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为规范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内涵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属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二、课程标准编制依据(一)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应该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体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门类和具体课程。

(二)在分析职业主要岗位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要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如何被完成的。

三、课程标准编制格式与要求(一)课程标准要素与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包含课程的管理信息,对课程的要求、规范等。

1.课程名称本课程确定的标准名称。

对于职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与该项典型工作任务相同。

2.课程代码按照学校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课程进行编码。

3.适用专业指明该课程适用于何专业。

4.参考学时规定本课程的参考学时(含复习、考核评价学时)5.参考学分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纯实践课程按照每周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

6.课程性质与作用描述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中的哪类课程,以及该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何种支持。

7.课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该要素只针对职业核心课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描述。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标准制定(修订)管理办法》是组织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作用。

,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制定本办法1、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理念的更新2,课程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制定的一般依据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有必要防止片面强调课程主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偏离培养目标。

公共和基础课程旨在应用和“必要和充分”。

首先,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3,示范专业应选择3-5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排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实施以实际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其余199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进行模块化和项目化,进行项目化、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

既要满足“岗位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人员”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课程标准》制(修)定、审批与执行规定

《课程标准》制(修)定、审批与执行规定

《课程标准》制(修)定、审批与执行规定《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对突出能力本位,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制订《课程标准》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原则;制订《课程标准》既要满足“社会人”的要求,要强调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符合行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制订《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要考虑职业性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以职业工作(项目)来选择《课程标准》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

《课程标准》制(修)订与审批、实施过程如下:1.《课程标准》由所属系(部)主任责成教研室主任组织编写,教研室主任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合作企业专家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岗位对课程的要求编写,制订符合要求的《课程标准》初稿。

2.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召开对制订的《课程标准》进行论证会议,论证《课程标准》是否对学生的知识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是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达成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论证是否全面体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功能。

3.根据行业专家、职教专家论证会的意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原执笔人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完成《修订说明》,形成最终文本。

《课程标准》应在课程内容整合、更新与拓展、资源共享上有所突破,在课程教学环节安排和方式上有所创新。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和职业精神。

4.制订或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报校行政审批实施,并报联合院备案。

5.《课程标准》一经批准,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制定授课计划和实施教学时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6.《课程标准》应随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时修订。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做好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目的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及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制订课程标准要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标准,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3、每个专业应重点建设几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试行)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不但应该指导教师的“教”,而且应该指导学生的“学”。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课程内容应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二)课程标准应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三)课程标准应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四)课程标准应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性质和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课程考核、课程实施和建议。

(一)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系部、课程内容、学分(理论与实践)、学时(理论与实践)、先修课程、后置课程、适用专业、课程标准研发团队等内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课程设计及课程任务等。

(三)课程的目标目标和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内容。

1.课程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小学课程标准制定办法

小学课程标准制定办法

小学课程标准制定办法一、背景介绍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办法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质量保障,确保小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科学的教育。

本文将介绍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办法。

二、立项及组织机构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并组织相关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参与。

制定工作需要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确保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的课程标准。

三、调研与分析制定小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步是进行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教育理论的研讨,全面了解小学课程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四、制定原则在制定小学课程标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 可操作性原则:标准要符合小学教师教学实际,易于操作和实施。

3. 具体性原则: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要制定具体明确的标准。

4. 适应性原则: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确保标准的适应性。

5. 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

五、课程标准的设置小学课程标准的设置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

同时,还需要确定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六、评价体系的建立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实施与监督小学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配备相应的教材、教具和教师培训等教育资源,并加强监督与评估工作,确保标准的贯彻落实。

同时,要及时收集学校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适时的修订和完善。

八、推广与应用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仅是为了学校内部使用,还应该积极推广并应用于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以促进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九、总结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办法的实施将对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重点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2篇)

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2篇)

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统一课程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加强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一、编制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规范性原则。

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2.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切合学生的实际,确立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3.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1.专题调研。

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XXXXXX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功能和评价标准功能。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既要指导教师的“教”,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把引导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放在“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学风、校风的有力抓手。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应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课程思政融入于各门课程之中。

2、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课程内容应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3、应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4、应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5、课程标准应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6、应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目标和任务、内容和要求、实施和建议等四个部分。

1、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学院、课程性质、学分(理论与实践)、学时(理论与实践)、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等内容。

2、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内容。

某高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某高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修订版)2010-12-30课程标准是指导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学文件,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把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门课程,明确规定各门课程和各个实践环节的任务、地位、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的检查等。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不但应该指导教师的“教”,而且应该指导学生的“学”。

各项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分解成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各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和其它活动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实现。

因此,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努力把握时代特征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标准的编制要突出高职特色,要与课程对应的职业发展相适应,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并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技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涵盖的技术标准及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标准,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体现出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课程,都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更应以培养职业行为能力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原理,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所必须和够用,应侧重技术理论的应用形态,指明应用领域,训练应用方法。

专业技术课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适当的先进性,针对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制定行为导向教学目标。

3.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

专业技术课的设置要面向应用,实现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土木工程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学校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管理制度篇

学校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管理制度篇

学校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管理制度篇一、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它规定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对教师教育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课程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原则。

科学性要求课程标准应基于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系统性要求课程标准应结构合理,各学科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有机整体;可操作性要求课程标准应具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性,方便教师实施;灵活性要求课程标准能够适应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步骤制定课程标准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编写草案、征求意见、修改和发布等。

需求分析阶段要了解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使课程标准贴近实际;编写草案阶段要由一组专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编写;征求意见阶段要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使课程标准更加合理和可行;修改和发布阶段要根据意见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最终将标准发布给教师和学生。

四、教学大纲的作用与内容教学大纲是具体实施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南,它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学大纲的作用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

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时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五、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包括科学性、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性要求教学大纲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适用性要求教学大纲能够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要求教学大纲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保持与时俱进;可操作性要求教学大纲具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性,方便教师实施。

六、教学大纲的编写步骤编写教学大纲的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效果等。

确定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标准出发,明确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评价教学效果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可以设置为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也可改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针对性专业学习过程。

部分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或项目课程,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3.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徽商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讨论稿)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采用纲要形式具体地反映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顺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选用)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为了促进课程建设,规范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订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结合三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课程标准格式及要求课程标准格式及要求(见附件1、2)四、制订课程标准的工作程序1、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均应制定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各系部按照“讨论、编写初稿、讨论修订”的程序负责课程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和初审工作。

对各门课程课程标准的编写任务,各系部必须落实至教研室,各教研室必须明确编写标准的负责人和执笔人。

为体现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性,编写负责人必须是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规定。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确定本课程任务、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1.专题调研。

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

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践课程顺序装订,包括封面、目录、内容等,通用能力课程由所属系部负责报送。

)学院发文公布。

3.教务处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通用能力课和专业能力课程之间,各系(部)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

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1.课程标准是学院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

各教研室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院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

各教研室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主任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

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

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各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系(部)提出修订申请。

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

五、制订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充分反映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如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2.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

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素质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

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张扬。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

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是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的课程。

5. 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写,要区别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的关系,不要使用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附:课程标准制订参考格式二○一二年五月十六日附件一“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红色内容是对项目的说明,不要保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系(部):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审核人签字: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 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什么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

排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2.课程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哪些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2)……(3)…………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

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1)……(2)……(3)…………3.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3.1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3. 2学习情境设计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对能力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

4.课程实施4.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4.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4.3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4.4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针对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可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