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考试答案--广东卫生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答案--广东卫生监督
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剂量-效应)
2、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主单)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粉尘、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5、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因素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6、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1年)
7、电工作业的健康检查周期为(2年)
8、毒物是否引起中毒,以及中毒的严重程度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决定的?毒物在机体内剂量的水平。
9、粉尘的超限倍数是(2倍)
10、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国际标准)
11、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的是(《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业用的甲苯、二甲苯中往往含有(苯)
12、一劳动者从事“洗板水”清洗线路板工作经20天后发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适,数天后全身皮疹、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红色,考虑诊断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
13、发病存在个体差异性,同工种、同样环境下仅个别发病的是(三氯乙烯)
14、(正乙烷)常用于印刷、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手机等液晶显示屏。
15、1,2-二氯乙烷毒性为(高毒)
16、矿物粉尘致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的用越强,病变越快。
17、常见于“三氯水”、“洗板水”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18、出现牙龈边缘蓝黑色线带的是(铅)所致的中毒。
19、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发票复印件)应及时存放至职业卫生档案中。
20、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帽盔三大类。
21、手持振动机械立姿作业应配备的防护用品:耳塞;耳罩;防振手套;建议配备的防护用品;(防振服)。
22、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23、在可能突然泄露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露(报警装置)。
24、下列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二氧化硫)
25、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是(半数致死剂量)。
26、化学物中毒的特点哪一条是不正确的(凡是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就是中毒)
27、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或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检测报警点,一般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位置。
28、某黄金冶炼公司在处理尾矿废液过程中,发生有毒HCN溢事故,造成人员中毒。
已知HCN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遇皮肤或通过呼吸道吸入均会造成严重的中毒或死亡,HCN遇明火或强灯光均会易燃易爆。
它的水溶液是一种极弱的易挥发酸。
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明你认为错误的是(河水有自净能力,治金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稀释、降解)
29、多个警示标识在一起设置时,应按(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排列。
30、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31、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32、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鉴定组织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33、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配备(常用防暑药品)。
劳动者出现中暑时,应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病情严重的,应当立即送医院治疗。
34、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
整改落实情况应有明确的记录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
35、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6、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7、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38、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备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39、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
40、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1、用人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改变,未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42、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43、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4、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
45、用人单位采购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
4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47、用人单位有下列(ABCD)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A、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
B、未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
C、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
D、未依照本法规定的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的
48、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ABCD)等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的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A、预防和防范职业病危害
B、工作场所卫生检测
C、健康监护
D、职业卫生培训
49、可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品有(ABCD)
A、苯
B、铅
C、氨气
D、敌敌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