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系两项目”为抓手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实现成人教育转型升级,浙江省长兴县以“一体系两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社区教育认知度、参与度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
1.构建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提高专职教师服务能力
长兴县自2013年起,以长兴社区学院为主体,在全省首创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平台,每年定期举办全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1)课程内容模块化经过调查分析,并结合长兴社区教育发展实际和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求,从品质素养课程、知识素养课程与能力素养课程三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探索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措施,形成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的创新路径。
(2)培训形式多样化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反思提升”四段式培训模式。
理论培训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观摩学习是赴先行地区和有成功经验的地区进行考察,获得感性认识;实践指导是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反思提升是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
培训后通过问题分析、考核激励等手段巩固培训成果,从而推进工作,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
(3)培训评价多元化借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评价机制,采用以质性评价为主,诊断性、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以《长兴县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为载体,将培训过程评价与社区教育项目评比、业务竞赛、先进表彰及社区教育工作业绩等结合,将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到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建立使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统一,能真正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模式。
通过“三化”的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交流能力、实施项目能力、服务能力等有效提升。
2.实施学习社团培育项目,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长兴县有民间社团200多个,通过培育促使其成长为社区学习共同体。
自2015年启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程以来,共认定45个社区学习共同体,7个县级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有力助推社区居民社团提升品质,促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以组织培育为核心,夯实基础通过科学的组织培育,增强现有社团的组织程度,让社团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让每一个成员明确组织的目标、价值观、使命,形成共同的愿景。
(2)以队伍培育为依托,提升水平重点抓好社团负责人这支队伍,提升其对社团的领导力。
社团负责人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即社团发展的设计师、社团活动的服务者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员。
以“一体系两项目”为抓手
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313100)沈玉良
50
新农村2017.3
通过专题培训、工作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社团负责人进行系列培训。
举办社团负责人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指导,阐述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途径与方法;从社团口号的选定到社团共同愿景的培育,从活动计划的编制到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的使用等进行指导;带领社团负责人赴杭州考察交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
增强他们的组织引领力,活动策划力,沟通协调力,发展推动力,从而增强社团的自身建设能力,带领社团与时俱进,实现社团成员共同的愿景。
(3)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完善管理建立领导机制。
县教育局、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长兴社区学院负责业务指导与协助管理,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各项工作。
完善政策机制。
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
制定下发了《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认定办法》。
各乡镇街道把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中。
同时,凡被认定的长兴县社区学习共同体,一年提供1000元活动经费,被评为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则奖励1500元。
为了保障各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场地向居民社团无偿全面开放。
规范管理机制。
编制了《长兴县学习型社团规范化工作手册》,手册分为社团的基本情况、社团的组织架构、社团活动记录、社团典型个案、社团活动图片五大部分。
引导社团在活动中努力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内容、有测评。
健全激励机制。
团队有社区学习共同体认定、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评比;个人有社团积极分子评比。
通过多层面的激励手段来激发社团及其成员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从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3.推进学校内涵提升项目,增强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1)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开拓内涵提升新平台要打响“长兴社区教育品牌”,必须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以核心文化提炼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要求各校结合长兴“和文化”、乡镇区域文化特色、社区教育特点和学校自身发展积淀提炼学校核心文化。
各校相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核心文化,像水口的“和清”文化、和平的“和合”文化、夹浦的“和柔”文化等,并形成了相应的培训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等文化建设体系。
以发展性评价提升校长办学理念。
要求学校年初针对一个特色项目和一个薄弱项目提出3年的发展规划和每年完成的具体目标,每年底校长针对2个项目当年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展示,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以文明指数考核提升学校文明水平。
为了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内部管理水平和教师、学员的文明素质,教育局一学期对学校进行一次明查一次暗访进行文明指数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校的环境卫生、学校文化布置、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安全管理、教师和学员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等,每年文明指数评分情况纳入各校的年度学校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2)全力抓好实验项目,开创内涵提升新路径长兴县把实验项目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抓手。
以点带面,引领示范。
以长兴社区学院为龙头,为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起引领示范作用,在市里开展实验项目申报的同时,县教育局也启动县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形成了“校校承担实验项目,人人参与项目实验”的良好氛围。
加强指导,提升水平。
县社区学院先后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同时,定期对各校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专题培训。
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全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项目负责人和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
规范管理,确保质量。
印发了《长兴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从申报到立项再到管理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操作规范。
并对各级实验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举办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交流会。
考核激励,提供保障。
将实验项目纳入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考核指标。
实验项目进行经费支持,省级实验项目每个资助5000元,市级每
51
新农村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