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易错40题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各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因其排行二十八,故称。

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下列对诗人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有“诗魔”“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B.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

诗人对刘禹锡被贬官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的不平和无限的感慨。

C.“为我引杯添酒饮”中的“引”,本义为“拉开弓”。

这里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

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D.“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隐含着赞美,诗人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入心。

响過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遇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

B.颈联两句都是虚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

C.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

D.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2)请简要赏析“半天凉月色,一笛酒入心”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

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选取典型景物,从视觉、听觉、触觉和远近等多角度,有层次地营造了氛围。

B.“碧幕霞绡一缕红。

”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彩云穿透蓝色的天空,投下一缕红色的霞光。

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禁让人心生哀愁、留恋。

C.“冷”字不仅指暮春时黄昏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

“愁”字写出词人的满腹惆怅。

D.下阕“往事已成空”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

诗人以灼灼自喻,想用翠绿色的软绡收集自己的眼泪,寄给皇帝,以让他知晓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

2)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格不同,请从用典角度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晓色云开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树,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起笔写雨过天晴,天从人愿,春光美好,奠定了春日清晨的明朗基调。

B.“东风里“三句,由写景过渡到写人,绿柳掩映下,筝声悠扬,令人心动神驰。

C.“珠钿翠盖”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镶嵌珠宝的花钿和翠羽装饰的车盖喻指女子。

D.这首词将时间线索、游历所经的线索、情感线素三条线索交织,构思匠心独运。

2)请对“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进行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作(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筇(qióng),竹杖,②东山七月,指《诗经·豳风》中的《东山》《七月》两篇,《东山》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七月》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老翁手拄竹杖伛偻临溪,此场景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沉。

B.颔联以山衔落日、鸦起蔽空之景,着青黑二色,渲染黯淡萧索氛围。

C.“白头翁”流露出垂暮之年的沉重,而“书生”则暗指壮年的豪迈。

D.人生暮年,诗人仍然不愿沉浮酒盏,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

2)这首诗用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日。

1)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①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柳州时期。

②楚客:屈原爱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作《橘颂》以自勉。

③荆州利木奴:三国时期丹阳太守李衡,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诗歌颔联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2)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小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听觉意象,在本词中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意绪。

B.“老天涯”,写出了诗人浪迹天涯时间之久,流露出人生易老的感慨。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落飘洒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说明下片描绘的是夜晚所见之景。

E. “雕”“马”“黄沙”等都是边塞特有的物象。

这一句再现了风雪狂沙肆虐的边塞之景。

2)这首词感情丰富,说出词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准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
吴淑姬①谢了荼蘼②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

莺虽老,声尚带娇
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

父为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

②荼蘼(túmí):—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

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

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

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

E. 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

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

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

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

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
人泛舟时的心境。

D.尾联运用典故,以“张翰还笑我”与“依旧惹埃尘”形成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

E.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2)(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阅读《蜀道难》及杜甫写的一段诗,完成各题。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2)比较下面李白和杜甫写的两段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二)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李白和杜甫写的两段诗都运用了夸张描写的手法,但具体写法又有哪些不同?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6.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
赵鼎①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①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②无人夜自舂。

[注]①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宿东林寺。

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他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

②野碓(duÌ):此处指田野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

B.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

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2)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
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①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②。

[注] 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

②侯嬴:战国时魏国隐士。

信陵君引为门客。

后秦军围赵都邯郸,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最终解邯郸之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2)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昼梦
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注:饶睡:贪睡。

昼分:中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梦”,有白日梦之意,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说自己如朽木难雕,成不了大器。

以此为题,含有作者的自嘲之意和愤激之情。

B.“不独”二字,既直接显示了诗人白昼倦怠,贪睡不醒的原因,又委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C.“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句中,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D.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对没有贪官污吏清明政治的到来充满了坚定信心。

2)本诗紧扣“梦”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

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

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2)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做具体赏析。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交代诗人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看到和照的春风微微拂过,这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怕,身心愉悦。

B.柳条、棘蔓是如此的修长,在和风的轻轻吹拂之下,柔软而又轻盈,好像是他们舍不得离开诗人一样,尽力挽留。

C.诗人视花鸟为挚友,物我交融、彼此两忘,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故本诗又包含了天真烂漫之趣。

D.本诗又采用反客为主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柳条、肺蔓、黄莺对诗人的不舍,实则表现诗人对湖上亭的不舍。

2)有人认为,这首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字用得最好,可以当作诗眼。

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陆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