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PPT7-3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原 理 概 论
克 思 主 义 基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 的社会理想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 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 之路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 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目录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
必由之路
1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就像万里长征,应该从第一 步走起,踏踏实实地向着未来迈进。
2021/6/7
3
当前,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伟大实践。
完整版ppt
格子间卡通系列PPT之多拉A梦
4 www.52cubicle.c4om
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 主义是打不到的。打不到,并不 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 思主义真理颠仆不倒。
2021/6/7
完整版ppt
格子间卡通系列PPT之多拉A梦
10 www.52cubicle.c10om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是统一
2021/6/7
完整版ppt
格子间卡通系列PPT之多拉A梦
6 www.52cubicle.c6om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 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应当走 符合自己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经过长期一 系列的探索,我 们已经找到了这 条道路,那就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
实践已经证明并 将继续证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是是 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的旗帜,是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奋斗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千年第一学人”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在哪?
立场: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者 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论:物质——精神:重视物质(生产力)
利益观:个人——社会:重视集体 观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终将被一个更美好的理想社会制度所 代替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无产阶 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广义:由马恩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 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了的观 点和学说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4.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 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 形势,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观点,形成了马 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 段——列宁主义
2019年1月21日,在俄罗斯首 都莫斯科的红场上,人们高举 列宁画像在列宁陵墓外聚集等 候敬献鲜花,纪念列宁逝世82 周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1919年以来,中国曾
出现过三大思潮
1.马克思主义思潮
2.自由主义思潮
3.新儒家思潮
影响最大的,最持久的
是马克思主义思潮
视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 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 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 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 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还正在发展之 中——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4、意义 、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 教条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 地对待真理。 地对待真理。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 列宁说: 任何真理, 过火’……加以夸大 加以夸大, ‘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 适用的范围之外, 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2页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1995年版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瞎子摸象
3、真理的主观形式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它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尽管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40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第-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第-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 第一章ppt课件
• 引言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物质与意识 • 实践与认识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本章小结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 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 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的
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06
本章小结
重点概念回顾
马克思主义定义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 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 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04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 质性活动,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种类
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 实践等。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 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概念和特征
认识的概念
0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
实现,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认识的特征
02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种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 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 失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 力,同时认识也能够指导实践并 取得成功。
03
历史唯物主义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 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2 研究对象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 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 的学说
4 创造者
马克思、恩格斯
3 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 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一、时代的产物: 1. 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好对前人优化成果的继承 1. 马恩的革命实践活动:共产主义同盟 2. 吸收前人优秀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小组成员:宋涛、宋鑫、孙恒达、索开利、田凯、王德慧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 大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阶级属性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1、理论联系实际 2、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 3、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4、知——理解——运用
马克思简介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 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 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并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 济学、占星学还有数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 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 斗争的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 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 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马克思对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使哲学同现代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了,将这个哲学彻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导致 了唯物史观的产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分析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经济基础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 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演变 而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PPT演示课件
可见,马克思主义原理就是研究这种共性的东西(哲学: 世界共性。例如:道、绝对精神、物质、理念;政治经济 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跻身会发展的 共性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的个性的东西。
11
2020/3/4

马克思给夫人燕妮的信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跟你交谈,
的共性 4、“白马非马”(白
指 颜色,马指形状,颜 色+形状=形状)
10
2020/3/4

小结:
1、所有的概念指的是这一类物的共性,失去这一一共性, 此物也将不存在。
2、共性的特征:无色、无味、无声、无形,但又客观存 在的
3、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个别之中
4、一般和个别的作用:一般更为重要,精神灵魂,决定 此物的存在,大凡称上“家”的人都能达到一般这种境界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4、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7
2020/3/4

(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1、理论联系实际 (世界、国家、个人;过去、现在、未来) 2、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 3、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4、知——理解——运用
8
2020/3/4

复习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能样才能学 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
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
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无论如何,这些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 活资料的能力,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质和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 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 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4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分歧 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0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 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 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02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 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 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 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 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继 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想和行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03
个人的作用不能脱离群众,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是在群众的支持
和协作下实现的。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阶段。
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因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演 进。
价值与剩余价值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 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 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 体现,表现为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金融市场动荡等。
总结词
真理具有客观性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具有客 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 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职能。
社会形态演进的特征
社会形态的演进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具有 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PPT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般规则。虽然合理的规则是 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它总是由人制定的,如果它不符合 实际,就可以修改和取消。规律则是客观存在的,它既不能创 造,也不能人为地消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普遍规律
起作用的 范围
特殊规律
规 自然规律

起作用的 领域
社会规律 思维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到它,还是没有认识到它,它都存在,都 在那里起作用。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如实 地反映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六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这是说,规律表示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
趋势。飞翔在空中的鸟类,飞机以及其他一切物体,当它的动 力作用消失时,必然顺着引力方向降落到地面上来,这就是地 心引力规律的作用。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初空想社 19世纪初空想社 会主义者傅立叶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 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p254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 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2、马克思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 马克思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在于, 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 端的根源, 端的根源,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 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 替资本主义, 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 进行组建“法郎吉” 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 会基本单位)的试验。 会基本单位)的试验。p273 在和谐社会中, 在和谐社会中,人人按兴趣爱 好从事工作。产品按劳动、 好从事工作。产品按劳动、资 本和才能分配, 本和才能分配,人人都可入股 成为资本家,消灭阶级对立。 成为资本家,消灭阶级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妇 女获得完全解放, 女获得完全解放,城乡差别和 对立消失。 对立消失。 傅立叶不主张实行社会革命而 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 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 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 社会理想P263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1、马克思恩格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 原则和基本特征, 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 实践去回答。 实践去回答。p254 2、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也指出:“生产力将 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也指出: 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 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 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 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p255
. 1、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固和发展。 固和发展。
2、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 础上才能实现。 础上才能实现。 3、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长期性应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 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长期性应有充分的估计, 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否则会欲速不达,带来严重后果。 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否则会欲速不达,带来严重后果。 4、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遭 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 受严重挫折甚至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受严重挫折甚至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5、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几代人、十 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 需要我们几代人、 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决不会” 决不会”的关系p267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 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 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了“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 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 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 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 出现的。 出现的。”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前者讲的是 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后 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
英国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英国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1516年发表 乌托邦》 年发表《 于1516年发表《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 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 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人们有计划地 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 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 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p273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亡。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 在 。p258 国家消亡,军队、警察、监狱将失去作用。 p258 战争不复存在。人们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社会资源从 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社会。 p259 工农差别、城乡、脑体劳动的差别消失。 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和谐。 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 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和奉献。p260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 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 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 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 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 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 把新拉纳克变成模范移民区。 把新拉纳克变成模范移民区。 1824年 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 产主义实验。 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那州 建立了“新协和”公社, 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 行财产公有, 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 等的权利。 等的权利。他的共产主义试 验失败了,他变得一贫如洗, 验失败了,他变得一贫如洗, 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 定信念。 定信念。p273
p255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55-262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的必要条件。p255 共产主义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p256 共产主义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共产主义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p257 它将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p257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 的根本体现p265
1、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得到彻底解 放。 2、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不仅是无产阶 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 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体现。 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体现。
p262
7、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 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 正人的生存条件。 正人的生存条件。p262 共产主义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8、共产主义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p261
3、旧式分工消除。人们摆脱“奴隶般地服从于分工”的情形。 旧式分工消除。人们摆脱“奴隶般地服从于分工”的情形。 4、自由时间大大延长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自由时间大大延长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5、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6、共产主义是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是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9世纪空想社会主 19世纪空想社会主 义者圣西门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 要求人们尊崇劳动, 要求人们尊崇劳动, 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 社会, 社会,改善穷苦阶级 的生活条件。 的生活条件。他奔走 呼号, 呼号,希望法国统治 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 方案。 方案。p273
19世纪初的空想 19世纪初的空想 社会主义者欧文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 p264目标p264-265 1、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始终向往和追求没有剥削、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始终向往和追求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历史证明, 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阶 级都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 级都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 2、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追求和实现理想社会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3、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 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
1、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 的理想, 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 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共产主义是在对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 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3、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 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 我们完全可以从生产力状 社会生活、 况、社会生活、精神生活 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义的 基本特征。p263 基本特征。 4、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 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 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 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 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 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 . 明社会发展的方向p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