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夏感 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9efb229e314332386893c1.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夏天的特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1、重点: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匍匐()()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⑵主宰:(3)春华秋实:⑷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 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 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答: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
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二、自主探究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badd407fd5360cba1adb48.png)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夏天的美景,感悟农民的辛勤;2.通过交流体会作者的情感,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夏感》课件;学生:1、熟读课文,认读字词。
2、思考:课文描绘的夏天有哪些特点?教学流程:一、导入我们刚刚送走骄阳似火的夏,又迎来落叶纷飞的秋。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看看这组照片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致?(学生发言)这就是我国北方夏季麦收的繁荣景象。
就让我们一道走进作家梁衡笔下的美文《夏感》,去欣赏北方夏天的美景,去感受北方夏季里的激情。
板书课题:13.夏感梁衡)二、感知1、听读感知(思考:文中是用什么颜色来形容夏的(金黄)?)2、积累语言3、默读思考:(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归纳:紧张、热烈、急促)三、理解1、精读(指名学生分读课文第2、3、4段)2、小组讨论:(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板书归纳:夏之景、夏之色、夏之旋律)2、、齐读(课文第五段)(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归纳:景美、人勤)四、品赏1、结合课文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2、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A、示例:B、学生发言、交流五、拓展交流课前搜集的写“夏”的古诗六、作业:你心中的季节是怎样的,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出来:七、寄语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同学们也正处于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附:1、板书:13、夏感梁衡紧张夏之景景美热烈夏之色急促夏之旋律人勤。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970d67336c1eb91b375d0f.png)
《夏感》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感受语言魅力3、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学习重点】: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自主预习案】1、了解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主要著作有:《》、《_ 》,散文集《》、《》.2、读课文,标划生字词,并完成以下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 匍匐()():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4、仿照下列各组所给的词汇分别再写三至五个结构相似的词语。
(1)例:淡淡绿烟芊芊细草密密厚发滚滚麦浪(2)例:春日融融秋波淡淡冬雪皑皑目光炯炯(3)例:听听窗纸歇歇腿脚说说想法打打麻将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__。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
)(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
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精选8篇)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34ef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6.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精选8篇)教案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案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篇一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夏感》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夏感》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8bd9a102768e9950e7385d.png)
《夏感》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学法指导】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情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下面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爱,爱她的,爱她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
)2、你了解梁衡吗?梁衡,当代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请你认真朗读一遍课文,把你不熟悉的和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词意,工整地积累在下面。
4、、你喜欢文中的词语吗?请选择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不少于三个),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二、自主学习•学法建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方法指导: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整体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表达了什么内心感觉?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归类梳理文章脉络。
3、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方法指导:可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①②③④三、拓展延伸1、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2、例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0330d9ec3a87c24028c46e.png)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3.3夏感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3夏感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29360af7102de2bd9605881b.png)
夏感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灵秀贮满终极匍匐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过程和方法: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及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
全文犹如一支激情奔涌的进行曲,赋予了夏日以灵魂,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支进行曲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
从大自然到与自然共存亡的人类都浸泡在这样的律动中。
在作者笔下,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即将沸腾的水,冒出嘟嘟的水泡。
一、导入新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穷。
有人钟爱春日之明媚,有人独喜秋日之丰硕,有人醉心冬日之沉默……但是夏天,好象总是寂寞的时候多。
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学生交流)的确,历代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诗文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衡的《夏感》,去领略夏的独特魅力。
(板书夏梁衡)二、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易读错的字词。
(黛色贮满匍匐芊芊细草闲情逸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读一读,说一说。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且圈点勾画:(1)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2)作者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明确:(1)热烈、紧张、急促(2)景:细草、林带、蝉儿、麦浪、太阳、热风、棉苗、高粱、瓜秧(万物勃发)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农民辛劳)3.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学案 新人教版 .doc](https://img.taocdn.com/s3/m/bc9df923f18583d0496459d9.png)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学案新人教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西霍州人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芊芊
:
(对学、群学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句读读。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
<反思与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a2d06b998fcc22bdd10d04.png)
夏感教材分析《夏感》主要写的是作者对夏天的感悟。
作者写夏,不做无病之呻吟,而是以具体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
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词语。
2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1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掌握生动的词汇。
2 .通读品味,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 .诵读、品评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效果。
2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突破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可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语言。
先通过自由阅读和情境朗读,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捕捉灵感,加深体验,然后再反馈讨论结果,相信学生的发言会异彩纷呈。
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段和中心句,从而抓住写景的特征,再从文中寻找能够凸显这一特征的景物和语句,让学生在仔细的品读中体会景物与特征之间的表里关系。
教学方法1 .大声朗读法: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联想想象法:课文写夏,不是抽象地概述,而是具体生动地描写。
所以应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进人课文情境中。
每个学生对“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应把这种感受迁移到课文中来,让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班德瑞的音乐《寂静之音)) (可在百度上搜索),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夏感》教学设计精品4篇
![《夏感》教学设计精品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98ea2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2.png)
《夏感》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这单元都是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刚劲细致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精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对于我所带的初一学生,务实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语言赏析技巧是学习的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注重诵读,理清思路,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感受夏天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学会鉴赏语言和组织运用语言写景抒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梁静茹的《宁夏》设置情境,“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优美的旋律,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带给人什么感觉呢?(生答)夏天是阳光炽热,夏天是雷雨忽至,夏天是接天莲叶,夏天是麦浪飘香,夏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感受夏天的精彩。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的方式很多,以音乐的方式入题,既把握了本课“夏感”的主题,又使课堂气氛很快被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旋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和基础强化PPT呈现1、梁衡:当代作家。
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芊芊细草黛色主宰磅礴春华秋实挑匍匐澹澹闲情逸致(环节说明:作者简介和字词教学往往使课堂缺乏活力,但这个环节一旦缺失基础知识强化的目的就达不到,所以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可以省时省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08a26469dc5022abea00c3.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范文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设计范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7108ff50e2524de5187e90.png)
夏感》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理解文章语言表达典雅而不失质朴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
教学目标:1、流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章语言表达典雅而不失质朴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感受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夏日里不辞辛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抽背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词。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放声朗读课文,读完用一句话说说梁衡对夏天的感受。
(明确文章的总起句:紧张、热烈、急促)三、再读课文1、抽读中间三段,说说作者“感”了些什么?2、讨论形成板书:夏之气势——磅礴夏之色彩——金黄夏之旋律——紧张四、品读赏析1、默读第二段,说说作者怎么“感”?(通过哪一些身体感官去感;怎么表达这种感受。
)讨论后明确: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绘夏天。
表达上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式,运用了对称的句式,注意选择准确的动词表现夏天磅礴的气势。
2、默读第三段,找出表达上与第二段具有相同特点的句子。
3、棉苗、高梁、玉米、瓜秧都不是黄色的,为什么作者得出夏天的色彩是黄色的这样的结论呢?明确:其一,从视觉角度,作者所写的是八百里秦川的夏天,确实有诸如麦浪、黄土地之类黄色的景物。
其二,作者所说的黄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如果说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收获,那黄色代表的是什么?——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刚才所列举的一些绿色的事物正是为了说明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而“蒸腾、蓬蓬勃发、冲刺”等词更进一步印证了夏天是热烈的,是气势磅礴的。
4、默读第四段,找出表达上与第二段具有相同特点的句子。
感受本段语言质朴的特点;感受运用短句表现急促的表达方法。
5、总结6、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练笔请同学们用下面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如果没有夏天,春天;如果没有夏天,秋天。
六、总结。
《夏感》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夏感》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22c578d1f34693dbef3e9b.png)
《夏感》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学方法: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夏由家访说到本地夏忙二、读夏找出写农村夏景及夏忙的语段三、梳夏学生再读课文,紧扣课后习题1展开。
方法指引:寻找关键语句是理清思路的重要方法。
出示导学问题:我发现本文的条理梳理可运用()课的方法,梳理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四、赏夏学生结合课后习题2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出示导学问题:读了(),我发现用了()写法,我的品味是()。
1、先看比喻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2、再看拟人句:“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五、名人品夏作家张恒《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节选。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的》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的》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5602b510661ed9ad51f3f9.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的》教案新人教版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对夏天的情感态度三.研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紧张,热烈,急促(板书)•总领全文。
由此,分析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
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
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d2a6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2.png)
夏感课题:夏感主备人:审核: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夏感一、(1)紧张、热烈、急促(总领全文)景美二、(2—4)人勤三、(5)赞美(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春天百花盛开,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秋天果实累累,给人成熟的满足,秋天落叶飘零,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
因此,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描写夏天的风情,(板书:夏)这是为什么?生答。
明确: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刚才同学回答很好,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感》。
(教师板书:梁衡)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夏天”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并且完成填空。
(多媒体出示)夏天正是一个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的旋律。
(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完成填空。
)2、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下面谁来完成填空?(指名回答)明确: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紧张、热烈、急促。
3、师生交流后,齐读该语句。
三、研读赏析:1、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用文中语句回答。
如:(1)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2)承前启后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渡(3)夏天是什么季节的过渡?。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9d673eaef8941ea66e0567.png)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感受语言魅力3、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学习重点】: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学习难点】: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自主预习案】1、了解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主要著作有:《》、《_ 》,散文集《》、《》.2、读课文,标划生字词,并完成以下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 匍匐()():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4、仿照下列各组所给的词汇分别再写三至五个结构相似的词语。
(1)例:淡淡绿烟芊芊细草密密厚发滚滚麦浪(2)例:春日融融秋波淡淡冬雪皑皑目光炯炯(3)例:听听窗纸歇歇腿脚说说想法打打麻将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__。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
)(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
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夏感
【学习目标】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的魅力。
【预习提纲】
1.字词。
黛.色:(dài)贮.满: (zhù)匍匐
..:.(pú fú)芊.芊:(qiān)轻飞曼.舞:(màn)闲情逸.致: (yì)澹澹.:(dàn)
迸.发: (bâng)绷.紧:(bēng)磅礴
..:(páng bó)
2.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
杰鬼雄》。
3.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
①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哪些特点?
② 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
④试概括本文主旨。
⑤阅读你最喜爱的段落,并试着给这个段落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合作展示】
1.精读课文,研究下面的问题。
①第一段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它起什么作用?
②概括第二段段意。
思考一下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③从文章第三段中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看看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④第四段中描绘的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⑤从第五段中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
⑥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夏天的色彩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这样认为?
3.“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在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4.“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这一句,隐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5.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6.文章的题目是《夏感》,作者感受到什么?
7.文章中多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做简要分
析。
8.想想我们所学的诗歌中描写夏天的句子,试着写上一两句。
【检测反馈】
生命的本质
①夜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妁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
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
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
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人所有的词汇变得苍白、不贴切。
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
只有用火的舞蹈,
才恰如其分。
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
燃体发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
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
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
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半。
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半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
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
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
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
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
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4分)
①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应当是。
②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③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2.阅读第④段,回答:(4分)
①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②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3分)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像。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4分)
①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②“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
你的理解。
【学习心得】
13.夏感
【预习提纲】
3.③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的色彩;夏天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④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
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检测反馈】
1.①舞蹈②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红舞鞋。
③面对一切困难,不畏惧,不悲观,始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2.①形容残疾人舞蹈的忘情、热烈,也表现出残疾人积极、欢乐的生命张力。
②这里“燃体”比喻人的生命,“火的舞蹈”比喻蓬勃、欢乐的生活,人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蓬勃、欢乐、火热的生活中去,才能够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命不息,蓬勃、欢乐、火热的生活就不能停止。
3.如:①生命像鲜花,花在开放,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是美好人生的象征。
②生命像大树,树在生长,那——圈圈的年轮是大树生命历程的记录。
4.①一种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积极、乐观、忘情、热烈的舞蹈;一种是面对家境贫寒、劳动艰辛,却全无一点悲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的劳动的欢舞。
②并不是上苍的有意安排,而是作者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其实只要我们留意,生活
中类似的“舞蹈”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