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论述题是什么

论述题
论述题(essay item),亦称“自由反应题”。
主观题的一种。
被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清晰而全面地阐述自己观点的题目。
这类题目重在考查被试对问题的理解深度、逻辑思维、文字表达等多种高级能力。
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易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误差。
论述题就是要长篇大论,跟写议论文一样有例证最好,尽量详述。
从简答题到问答题再到论述题,最大的变化是设问的内容。
不是说同样的一个问题叫简答题你就可以少写点,叫问答题你就多写点,叫论述题就放开了写;而是设问的内容本身就决定了答题的深度。
对于简单的论述题,由于应说明的问题较少,用不着写出提纲,审题的过程就是答题提纲打腹稿的过程,审完题就可以直接答题。
但要注意,动笔前仍需周密地思考,考虑好应答的观点和顺序之后再动笔,切莫拿着试题不认真思考就回答,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答到哪儿算到哪儿。
有的同学是题答了大半才发现“方向”不对,划掉了重新再答,结果这样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论述题

六、论述题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2、分析近代中国被侵略的原因说明落后要挨打。
3、试述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4、如何理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今天的的改革开放有何借鉴意义?5、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6、从近代农民运动的特点分析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7、如何从维新运动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要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走资本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8、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9、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分析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之奋斗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不能救中国?10、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11、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我们今天为什么依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1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想结合的产物?1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14、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15、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6、如何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17、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20、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21、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22、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26、如何认识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条战线?27、为什么人民解放军会一步步走向胜利?28、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9、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证明了什么?30、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2、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34、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3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局限?36、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37、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8、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39、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40、如何正确认识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41、1957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所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4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43、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论述题

1.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2.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4.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5.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7.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这是因为8.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9.商业资本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10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购买小额股票是否实现了资本民主化11.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3.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1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15.试述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16.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7.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18.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联系起来?19.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差别2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2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22联系实际谈谈矛盾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23..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1.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论 述 题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 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 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 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论述题目

1.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2.试述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试论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4.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异同。
5.试论述孙中山对西方宪政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6.试论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7.试论章太炎的“四权”思想。
8试述《唐律疏议》中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体现9试论述明法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治理论10试述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11试述梁启超法律、道德“相须为用”的主张12试述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法律思想的内容和意义13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14试述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异同15论述孙中山“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16试论章太炎的“损上益下”的法律观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法律思想18沈家本法律思想内容19试述孔子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20简述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21谈谈孙中山建设资产阶级法治国家的主张及其历史意义22、王夫之提出的“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23理学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有什么影响?24试述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25试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的内容及特点26、管仲在政治法律上的革新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27、为什么说没有儒家的“礼治”,也就没有法家的“法治”?28、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根据法家是以人性论和进化观作为“法治”的理论基础的。
29、法家是如何推行“法治”主张的?30、如何理解商鞅的法的起源与变法论?31、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32、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3、张裴《律表》中的法律观。
34、《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35、黄宗羲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36、洪仁轩所主张的法制中有哪些资本主义因素?37、洋务运动的法律思想。
38、沈家本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法律思想。
论述题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近代中国有三种政治力量,因此提出了三种政治方案。
它们分别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政权;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提出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论述题

论述题(共 21 题)1.什么叫防跑车装置?其类型主要有哪些?答案:能够防止在倾斜井巷中发生跑车事故的装置,叫防跑车装置。
常用的防跑车装置的类型有保险绳和阻车器。
1、保险绳有单绳式保险绳和环绳式保险绳。
2、阻车器斜巷串车提升时,阻车器按规定安设在斜巷上部平车场入口、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及各车场,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和滑入斜巷发生跑车事故。
阻车器按其组合数量分为单式和复式;按阻车部位分为阻轮式、阻轴式、阻碰(矿车碰头)式和阻挡(矿车底档)式;按动力方式分为手动式、气动式等。
阻车器的结构多种多样,其中手动阻车器在斜巷串车提升中较为常用。
手动阻轴式阻车器,由阻车爪、操作手把和轴等组成。
阻车器由夹板和螺栓固定在轨道上,扳动操作手把可使轴在轴承中转动,带动阻车爪摆动,从而达到开启或关闭阻车器的目的。
手动阻车器的特点是:无须动力装置,结构简单、就地操作比较方便,运作灵活,通用性较强。
2.《煤矿安全规程》对钢丝绳在不同用途时的检查制度、方法及使用要求,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案:新钢丝绳悬挂前对每根钢丝绳做拉断、弯曲和扭转三种试验,并以公称直径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几条规律必须遵守:1、已试验合格准备悬挂的钢丝绳,必须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或锈蚀。
2、根据新钢丝绳悬挂前的试验结果,如果其中不合格的钢丝断面积和钢丝总断面积之比,专为升降人员用的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达到6%,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达到10%时,都不得使用。
在用钢丝绳也应当做定期试验:(1)提升钢丝绳的定期试验,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6个月试验一次。
(2)升降物料用钢丝绳,自悬挂时起,经过一年后做第一试验,以后每隔六个月试验一次。
摩擦式提升机用的钢丝绳、平衡钢丝绳,以及直径为18毫米及以下斜井专为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不在此限。
(3)在定期试验中,经拉断、弯曲试验,不合格的钢丝的断面积之和与钢丝总断面积之比达到25%的钢丝绳,必须更换。
论述题

名词解释1、上官体:初唐在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诗人上官仪,宫廷文人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内容上应制诗,以宫廷文学应制咏物为特点,以“绮错婉媚”为本,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或文,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艺术上追求对仗,言辞华美,重视诗的形成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凄凉是风的敷衍雕琢;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诏》“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他上承杨师道,李白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
2、沈宋体:“沈宋体”是律诗的别称。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趋于定型,是在诗律创作上形成的规范;内容上沿袭前人,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人生后期的贬谪诗颇具真情实感;在格律上,艺术形式上大胆探索,五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辞采精丽,但不足以开一代新风;对后市的影响:沈宋体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的过度,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天长地阔领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此诗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3、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四人都为初唐后期的宫体诗人;内容上:在前人和时人的基础上对对仗又做了探索和规定,诗歌格律探索上承上启下;四人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他在五律方面的成熟已超过杨炯,是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为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相。
”代表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李峤的诗歌创作因重技巧而乏情思,多为奉命或应制之作,但这些都是合律,且十分讲究修辞技巧,在当是五言律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的作用4、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
中公 论述题

中公论述题
1. 请论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2. 请论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3. 请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4. 请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5. 请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请论述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与创业。
7. 请论述老龄化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8. 请论述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和社会问题。
9. 请论述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改革方向。
10. 请论述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论述题

论述题目录1.1.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之间的关系。
1.2.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之间的关系。
1.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4.试述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及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5.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1.6.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有什么后果?1.7.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2.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2.试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3.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4.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5.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3.1.试述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3.2.试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3.3.试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4.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5.为什么说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4.1.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4.2.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4.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4.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4.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6.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什么?4.7.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5.1.为什么说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5.2.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5.3。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4.试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5.5.长征是如何取得胜利的?5.6.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6.1.试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6.2.试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形成。
6.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有何意义? 6.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6.5.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6.6.试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内容和意义。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1、乐清生态市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内涵乐清生态市建设的目的:——以乐清市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逐步形成符合市情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着力解决污染物排放、水环境治理、生态破坏、人地矛盾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安全、舒适、安详、愉悦的生活、创业环境;——基于乐清市城镇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构建与城乡建设体系相平衡的山-河-海-城自然生态体系;——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形成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和生态产业链,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市地位;——启迪“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境界,诱导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和谐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培育整体、和谐、循环、共生,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体系。
乐清生态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控制、克服区域内潜在的水、气、海洋、生物等资源及生态环境压力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对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整合,逐步形成高效、持续、有序、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和循环经济体系,在战略层次上解决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为乐清市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系统的生态导向与生态基础保障。
——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市域经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乐清生态市建设的内涵生态市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调整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决策和管理方法。
创建资源利用高效、废弃物利用充分的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体制合理、法制规范、社会公正、文化昌盛的文明社会和生态良好、景观优美、人际和谐的环境。
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叙述题教育学1.结合实际谈一谈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P13-15)答:文化同教育有着内在联系,首先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首先,高校又通过其特有的文化功效反作用于社会。
具体体现以下:(一)文化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现实文化的特定内涵及发展状况影响着高校教育内容的取舍范畴。
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当代大众传媒既属于传统文化又是教育系统的构成部分,如网络教育等,而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作为补充,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
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无不受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德国崇尚学术自由,学生爱科学、独立思考;英国大学重视培养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师生面对面交流,强调导师人品等;美国高教采用功利主义等等,这些特点都反映了本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④社会文化深刻影响了高校中的校园文化。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效高校部门本身就属于文化机构,它通过教育教研活动反作用于文化:①高等教育含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效教育是文化传递保存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当代社会,人类文化宝库浩瀚无比,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承的重任。
②高等教育含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效首先文化是精神产物,高校是产生新的文化的重要场合,它们通过学术研究增加新知识和新成果,为文化输入了新的血液,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文化。
另首先,高等教育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着吸取、融合各国文化的功效,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发明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文化。
再次,高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明新文化能力,推动了文化更新。
(三)高教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文化是高教的资源,高教应含有文化的性格,特别是在高教与文化相对撕裂的当下,加强其联系尤为重要。
2.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之间的关系。
(40-42)参考答案要点:(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多个教育价值取向的性质。
论述题

1、如何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对于教育学的这一研究对象,需从如下三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首先,教育研究必须从教育现象入手;其次,教育现象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因此教育研究指向的教育现象应该是与教育问题相联系的;再次,教育研究指向的现象与问题又应该具有特殊性、本质性特征,即指向教育规律1、试分析有关师生关系的四大观点。
答:关于师生关系,学术界主要有四大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说、“主体间性”说。
(将这四种观点加以解释、分析)2、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过程,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知识的发展;2)专业能力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
(将这三个方面加以展开和论述)3、试分析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答:所谓“角色”是从舞台用语借用到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
教师的职业角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定位:1)社会义务;2)教学与管理;3)心理定向;4)自我实现。
(将四个方面加以展开和论述)1、试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第二,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第三,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展开论述)1.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特征、内容。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人要主动学习现代知识,及时充电,培养现代化的意识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答: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就个人的实际情况而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设想和计划:⑴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⑵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论述题教育学1.结合实际谈一谈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P13-15)答:文化同教育有着内在联系,一方面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高校又通过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反作用于社会。
具体表现如下:(一)文化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现实文化的特定内涵及发展状况影响着高校教育内容的取舍范围。
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现代大众传媒既属于传统文化又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网络教育等,而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作为补充,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
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无不受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德国崇尚学术自由,学生爱科学、独立思考;英国大学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师生面对面交流,强调导师人品等;美国高教采取功利主义等等,这些特点都反映了本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④社会文化深刻影响了高校中的校园文化。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校部门本身就属于文化机构,它通过教育教研活动反作用于文化: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传递保存的重要途径和渠道,现代社会,人类文化宝库浩瀚无比,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承的重任。
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文化是精神产物,高校是产生新的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们通过学术研究增加新知识和新成果,为文化输入了新的血液,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文化。
其次,高等教育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着吸收、融合各国文化的功能,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文化。
再次,高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新文化能力,推动了文化更新。
(三)高教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文化是高教的资源,高教应具有文化的性格,尤其是在高教与文化相对撕裂的当下,加强其联系尤为重要。
2.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之间的关系。
(40-42)参考答案要点:(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性质。
经典论述题答题范文(推荐11篇)

经典论述题答题范文(推荐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经典论述题答题范文(推荐11篇)经典论述题答题范文第1篇(一)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谈谈对案例所反映问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1.需要对答题的内容,即对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准确的把握,(1)合法性问题。
论述题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一个服务”变为“四个服务”(即升学变为适龄学生、学生素质、合格新生和合格劳动者)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
突破“一切围绕升学考试”。
明确学校培养目标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
“3+1”(前三年文化课,第四年职业技术课)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
课程和教材改革(教改的核心内容)。
趋势: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四结合”。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
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
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得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
再说,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为?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从结果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答:答题要点:第一,组织本质论.巴纳德认为:(1)组织是人的活动所形成的系统;(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二,组织环境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的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第三,组织配合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和满足的平衡;第四,组织要素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第五,组织沟通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的个性力量与倾向;第七,领导职能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P30-31答:该学派以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为代表。
他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组织观念。
其主要思想如下:(1)组织本质论。
他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
他将组织概念抽象化,把物质系统从组织概念中排斥出去,其次又指出组织不是人的集合,而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2)组织环境论。
他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各种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
(3)组织平衡论。
他认为,人之所以向组织贡献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
(4)组织要素论。
他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组织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5)组织沟通论。
他认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他提出了沟通线路明确,沟通网络正式化,信息沟通连续化等沟通的基本原则。
(6)组织责任道德论。
他认为,道德是指导个人冲动的准则。
组织要通过教育、训练、人员选择、非正式组织、禁令,榜样等向组织成员灌输各种道德的力量,使组织成员更重权威、支持下级、忠于组织。
(7)领导职能论。
他认为,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确定组织的目标,并运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予以阐明;使组织成员为这些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答:答题要点: (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P10-11答: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
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繁杂,行政权力不断膨胀。
这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管理的普遍现象。
(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
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这一领域有其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职业的规范和道德、专业人员,当代行政组织已经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
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使之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强调组织间的联盟与协作,促进组织活动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重要面向。
(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
支撑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是法律的权威,在法律框架下的行政组织,则显示出程式化和法制化的特征。
(6)重视社会的目的。
作为政府行政的构成体系,现代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共福祉作为其重要的使命。
(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国际化与全球化影响和冲击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要解决和回应国际化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
因此,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中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重视各国行政组织间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影响就成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
3.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答: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行政组织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一.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知识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50%以上;二.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构建在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三.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的发展深入民心,对现存的行政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四.全球化是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4.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P293-298答:(一)知识经济。
与传统的经济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知识经济时代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其竞争优势、核心资源、管理方式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如何强化行政组织的知识管理,都是行政组织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
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建构于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
许多学者提出“网络社会”的概念,以说明当代社会经济、职位变化、文化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实际景况。
表现为:(1)经济方面。
(2)职位变化。
(3)虚拟文化的发展。
(4)零时差的时间。
(5)流动的空间。
(三)民主的发展。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它的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3)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四)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反映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即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社会关系和交往的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
在全球化的时代,现有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如传染病、恐怖主义、跨境犯罪等等,使单个的民族国家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必须寻求合作;全球化也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和自治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政治权力被重新的分配和界定;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如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对民主的威胁问题、民族认同问题等等。
1.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2.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P144-145答:做好领导的准则有:(1)胸有全球化战略。
21世纪领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促进全人类走向全球化和多级世界。
要求领导者要懂科学,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
(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
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要有求变防变的意识,使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
(3)建立学习型组织。
它是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
通过组织学习,可以使组织成员提高素质,从主观意识上配合领导,从而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
(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这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
领导者要注意以下的问题:①真正关心员工,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②尊重员工,给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③善于分权、授权,相信员工的能力;④奖惩及时,奖优罚劣;⑤一视同仁,不要有主观偏见;⑥善于倾听,做到及时反馈;⑦敢于为下属承担责任;⑧善于沟通,作风民主。
3.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1)胸有全球化战略;要求领导者既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
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
(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旨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
(3)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
(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
1.试论非正式沟通在组织沟通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
P190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
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2.试论非正式沟通在组织沟通中的价值与合理运用。
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有: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沟通速度快,可用以传播一些不便正式沟通的信息。
而且由于在这种沟通中比较容易把真实的思想、情绪、动机表露出来,因而能提供一些正式沟通中难以获得的信息。
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这种沟通方式。
缺点是:这种沟通比较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往往不确切,易于失真、曲解,容易传播流言蜚语而混淆视听。
所以应对这种沟通方式予以重视,注意防止和克服其消极的一面。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答:答题要点:贡献:第一,组织结构的体系化;第二,组织工作的计划化;第三,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第四,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局限性:第一,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方面;第二,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第三,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第四,在研究取向上,当组织是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以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P26-27贡献:(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