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场所的日语格助词“に”和“で”的习得研究——对迫田理论的再验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场所的日语格助词“に”和“で”的习得研究——对迫田理论的再验证
作者:王玉芬
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4期
表示场所的日语格助词「に」和「で」的习得研究
——对迫田理论的再验证
王玉芬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上海 200030)
【摘要】通过语法填空测试题,对迫田提出的日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介词「に」和「で」进行区分使用时,是否采取「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这种搭配使用策略进行验证。


进一步分析了「に」和「で」出现误用的原因。

【关键词】格助词;误用;习得
表示场所的日语助动词「に」和「で」在汉语中都译为“在”。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受汉语
母语干涉的影响,很难对「に」和「で」正确区分使用。

日本国语大辞典对「に」的解释为
「場所·範囲を指定する」;对「で」的解释为「動作·作用の行われる場所を表す」。

根据
日语国语大辞典的记述,日语老师们在对这两个助词进行讲解时,也会含混一语带过,认为前
者主要是表示存在,而后者主要表示动作发生的场所。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应当如何选择并
不能简单的凭借“存在或动作发生的场所”这一依据进行区分。

由此,在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
这两个格助词的误用很多,是习得的难点。

莲池(2004)以中国人和韩国人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对「に」和「で」的习得进行了研究,认为误用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母语中相同表达的缺失。

安田ら(2008)主要研究泰国日语学习
者对「に」和「で」的误用,他认为学习者有对「に」有过剩使用的倾向。

并在论文中提出若
以「名詞?動詞+助詞」为单位进行习得有助于减少助词误用这一观点。

此外,迫田(2001)认
为日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表示场所的「に」和「で」进行选择时,会采用“位置名词后使用に,地点名词后使用で”这一策略。

即把『前に』『東京で』作为一个搭配进行习得,这是导
致「に」和「で」的误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1.横浜で(→に)遊びに行きました。

(久保田1994)
2.1時PARCOまえに(→で)会いましょう。

(井内1995)
迫田(2001)在对格助词的研究中,收集关于「に」和「で」的使用实例,以探索第二语
言学习者在区分使用这两个助词的规律。

迫田把表示场所的名词分为表示位置和表示地点两大类,其中表示位置的名词是「~の上/下/中/左」这一类,表示地点的名词为「学校」「東京」「駅」。

迫田发现,在「に」的误用中,出现在「に」前的名词大多为表示位置的名词,而表
示地点的名词较少;而在「で」的误用中,则出现相反的情形,表示地点的词较多,表示位置
的名词较少。

由此,迫田得出日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区分选择格助词「に」和「で」时,把前
面的名词作为一个判断的基准,形成了「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的搭配使用策略来对
这两个助词进行习得。

本论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迫田的研究结果进行再验证。

即验证中国人日语
学习者在对表示场所的「に」和「で」习得时,是否形成「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的
搭配使用策略。

1考察和分析
1.1考察背景
迫田以学习时间在一年半左右日语的中级学习者60人为对象进行了填空选择测试。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に」和「で」的正确率受到格助词前面名词的影响。

学生在对这两个助词进行
判断的时候,有形成「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的搭配使用策略的倾向。

为明确迫田提
出的使用策略的形成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对于完全没有受到自然日语环境影响的内陆日语学
习者来说是否在对这两个格助词进行区分使用时使用此策略,本论将设计同样的填空题,以中
国内陆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测试。

1.2调查
1.2.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吉首大学日语系的20名在籍学生,学习日语时间为两年,中级水平。

根据该大学的教学大纲,到测试的2014年6月,已习得了格助词「に」和「で」表示场所的用法。

使用的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日语》。

1.2.2调查方法及调查结果
主要采用语法判断填空的方式进行调查,语法判断测试题来源于『日本語誤用辞典』[1]中例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总计16题。

資料文法性判断テスト問題
(1)あそこ()おおきなビルが見えますね。

(2)私はあそこ()毎週映画を見ます。

(3)今朝、新宿()火事があった。

(4)銀座()は世界中の面白い服がある。

(5)私の会社は新宿()ある。

(6)学校の机()絵を書いてはいけません。

(7)王様の部屋()時々会議がある。

(8)あの窓口()名前と住所を書いてください。

(9)田中さんは田園調布()土地を買った。

(10)その中()印象的だったのは芸術品の部屋です。

(11)王様の部屋()は世界中の帽子が飾っておる。

(12)タバコ屋の前()会う。

(13)ネパール()は今も90%の人口は農業をやっている。

(14)大学()試験を受け落ちました。

(15)私は田中さんの前()座っている。

(16)花子さんは今東京()英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

调查结果:
各题的正确率相差较大,其中正确率最高的是第16题,正确率为85%;正确率最低的是第12题,正确率仅为15%。

另外第15题,8题正确率也较高。

1.2.3考察
语法判断填空题的总的正确率并不高,由此推断学生并没有能较好的区分使用表示场所的
格助词「に」和「で」。

典型的表示动作发生场所的用法,正确率高,如第16题。

15题「私
は田中さんの前()座っている。

」的正确率也较高。

正确率高的原因究竟是「位置+に」的搭配使用策略起作用还是受后续动词「~に座る」的影响,单由语法测试题中的结果无从得知。

后续通过采访的形式,可知大部分学生都是受后续动词「~に座る」的影响,选择「に」。

正确率最低的为12题。

正确答案应当为「で」,而大部分受试学生选择了「に」。

金春平(2011)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解决语法问题时,有不看句尾,只根据选项的前后文来进行作答的倾向。

在此题中,若受试者观察到末尾的「会う」,理应能意识到,此句并不是存在句,不会错选。

然而,本从此调查中,受试者错选并不是因为忽略词尾的动词「会う」,而正是意识到了「会う」,受到「?に会う」的影响,出现误用。

从以上的考察并不能得到受试者在对表示场所的「に」和「で」进行区分使用时有采取
「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的搭配使用策略的倾向。

相反,受试者会考虑后接动词来对
助词进行判断选择。

如「~に書く」「」「~見える」「~に飾っておる」。

2まとめ
本论通过语法填空测试题,对迫田(2002)提出的日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に」和「で」进行区分使用时,是否采取「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这种搭配使用策略进行了验证。

考察结果并不能证明这一倾向的存在。

受试者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和后续动词的搭配。

本次考察
只设置了一个变量,并没有充分的考察学生产生误用的综合原因。

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全面考
察和助词搭配使用的动词的种类;助动词前接名词的种类,利用统计学知识,综合考察「に」
和「で」的习得因素。

【参考文献】
[1]迫田久美子.日本語教育に生かす第二言語習得研究[Z].2002.
[2]初相娟,玉岡賀雄,早川杏子.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場所を表す格助詞「で」と「に」の習得に影響する諸要因[Z].2013.
[3]金春平.場所を表す格助詞「に」と「で」の選択傾向——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を対象に[Z].2011.
[4]市川保子.日本語誤用辞典[M].凡人社,2010.
[责任编辑:邓丽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