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 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5高考试题——语文(安徽卷)word版含答案

2015高考试题——语文(安徽卷)word版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 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2015年高考试题:语文(安徽卷)

2015年高考试题:语文(安徽卷)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5套)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5套)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分)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在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标准答案及解析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标准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安徽语文高考研究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卷1~6题,第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卷7~14题,第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诧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半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戊,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 ①內典:佛经。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矩度:气度..当事:权要 D 必合古人矩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的掌握情况,实词中分为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情况,做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矩度在这里意为“规矩法度”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皙次其.别号也吾其.还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为.武置酒设乐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解析】C项都是介词,译为:“给”。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安徽卷(试题+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安徽卷(试题+答案)

2015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卷)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值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黏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苗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满分:150.00分第一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2015安徽高考语文答案

2015安徽高考语文答案

2015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相关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科学家们声称2.52亿年前一种微生物释放了大量的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引发全球性灾难,导致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假设,旨在解释科学界长久存在的谜题之一:在二叠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灭绝的发生。

这场灾难事件规模之庞大,使得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看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假设暗示着甲烷八叠球菌属是单细胞有机物的一员,它与名为古生菌的细菌有所不同,后者没有细胞核和其它常见细胞结构。

“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灭绝几乎横扫了所有物种,”研究学者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格雷格·富尔尼埃(Greg Fournier)这样说道。

“大多数勉强幸存的物种都命垂一线,只有非常少的物种存活下来的,很可能纯属偶然。

”富尔尼埃解释道。

之前针对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提出的观点包括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

但这些研究学者认为需要一台显微镜来查明真凶。

甲烷八叠球菌属在生长过程中会喷出大量的甲烷至地球大气层,这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热,海洋酸性水平增加从而改变海洋的化学过程,导致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很多物种生存。

马蹄铁形类似螃蟹的三叶虫和海蝎曾经在海洋里生活了几亿年,在这场事件后就完全消失了。

其它海洋生物也没有幸免于难,包括一些常见的生物,例如有触须的菊石类和贝壳。

而陆地上大多数主要的爬行动物也灭绝了,只有极少数物种幸存下来,包括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

“陆地脊椎动物花了3000万年的时间才恢复与大灭绝之前相同程度的生物多样性,而此时海洋和陆地上的生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主要是由完全不同的动物群体所主宰。

”富尔尼埃解释道。

第一批恐龙出现于大灭绝事件后2000万年。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然环境对微生物的进化非常敏感。

”带领这项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教授丹尼尔·罗斯曼(Daniel.Rothman)这样说道。

最好的例子便是25亿年前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菌的出现,它们释放出大量氧气至地球大气层,为之后动物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在现代仍能够在一些地方发现甲烷八叠球菌属,例如油井、垃圾场和奶牛等动物的内脏里。

甲烷八叠球菌属在二叠纪危机发生之前已经存在,但基因证据表明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个新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名为“基因转移”过程从别的微生物转移而来的。

随后甲烷八叠球菌属忽然变成甲烷的主要生产者,主要是通过消耗海底沉积物积累的有机碳。

如果没有合适的矿质营养,这种生物也无法广泛的繁殖。

但研究人员发现同时期西伯利亚灾难性的火山喷发导致海洋镍浓度的上升,这种金属元素恰好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

富尔尼埃认为火山喷发并非是大规模灭绝的原因,而更像是个催化剂,“它就像个炸弹的导火索,而非炸弹本身。

”虽然单个甲烷八叠球菌属微生物非常小,但它们的大量和普遍存在产生了巨大的累积效应,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看,它们才是地球的统治者。

二叠纪大灭绝延续了上万年,它与小行星撞击导致的生物忽然灭绝有所不同。

1.下列选项中对“微生物导致地球大灭绝”假设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们提出一种微生物从地球外释放了大量的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引发了全球性的灾难。

B.和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事件相比,地球史上第五次大灭绝造成的灾难算很小的。

C.小行星撞击导致的生物灭绝是突然之间发生的事,而微生物导致的地球大灭绝持续了上万年。

D.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统治地球陆地的恐龙和很多海洋物种灭绝。

2.下列对原文中微生物导致地球大灭绝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规模火山爆发像是二叠纪大灭绝事件的催化剂和导火索。

B.全球气候急剧变热,海洋酸性水平增加,因此改变海洋环境,导致很多生物难以生存而灭绝。

C.甲烷八叠球菌通过获取有机碳和镍,而广泛繁殖,进而大量释放甲烷。

D.二叠纪西伯利亚灾难性火山喷发导致海洋镍浓度上升,为甲烷八叠球菌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叠纪大灭绝事件前甲烷八叠球菌已经存在,在二叠纪前它们从别的微生物转移而获得了一个新特性。

B.地球上出现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25亿年前出现了能参与光合作用因而释放大量氧气的细菌。

C.二叠纪大灭绝之前甲烷八叠球菌并不是甲烷的主要生产者。

D.小行星撞击地球和火山爆发给甲烷八叠球菌带来合适的矿质营养,从而促进了微生的生长,导致巨大的累积效应。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

高祖众,汉大司农。

父泰,扬州刺史,有高名。

袤少孤,早有识鉴。

荀攸见之曰:“郑公业为不亡矣。

”随叔父浑避难江东。

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往依之,歆素与泰善,抚养袤如己子。

年十七,乃还乡里。

性清正。

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

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

及讽败,论者称焉。

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转司隶功曹从事。

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

袤迁尚书郎。

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

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

迁尚书右丞。

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

调补大将军从事中郎,拜散骑常侍。

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

且卢子家、王子雍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

”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

征拜侍中,百姓恋慕,涕泣路隅。

迁少府。

高贵乡公即位,袤与河南尹王肃备法驾奉迎于元城,封广昌亭侯。

徙光禄勋,领宗正。

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

帝谓中领军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

”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

帝笑日:“故知侯生必来也。

”遂与袤共载,日:“计将何先?”袤日:“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

文钦勇而无算。

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帝称善。

转太常。

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寰、程成、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

及常道乡公立,与议定策,进封安城乡侯,邑千户。

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

拜光禄大夫。

五等初建,封密陵伯。

武帝践阼,进爵为侯。

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推荐。

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臵舍人官骑,赐床帐簟褥、钱五十万。

九年薨,时年八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旌表孝悌官吏到任B.垂.称于阳平、魏郡流传,留名C.百官祖.送于城东祭祖D.遂与袤共载.乘坐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俱.为临淄侯文学毋从俱.死也B.故复相.屈好自相.扶将C.久之见.许府吏见.丁宁D.以.侯就第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袤年少丧父,叔父郑浑带他投靠华歆,华歆抚养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B.郑袤任济阴太守时,尊重贤才能人,兴办学校。

之后,宣帝因为广平太守空缺,就把他调到广平,任太守。

C.册丘俭作乱,景帝亲自征讨。

郑袤向景帝提出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气的策略,景帝很是赞同。

D.常道乡为君主,郑袤因参与商议拥立之事,进封安城乡侯,封邑一千户。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

及讽败,论者称焉。

(2)帝谓中领军王肃日:“唯不见郑光禄为恨。

”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o宫怨司马扎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8.赏析诗歌一、二两句中“掩”“送”的妙处。

(4分)9.本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甲: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

,?(曹操《短歌行》)乙:①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贾谊《过秦论》)④,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⑥,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金鱼刘国芳我把我们领导叫金鱼。

是我一位朋友最早这么叫的,我这个朋友养了很多金鱼,他说出的话,总喜欢拿金鱼打比方。

一天他到我单位找我,见了领导后,他就把我们领导叫成金鱼。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叫。

朋友说你没看见你们领导那双眼睛吗,鼓凸凸的,跟金鱼的眼睛一样。

我认为朋友说得有理,认可了。

此后,我们私下里总把领导叫成金鱼,比如我跟朋友在街上看见领导,朋友便说你们金鱼游在前面了。

当然,这种叫法只在我们两个人之间流行。

这天,我为职称的事发愁,只好去找朋友,让他出主意。

朋友正在大大小小的鱼缸间忙碌,我见了他,愁眉苦脸的样子。

我告诉他我想弄个职称,但指标只有一个,金鱼不一定会把指标给我。

朋友说那还不简单,给你们金鱼下点食嘛。

我说你以为我们领导真是金鱼呀。

朋友说他就是金鱼。

我回去后照朋友的话去做了,但结果却不理想,领导没有把指标给我的意思。

我又去找朋友,让他出主意。

朋友没看我,他仍在鱼缸之间忙碌,但我的话朋友却回答了,朋友说:“再下点食嘛。

”我说:“你真以为那是养金鱼呀。

”朋友说:“一个样。

”我回去后照朋友的话去做,狠了狠心,送了2000元。

这回有结果了,领导爽快地把指标给了我。

这事过后不久,我一个表弟找到我,他打听到我单位要做房子,让我跟领导说几句话,让领导把工程给他。

我跟领导关系很一般,我知道帮不了他。

我把表弟带到朋友那里,让朋友给他出主意,朋友听了,还是那句话:“给金鱼下食。

”表弟不知原委,也说:“你以为那是养金鱼吗?”朋友说:“就是养金鱼。

”表弟后来还是按朋友的话去做了,一次性送了领导15万。

那工程总共才一百几十万,表弟把钱送过,几乎瘫倒了。

表弟说如果没接到工程,他就死定了。

恰好我那个朋友也在,朋友说你放心,你下了那么多食,金鱼都吃了,它会屙出来的。

果然,表弟接到了工程。

表弟接下工程后,我跟领导的关系也亲近了许多。

表弟趁热打铁,让我找领导,也弄个官当当。

这话多说了几次,我也心动了,让表弟去跟领导说说,自己也在跟前流露过,但没用,领导丝毫没有提拔我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