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小麦杂综合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农学11-1
姓名: 颜寿
学号: 20116102
小麦综合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及意义
1.1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1.2了解小麦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学习并掌握小麦杂交技术。
1.3 了解并掌握小麦产量测定方法。
2. 实验用品
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3.实验步骤
3.1.选穗整穗
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
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
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
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
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
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
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3.2去雄套袋
3.2.1去雄
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枚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
要求: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3.2.2套袋
去雄完毕,即刻套袋隔离。
要求:套上的纸袋要折叠住,用回形针或大头针别住;在去雄穗旗叶下面的茎杆上挂上纸牌;纸牌上注明母本品种的名称或者行号、去雄日期、操作者姓名。
3.2.3授粉杂交
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
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
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
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3.4 收获
在麦穗成熟期时,及时剪下杂交穗,并将每个杂交穗单独脱粒和保存,以供来年播种检验杂交是否成功。
4.小麦各形态指标测定
4.1小麦成熟后需要对小麦的各项形态指标进行测定,从小麦的各项形态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到小麦生长的状况,从而估算小麦群体的生长状况。
本实验测定的形态指标包括株高、茎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等。
株高:从地面起至穗的顶揣,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茎蘖数:每株主茎和分蘖数之和。
穗长:穗基部至穗顶端,不连芒。
小穗数:整个麦穗的小穗数。
穗粒数:每个小穗中小花数之和。
4.2测定结果
品种分蘖数株高(cm)穗长(cm)小穗数穗粒数
重组104平均数
987111951 778121948 988121954 9
8.5
81
83.5
11
11.5
19
19
51
51
绵麦37882121947 98592152
5.讨论与分析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其异交率很低,所以在育种工作中掌握小麦人工杂交技术很有必要。
在对小麦进行人工授粉的时候要根据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
去雄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保证雄蕊除净。
小麦的形态指标是判断小麦长势良好与否的根据之一,不同品种间的小麦各项形态指标不一,种植方式和气候条件也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在成熟测定其形态指标并与前年或不同地方相同品种的小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小麦长势。
从测定结果可知,重组104和绵麦37在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方面差异不明显。
但是在在株高方面,绵麦37比重组104平均高出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