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后死亡的非传染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仔猪断奶后死亡原因复杂,如品种、个体、饲养管理和传染病等因素。
虽然当前猪生产绩效不断提高,如窝产仔猪数、饲料转化率等,但断奶后死亡率基本没有改变。
本文总结仔猪断奶后死亡的非传染性因素,以期为猪生产的提升提供文献讨论。
关键词:断奶后死亡率;仔猪;非传染性因素
仔猪断奶后死亡的非传染性因素
陈新勇1,牛宇星2
(1.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山东德州253500;2.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500)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8.034
收稿日期:2022-12-05
作者简介:陈新勇(1970.2—),山东陵城人,大专,畜牧兽医专业,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断奶后仔猪死亡是影响养猪业生产力的主要繁殖因素之一,通过该项指标可以清楚地了解猪场养猪生产力的情况。
而且详细了解影响断奶前仔猪死亡的非传染性因素对降低生产损失、提高商品猪场动物福利和猪场收益至关重要。
仔猪死亡主要集中在出生、断奶前和断奶后,据报道,2005—2010年间,美国仔猪出生死亡率、断奶前死亡率和断奶后死亡率分别为3.6%、5.0%和7.6%。
其中关于出生和断奶前死亡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对于断奶后死亡的因素研究较少,多是有关单个因素的研究,并没有系统性分析,也没有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更没有对影响进行量化。
查阅文献发现导致仔猪断奶后死亡的原因包括非传染性和传染性因素,其中非传染性因素一般包括解剖异常、中毒、设施、环境、季节、营养不良、运输、仔猪自身情况等。
1解剖异常
解剖异常是一个现代医学名词,主要指身体或组织的结构性
变化。
解剖异常可能导致的后果差别很大,有的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如腹腔脏器扭转,有的则导致生长发育减缓。
1)腹腔脏器扭转。
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非急性,急性包括
肠系膜扭转、肠道扭曲、腹腔膨胀等,忽然禁食后暴饮暴食容易引起,急性发病的发生率并不高,但会导致高死亡率。
腹腔胀气中最常见的是结肠胀气,除了饮食突变之外,还有可能是结肠内菌群失调,最终可能导致血管闭塞进而死亡。
2)身体受伤。
可能是外伤导致,也可能是关节炎症、骨髓炎或
骨骼发育不全。
跛行是最为常见的报道,约有0.6%~2.2%断奶后的猪会经受跛行的困扰[1]。
身体受伤还包括皮肤、尾部咬伤等。
身体受伤通常不能直接导致死亡,但会引起猪生产下降和其他发病率上升。
3)脐带疝气。
与遗传相关,断奶后猪脐带疝气发病率约为0.7%~1.5%,病死率最高约为7.2%。
4)阴囊或腹股沟疝气。
与遗传相关,断奶后猪阴囊或腹股沟疝
气发病率约为0.1%~0.7%,病死率最高达25%。
5)直肠脱落。
可能的原因包括低温、病菌毒素的堆积、缺水、赖
氨酸过量等,存在季节性差异,断奶后猪的发病率约为5.8%,但在现代规模化养殖中,这样的病猪一般都会被直接淘汰,所以直肠脱落引发的死亡并不多。
6)胃溃疡。
饲料成分、颗粒大小、饮食搭配等都可能会导致胃
溃疡。
约有12%~28%的出栏猪都经受胃溃疡,死亡率通常低于2.5%。
2中毒
中毒途径包括很多,如预防和治疗时使用药物的毒副作用,饲
料中霉菌毒素、被污染的饮水,长时间饮水供应不足等都可能会导致断奶后的仔猪死亡。
食盐中毒也可导致断奶后仔猪死亡。
食盐中毒多为仔猪过量采食含盐饲料,且饮水不足。
仔猪对食盐较敏感,超过1g/kg ·bw 即可出现中毒现象。
中毒初期,仔猪出现烦渴、便秘现象,随后表现为神经疾病-嗜伊红细胞性脑膜炎,包括痉挛、撞墙等。
病猪几天内即可死亡。
霉菌毒素中毒是断奶后仔猪最常见的中毒方式之一,但关于其剂量、作用、时间、治疗和所导致的死亡率都没有达成共识。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被研究最多的。
此外,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和水中蓝藻产生的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氨)中毒都可能会导致死亡[1]。
3设施
所有设施的设计和使用必然会影响断奶后仔猪死亡率,但显
然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和定量。
设施损坏或不当维护都可能导致猪受伤进而死亡。
设施的设计也会影响到饲养密度和每头猪所能利用的资源,如饲养密度过大必然导致猪群撕咬、斗殴行为;每头猪所能利用的资源是指每头猪所能占据的饲料和饮水,如果喂食设施和饮水设施放置不当,会导致猪群中弱小的猪被挤在后面,吃得少或者吃的不干净,相关设施上可能存在粪便、尿液堆积。
也
有研究认为饲养密度并不会显著影响断奶后仔猪的死亡率。
4环境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温度、湿度不适宜、通风条
件差都会影响断奶后仔猪的生长。
温度要设在舒适区间,这是因为仔猪对冷应激非常敏感,环境温度对仔猪存活的影响很大,如果环
067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动物保健2023.08
健康养殖
境温湿度控制不好,比如保温不及时、空气骤冷、寒风入侵等都很可能导致仔猪死亡。
断奶仔猪大量抱团取暖,导致被压在底下的仔猪长期缺氧而死亡。
湿度过高会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加炎热或者寒冷对仔猪的不良反应。
通风对于控制温度、湿度和气体都有着直接作用,空气中颗粒物会影响断奶后仔猪的发病率,因此当通风不畅时必然会引起呼吸相关疾病,由此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因此要注意加强通风管理,即使是在寒冷季节,也要在维持适宜温度的基础上进行通风,以促进空气通风良好,以减少有害气体对仔猪的毒害作用。
另外,饲养密度也是导致断奶后仔猪死亡的因素之一,如果猪舍的饲养密度过大会增加拥挤度,进一步增加猪群碰撞、挤压的概率。
而且过高的饲养密度也会对猪群产生不良应激反应,增加猪舍内的不良气体含量,这些都是诱发仔猪断奶后死亡的潜在因素。
除此之外,环境中的气体也是影响仔猪死亡的因素,比如猪舍的日常清洁不到位,含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仔猪吸入后很有可能患病;还有猪场内的灰尘也常常含有霉菌、细菌或病毒,容易诱发仔猪出现传染性肺炎,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非传染性因素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5季节
季节因素与猪死亡率密切相关,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和通风系
统的正确使用对于降低季节性疾病至关重要,因为一般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季节有关系,比如仔猪副伤寒、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黄白痢等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因为冬春季节的温度较低,而仔猪对冷冷应激较敏感,较低的环境温度会降低仔猪的抵抗力。
6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包含的可能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
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VE/硒水平不足,容易引起猪心脏病和肝病,而且在VE/硒明显缺乏的情况下各种疾病会出现更为复杂的发病机制[2]。
铁等重金属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猪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生理抗氧化状态和各种疾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钙、磷代谢与VD 的水平密切相关,VD 的缺乏已经被证实与骨骼发育不全、骨折、佝偻等直接相关。
但VD 过量也是有害的,导致钙、磷失衡。
缺乏VK 可引发猪出血综合征。
仔猪出现内、外部出血现象,甚至出现关
节肿胀,影响其正常应走,最终造成仔猪死亡。
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死亡多是由各种微小的日粮配方错误所引起的,因此日粮配方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进行科学配制,不得私配乱配。
同时,还要注意在配制仔猪的日粮时,不仅要考虑蛋白质、V 、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还要考虑蛋白源的种类,避免仔猪出现蛋白质消化吸收
障碍,导致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出现。
除此之外,仔猪断奶前未采取早期补饲,导致仔猪消化器官发育不良,无法更好地吸收日粮中的营养物质,最终造成机体发育不全,体质差、抗病能力弱,甚至死亡。
或者补饲期间未使用配合饲料,饲料缺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7运输
2006年美国农业部认为运输过程中猪死亡率达0.22%,运输
过程中密度过大、高温、噪声、长时间长路途都是可能导致死亡的
因素[3]。
每年都有大量关于猪运输车辆车祸侧翻,或车辆故障、堵车导致长时间暴晒而出现猪死亡的报道。
但总体而言,运输过程中的死亡在断奶后仔猪死亡中的影响程度和占比相对较低。
8仔猪自身情况
除去环境、应激、运输、营养等外界因素之外,仔猪自身情况也
是导致仔猪断奶死亡的非传染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仔猪自身的抗病力、体重和活力等方面,如果仔猪身体比较虚弱、体重轻、活力差,将很难抵御疾病的侵害,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应激而死亡。
先天发育不良的仔猪死亡率较高。
由于妊娠期母猪饲养管理不当、体况差、过度近亲繁殖等,导致仔猪初生重低、存活概率小。
另外,由于先天发布不良的仔猪抗应激能力差,断奶后无法与体质强的同窝仔猪竞争日粮、饮水,导致体质逐渐变差。
一旦缺乏特殊护理,仔猪逐渐出现行动不便、消化不良、免疫低下等现象。
9其他因素
仔猪在断奶后容易受到环境应激的不良影响,比如母猪离开、
转群、合群、突然更换饲料、母猪离开对仔猪造成的心理恐惧等,因此,在仔猪断奶后需要注意控制环境应激,将不良环境应激对仔猪的伤害降到最低。
断奶后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导致其死亡率增加。
仔猪断奶时间不合理,过早断奶导致仔猪体重低,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断奶后易出现死亡。
断奶仔猪突发疾病,例如腹泻、肺炎等,养殖人员盲目用药治疗也可导致仔猪死亡。
10小结
断奶后仔猪的非传染性死亡会给猪场带来经济损失,了解影响
断奶后仔猪的非传染性因素有助于广大养殖者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对仔猪的管理,减轻甚至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避免仔猪死亡。
姻
参考文献:
[1]张书杰,刘德春,王刚.猪断奶后多系统消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综合防
制[J].中国动物检疫,2004,21(1):43-45.
[2]李涵林,赵国荣.浅谈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J].畜牧与兽医,2011(12):
104-105.
[3]洪平,刘春雪,黄雪新.仔猪的科学饲养与疾病防控-提升断奶前后仔猪
育成率的技巧[J].今日畜牧兽医,2013(9):16-19.
068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