轻微痒感等不适)减 慢输液速度,联系首诊医生,密切观察病情,执行医嘱 并记录;重症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昏厥、休克、呼吸困难等),立即更换生理盐水及输液器,病人平卧 人抢救室急救,完善护理记录并与急诊护士做好交接;
③总结以往发生的药物反应事件,包括药物的名称、发 生经过、处理、病人的转归以及经验教训;④药物宣教 内容,规范护士宣教用语,在输液或者巡视时加强宣 教,根据病人的身份、年龄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药物知 识宣教。
1.4.4规范化巡视①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 资源,安排专职收药班、配液班、巡视班,建立各班工作 流程。
②标准化巡视内容,巡视时要做到“十查”:查液 体名称、剩余量、外观、滴速、管道通畅性、穿刺部位情 况、有无输液反应表现、病人有无不适主诉、病人的面 色呼吸是否正常、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③应用输液标 识及输液滴数时间对照表,建立了多组补液、重点巡 视、控制滴速等输液标志,对特殊病种、特殊用药、有过 敏史等病人使用重点巡视标志,对心血管疾病、老年 人、小儿等病人使用控制滴速的标志,使护士能掌握病 人的病情及输液情况。
输液滴数时间对照表制作成口 袋卡,方便护士查看。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演练。
1.4. 5加强业务素质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
对输液室护士进行药物知识摸底测试,测试后结果 显示护士的药学知识较欠缺。
采用小组制学习和科室 集中培训的方法,学习药物相关知识及关键问题的处 理,并规范药物查对、身份核查要求及输液巡视卡的核 对填写。
对新药及特殊用药从次日起连续3 d在晨会 上学习,定期进行评判性思维的护理案例学习,以急诊科输液病例为护理案例,按护理技术、伦理道德、临床 决策、职业防护、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几方面进行评判 性思维训练,并指导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进行临床行 为。
收集药物及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及时提交给医 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利用晨会时间或者现场考核护士 的掌握情况,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公布,要求个人及 时整改,并对当事人进行再次考核,直至掌握。
每月护 士例会上把当月的药物使用情况及考核情况进行回顾 总结。
1.4. 6减少药房调配错误有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药 房准备药物错误中,药品数量错误与种类错误最常见[5]。
数量错误常见原因为药品数量混淆、数量计算 错误、看错数量等。
药品项目错误常见原因为相同化 学名而不同规格、商品名或者化学名相似、外观相似、位置相近以及其他人为的因素。
药剂科通过调整药品 排列的位置、不同剂型药品分开摆放、药品摆放时分门 别类、同剂型药理作用不同药品分类摆放、看似听似形 似药品在标签旁加挂标识牌进行提醒与警示的方法,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将药品调配错误 率降至最低。
调配处方时审核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是 否相符,电子处方要核对药品规格、剂量、数量等,对于 有问题的医嘱在调配处方前与医生联系。
1.4.7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监测医院升级信息系统进行用药监测,该系统主要在急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医院信息系统(HIS)平台上运行,在电脑 中可将常用的医嘱进行捆绑并定期更新,在录人医嘱 时对医嘱进行药物过敏史、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副反应、注射剂配伍等审查来协助医生正确筛选药物和 确定医嘱,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如药 物单次给药的最高剂量以及最大累积剂量、给药途径 等,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提供网上药物查询系统,可以查询药物的相关 资料、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副反应、注射剂配伍等,电子处方开出后医生再次核对确保与病历一致,确认 正确的病人和正确的药物,拦截错误,保证病人的 安全。
1.5效果评价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后护士、病人对输液用药的满意度。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d表示,采用配对z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f检验。
以P<〇. 〇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失效模式RPN 值比较(见表2)
表2干预前后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时间人数医嘱错误发药错误输液卡录人错误药物配置错误病人药物输错病人输注过快总和
干预前6185. 50 + 59. 59170. 67±68. 87207. 16±28. 23128. 83±46. 16128. 00±16. 00140. 17±48. 39 1 170. 83±241. 84干预后637. 67±14. 2453. 33±22. 7631. 00±24. 8433. 33±10. 6325. 00±14. 4133. 83±18. 00331. 83±84. 53 P<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
2.2干预前后病人、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比较(见表
3)
表3干预前后病人、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比较
时间
病人护士
例数满意率(%)人数满意率(%)
干预前9758. 762245. 45
干预后10277.452576. 00 P<0. 05<0. 05
3讨论
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用药的安全隐患不可避免,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诊疗效果,必须把安全用药放在 第一位[6]。
FMEA作为一种前瞻性分析方法,能够系 统地在医疗护理程序中做好评估,很好地识别医疗护 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量化指标对关键项目标准 化管理和改进,提高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高危程序的 安全性[7]。
3.1 FMEA模式提高了急诊输液室用药的安全性
本研究运用FEMA进行分析后,列出了输液用药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针对每个失效模式分析并找 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失效原因和结果,量化了失效模式 的危险得分,并根据得分改进相关措施及优化流程,积 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由药房重新摆放了药物的位 置并加强了核对,减少药物调配错误;医院升级信息系 统合理进行用药监测,通过信息化拦截用药错误;输液 室建立了常用药物培训手册,归纳了输液室使用的新 药、特殊药、常用药的相关知识以及发生反应的处理等 内容,通过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及药物培 训手册的使用,使护士的药学理论知识得到了补充,增 强了护士对突发药物不良反应的紧急应变处理能力,可以有针对地观察病情,给予及早干预,降低不良反应 的发生;建立相关流程,改革排班模式,专人专岗,细化 核对警示标志及核对要求,同时规范化输液巡视,应用输液标志及输液滴数时间对照表,使护士能掌握病人 的病情及输液情况,针对性地关注病人。
做到把正确 的药物、以正确的剂量、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 用给正确的病人,达到了安全用药的目的,避免了护理 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优质护 理的内涵。
结果显示:改进后R PN总分下降,病人用 药满意度由58. 76%提高到77. 45%,护士用药满意度 由 45. 45%提高到 76. 00%。
3.2 FMEA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通过进行FMEA活动,小组成员紧紧围绕引起输液 安全用药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并 查阅相关文献深人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避免形 式和教条,培养了医护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了医 护人员和病人对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充分展现了全 体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管 理与建设的积极性,加强了护士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Latino RJ, Flood A. Optimizing FMEA and RCA efforts in health-
care[J]. J Ilealthc Risk Manag,2004,24(3):21— 28.
[2]吴琴珍,潘月敏,石红荣,等.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前馈控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 :824 -827.
[3]龚春兰,文国英,谢欣倩,等.患者参与身份双重确认在预防静脉
输液差错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18 (14):
1657 - 1659.
[4]魏澄,屈静林.药物培训手册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
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5 - 347.
[5]杨晓莉,曹艳佩,马昕,等.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改善住院病
人化疗用药安全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lA):70 - 72.
[6]叶玲荣,徐勤容,余丽,等.风险防范模式在改进门急诊静脉输液
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46 - 3347.
[7]王海燕,王美兰.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
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19): 107 - 109.
(收稿日期= 2016 - 03 - 29;修回日期:2016-11-16)
(本文编辑崔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