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轮复习微考点 中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未来应对的挑战PPT

当堂 训练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
下图一是我国方各省是市“人独口零生增长子”时间女表(的含预夫测)妇,读可图回答生17~育18题两。 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
继2表018年示中国。出生“人口人下降口200万红后,利2019”年出是生人指口再下一降5个8万至国146家5万。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
读图文材料,完成第8-9题。
D.低机械,增长为特点明经显不济同 发展创造了有利人口条件的时期。读“2005~2015年少儿抚养比、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普通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下图是我国各省市“人口零增长”时间表(含预测),读图回答17~18题。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政策宣传不到位
从分孩次出生人口看,有一孩才有二孩三孩,正常的生育模式是一孩出生人口明显大于二孩。 B.人口迁移特点相同
B.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1)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老年抚养比
当堂 训练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到2025年
中国总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A.甲升高 C.丙明显降低
老年抚养比
B.乙降低 D.甲、乙、丙均降低
当堂 训练
针对图中丙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下列应对措施科学的是
A.适度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 B.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 C.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D.扩大城市规模,减少耕地
一轮课件: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 共同 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 点 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 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考纲定位
思维导图
江苏考纲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 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纲解读 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 型、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 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 口问题及对策。 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 判读。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2.(2013·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
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
完成(1)~(2)题。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情,与俄罗斯相比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应为能源短缺。
答案 (1)B (2)B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知 识 整 合 ]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 自然增长率 。 2.类型、特征及转变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类型 特征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问题探究】 探究 1 简述陕西省人口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探究 2 分析关中平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1.人口分布不均;南北少,中部多;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 地区。 2.自然因素: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优越;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网络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 较高。
人口合理容量
【命题情景】 中国新闻网报道,预计 2033 年前后,中国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 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 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
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_基__础__
社会经 经济发展水平、_生__活__水__平___和_产__业__结__构___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
济因素 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 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_提__高__人口 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_匮__乏__, 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1)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
主要通过_气__温__、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地形
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
水资源
稳定的_淡__水__水__源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 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土壤
不同土壤由于_自___然__肥__力__、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 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出生 率高,人 口数量增 长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 性,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 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 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 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 于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 育,降 低人口 自然增 长率
国家
问题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 兵员不足;青壮年 及社会负担过重; 老年人生活困难、 精神孤独等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1)不同历史时期
③
② 人口增长 示意图 ①
特 人口数量 点 增长速度
少 缓慢
增多 加快
继续增加 更快
② ①
③
①人类获取食 物的能力低 原 ②抵御疾病和 因 灾害的能力差 ③人口死亡率 高
①耕作和灌溉 技术的发展 ②食物供应变 得稳定可靠 ③死亡率下降
①科技水平大 大提高 ②人 们能获得充足 的食物供应 ③完善的医疗 服务 ④死亡 率很低
10、(2013年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 口指标,据表可知
2009年出生 2000-2010 2009年人口 2010年0-14 时预期寿命 年人口年均 密度(人/ 国家 岁人口比重 增长率 平方千米)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D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依塔型判断影响其影响因素 左图中20岁至 40岁人口明显外凸 的原因可能是。 人口迁入
人口的数量变化 (共34张ppt)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一)、人口的迁移概念和分类
2、分类
①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 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
(首都变迁)
•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Biblioteka 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美国反恐战争)
•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沙漠化加剧)
•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考点三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分析
【图解考点】 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 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 下表所示:
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变量:时间、人口 或是人口变化率;
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这也是读所有坐标图最关键的一步。 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伏大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的含义。 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则表明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 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2021/8/72021/8/72021/8/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72021/8/7August 7, 2021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 一般在1%以下。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贫困和不平等
这些国家还存在普遍的贫困和不 平等现象,需要加大减贫力度,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为人
口合理容量创造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生态 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发展中国家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 发展模式,实现人口、经济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合作共同应对人口问题重要性
03
高度的城市化水平
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非常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口集
聚效应明显,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挑战与应对策略
人口快速增长
印度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面临人 口快速增长的挑战,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包括推广 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地位、加强
教育等。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也会对人
口合理容量产生影响。
04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与合理容量现状及挑战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逐 渐提高。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过度型)
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以欧洲为代表。这种类型的人口转 变,带有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性质,带有强制性的 干预。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发达 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转变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 逐渐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 要性,国家政策的调整等
0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人口迁移

(2021·湖南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 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 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1990~2005 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 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 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2021年广东茂名市高三二模) 下图为上海市2018 年2月份人口净流入量统计图
A 1.影响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习俗 B.经济波动 C.商务活动 D.自然灾害
C 2.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 )
A.使22日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 B.促使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C.体现了上海市强大经济活力 D.缓解了上海市内部交通压力
择题为主。
就一个地区而言,人口数量的变 化主要来自两方面?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迁移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发生改变。
1
2
3
改变居住地 跨越行政界线 达一年以上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 迁移。
永久性移民 国际人口迁移 外籍工人流动
DL
一轮复习
人口的迁移
一、高考解析
四层——高考考什么
四翼——高考怎么考
1.以某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 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频 1.从世界的视角,分析国 率较低,多以选择题的形式 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出现,难度较小。2.结合 2.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 我国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统计 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原 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因及影响分析。 及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注重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考 查频率较高,考查形式以选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人口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作为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 是在增加的,反之则是人口在减少。 指出②③④⑤代表的人口意义,从 人口总量和增长量两个角度叙述。
② 人口增长量最多 ③ 人口总量最多
④ 人口负增长最多 ⑤ 人口总量最少
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面积占比56.2%
人口占比5.9%
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工商业、交通业不发达,城镇少。
西藏:高寒特征, 地势较低的河谷地 带人口稠密。
腾冲
黑河
东北:开发历史短, 冬季气候寒冷,人 口较为稀少。
东南半壁 面积占比43% 人口占比94%
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 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
世界70亿人口日
• 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 性的全球第70亿成员之一的婴儿丹 妮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降生。
• 2011年10月31日,地球村第7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 • 世界人口突破70亿的事件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7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
• 随着公共卫生、营养状况、个人卫生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 类寿命逐渐延长,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另外,一些国家的高生 育率也推动了人口快速增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 球人口达到80亿,这是人类思考对地球负起共同责任的时刻。
中国人口已超14亿
第19课 人口的分布及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考情分析:
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以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
4分
因素。
以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导致城郊人口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发生变化,使人 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21、22题。
C 21.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劳动力数量在减少,劳动力素质在提高 劳动力在减少
加快
劳动力在素质方面的的优势提高,在数 量方面的优势在削减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满上足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
出口商品劳动力成本 上升,优势下降
人口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保证①__资__源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②_生__态___环__境___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资源③_丰___富___的地区,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保持 合理的规模之内 措施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
权利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性
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源和
强调点
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
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 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 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 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
二、人口问题
世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数量过 多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的问题。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 有不同表现与影响。
人口的变化及模式图解读(课件)

民工荒
时间
2004年初开始
迁移 方向
迁出地 “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
等加工制造业
迁回地 中西部
主要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 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
原因 、工作环境差等
国家政策倾斜;产业扶贫
利
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 业转移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
弊
劳动力不足,影响 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 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6.折线①在2000年以后呈上升趋势的
原因是( A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出人口增多 D.迁入人口增多
(2021·湖南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 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 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 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 与分区占比数据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 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
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 数量
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迁移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及分 布
宁夏中南部的“生态移民”
2019年海南卷-22
10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综合题 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
现代型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原 死亡率的下降 传 出生率的下降 现
始 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 统 生育观念转变,社会 代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第2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明确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区域认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以人口统计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01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02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03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4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05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06出生率和07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08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01出生率、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03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04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05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06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07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08现代型的转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1人口数量。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件(共94页)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表中提及的省区中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 建、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多;新疆、云南属于西部经济地 带,内蒙古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少,所以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不均衡;2010 年与2000年相比较,各省区流入的人口都增加,但是东部经济地带流入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中 西部省区流入人口的数量,所以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与新 疆相比较,新疆流入人口多于云南;流入人口的增速的计算方法为:(2010年流入人口-2000年 流入人口)÷2000年流入人口×10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上海流入人口的增速约为187%,天津 约为310%,北京约为187%,所以天津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使 人口大量流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选B, (2)选D。第(1)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在1982年至2005 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 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但是全国流 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至1987年较快,1987年至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 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第(2)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 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 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 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 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 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训练2 】 针对训练
右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 右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 图,回答1~4题。 回答 ~ 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① C.③ ③ B.② ② D.④ ④ 答案: 答案:C
2.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的是 A.① ① C.③ ③ B.② ② D.④ ④ 答案: 答案:A
第三, 第三,思考几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特别注意曲线起伏转
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等, 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等,通过统计图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 联系。 联系。
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 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 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 第一章
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纲展示: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点突破】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及原因 ) 请参考课本图1.2,思考 问题 问题1、 、 请参考课本图 ,思考P2问题 、2、3 (2)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不同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一, 时间、 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变量:时间、
人口或是人口变化率; 人口或是人口变化率;
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这也是读所有坐标图最关键的 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
一步。 一步。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伏大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 的含义。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则表明人口增长越快,反 的含义。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则表明人口增长越快, 之越慢;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 之越慢;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 平和。 平和。
扩张型(年轻型) 扩张型(年轻型) 特征: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特征: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问题: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教育、 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教育、医疗 等问题突出。 等问题突出。
静止型(成年型) 静止型(成年型) 特征: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 特征: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 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问题: 问题: 就业压力大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Ⅱ 劳动力短缺
(3)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 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Ⅳ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
B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2.从数值上区分 析图法 从数值上区分(析图法 从数值上区分 析图法)
• 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 从出生率、死亡率、 征判断 •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左右,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 左右, 以下。 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自然增长率在 以下。 •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左右,死亡 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 左右, 率在1%以上 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以上, 左右。 率在 以上,自然增长率在 左右。 •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 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左右及以下。 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左右及以下。 • 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收缩型(老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特征:底部收缩, 特征: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问题:人口老龄化,赡养老人负担加重, 问题: 人口老龄化,赡养老人负担加重, 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针对训练 】 针对训练3 训练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 ~ 题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2)题。
答案: 答案:B
考点三: 考点三:人口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增长曲线、 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 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
人口“三率” 人口“三率”柱状图
人口结构扇形图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人口结构饼状图
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
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
在分析此类坐标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分析此类坐标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预测到 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预测到 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就业压力太大
【针对训练3】 针对训练 】
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 ~ 题 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1)~(3)题。 (1)图中Ⅰ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图中Ⅰ 图中 A.原始型 B.传统型 原始型 传统型 C.过渡型 过渡型 D.现代型 现代型 答案: 答案:A
(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 (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类同于 答案:B A.Ⅰ Ⅰ B.Ⅱ C.Ⅲ Ⅱ Ⅲ D.Ⅳ Ⅳ
【针对训练1】 针对训练 】
考点二: 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如何区分和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如何区分和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1.从特征上区分 歌诀法 从特征上区分(歌诀法 从特征上区分 歌诀法) 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 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 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 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