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学案
一、知识点拨
(一)整体感知与学法指导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追求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同学们要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同学们的历史使命。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明确我们的共同理想,并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创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同学们学会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本课主要是从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个历史使命的角度帮助同学们学会承担责任,本课也是在前三个单元的基础上对同学们的社会角色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2.从单元看本课侧重说明的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同学们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能够在现在和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并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

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帮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理解艰苦奋斗的意义,并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四有”新人。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同学们要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认识共同理想,能理解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知道目前我们在共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就;知道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奋斗。

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同学们还要了解艰苦奋斗精神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内容,理解这一精神的意义,树立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识,并主动培养自己艰苦创业的能力,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课标要求:(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2)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4)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小康社会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
A.人人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B.社会主义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共产主义
3.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建设小康社会只需要二十年
B.建设小康社会是国家的事,和个人没有关系
C.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任务
D.到2020年我国的小康社会就完全建成了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做到()
①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②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④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中表现为()
A.创业精神B.节俭精神
C.怀疑精神D.与时俱进的精神
6.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①经济更加发展②民主更加健全③科教更加进步④文化更加繁荣⑤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是非判断题
1.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
2.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
3.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
4.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实现。

()
5.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比以往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
6.“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我国传统文化所特有,西方文化中缺乏这一思想。

()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三)材料分析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

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中国人首先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提高。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城镇消费结构和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用于吃饭穿衣的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缩小,用于住、用的支出以及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相应扩大,标志着城镇居民
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走向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国农民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其次是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经过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联合国粮农组织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

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1.结合你对小康社会的理解,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小康社会。

2.在全社会都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句话体现了()
A.爱国主义精神B.创新精神
C.敬业奉献精神D.艰苦奋斗精神
2.据分析,2050年之前,中国内地将有13个省、直辖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2015年、2018年遥遥领先。

到2050年后,中国将整体实现现代化,但贵州、西藏等地将在2060年和2090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这则材料说明()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到209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我国各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间有先后,不可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D.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现代化
3.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今天,胡锦涛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对以上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在革命战争时代才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B.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他时期则不需要
C.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时代都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D.只有成年人才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青少年则不需要
4.说到艰苦创业的精神,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欣欣认为,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
B.肖萧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精神
C.王小认为,艰苦创业精神主要表现为要穿旧衣,吃得要差
D.白灵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二)材料分析题
请阅读下面三段材料,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苦难中发奋努力,古代伟人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材料二:上海市复兴中学高三(1)班学生谈旭梅于1997年11月7日获得了上海市“逆境奋起靠自己”十佳称号。

从童年时代开始,谈旭梅就饱尝了生活的坎坷──父母离异、家境窘迫、母亲残疾、住房困难。

谈旭梅4岁就必须学会自己料理生活,8岁就要学会烧饭做菜,照顾残疾妈妈。

12岁起,谈旭梅凌晨五点就在马路边叫卖牛奶,卖一包挣7分钱,好交学费读书。

在母亲下岗,经济陷入困境时,她节衣缩食,以酱油下饭,为的是省下钱去买最便宜的参考书……梅花香自苦寒来,谈旭梅的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在上海市理科竞赛中获奖,还被评为“十佳少年”。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很大。

即使在东部沿海省份,大城市与山区、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也有不小的差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殷实、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从实际情况看,全国各个地区达到小康水平客观上是有先有后的。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总体水平达到小康之前已进入较高水平的小康。

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处在温饱阶段,有的甚至还未摆脱贫困。

有人说,在物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讲艰苦奋斗是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讲艰苦奋斗,似乎有点落后于生活,有点不合时宜了。

也有人说,不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我们现在依然需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

1.哪种观点对呢?请你对这两种观点分别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就新时期是否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说你的观点,至少从两个方面谈。

四、拓展训练题
(一)大家谈小康
在对小康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小康为主题,每人提出五个关于小康的问题,在小组内征集答案。

在提问时请注意紧扣主题,与现实联系,着眼于小康社会的建设。

如果问题在小组内无法解决,可将问题在全班公布,征集答案,也可向老师寻求帮助,或大家共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最后评选出本组最有价值的提问。

你的五个问题是:
1.

2.

3.

4.

5.。

你征集到的答案是:
1.

2.

3.

4.

5.。

本组最有价值的提问是:。

(二)课后收获
学习本课我的收获是:。

五、课外探究
发现我家的艰苦奋斗史
1.采访自己的祖辈和父辈,请他们讲家里的发展史,发掘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可以请他们就他们本人的成长、家里的家具、家用电器、服装服饰、餐饮的变化等各方面来谈。

2.搜集他们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见证,如相关的照片、实物等。

3.将搜集到的见证品配上自己的解说在班里作一次主题展览。

六、资料下载
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蓝图的规划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
只有800~1000美元,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才刚刚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

所谓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

即使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全面达到。

2000年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2002年减为2800多万。

一些已经脱贫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容易返贫。

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

还有更多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

另一层是指人们所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

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方面差距还较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差距更大。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总体上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比重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怎么办?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按照这个规划,党的十六大把六个“更加”的总体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这必将在实践中起到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更简单地说,所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这样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6.D
(二)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基于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

(2)解放生产力,让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健全民主、繁荣文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2.参考答案: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前一种观点提到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讲艰苦奋斗是必要的、是正确的,但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讲艰苦奋斗似乎有点落后于生活,有点不合适宜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第一,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我们靠这种美德、这种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二,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我们甚至比以往更需要坚持艰苦奋斗。

所以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2.参考答案:在新时期依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就个人来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像谈旭梅同学那样,她优异的成绩、很强的生活能力就来自于自己的艰苦奋斗。

就国家来说,不艰苦奋斗,铺张浪费,不仅不能提高我们现有的国家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甚至会走下坡路,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进步的。

四、拓展训练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