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王翠柳;卿立金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 )的临床
疗效。
方法: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应
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1d1剂,分两次服,疗程4周。
治疗前后测定Scr、BUN、CysC、Hcy、ACR、IL‐6、hs‐CRP。
结果:治疗后ACR、CysC、Hcy、IL‐6、hs‐CRP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血清CysC、Hcy、IL‐6、hs‐CRP、尿ACR低于对照组。
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活
血法可以下调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水平,延缓肾损伤。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3页(P1612-1614)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养阴;清热活血
【作者】王翠柳;卿立金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内二科广州510405;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
内二科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6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 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在患病后5~10年间的发生率约为60%~70%。
早期
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进行性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进入肾脏替代治疗。
因此,早期诊断、防治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的关键。
我科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辅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的DN患者60例。
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65岁,(47.0±11.3)岁;糖尿病病程8~17年,(12.5±3.2)年。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7岁,(49.3±11.6)岁;糖尿病病程7.5~18年,(13.2±2.6)年。
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
期(Ⅲ期)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年龄35~75岁,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非糖尿病性肾病;近期泌尿系感染患者;合并有肝、
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进行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
的糖尿病饮食,蛋白的摄入量不得高于0.8g/(kg·d),同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
药物进行治疗,纠正血脂紊乱;以盐酸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30514)10mg,
每日1次口服,控制血压、控制蛋白尿;不能耐受或使用ACEI者,以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40216)80mg,每日1次口服;血压控制不佳者可加用其他降压
药物。
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以清热解毒中药口服,中药组方:党参、麦冬、赤芍、蒲公英各15,五子毛桃、益母草各30g,山茱萸、丹参各20g,五味子、黄柏各10g,毛冬青30g,疗程4周。
水煎服,
1d剂,分2次服。
观察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后,检测血清肌酐
(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tatin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指标水平。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Scr、BUN;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ysC;循环酶法检测Hc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IL-6;乳胶增强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
尿液标本的收集:单次晨尿留取中段尿10mL,离心,取上清尿液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Scr、BUN、CysC、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Scr、BUN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R、CysC、Hcy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CysC、Hcy、尿A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IL-6、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IL-6、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hs-CRP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全球范围的增长,DN患病人数迅速攀升[2]。
DN已成为发达国家血液透析的首位病因,在中国北京统计DN已经超越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第一位病因[3-4]。
DN 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其发生发展是由于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以及肾组织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炎症介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近年研究提示炎性细胞浸润、炎症介质(如IL-6、CRP)可能单独或作为多种发病机制的下游环节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5]。
早期糖尿病
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DN极其重要,但传统指
标血Cr、 BUN等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
Cys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当肾小球滤过率轻微下降时,血清CysC水平可明显升高,并随病情的进展而逐渐上升[6]。
Hcy主要在肾脏合成与代谢,当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或肾小管代
谢功能受损时血清Hcy水平增高。
血清Hcy、CysC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时即有明显改变,早期检测有助于DN的及时诊断及病情监测[7-8]。
本研究观察到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两组治疗前Scr、BUN在正常范围,治疗前变化
不明显,而血清CysC、Hcy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有助于DN的及时诊断。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早期及时治疗,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因此,早诊断、早防治是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的关键,目前治疗主要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及ACEI /ARB 类药物,疗效仍不理想[9]。
中医中药在防治DN 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尿浊”等病范畴,病程长,病情演变复杂,病变累及多个脏腑,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多属于气阴两虚,久病入络,瘀血阻滞,瘀血痰浊日久化热,气阴两虚为本,瘀血兼热毒为标。
贺学林[10]等认为内生火热毒邪损伤肾络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之一,清热解毒可以防变,激活机体的正气, 是解决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科常以虚实同治、标本兼顾、寒热并用为治则,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以清热解毒为法,方中党参、五子毛桃、茯苓益气健脾,山茱萸补益肝肾固涩;麦冬、五味子养阴;益母草、丹参、赤芍活血利水;黄柏、蒲公英、毛冬青清热解毒。
诸药合用,益气养阴,补而不滞,清热祛瘀而不伤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炎、抗过氧化损伤、抗炎症细胞因子作用[11]。
本研究提示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对照组治疗后
ACR、CysC、Hcy较治疗前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6、hs-CRP降低。
治疗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中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R、CysC、Hcy等指标改善更明显,炎性因子水平IL-6、hs-CRP进一步降低,表明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可能通过下调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炎症水平,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
【相关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8): 2-42.
[2] XU Yu,WANG Limin,HE Jiang,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8.
[3] COLLINS A J,FOLEY R,HERZOG C,et al.Excerp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07 annual data report[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8,51:S1-320.
[4] 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年度报告点
评[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4):175-178.
[5] 汪年松,王锋.糖尿病肾病的炎症机制和防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2):98-101.
[6] 申斯曼,胡素颖.血清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
8(6):729-730.
[7] 李孟兰,童华诚,沈亚芳.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3(12):633-635.
[8] 孙宇,王艳,邹会玲,等.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
肾病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5,36(6):1126-1127
[9]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3,36:s11-s66.
[10] 贺学林,陈江华,李夏玉,等.清热解毒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探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2):1038-1040.
[11] 陆付耳,李鸣真,叶望云.清热解毒治法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24(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