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玉药谈仙家炼心之道(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玉药谈仙家炼心之道(续)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如果你学会了其他派别的人生观,看透了,认为生命是一种累赘,又何必执着于长生呢。

一旦形成心理桎梏,是很难更改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一旦形成固定生活习惯,这人的命运就固定了。

凡人的惯性,就是凡人的命运。

葛洪说:仙道迟成,多所禁忌。

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许多人都放不下任何东西,甚至一种观念都放不下,怎么能学呢?下士闻道笑之,而当今所谓“学道”之流,与常人无异,该笑。

仙经说:“宝之守之,有何祸患?”
有些人却搬精弄气,折腾精神,幻听幻视,自然心中有鬼,自己折腾自己,于年寿无丝毫之益。

人的心境也是一种本能,必须炼养。

《黄庭经》说:“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

” 道就是简而妙。

历史上佛道双修的人都是坐化死去,受到死本能的左右,
所以隐芝先生反复强调生,修仙就是修生,就是治生,而不是其他。

宗教人士不懂,在体验死亡的心理感受时,会感觉到大自在,大解脱,于是向死本能发展。

所以真正的仙家,比如唐朝的仙家功夫传人唐峭,反复告诫:“妄执生死为一理者,非仙家传人。


这也是隐芝先生反对的,所以,仙家与佛道双修者有别,涉及到生命的归宿问题,不可谓不严肃。

人和动物的意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总量是一定的,又处于动态中,因此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有些动物在生存时,特别是人类,受某些思想影响,厌世悲观心理严重,就会被死本能左右,在自己预见的死期死去。

历史上很多宗教人士,由于不明生死,强行绞合在一起,即使有功夫,也会坐化死去。

还有出偏、出鬼、走火入魔,都是因为邪说流入头脑,不能清除而导致的。

学仙之人,一定要体悟玄理的同时,出功夫和效果。

而群迷笑学仙之人痴傻,过后才知道尊德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