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意义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意义的
探讨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可逆阶段[1],及时正确地诊治,对控制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科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对218例各型肝病患者,采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脯氨酸肽酶(PLD)五项指标,与45例正常人对照,探讨五项指标对各型肝病肝纤维化诊断的实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原218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22例,女96例,平均年龄43岁,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病毒性肝炎(急性)(以下简称急性肝炎)42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型38例,中型34例,重型48例(分别简称慢肝轻、中、重型),肝炎肝硬化(简称肝硬化)56例。

对照组45例,为健康献血员,平均年龄38岁。

1.2 检测方法HA、LN、Ⅳ-C、PCⅢ采用放免法,PLD采用比色法,试剂盒由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提供。

2 结果
2.1 五项指标在各肝病组的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组除LN外,余指标均升高,以PLD为明显(P<0.05);慢肝中,重型及肝硬化组五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

与慢性轻型肝炎相比:急肝组无差异,慢肝中型组,除Ⅳ-C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慢肝重型及肝硬化组五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肝硬化组HA、Ⅳ-C、PLD明显高于慢肝重型组(P<0.05),PCⅢ则较之略低。

2.2 五项指标在各肝病组的阳性检出情况见表2。

由表2看出,各肝病组五项指标阳性平均检出率依急肝组、慢肝轻、中、重型组、肝硬化组逐渐升高,分别为5.8%、30.9%、76.9%、84.9%和87.5%。

单项指标检出率,在急肝组Ⅳ-C>PCⅢ>HA>PLD=LN,慢肝轻型PCⅢ>Ⅳ-
C>HA>PLD>LN,慢肝中型Ⅳ-C>HA>=PLD>PCⅢ>LN,慢肝重型PLD>Ⅳ-
C>HA=LN>PCⅢ,肝硬化PLD>HA>Ⅳ-C>LN>PCⅢ。

五项指标的检出率在组间比较:与急肝组相比,除慢肝轻型组LN外,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慢肝轻型组比较;慢肝中,重型及肝硬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3 不同指标组合在各肝病组的阳性检出情况通过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发现三项指标以上的不同组合在慢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或两项指标组合,从中筛选出具优势的四种不同组合,与五项指标组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见表3。

表3说明,急肝组及慢肝轻型组,各指标联合的阳性检出率都非常低,组间无差异;慢肝中、重型及肝硬化组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以五项指标联合最优,平均达95.43%,HA+Ⅳ-C+PLD与HA+LN+Ⅳ-C+PCⅢ次之,分别为92%和91.3%,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HA+Ⅳ-C+LN和HA+LN+PCⅢ组合的阳性率分别为70.38%和65.74%,经统计学处理与五项联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是近年医学界颇为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的有价值的指标是PCⅢ、Ⅰ、Ⅲ、Ⅳ型胶原、HA、LN[2~5],上述有些指标因并非肝纤维化所特有[7],尤其是单项指标的升高,很难作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4]。

有些学者主张2~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提高诊断的可靠性[4,5]。

但因研究的指标不统一,缺乏可比性。

我们通过检测具有代表性的HA、LN、Ⅳ-C、PCⅢ及与之代谢相关的PLD五项指标在各项肝病组的血清水平,以期找出对肝纤维化诊断更有价值的单项指标和组合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急肝组因无肝纤维化,各指标除PLD外与对照组无差异。

慢肝轻型组HA、Ⅳ-C、PCⅢ明显升高,慢肝中、重型组及肝硬化组五项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

组间比较,除PLD在慢肝中、重型组,PCⅢ在慢肝重型及肝硬化组间无差异外,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提示多项指标大幅度升高,对慢性肝病的分型及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各肝病组五项指标的不同升高,其诊断意义有别。

Ⅳ-C、PCⅢ、HA在慢肝轻型即显著升高,与文献报道类同,是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指标[5]。

LN至慢肝中期后始升高明显,对中晚期肝纤维化诊断有帮助。

PLD因其在急性肝炎时与ALT 同步升高,胡大荣等认为此酶具有反映肝损伤和肝纤维程度的双重性[6],但本组试验发现PLD在肝硬化升高,明显优于其他肝病组(P<0.05或P<0.01),故认为是判断肝硬化的良好指标,但需作动态观察。

五项指标在各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依病情进展而升高,以慢肝中重型及肝硬化为著(P<0.05),其中HA、PLD在肝硬化组的检出率更为突出,与上述结果判断相吻合。

各指标单项检出率在慢肝轻、中、重型组及肝硬化组的顺序依次是PCⅢ>Ⅳ-C>HA>PLD>LN, Ⅳ-C>HA=PLD>PCⅢ>LN, PLD>Ⅳ-C>HA=LN>PCⅢ, PLD>HA>Ⅳ-C>LN>PCⅢ, 此现象可能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机理有关。

表1 五项指标在各肝病组的检测结果(<"z2 (124 bytes)"
src="/med/cano/201003/20100319184450224" 15 22>+s) Tab.1 Detection of five indexes in hepatitis patient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慢肝轻型比较,P<0.05;③与慢肝中型比较,P<0.05;④与慢肝重型比较,P<0.05;与慢肝轻型比较,
P<0.01
Notes:①Compared with control, P<0.05; ②Compared with mildcbronic hepatitis, P<0.05; ③Compared with moderate chronic hepatitis, P<0.05; ④Compared with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P<0.05; with mild chronic hepatitis P<0.01
表2 五项指标在各肝病组的阳性检出情况☆
Tab.2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five indexes in hepatitis patients
注:①与急肝组比较,P<0.05;②与慢肝轻型组比较,P<0.05;③与慢肝中型组比较,P<0.05;☆大于对照组,<"z2 (124 bytes)"
src="/med/cano/201003/20100319184450224" 15 22>±2s为阳性Notes:①Compared with acute hepatitis, P<0.05; ②Compared with mild chromic hepatitis, P<0.05; ③Compared with moderate chromic hepatitis, P<0.05; ☆Greaer than control group, <"z2 (124 bytes)" src="/med/cano/201003/20100319184450224" 15 22>±2s was positive
表3 不同指标组合在各肝病组的检出情况
Tab.3 Detection of combined indexes in hepatitis patients
①与LA+LN+Ⅳ-C+PCⅢ+PLD组比较, P<0.05
Compared with LA+LN+Ⅳ-C+PCⅢ+PLD, P<0.05
国内李兵顺等通过肝组织活检对照,认为HA+LN+PCⅢ联合检测,可以减少临床对慢性肝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率[4],李漫松等也作出HA+Ⅳ-C+LN的联合
检测报告[5]。

我们采用包括上述各项指标在内的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显示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符合率优于任何四项指标以下的不同组合,平均阳性率高达95.43%,与较具优势的HA+Ⅳ-C+LN和HA+LN+PCⅢ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其次,HA+LN+Ⅳ-C+PCⅢ和HA+Ⅳ-C+PLD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和91.3%。

故认为五项联合检测可极大程度的提高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条件所限,选用HA+LN+Ⅳ-C+PCⅢ或HA+Ⅳ-
C+LN联合,也能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钱梅艳、李玉玲、陈腊梅、成守金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矿务局中央医院
钱洪江河南省焦作煤矿医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绍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中逆性.中华消化杂志,1995,15:251-252.
2 杨新平,张世兰,周艳贤,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Ⅰ.Ⅲ型胶原与透明质酸及病理改变的关系.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111-112.
3 叶红军,汁秀生,冯雪梅,等.血清Ⅲ型前胶原建立放免法诊断肝纤维化.临床肝脏病杂志,1993,9:90-92.
4 李兵顺,王健,刘金星,等.联合检测血清PCⅢ、HA、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5:85-87.
5 李漫松,刘新民,迟宝荣,等.血清Ⅳ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板层素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8:171-173.
6 胡大荣,李梦东,陈国致,等.血浆脯肽酶活性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59.
7 周国平,葛其童,黄育清,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荟萃,1995,20:953-95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