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2.在课堂中,教师先应用影音资源,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应用各种病例现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重视。
3.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其思维习惯,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学习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注重小组合作形式的建立,让学生在团队中,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在培养其合作意识与能力过程中集体分享成功喜悦,形成自身的合作技能,并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特异性免疫及计划免疫的意义;
7、安全用药的原因及急救措施的正确使用;
3、健康的定义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与学
第二课时: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三课时: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四课时: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五课时: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第六课时: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七课时: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八课时: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九课时: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
说明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并使心肺受损,但吸一次没有影响B.瘦肉、豆制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其他器官没有影响D.染上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答案:D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习惯等。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接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A.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还会让人染上毒瘾,A错误。

B.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

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多余的蛋白质作为“燃料”给燃烧掉了,并且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身体更加疲劳,因此适量摄取,确保营养均衡,B错误。

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不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持续饮酒过量会加重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等症状,C错误。

D.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会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茫然无知觉。

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因此染上网瘾的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D正确。

故选D。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对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所有的病原体,是人生来就有的C.加强体育锻炼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免疫和传染病等相关知识。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答案】A【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A、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

B、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正确。

C、在生活中,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学会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重要方面,正确。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健康的概念。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A.杀菌B.接种疫苗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第1章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课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第1章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课件
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 群这三个环节,传染病是 可以预防的。
流感、血吸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
麻疹、水痘、流行 性感冒
知识点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短短 5年间,欧 洲人口减少了近1/2。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2000万,其中 美国死亡50万,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这种免疫叫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
知识点二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 菌 酶 的 作 用
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正在吞噬大肠杆菌。
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功能: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中含有溶菌酶,破坏病 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常见的病原体
蛔虫卵
蛔虫
艾滋病病毒
结核杆菌
思考与讨论
1.这些病原体能够引起什么疾病呢? 2.这些疾病又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
特点
说明
举例
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源都有它特异的 病原体
流感、肺结核、HIV、 肝炎、蛔虫卵、林球 菌
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
病的人群。
知识点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面对传染病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来保护自己?
焚烧病原体、携带物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 体的防御能力
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用肥皂洗手
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心跳暂停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也要下水施救C.要骨折患者活动关节D.高楼发生火灾,赶快从窗户跳下【答案】A【解析】【分析】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详解】A、在病人停止心跳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帮助患者恢复心跳,A正确。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B错误。

C、对骨折患者的关节要固定,不要活动关节,C错误。

D、高楼发生火灾,捂住鼻子迅速逃离,不能从窗户跳下,否则会造成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险,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答案】A【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详解】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B、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是先天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D不符合题意。

C.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类型特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免疫的功能、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及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人难免会生病,也难免有烦恼。

以下几人在生病或烦恼时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王只要一感冒,就立即服用抗生素B.小李为早点治好病,把用药量加倍C.小赵用药前,详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D.小张为摆脱烦恼,服用摇头丸答案:C分析:用药前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

A.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

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等疾病不起作用,A错误。

B.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和服药次数,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小赵用药前,详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做法是正确的,C正确。

D.摇头丸是毒品,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因此,青少年应远离、拒绝毒品,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自行购买处方药B.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C.大静脉出血,需按压近心端止血D.进行人工呼吸时首先要使病人的呼吸道畅通答案:D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A.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A错误。

B.用药前要明确诊断,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用药,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B错误。

C.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从静脉到心脏。

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伤口处的远心端,C错误。

D.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是: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详解】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12.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菌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C.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D.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接种疫苗,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是特异性免疫。所以“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5.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 )
A.H7N9流感病毒是传染源
B.H7N9流感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所以不是传染病
C.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此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
D.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H7N9流感病毒是病原体,A错误;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8.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B.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传染病的特点:具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免疫性、可预防性。

6.艾滋病(AIDS):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带病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液和尿液。

3)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4)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5)怎样与患者相处: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歧视他,躲避他。

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杀菌,纤毛清扫异物)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病原体)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1)定义: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指的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2)功能:①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5.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洛阳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总结例题

洛阳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总结例题

洛阳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中药无毒副作用,可经常服用B.“吸毒一口,落入虎口”,应远离毒品C.具有“OTC”标识的药物不能自行购买D.吸烟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分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A.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不能经常服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吸毒一口,落入虎口”,应远离毒品,故B符合题意。

C.具有“OTC”标识的药物属于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吸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随意服用B.病人心跳骤停,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急救C.关爱艾滋病患者,但不能和他们共同进餐D.火灾现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答案:B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A.处方药是指必须要由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开出处方,才能到医院药房或者药店购买的药物。

一般处方药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与处方药对应的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一般非处方药毒副作用比较小,A不符合题意。

B.日常生活中遇到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停止的病人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挤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B符合题意。

C.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2)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2)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某天上午,小刚同学身体不适,且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状,同时还没有吃早餐。

现有班主任提供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夏桑菊颗粒(部分说明如下图所示)。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两种夏桑菊颗粒都过了有效期B.夏桑菊颗粒[功能主治]与小刚的症状完全不符C.为了让小刚快速好转,应该让其一次性喝4袋D.建议小刚服用左图所示类型的夏桑菊颗粒更妥答案:D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熟记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重要性.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

A.夏桑菊颗粒的生产日期分别是2020.11.01、2021.03.20,有效期是2年,现在是2022.06,故都还没过期,错误。

B.小刚同学身体不适,且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状,与夏桑菊颗粒主治功能符合,错误。

C.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不能随意增减剂量,错误。

D.小刚还没有吃早餐,因此服用左侧的夏桑菊颗粒更好,因为它里面含有蔗糖,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能为小刚提供能量,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健康生活和安全用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烟草焦油有致癌作用B.酗酒损害肝脏健康C.食用保质期内的食品D.随意购买服用药物答案:D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A.在烟草燃烧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化学性致癌物质,这其中主要的成分即是煤焦油,A正确。

B.长期饮酒当然对肝脏有影响,但也因人而异,因为有些人肝脏代谢更好,有些人代谢不良,这可能对肝脏有更大的影响。

酒精中的乙醇是肝损伤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因素。

胃肠道系统疾病,其后果包括酒精性胃黏膜糜烂、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甚至更严重的是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B正确。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一、教材分析:这是本章第二节课《免疫》,是本章中的重点。

在知道了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之后,学生更关心的事为什么的了疾病能够痊愈的原理,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好的一节课。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设计思想:本节课的知识枯燥抽象,不以学生理解,我们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进行剖析,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关于计划免疫、加强体育锻炼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2. 能力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中与免疫相关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为提高人口素质在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2)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如免疫)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识水平上,我们需要的是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并不断的造福于人类(3)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充分认识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关怀艾滋病病人,不仅仅需要善待与宽容,更需要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和难:点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抽象难懂的定义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提问: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同样是在传染病流行的时期,比如流感,有的人被传染了,有的人则不易患病,这是为什么呢?设问:你知道什么是免疫力么?它在我们身体里是怎么起作用的?1、在你的生活常识中,你理解什么是免疫?(不要求学生提出的免疫概念假设准确,介绍免疫学与其它科学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科学,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引导学生进入以下的学习。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能够吞噬抗原,并将抗原清除B.抗原和抗体结合属于非特异性结合C.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不再产生抗体D.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是抗原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物质。

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详解】A、抗体在抗原颗粒和吞噬细胞间“搭桥”,使吞噬细胞易于接近和吞噬抗原,而抗体不能吞噬抗原,A错误;B、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抗原和抗体结合属于特异性结合,B错误;C、抗原被清除后,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比初次侵入人体时快,迅速将抗原消灭,C错误;D、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内容,正确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④过敏反应。

(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属于②自身免疫病;(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属于①正常免疫。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试卷含答案
【详解】
长期吸烟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A正确;吸烟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被动吸烟人的健康,B正确;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因此,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C正确;吸烟有害健康,是一种陋习,D错误。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区分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是本题解题关键。
6.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适当吸烟、喝酒
B.假期可无限时上网
C.考试前应熬夜学习
D.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A、在病人停止心跳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帮助患者恢复心跳,A正确。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B错误。
C、对骨折患者的关节要固定,不要活动关节,C错误。
D、高楼发生火灾,捂住鼻子迅速逃离,不能从窗户跳下,否则会造成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险,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答案】B
【解析】
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也就是做2次人工呼吸,就要挤压心脏30次,每分钟16-18次,A正确;
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全是的血液,血流方向是向远心端流动的,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故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B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难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传染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预防传染病确保身体健康,本节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看课本用圈点批画记思练进行自学并,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传染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相互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__________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血液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吸血的______ ____动物传播;体表传染病主要是通过______ ____传播的。

4、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1、SARS属于哪一类传染病?应如何预防?2、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为什么?3、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

请问,天花作为一种传染病是否还有可能在人间“死灰复燃”为什么?为了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要作好哪些准备工作?探究主题一: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小调查:从小到大你患过哪些病?思考讨论:表格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哪些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为什么?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什么是传染病呢?请同学们比较近视眼和结膜炎发病的原因;近视眼——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可以传染。

结膜炎——由外来的致病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观察课本上的这些病原体这些病原体能够引起什么疾病呢?这些疾病又是怎样传播的?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流行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短短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2 000万,其中美国死亡50万,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

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力弱,所以容易患感冒。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传播途径探究主题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面对传染病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1.控制传染源:指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隔离、治疗病人。

2.切断传播途径:指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消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3.保护易感人群:指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人类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1.寄生虫性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沙眼等。

2.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百日咳、伤寒、破伤风等。

3.病毒性传染病:狂犬病、流感、肝炎、乙脑、艾滋病等。

探究主题三: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AIDS)?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名。

1983年,从一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了新的病毒,研究证实这种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

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om Immune Deficiency Virus)”,即艾滋病病毒,缩写HIV。

预防艾滋病我们任重道远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阻止艾滋病传播的三条有效方法:⑴固定一个忠实的、未被感染的性伙伴。

⑵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

⑶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对于中学生而言,要能做到:(1)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

(2)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调查本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南京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调查前写好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应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途径、调查的内容。

课堂小结(四)当堂训练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2.、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保护传染源3、“处死患病动物”这项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4、不随地吐痰,并保持住房及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可预防()传染病A.呼吸道B.消化道C.血液D.体表5、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6、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A.控制传染源B.控制传播媒介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五)堂清检测:(1—8题每处3分,9题每处2分,10题5分,共50分。

40分为优秀,30分为及格。

独立完成,如同考试)。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A.水传播B.饮食传播C.飞沫和空气传播D.接触传播2、下列四种疾病中,属于体表传染病的是()A.蛔虫病B.急性结膜炎C.肺结核D.病毒性肝炎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病原体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D.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4、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A.发病前的潜伏期B.发病的任何时期C.恢复期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5、下列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疾病是:()A.沙眼B.肺结核C.疟疾D.伤寒6、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①传染性②广泛性③流行性④暴发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7、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A.传染源B.传播途径C.病原体D.易感人群8、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感冒。

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传染源是,传播途径是,易感染群是。

(2)患者症状轻微时,一般可不用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能力。

(3)在教室中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

9、将下列合适的内容,填写在对应的栏目中:(1)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2)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3)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隔离和治疗传染病患者B.医务人员给病人换洗床单C.新生儿接种疫苗D.学生上体育课E.搞好社区卫生和个人卫生10、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将你对熟系的传染病特点进行归纳.七、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难点: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今天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利用画、记、背、思等方法自学课本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部时,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

2、人类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第二道防线是,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叫做。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和组成,这道防线是人体出生后建立起来的,叫做。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教师注意引导点拨)探究主题一:人体的三道防线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思考与讨论:在感冒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到感冒病毒却不会患病?当水痘流行时,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四)精讲点拨1、人体的三道防线:①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它们具有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和杀菌作用,此外还有清扫异物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②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它们分别有溶解病菌和吞噬消化病原体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中含有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将病原体吞噬消化溶菌酶的作用: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③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其作用是吞噬病原体。

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2.什么是抗原?抗体是如何产生的?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5.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思考: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什么?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叫做特异性免疫。

④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免疫作用,因此叫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2、抗体、抗原: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