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五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讲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
粤教版 高中物理课本目录(全部),包含必修和所有选修
![粤教版 高中物理课本目录(全部),包含必修和所有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569cd1a227916888486d7b1.png)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第二节时间位移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 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第二节研究摩擦力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换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第三节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六节超重和失重第七节力学单位本章复习与测试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第01节什么是抛体运动第0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03节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第04节平抛物体的运动第05节斜抛物体的运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圆周运动第01节匀速圆周运动第02节向心力第03节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01节万有引力定律第0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第03节飞向太空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01节功第02节动能势能第03节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第0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05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06节能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第07节功率第08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第01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第02节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第03节量子化现象第04节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 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1-1第一章电与磁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第二节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第三节认识磁场第四节认识电场第五节奥斯特实验的启示第六节洛伦兹力初探第二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第二节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四节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第一节电磁技术的发展第二节电机的发明对能源利用的作用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第四节电磁波的技术应用第五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第四章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家用电器第二节常见家用电器的原理第三节家用电器的选择第四节家用电器的基本原件第五节家用电器故障与安全用电选修1-2第一章认识内能第一节物体的组成第二节分子热运动第三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内能第四节能量守恒能源利用第五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章热的利用第一节如何利用热量做功第二节热机第三节热传导的方向性第四节无序熵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六节家用制冷设备第三章核能及其利用第一节放射性第二节放射性的应用与辐射防护第三节核能第四节裂变和聚变第五节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能源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能源概述第二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四节核能时代第五节能源与环境选修2-1第一章直流电与多用电表第一节电源与环境第二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第三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第四节解开多用电表“多用”的奥秘第五节多用电表的使用第六节电场与电容器第二章磁场与磁偏转第一节磁场的描述第二节实验探究安培力第三节磁电式仪表第四节磁场红的电子束第三章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第一节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第二节探究影响电磁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第三节交变电流第四节变压器第五节远距离输电与电能损失第六节三相交变电流第四章电磁波与通信技术第一节电磁波与信息时代第二节光与电磁波谱第三节电视与广播第四节移动通信与移动电话第五章现代信息技术第一节传感器与自动化第二节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第三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与信息时代第四节家用电脑与网络技术选修2-2第一章刚体的平衡第一节研究平动和转动第二节研究共电力作用下刚体的平衡条件第三节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节力矩第五节探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第六节刚体的一般平衡条件第七节探究影响平衡稳定的因素第二章机械传动第一节转速的变换第二节平动和转动的转换第三节液压传动的原理和应用第四节从杠杆到机器人第三章物体的形变第一节弹性和范性第二节直杆的形变第三节常见的承重结构第四章热与热机第一节热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四冲程内燃机第三节提高内燃机的效率第四节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第五节制冷的基本原理第六节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第七节热机与环境第八节热机的发展选修2-3第一章光的折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第二节测定材料的折射率第三节光的全反射及光纤技术第二章透镜成像规律与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焦距的测定第二节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一)第三节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二)第四节照相机第五节望远镜和显微镜第三章光的波动性与常用新型电光源第一节光的干涉及其应用第二节光的衍射与光的偏振第三节激光及其应用第四节常见新型电光源第四章原子、原子核与放射技术第一节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第二节原子核的裂变第三节射线及其应用第四节放射性同位素第五节核反应与核技术选修3-1第一章电场第01节认识电场第02节探究静电力第03节电场强度第04节电势和电势差第05节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第06节示波器的奥秘第07节了解电容器第08节静电与新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电路第01节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第02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第03节研究闭合电路第04节认识多用电表第05节电功率第06节走进门电路第07节了解集成电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磁场第01节我们周围的磁象第02节认识磁场第03节探究安培力第04节安培力的应用第05节研究洛伦兹力第06节洛伦兹力与现代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本册复习与测试,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0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02节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03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04节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第05节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一) 第06节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二) 第07节自感现象及其应用第08节涡流现象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交变电流第01节认识变交电流第02节交变电流的描述第03节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04节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05节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06节变压器第07节远距离输电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传感器第01节认识传感器第02节探究传感器的原理第03节传感器的应用第04节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第05节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0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02节测量分子的大小第03节分子的热运动第04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05节物体的内能第06节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01节晶体的宏观特征第02节晶体的微观结构第03节固体新材料第0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05节液体的表面张力第06节气体状态量第07节气体实验定律(Ⅰ)第08节气体实验定律(Ⅱ)第09节饱和蒸汽空气的湿度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01节内能功热量第02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03节能量守恒定律第04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0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06节研究性学习能源的开发利. 本章复习与测试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01节初识简谐运动第02节简谐运动的力和能量特征第03节简谐运动的公式描述第04节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第05节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第06节受迫振动共振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机械波第01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第02节机械波的图象描述第03节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第04节波的干涉与衍射第05节多普勒效应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01节电磁振荡第02节电磁场与电磁波第03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第04节电磁波谱第05节电磁波的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光第01节光的折射定律第02节测定介质的折射率第03节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第04节光的干涉第05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 第06节光的衍射和偏振第07节激光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五章相对论第01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02节时空相对性第03节质能方程与相对论速度合成. 第04节广义相对论第05节宇宙学简介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01节物体的碰撞第02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第03节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 第04节反冲运动第05节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第01节光电效应第02节光子第03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第04节光的波粒二象性第05节德布罗意波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原子结构之谜第01节敲开原子的大门第02节原子的结构第03节氢原子光谱第04节原子的能级结构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原子核第01节走进原子核第02节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第03节放射性同位素第04节核力与结合能第05节裂变和聚变第06节核能利用第07节小粒子与大宇宙本章复习与检测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力与运动必修2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选修1-1第一章电与磁第二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第四章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选修1-2第一章认识内能第二章热的利用第三章核能及其利用第四章能源与社会发展选修2-1第一章直流电与多用电表第二章磁场与磁偏转第三章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第四章电磁波与通信技术第五章现代信息技术选修2-2第一章刚体的平衡第二章机械传动第三章物体的形变第四章热与热机选修2-3第一章光的折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第二章透镜成像规律与光学仪器第三章光的波动性与常用新型电光源第四章原子、原子核与放射技术选修3-1第一章电场第二章电路第三章磁场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三章传感器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三章热力学基础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二章机械波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四章光第五章相对论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第三章原子结构之谜第四章原子核。
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内能功热量讲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内能功热量讲义含解析粤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11c16e980eb6294dd886c4d.png)
内能功热量1.从宏观上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
从微观看,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物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且做功的多少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3.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高温物体总是自发地把它的内能传递给低温物体,若热传递过程中没有做功过程,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内能的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它内能的减少。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它们的实质不同,做功对应的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5.焦耳通过实验测定了机械功与所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热功当量,它等于4.18 J·cal-1。
1.实验探究(1)实验一:如图1所示,迅速压下活塞可以使厚壁玻璃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
图1(2)实验二:如图2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
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口后,温度计示数明显变小。
图2(3)实验结论: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气体对外做功,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气体被压缩或膨胀做功,气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2.对功和内能关系的理解(1)内能与内能变化的关系:①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之和。
因此物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②当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平均动能变化。
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此物体的内能变化只由初、末状态决定,与中间过程及方式无关。
(2)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3.1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1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b84c9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0.png)
一、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
体的内能。
2、分子动能: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这就 是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所具有的 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
地面上的物体,由于与地球相互作用
重力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相互作用
(1)内能的变化量: U U2 U1 (2)内能的变化量与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相等:U Q
Q 0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Q 0 物体释放热量,内能减少。
【讨论与交流】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是 等效的。那么,做功和热传递有什么区别?
做功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4)绝热过程,气体体积膨胀或压缩气体。
绝热情况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从V1膨胀到V2, 外界对物体做负功:W 0 绝热过程中: Q 0
U W Q0
所以,在绝热情况下,理想气体膨胀,气体内能减少。
例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玻璃瓶开口向下缓慢压入水中。 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瓶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则被淹没的玻璃瓶在下降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
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粤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在空气压缩引火仪底部放 置少量的硝化棉,迅速压下 筒中的活塞,可以观察到硝 化棉燃烧的火苗。为什么筒 底的硝化棉会被点燃呢?你 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情境:焦耳的实验
实验1: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容器,容器中安装着叶 片组成的搅拌器。重物下落时带动叶片转动,搅拌容器中的水, 水由于摩擦而温度上升。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情境1: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中,当系统从状态1 经 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 。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讲义(含解析)粤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讲义(含解析)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e716fc4a7302768f993904.png)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使自然资源锐减,且使许多环境因素改变,能源和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
2.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出正常含量,引起空气质量恶化,危害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和酸雨。
3.温室效应是人类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干扰了地球的热量平衡造成全球变暖,它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和疾病增多。
控制的对策首先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体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
4.酸雨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形成的,它的危害极大,会影响人的健康、危害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和贫瘠,腐蚀建筑物和艺术品等。
5.因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因此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渐降低的,即产生能量降退现象,常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并且地球上的能源储量有限,所以人类应节约能源。
能源与环境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常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1)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效应,形成一种毒性很大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2)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温室效应是人类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干扰了地球的热量平衡造成的。
②产生的危害: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疾病增多等。
③控制对策: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具体实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改进设备、技术,建立节约能源的消费观等;二是开发新能源,如多使用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3)酸雨:①含义:天然降水的pH值小于5.6的降水。
②产生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形成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的煤炭及机动车排放的废气。
③产生的危害:酸雨影响人的健康,危害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和贫瘠,腐蚀建筑和艺术品等。
④防治措施:a.健全法规,强化管理,控制排放;b.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燃料过程SO2的排放;c.通过改造发动机,安装汽车尾气净化气,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等手段,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热力学定律 第1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热力学定律 第1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cd4086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a.png)
气体被压缩时,活塞对 筒内的气体 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 增加
气体膨胀对 外
做功,气体的温度下降,内能 减小 .
;
3.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量:因热传递而使物体 内能
变化的量称为热量.
(2)“物体吸热(或放热)多少”,实际上是指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
多少.
总体上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一定是增加的.
(2)只要温度相同,任何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
不一定相同,所以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大小一般不
相同.
典例剖析
【例题1】 对不同的物体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高温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比低温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大
B.高温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的动能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的动能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每个分子动能大小不同并且时刻在
变化.
2.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1)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具有统计意义.温度升高,分
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动能可能增大
也可能减小,个别分子甚至几万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不受温度影响,但
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C.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D.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分子势能越来越小
解析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正功,分
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A正确;分子力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减
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B错误;物体在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定律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课件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定律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课件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a17cc9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b.png)
微思考 物体从外界吸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吗? 【答案】物体从外界吸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还要看做功情 况.
一定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 J,同时对外放热40 J,气体
内能的增量ΔU是
()
A.60 J
B.-60 J
C.-140 J
D.140 J
【答案】C
内能变化 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的内能减少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转 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
物理实质
化
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做一定量的功或传递一定量的热量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 相互联系
相同的
对功和内能的理解
例2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
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
3.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1)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 多少.即Q吸=ΔU. (2)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 多少.即Q放=-ΔU.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做功
热传递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微思考 功就是能吗?功和内能都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吗? 【答案】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 不能认为功就是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 B.温度高的物体其热量必定多,内能必定大 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其内能将减小,内能小的物体 其内能将增大,直到两物体的内能相等 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 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3.1热力学第一定律-高二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1热力学第一定律-高二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d4f1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4.png)
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那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
是否具有动能呢?
复习回归
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
的两种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
律及其应用
分子动能: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复习回归
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
的两种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
律及其应用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分子势能。
(1)内能改变的数值;
(2)状态C的温度TC.
课堂练习
[解析]
(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420 J-400 J,
解得ΔU=20 J,
ΔU为正值,则气体内能增加.
(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
解得状态C的温度TC=240 K.
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HY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复习回顾
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
的两种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
律及其应用
分
子
动
理
论
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运动的剧烈程
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
分子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
律及其应用
例1.如图所示,密封在容器内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p不变的情况下,
体积从V1膨胀到V2,气体向外推动活塞。请问气体的内能变化情况是什
么样的呢?
首先,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定律本章小结课件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物理第三章热力学定律本章小结课件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0f92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d.png)
解:(1)在气体由压强 p=1.2p0,下降到 p0 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 温度由 T=2.4T0 变为 T1,由查理定律得TT1=pp0,
在气体温度由 T1 变为 T0 的过程中,体积由 V 减小到 V1,气体压强 不变,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V1=TT10,
6.[物理观念](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
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处于
状态A时的温度为300 K,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处于状态B时的温度为900 K
B.气体处于状态C时的温度为300 K
C.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C过程气体内能一直
增大
(2)ΔU′=-ΔU=-160 J,Q′=-24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W′ =ΔU′-Q′=-160 J-(-240 J)=80 J,即外界对气体做了80 J的功.
专题2 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 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 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
3.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1)生活中有时也会出现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机器,如最 典型的制冷类型机器,像电冰箱、空调等,但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即有 外界参与的.让热量无条件地、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 能的. (2)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判断物理 过程能否发生的依据.
4.[物理观念](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
C的状态变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热力学定律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2节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粤教版选择性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热力学定律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2节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粤教版选择性](https://img.taocdn.com/s3/m/cd77db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5.png)
甲
乙
A.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最小且为零 B.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C.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若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力和分 子势能都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最 小,但分子势能不一定为零,要看零势能面的选取,故A错误;由图可 以知道,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 大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由图可以知道,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 势能最小,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加,故C正确;由图可以 知道,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最小,分子间距离逐 渐减小,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逐渐增加,故D正确.]
3.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 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 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A [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气体体积变小时,则外 界对气体做功,外界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A正确.]
子力做负功
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 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
最小
增大
增大
3. 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决定因素. ①宏观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三个 因素决定,同时也受物态变化的影响. ②微观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分子热 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决定.
(2)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
分子势能图像问题的两点提醒 (1)分子势能图像的最低点(最小值)对应的距离是分子平衡距离 r0,而分子力图像的最低点(引力最大值)对应的距离大于r0. (2)分子势能图像与r轴交点表示的距离小于r0,分子力图像与r 轴交点表示平衡距离r0.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自我小测 粤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自我小测 粤教版选修33](https://img.taocdn.com/s3/m/b6d9f1504b73f242326c5f18.png)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CO2气体有个“怪脾气”,它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因受太阳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一样.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导致气温的逐步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这种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产生的效应称为( )A.光热效应B.光电效应C.光气效应D.温室效应2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行星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到大气以后被二氧化碳截获,最后使大气升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暖房的玻璃一样,只准太阳的辐射热进来,却不让室内的长波热辐射出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这种效应叫温室效应.这是目前科学界对地球气候变暖进行分析的一种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 A.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火山活动频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时地球的气温很高B.经过漫长的年代,地壳的岩石和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二氧化碳减少,地球上出现了生命C.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大,地球上的气温正在升高D.现在地球正在变暖的原因是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的急剧增加,是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3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在普及煤气和天然气使用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门窗紧闭的厨房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易引发爆炸,当你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煤气味时,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安全的是( )A.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B.立即打开门和窗,关闭煤气源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D.打电话报警4四口之家分别单独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时,平均月消耗量为:木柴约200 kg,烟煤约80 kg,液化石油气约30 kg,煤气约60 kg,这四种燃料中热值最高的是…()A.液化石油气 B.煤气C.烟煤 D.木柴5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传统煤、石油做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做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新能源?主要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说,煤和石油的能量也来自太阳,那么太阳能通过什么途径变成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7现代典型的燃煤发电厂,总效率一般为40%.有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如果发出1.0×109 J的电力,可供一个大城市使用.下图表示这座发电厂的能量流向.请回答:(1)燃煤提供的能量应等于哪几项能量之和?(2)图中烟囱废气所带走的能量没有标出,请你算出来,在图中补上.(3)算出这座发电厂的总效率.(4)根据上图所示的电厂能量流向,你认为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发电厂的总效率?8能源问题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传统的能源——煤和石油,一方面储量有限,有朝一日将要被开采完毕,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污染,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能源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利用潮汐发电即是一例.关于潮汐,古人说:“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下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示意图,左方为陆地和海湾,中间为大坝;其下有通道,水经通道可带动发电机.涨潮时,水进入海湾,待内外水面高度相同,堵住通道〔图甲〕,潮退至最低点时放水发电〔图乙〕;待内外水面高度相同,再堵住通道,直到下次涨潮至最高点,又放水发电〔图丙〕.设海湾面积为5.0×107 m2,高潮与低潮间高度差为3.0 m,则一天内水流的平均功率为多少MW.(注:实际上由于各种损失,发电功率仅为水流的平均功率的10%~25%,例如法国兰斯河潮汐发电站水势能释放平均功率240 MW,而发电功率仅为62 MW)参考答案1解析:CO2气体具有很强的吸收红外热辐射作用,使全球的气候变暖,这样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故选D.答案:D2解析:本题的观点是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地球形成的早期,地壳不如现在牢固,地球不如现在稳定,火山活动频繁,符合地质的发展规律.由于火山的喷发,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导致当时地球的气温很高.地球上的岩石由于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进一步风化,最后形成土壤.二氧化碳减少,形成了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大量地使用常规能源,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大,地球上的气温正在升高.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是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会产生热.四个选项都很正确,但就温室效应这一观点而言确定A、B、C是正确的.答案:ABC3解析:煤气为燃料,属易燃易爆品,如果浓度较大,遇明火或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打开电灯时,开关极易产生火花,引爆煤气.对燃料的泄漏处置,应考虑到易燃易爆这一性质.答案:B4解析:能从条件中确定该四口之家月平均需求热量相同,是解题关键.这个四口之家月平均需求的热量应该是相同的,在放出热量相同的情况下,燃料的热值越高所需质量越少,四种燃料中液化石油气所需质量最少,所以它的热值最高,选A.答案:A5解析:减少酸雨的产生是要杜绝污染源,而不是建造高烟囱转移污染,而杜绝酸雨的污染途径一般有三个:一是对煤、石油等传统能源进行处理,使其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SO2;二是对污染物SO2进行回收利用;三是开辟新能源.而目前最理想的能源为氢能源,因为它原料来源丰富,燃烧的产物又是水,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循环利用.答案:(1)不可取,因为SO2的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对全球造成危害.(2)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SO2、NOx 等严重地污染大气,进而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2又会造成温室效应.氢气;优点:第一,H2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其次,H2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易污染环境,还可循环使用.缺点:不易制取,贮存不方便.6答案: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压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太阳能先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变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再转变为煤的化学能,植物的化学能转移到动物体内,然后就成了石油的化学能.7解析:(1)燃煤提供的能量等于进入涡轮机的能量和通过烟囱排出的能量.(2)根据(1)中的解析可得出通过烟囱废气所带走的能量E =2.5×109 J -2.2×109 J =0.3×109 J.(3)由能量流向图可知发电厂的电能为1.0×109 J.消耗的总能量为2.5×109 J ,所以总效率η=1.0×1092.5×109×100%=40%. (4)从能量流向图中可以看出,该热电厂的损耗共达到了1.5×109 J ,即达到了60%,最主要的损耗是涡轮机的损耗,由冷凝器排出,所以这个地方应作为改造的重点.降低通过冷凝器时能量的消耗,以此提高涡轮机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电厂的效率.另外,也要尽可能降低通过烟囱废气带走的能量.答案:见解析.8解析:潮汐发电其实就是将海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每次涨潮时流进海湾(落潮时流出海湾)的海水的重力为:mg =ρVg =1.0×103×5.0×107×3×10 N=1.5×1012 N其重心的高度变化为:h =1.5 m一天内海水两进两出,故水流功率为:P =4mgh t =4×1.5×1012×1.524×3 600W≈1.0×108 W 即P≈100 MW.答案:100。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五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粤教选修32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五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粤教选修32](https://img.taocdn.com/s3/m/0df4b55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1.png)
一、常规能源
1.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 物质统称为能源.
2.常规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天然 气叫做常规能源,人类消耗的能量主 要是常规能源.
海石油开采
3.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4.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
葛洲坝水电站
藏北利用太阳能的设备
浙江秦山核电站
小结:
• 常规能源储存量有限,在利用过 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 急.
再见
被酸雨毁坏的森林
二、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或能量转化 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 绿色能源.
人类可开发和利用的绿色能源主要有下列几种: 1.风能 2.水流(河流、潮汐)能.风能和水流能是“可再 生能源”而石油、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3.太阳能 4.核能等等.
新疆风车田发电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物理粤教版选修3-3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含解析
![物理粤教版选修3-3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06c9fc52d380eb63946d5e.png)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物理意义.2.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2011年11月17日19时30分左右,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其进入大气层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通过画面看到它是一个大火球,据报道当时温度高达1 600 ℃。
你知道它为什么能达到这么高的温度吗?提示:返回舱冲进大气层时,由于速度很快,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做功,产生热量使返回舱温度高达1 600 ℃.一、理想气体的特点1.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忽略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忽略了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2.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与体积无关.二、物体内能及热力学第一定律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功和内能的关系:若物体不存在热传递,当外界对它做功时,它的内能增加,关系式为W=ΔU;若物体对外做功,则W<0,ΔU<0,表明内能减少.3.热传递和内能的关系:若物体既不对外做功,外界对物体也不做功,当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时,它的内能增加,关系式为Q=ΔU;若物体向外放出热量,则Q<0,ΔU<0,表明内能减少.4.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与外界之间同时存在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物体内能的增加量ΔU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的关系为:ΔU=W+Q.思考:下列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1)水电站发电时,水轮机被水流冲击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2)利用地热发电。
提示:(1)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热能转化为电能。
一、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1.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此定律应用时各量的单位应统一.2.公式ΔU=Q+W(1)若物体体积增大,表明物体对外界做功,W<0.(2)若物体体积变小,表明外界对物体做功,W>0.3.几种特殊情况(1)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2)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3)若过程的始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或W=-Q。
2015年高二物理课件第3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粤教版选修3-3)
![2015年高二物理课件第3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粤教版选修3-3)](https://img.taocdn.com/s3/m/226c1fc5e009581b6bd9eb5e.png)
)
D.用太阳能灶供热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
栏 目 链 接
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 使得废气中含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污染了大气, 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应大力推广,故答案应选D.
答案:D
考点2 能量降退与节约能源 1.能量降退 (1)概念:能量可利用程度降低的现象. (2)对能量降退的理解: ①由于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能量在转 化过程中,可利用程度逐渐降低. ②内燃机不可能把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全部用来对 外做功,总有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这些能量很难重新利 用,可利用程度很低,若用内燃机输
解析:“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燃烧 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 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栏 目 链 接
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正
确答案为B、C. 答案:BC
课 堂 训 练
1.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 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 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
栏 目 链 接
能源需求的成倍增长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将不断
引起能源危机.
注意:(1)能量降退并不是能量越来越少,能量仍然
是守恒的,只是可利用的能量逐渐降低.
(2)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减少,但能源是有限的,因 此要节约能源. 例2(双选)下列对能量降退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量降退说明能量在不断减少 B.能量降退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
会严重污染环 境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 然气)
例1 ( )
(双选)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 “温室效应” 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 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
物理粤教选修3-33.5-6第3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物理粤教选修3-33.5-6第3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59994b5acfa1c7aa00cc49.png)
2
点拨:本题是风力发电和能量守恒的综合题,解此类题应注意 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求解.
针对性训练2:(2006·广东物理)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的电能获 取方式.设计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40 kW,实验测得风的 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约为20%,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当地水平风速约为10 m/s,问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约为多 少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主要途径 答案:B
3.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主要是燃料铀在核反应堆中质量亏损放出的能量 B.核能的最大优点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 C.核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核污染、核辐射远大于煤炭、石油燃
烧的污染 D.不久的将来,核能可能代替常规能源
解析:核能是燃料铀在核反应中反应时放出的能量,故A正确;核 能利用技术已较成熟,已有效防止核辐射等污染,其污染程 度远小于煤、石油的污染,故B正确,C错误;核能作为一种新 能源,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代替常规能源.
解析 : 1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
I 2R
P0 U
2
R
300 103 10 103
2
10W
9kW
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P P0
9 103 300 103
0.03
(2)风垂直流向风轮机时,提供的风能功率最大.
单位时间内垂直流向叶片旋转面积的气体质量为ρvS,S=πr2
风能的最大功率可表示为
解析:酸雨的主要酸性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它们是煤、石油燃烧 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对 农作物、建筑和各种动植物均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防止的 办法是减少或禁止酸性气体排放,使用新能源.
2022-2023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1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件(18张PPT)
![2022-2023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1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件(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e52c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7.png)
例7、如图所示,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 通过定滑轮与一重物m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活塞到 缸口的距离h=0.2 m,活塞面积S=10 cm2,封闭气体的 压强p=5×104 Pa。现通过电热丝对缸内气体加热,使活 塞缓慢上升至缸口。在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吸收了Q=60 J 的热量,假设汽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活塞质量及一切 摩擦力不计,则在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为( C ) A. 70 J B. 60 J C. 50 J D. 10 J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加∆U就等于物体吸 收的热量Q和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之和。
即 ∆U=W+Q
2. 对公式∆U=W+Q符号的规定
(1)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2)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3)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 (4)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 (5)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 (6)系统内能减小,∆U<0,即∆U为负值。
4. 重要意义:反应了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转化及物体 内能转换的定量关系。也说明了能量传递和转化的途径 (做功与热传递)。
5. W、Q、∆U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焦耳
例1、关于做功与热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内能的改变一定同时存在做功和热传递 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D.做功与热传递量度内能变化的物理量相同
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3)量度内能变化的物理量不同 做功过程:内能的变化就用功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
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 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2022-2023年粤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课件
![2022-2023年粤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1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4cd28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e.png)
那么,在物体内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吗?
物体的内能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距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改变,分子力 做功,会引起能量的变化。
所以,分子间具有由他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物体的内能
若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0。 当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到平衡位置 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 减少,分子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当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r0时,分 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当分子间距小于r0时,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减少, 分子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综上可得两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 距的关系图像。
1.气体内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实验中筒内气体温度几乎不变,气体分子动能不变,
分子势能为零,所以筒内气体内能几乎不变。
2.同是压缩气体做功,为什么缓慢压缩气体的时候,气 体的内能几乎不变?
压缩气体做功,可使其内能增大;而由于压缩过程 比较缓慢,气体同时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把内能又转移 到周围的环境中,于是缓慢压缩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 内能几乎没有变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过程 中物体内能变化的量称为热量。
习惯上我们所说的“物体吸热(或放热) 多少”,实际上是指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 加(或减少)多少。
比如说,柴火烧水,水吸热后内能增加 沸腾。烧开后熄灭柴火,开水对外放热,内 能减少,温度下降,一段时间后会与外界温 度一致。
那么,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会变化,它们 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若一个物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它的内能变化等于什么?
ΔU1=W 若一个物体,外界对其没有做功,它的内能变化等于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使自然资源锐减,且使许多环境因素改变,能源和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
2.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出正常含量,引起空气质量恶化,危害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和酸雨。
3.温室效应是人类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干扰了地球的热量平衡造成全球变暖,它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和疾病增多。
控制的对策首先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体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
4.酸雨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形成的,它的危害极大,会影响人的健康、危害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和贫瘠,腐蚀建筑物和艺术品等。
5.因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因此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渐降低的,即产生能量降退现象,常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并且地球上的能源储量有限,所以人类应节约能源。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常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1)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效应,形成一种毒性很大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2)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温室效应是人类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干扰了地球的热量平衡造成的。
②产生的危害: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疾病增多等。
③控制对策: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具体实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改进设备、技术,建立节约能源的消费观等;二是开发新能源,如多使用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3)酸雨:①含义:天然降水的pH 值小于5.6的降水。
②产生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形成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的煤炭及机动车排放的废气。
③产生的危害:酸雨影响人的健康,危害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和贫瘠,腐蚀建筑和艺术品等。
④防治措施:a.健全法规,强化管理,控制排放;b.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燃料过程SO 2的排放;c.通过改造发动机,安装汽车尾气净化气,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等手段,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3.能源的分类(1)同一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名称。
(2)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
1.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解析:选D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
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应大力推广,故答案应选D。
1.能量降退(1)概念:能量可利用程度降低的现象。
(2)对能量降退的理解①由于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可利用程度逐渐降低。
②内燃机不可能把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全部用来对外做功,总有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这些能量很难重新利用,可利用程度很低,若用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又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发电机的内能,发电机温度升高,把这些内能散失到周围空间,这些弥散的能量可利用程度也很低,由此看来,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渐降低的。
2.节约能源的原因(1)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存在能量降退的现象。
(2)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急剧增长。
(3)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能源储藏量有限,能源需求的成倍增长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将不断引起能源危机。
(1)能量降退并不是能量越来越少,能量仍然是守恒的,只是可利用的能量逐渐降低。
(2)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减少,但能源是有限的,因此要节约能源。
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B.由于自然界中总的能量守恒,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减少D.人类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解析:选A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能源使用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故A 正确、C错误;虽然总能量不会减小,但是由于能量的品质降低,无法再应用,故还需要节约能源,故B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可知,能量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故D错误。
[例1] PM2.5及高效利用能源。
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的石油、煤炭等能源可供人类永久使用B .人类应多开发与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C .能量被使用后就消灭了,所以要节约能源D .能量耗散说明自然界的能量在不断减少[解析] 煤、石油虽然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但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选项A 错误;太阳能和风能,包括水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且为清洁能源,应该尽量开发与利用,选项B 正确;能量虽然守恒,但有些能量使用以后不可能再被利用,所以要节约能源,但能量是不会减少的,也不会被消灭掉,只是形式发生转变,选项C 、D 错误。
[答案] B[例2] 为燃料来取代汽油,生产21世纪的“环保”汽车。
设有一种燃氢汽车,正常燃烧时的耗氢量为1.2 kg/h ,并且在0.01×105Pa 的压强下燃烧,氢的燃烧热值为285.8 kJ/mol ,则:(1)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与目前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相比有哪些优点;(2)若燃烧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50%,这辆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 000 N ,问这辆汽车的最大速度为多大?[解析] (1)氢气汽车以H 2为燃料,生成物为H 2O ,因此无污染。
H 2燃烧释放的热量值高,使汽车的功率增大。
(2)1.2 kg 氢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Q =1.2×103g 2 g/mol×285.8 kJ/mol=1.7 ×108 J汽车的功率P =Q ηt,当F =f =1 000 N 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又P =F ·v m 则 v m =P F =Q ηft =1.7×108×50%1 000×3 600m/s =23.6 m/s 。
[答案] (1)见解析 (2)23.6 m/s1.某城市人口密度大,汽车等交通工具向对流层大量排放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 .酸雨 B. 臭氧层空洞 C .光化学烟雾D .温室效应解析:选C 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二次污染物质——化学烟雾,故选C 。
2.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能资源的能量形成和转换利用过程基本上是( ) A .太阳能辐射→化学能→热能 B .太阳能辐射→机械能→电能 C .生物质能→电能→化学能→热能 D .太阳能辐射→机械能→化学能解析:选A 太阳能辐射转化成了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化学能,在对这些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又把它们的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故选A 。
3.“能源分类的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能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选C 由能源的分类及各能源的特点,三种不同分类方法中的公共部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故C项正确。
4.[多选]下面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B.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C.只要对热机不断的革新,它可以把气体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即使没有漏气,也没有摩擦等能量损失,内燃机也不能将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解析:选AD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A正确,B错误;工作过程中一定有一部分内能排放给低温物体(冷凝器或大气),即不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错误, D正确。
5.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能量降退( )A.电能通过电灯的电阻丝变为光能B.利用水流发电变成电能C.火炉生火把房间烤暖D.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选C A、B、D选项的能量转化利用程度很高。
火炉生火取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内能以热量的形式传给周围的空气,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这些能量可利用程度降低,即能量降退,C正确。
6.[多选]CO2有个“怪脾气”,它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因受太阳的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因此,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逐渐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为缓解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燃气B.开发使用核能、太阳能C .将汽车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D .植树种草解析:选BD 现阶段人类还必须使用一定量的煤、石油、天然气,它们能提供大量的内能,A 错误;减少大气中CO 2浓度可多利用不产生CO 2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也可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多吸收CO 2,B 、D 正确,液化石油气燃烧也会产生CO 2,C 错误。
7.酸雨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为了减少酸雨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当燃料 ②燃料脱硫 ③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④多种植美人蕉、银杏等植物 ⑤开发新能源⑥多种植法国梧桐、柠檬等植物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⑥解析:选A 酸雨主要是由煤、石油等燃料尤其是煤燃烧所释放的SO 2和氮氧化物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形成的。
因而为减少酸雨的影响,少烧煤和燃料脱硫是有效的方法;开发新能源也是减少煤使用量的方法;另外美人蕉和银杏对SO 2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所以①②④⑤正确,应选A 。
8.柴油机使柴油燃料在它的汽缸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又转化为柴油机的机械能。
燃烧相同的燃料,输出的机械能越多,表明柴油机越节能。
是否节能,是衡量机器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有经验的柴油机维修师傅,不用任何仪器,只要将手伸到柴油机排气管附近,去感知一下尾气的温度,就能够判断出这台柴油机是否节能,真是“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关于尾气的温度跟柴油机是否节能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尾气的温度越高,柴油机越节能B .尾气的温度越低,柴油机越节能C .尾气的温度高低与柴油机是否节能无关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选B 气体的内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柴油机的机械能,柴油机使柴油燃料在它的汽缸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是一个高温热源;而柴油机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是一个低温热源。
根据能量守恒,这两个热源之间的能量差就是转换的机械能,燃烧相同的燃料,要想输出的机械能越多,尾气的温度就要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