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
21.《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部分的配合间隙,以及组装发动机的基本技能。
在发动机的拆装教学中,同学们还能同时掌握发动机零部件的检测组修。
比如:通过曲轴轴径的测量,使同学熟练掌握外径千分尺的使用。
通过对汽缸缸径的检测,掌握量缸的使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依据维修手册的要求给出检测诊断结果。
使同学们能够通过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过程,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为走向社会,从事发动机检测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考核评价
采取以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评(项目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1.过程考核评价
过程考评评价根据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或者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所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即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考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果形式:考勤表、工单、任务考核评价表等。
2.期末考核评价
在学期末进行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采用实操考核和现场提问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考核办法:过程考核(40%)+期末考核(60%)
七、习题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八、教材
《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检测诊断与修复》占百春,徐展主编,北京出版社,2016.4
主要参考教材: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石社轩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顾瑄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XXX学院课程标准课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负责人:_______________制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_专业负责人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系部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二、内容简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培养在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销售岗位上从事与发动机机械系统相关的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职业能力,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做准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前导课程:《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三、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岗位群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岗位群包括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销售经理、索赔员等。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发动机机械系统的诊断与检修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建设仿真和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职业行动中构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
让典型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一一对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作业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参考学时:88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课程定位1.《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学习模块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部件检修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制定检修计划,排除故障。
它是学生检修知识的深化,也是汽车汽车发动机知识的入门,是进一步学习《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等课程的基础。
2.倡导案例引导教学法。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
4.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对中级技术工人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遵循学生反复练习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识、形成多方面技能,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适用专业】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1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项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上发动机常见的机械故障现象,了解常见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重点是让学生去解决常见的机械故障,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着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塑造。
另外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依据“实际岗位工作流程”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的强化。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了解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机械故障,熟悉易损易坏零部件的更换,熟练发动机零部件的调整与更换,能够向用户解释故障的原因,会使用各种检测和调整设备、仪器;掌握常见车型的机械维修方法及项目;能对各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有所了解。
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1)能合理选择并熟练使用各种相关维修工具;(2)具有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6S理念贯穿课堂;(3)能独立完成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和跟换;(4)能独立完成发动机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更换;(5)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6)能独立完成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修;(7)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检修;(8)能独立完成机油压力警告灯常亮的检修;(9)能独立完成发动机内部总成件的更换;3.课程内容和要求四、教学活动设计4. 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学项目二为例说明:教学项目二-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检查与更换4.1项目内容专业知识:正时齿轮、正时皮带、张紧器、皮带张力测试仪、皮带更换的周期。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上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学会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任务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社会对汽车行业急缺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掌握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技能,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业规范、安全生产、发动机维修学习与创新、团队合作等四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维修职业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汽车发动机维修能力。
通过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掌握汽车典型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1)能够顺畅、准确的完成学生间沟通、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2)能够和小组成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3)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检修【适用专业】: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前言1.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职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功能是培养在汽车运用技术岗位上从事汽车发动机相关诊断、维修、检测专项职业能力,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的等专业课程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的任务是面向汽车发动机启动困难、汽车发动机运转不良等实践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检修工艺过程、检修工具的使用、节能环保安全要求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发动机检修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和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机械基础技术应用、汽车维护。
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
1.2 课程设计的思路本课程是基于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邀请汽车后市场行业专家对汽车运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并综合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的维修的行动领域,按照教学法转化为发动机诊断与检修的学习领域,进一步按照企业发动机诊断与检修的工作任务到工作结果进行相应学习情境的开发,参照中、英、日等国家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单元,同时开发校本教材等教学材料,明确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要求,从而完成本课程标准的设计。
通过实施本课程标准的9个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检测、诊断、维修以及相关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学生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3课程目标以汽车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工作过程为导,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维护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发动机的总装调试、修竣检验及综合故障诊断能力。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试用)一、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二、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概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零件测绘》、《金工实习》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及零部件检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课程为学生获取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证书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支持。
三、参考课时四、总学分3.5分五、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情境教学及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的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的核心职业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故障部件的拆卸与更换、安装与调试。
对学生汽车检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的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承接前修课程的能力培养,并为后续课程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及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并注重培养爱岗敬业、沟通与协调的职业素质。
职业知识:1.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保养、维护作业;3.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拆装、检测、零部件检验与调试;4.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动力线路图的识读和分析;5.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依据行业规范、利用相关资源制定维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估,撰写维修质量报告;7.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8.遵守安全、环保等法规。
职业技能1.熟练使用发动机机械维修通用工具、专用工具;2.能够完成一般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检查作业;3.能够按照4S要求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检测、故障诊断、维修以及检查验收;4.能够掌握现代轿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规范;5.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量具和设备(如万用表、故障诊断设备)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2021版)学时:90学分:3.5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名称及代码: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6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概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零件测绘》、《金工实习》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及零部件检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课程为学生获取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证书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支持。
二、课程基本理念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把知识点穿插在实例中进行教学,一方面启迪学生去思考实例是如何实现的,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完成实例的创作。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的技巧。
教师应重视实例的选择,要求实例能突出新知识点,同时也兼顾旧知识点,操作的难度要适中,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启迪和帮助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依据1.设计思路本课程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首先用比较浅显、有趣的技法处理常见的汽车机械故障,使学生快速建立对本课程的兴趣,从而学生得以能快速入门,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接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技巧;2.设计依据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依据汽车发动机维修技师人才的社会需要,制定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学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1.课程的性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化课程。
该课程的教案运行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引导教案组织过程,采用教案做一体的教案模式,教案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案法、案例教案法和小组合作教案法等多种教案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要求。
2.课程的作用通过《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1. 专业能力(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力。
(3)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力。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力。
(4)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力。
2. 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沟通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方法能力(1)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力。
(2)具有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的能力。
(3)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案内容与建议学时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工程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过程中的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工程分解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学习任务,将6个学习任务进行教案设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排序。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针对汽车修理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课程。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设计思路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思想。
课程的开发要基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职业行动能力调研是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关键,也是建设工学结合课程的基础。
1. 课程设计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职业性能力的发展是在知识、技能掌握与运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
知识的获取依赖学习,而技能的掌握依赖练习,离开学习与练习,能力不会得到发展。
学习情境的载体设计,要体现出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再现,要与职业岗位对接,要源于真实,高于真实。
课程开发的目的不单是对专业工作的吸收,而是基于专业工作,有逻辑性、结构性、清楚的工作过程的提取,即将真实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
通过情境实施,使学生自觉学习与练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自学等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使课程具体化和有形化,教学情境在一体化实训教室或一体化教学车间实施,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开展教学情境的实施,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完整化。
3.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根据需要,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企业实施,由企业人员指导,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
对于《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课程,将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企业进行,由企业人员指导和评价,实现了教学场所由学校向企业迁移,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典型职业活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是《机械基础》和《汽车维修综合基础》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树立自主学习、协调合作意识。
二、参考课时xxxxxx课时三、课程学分xxx学分四、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要素描述典型职业活动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典型职业活动依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认识发动机,认识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润滑系、检修冷却系、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掌握发动机总装调整与磨合的专业技术能力。
课程目标1.知识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流程;掌握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操作方法;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常见故障诊断、排除的基础知识。
2.能力能使用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专用工具,提高发动机附件的检测、曲柄连杆机构的拆检、活塞连杆组件的选配和检修、曲轴飞轮组件的拆装和检修、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气门组件的检修、润滑系的维护和检修、冷却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维护和检修等实际操作能力。
3.素养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树立自主学习、协调合作意识。
课程内容项目一认识发动机(参考课时xxx课时)1、汽车发动机总成吊卸2、拆检发动机附件项目二检修曲柄连杆机构(参考课时xxx课时)1、分析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2、拆检机体组件3、拆检活塞连杆组件4、拆检曲轴飞轮组件5、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诊断、排除项目三检修配气机构(参考课时xxx课时)1、配气机构结构认识2、气门组件结构认识和检修3、气门传动组件结构认识和检修4、配气机构的拆装、调整和常见故障诊断、排除项目四检修润滑系(参考课时xxx课时)1、认识润滑系2、润滑系拆检项目五检修冷却系(参考课时xxx课时)1、认识冷却系2、拆检冷却系的主要零部件项目六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参考课时xxx课时)1、认识柴油机燃油供给系2、拆检柴油机燃油供给系项目七发动机总装、调整与磨合(参考课时xxx课时)1、发动机零件清洗及归类摆放2、发动机总成装配考核标准1、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安装的位置,熟识汽车发动机的分类、编号规则、常用术语以及有关技术参数。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维修》一体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维修
【参考学时】
总学时: 160 理论学时:一体化学时: 160
【适用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描述】
【学习任务描述】
5
6
7
8
9
10
学习任务X评价表
班级: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年月日
【实训设备】
3、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学习任务一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认知
(2)学习任务二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
(3)学习任务三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
(4)学习任务四配气机构的检修
(5)学习任务五缸盖、缸体的检修
(6)学习任务六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7)学习任务七冷却系统的检修
(8)学习任务八润滑系统的检修
(9)学习任务九燃料供给系统的检修
(10)学习任务十点火系统的检修
(11)学习任务十一发动机总成的更换
【建议教材】
推荐二本或二本以上比较适合的教材。
如
(1)成伟华:《汽车发动机机械构造与检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ISBN:9787114093524
(2)杨承明、郑金顺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ISBN:9787534158940。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类别:核心课程适应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职学生总学时:64总学分:3.5一、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按照维修手册的规范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发动机机械部件的检测、拆卸、解体、清洗、装配、调试等操作,能正确记录拆装步骤,能应用流程图诊断并排除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常见故障,会规范填写维修工单。
二、课程设计思路(1)以汽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务和职业技能分析基础,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本课程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知识体系、能力构筑中的位置,理论够用,着重实践技能,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结合。
(2)根据高职类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基本部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入手,掌握其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测维修方法。
(3) 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应用能力。
(4) 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5) 注重与其他专业技术知识的相互衔接。
在教学当中,要注意联系其他专业技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6)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视频以及实训室的相关设备,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保养、维修等作业计划,能按照规范的作业程序完成检测与维修作业。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能对照发动机描述发动机基本构造、部件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2.能独立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修保养等作业计划。
3.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完成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部件的检测、拆卸、解体、装配等工作。
4.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2

一、《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1.课程的性质《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 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 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运行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要求。
2.课程的作用二通过《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支持, 同时支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目标1. 专业能力(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力。
(3)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力。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力。
(4)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力。
2. 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 沟通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方法能力(1)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 总结规律, 积累经验的能力。
四(2)具有举一反三, 检修不同车辆的能力。
五(3)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 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调研, 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进行分析, 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 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过程中的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 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分解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学习任务, 将6个学习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 并按照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排序。
《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汽车专业部合作单位(部门):制定人:制定日期:2022年6月审核人:学校教务处审核日期:2022年6月批准人:批准日期:2022年6月一、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
二、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机修岗位、汽车售后服务接待岗位、汽车售后服务回访岗位、汽车服务企业仓管及售后索赔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常识》、《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定期维护》,后续课程有《汽车传动及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1+X证书技能训练》、《汽车行驶与转向及控制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汽车制动及控制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拆装》、《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空调》、《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智能网联汽车运维与检测》、《汽车维修接待实务》、《汽车营销》、《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完成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技术状况检查与初步判定、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就车检测与小修、汽车发动机机械总成/部件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总成拆检大修等工作任务,达到以下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企业需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汽车发动机检修作业工单识读与待作业项目内容解读、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技术状况检查与初步判定、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检修操作施行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机修等岗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培养具有一定自我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继续参加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方案案例: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一、课程计划
二、课业计划
三、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实践教学设备标准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在理论教学区中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册、维修资料和维修数据计算机查询系统;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15-20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解剖总成或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工作页》是教学中的主线,其他学习资料是为工作页服务的;学习资源可参阅人民交通出版社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汤定国,2005)、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汽车发动机理论与维修》(詹姆斯·D·霍尔德曼,小蔡斯·D·米切尔,2006)、丰田汽车发动机和大众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手册等资料;
7.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当地汽车维修行业情况、学校师资、学生情况、场地和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并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具体学习任务调整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各学习任务关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 课程的性质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运行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要求。
2. 课程的作用
通过《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 专业能力
(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力。
(3)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力。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力。
(4)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力。
2.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沟通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方法能力
(1)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力。
(2)具有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的能力。
(3)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过程中的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分解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学习任务,将6个学习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排序。
以故障检修为载体,使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全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及建议学时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教学内容及建议学时
四、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根据岗位需要,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制定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6个学习情境的能力目标及学习内容等,如表2所示。
表2-1 学习情境一描述
表2-2 学习情境二描述
表2-3 学习情境三描述
表2-4 学习情境四描述
表2-5 学习情境五描述
表2-6 学习情境六描述
五、课程教学条件
(1)团队规模
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每届8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6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2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2)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及能力要求
第一学历所学专业为机械类、电子类、汽车类等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以上学位或同等学历,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工作或企业挂职实践经验,熟悉典型车系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承担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
(3)课程负责人要求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从事《汽车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教学5年以上(从行业、企业调入的3年以上),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较强的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能力,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与经验,能积极主动
地承担各种教学任务的“双师”素质专职教师。
(4)兼职教师要求
在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工作累计5年以上,了解汽车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具有丰富的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检修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协助专业教师或独立承担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开设本课程所需的实验实训室及其设备配置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实训室及其设备配置情况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2)课程组共同开发特色学材、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单元设计、任务书、过程监控表、教案、PPT课件、教学图片、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
(3)配套任务指导、学习交流、在线自测、知识导航等网络学习资源;
(4)丰田维修手册(全套)、通用维修手册(全套)及其他相关维修技术资料;
(5)合作企业提供的企业生产与管理规范、企业案例、技术资料等企业生
产软资源;
六、其他说明
1.考核评价
采取以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并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建立过程考评(项目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1)过程考核评价
过程考评评价根据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或者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所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即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考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果形式:考勤表、工单、任务考核评价表和过程监控记录表等。
2)期末考核评价
在学期未进行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一般为笔试,也可以采用实操考核和现场提问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果形式:试卷和期末成绩。
2.校企合作形式
依托行业,与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知名汽车企业合作,成立丰田T-TEP学校和通用ASEP学校,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投入、共同培养人才,将企业的项目培训体系嵌入专业教学体系中,辐射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全国4S店实施订单培养,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网络。
同时,与烟台大成通洲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域众多汽车品牌4S店及综合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与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
要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
3.实施说明
根据校企合作企业订单要求和校内实训基地具体教学条件,依据《汽车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具体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细
化和明确教学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并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