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养殖成长观察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养殖成长观察记录
一粒种子的旅行,跟孩子一起见证植物从一颗种子变成果实的全过程,并且陪孩子用画笔观察记录下来,养成孩子的记录和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和认真观察的能力!
过程记录:
1、给孩子准备一个南瓜,让孩子亲手抠出来南瓜种子,观察一下南瓜籽的形态
2、准备一个小花盆,让孩子把种子种到花盆里,并且浇水...
3、小苗长出来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记录小苗的形态,可以摸一摸,闻一闻,用感官感受一下植物,并且标注日期。

4、小苗长到一定高度就要给他移到大花盆里,这时候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南瓜苗根部的样子,像不像老爷爷的白胡须?
5、定期让孩子浇水,告诉孩子要照顾植物,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耐心...
6、准备一根绳子让南瓜的秧顺着绳子爬藤,大概两个月以后就会开花和结果了....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一个比较老的课程,它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始终存在,今天我们重新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是基于它对促进幼儿生命、生存观形成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饲养活动本是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幼儿参与饲养活动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
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此外,饲养活动还是一个综合活动,除了能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也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能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

然而,幼儿园的饲养角开展以来,都比较形式主义,饲养的小动物只是让孩子偶尔去看看,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

而孩子们是十分喜欢小动物的,每次去的时候都很想去抱抱小动物,可是幼儿园的饲养条件却无法满足孩子的饲养需要。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集体轮流饲养小兔活动。

什么叫集体轮流饲养呢?就是让孩子把小兔带回家每人饲养一天,并把孩子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带回到班上,共同交流。

在饲养过程中,要求家长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共同记录孩子是怎么样观察饲养兔子的。

观察记录跟着流转兔子一起轮流转下去,让家长们相互学习,同时也能让老师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

集体轮流饲养,是一种能激发孩子责任感及饲养兴趣较好方式。

过程中,孩子的情绪是愉悦的。

同时,透过孩子的言行,也看到了孩子通过这一活动,在幼儿园获得的有效知识经验。

在集体轮流饲养小兔子的活动中,我们的目的是让老师、家长能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孩子饲养小动物,提高孩子的饲养兴趣,学会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更好的了解动物,从而养成从小爱护动物
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人与动物应合谐相处。

下面就是几个轮流饲养活动的观察记录,通过这样的跟踪分析,让家长、老师更好的去了解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

观察记录一:
背景:
今天是小兔到班上的第一天,孩子见到小兔的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在班上,老师组织孩子为小兔取了名字,叫“小白”。

放学时,“小白”跟着然然小朋友回家了,下面是然然家出现的饲养情况。

今天是饲养“小白”的第一天,刚从幼儿园把它拿回来,然然别提有多兴奋了。

在然然的妈妈忙于引导儿子观察“小白”的外形特征时,然然却全然不听妈妈的,急切地说:妈妈,让小白出来走走嘛!我们老师说要经常让它出来走走,多锻炼身体才不会死掉,是这样吗?噢!应该对吧!妈妈查一查资料。


资料查阅情况:
1.经常弄一些新鲜的绿色叶茎肥厚的食物给兔子,所有留在笼中超过三十分钟的食物都要拿走,若不然便会枯萎、发霉或腐烂。

坏了的植物会增加兔子患病的机会,经常放置干草去减少宠物盘污染。

2.定时去喂饲你的兔子,兔子的肠胃才能很快适应常规时间。

3.确定你的兔子能有适量的运动,那么便会更健康和充满活力。

笼养的兔子每天要保持1小时以上的笼外活动时间。

4.如果它太肥,要进行节食斋戒一星期,短时期节食不会影响到它健康。

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然然说小兔在幼儿园里已经关了一天了,要让“小白”出来活动活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然然激动地打开笼子的门,可是“小白”怎么都不愿出来,于是宝宝想了几个办法:
方法一:把莴苣叶拿到笼子外,引它出来。

方法二:拿心爱的奥特曼玩具给他看。

方法三:轻声叫“小白”的名字。

方法四:跺脚、吼叫。

方法五:打开笼子翻来翻去。

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这时孩子开始让妈妈把小兔叫出来,然然的妈妈也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兔立刻出来,这时妈妈把问题带到了班上,问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呢?
解读:
透过孩子的言行,也看到了在这一活动中,家长在积极地引导孩子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宝宝尝试让初到家里的“小白”出来,他采用的方法虽然看似“无知”,但可以看到孩子思维活跃。

孩子眼中的兔子,就是他的好伙伴。

但这时作为父母还可以再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知道小兔子的性情就是胆小,兔子是因为胆小才不敢出来的。

只要我们离开它远一点,把笼子的门打开,它一会就能出来。

同时告诉孩子人与动物应该怎么才能合谐相处,
有时我们不必太过于关注它们,而应该给它们一个空间,让小动物宽松地自由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他能想到这么多的办法,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不成功但这不是他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