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1. (2018·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2. ( 2018·山西)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 (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嗅气味鉴别物质4.( 2018·广州)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如图所示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5. ( 2018·镇江)下列不带电的是( )A.原子核B质子 C.中子 D.电子6. (2018·随州)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7. ( 2018·泰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8. ( 2018·徐州)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B.原子核带负电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9. ( 2018·白银)今年四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AQI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 ,NO2等六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把PM2. 5 , 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PM2.5→NO2分子→原子核→电子B. NO2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C. NO2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D. NO2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10. (2018·宿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11. (2018·临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12. (2018·绵阳)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 )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13. ( 2018·温州)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地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14. ( 2018·镇江模拟)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象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二、填空题15. (2018·昆明)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蛇是高度近视眼,对周围事物是看不清楚的,但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猎物,这说明气体分子.16. ( 2018·襄阳)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研究对象不同:机械运动是,分子热运动是.17.(2018·宜昌)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会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18.(2018·娄底)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越高,越剧烈.19.(2018·连云港)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种,同种电荷相互.20.(2018·济宁)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而带了电,带电体有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21. (2018·常德)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B和C互相排斥,则B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者“不带电”),A和C互相.22. (2018·江西)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的无规则运动.23. (2o18·无锡模拟)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用如图的实验来理解这一事实:在一只气球上猫一些小金属粒,这些小金属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对气球打气,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24.(2018·河南)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单位.25.(2018·衢州)小柯在科技馆看到许多奇思妙想和趣味实验趣味实验—静电实验,实验情况如图所示.P1、P2、P3表示将小球B先后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位置.(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2)据图示情景,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26.(2018·衢州)随着科技的进步,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正逐步得到证实.如图a,b,c,d四点分别表示处女座、大熊座、牧夫座和长蛇座四大星系离银河系的距离与它们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可推知宇宙处在之中.27.(2018·兴化一模)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其意图是通过摩擦使塑料板;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其意图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宇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28.(2018•呼和浩特)小丽和小亮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中考物理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中考物理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5.我们知道,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 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6.如图7-6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 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 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B ) A.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水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图乙:抽去玻璃隔板,两瓶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是因为 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D.图丁:红墨水在冷水中颜色变化得慢些,说明扩散快慢 与温度有关
考点三 宇宙的结构系统 【典型例题】 当我们乘座在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时,往往会发 现鸣着汽笛迎面驶过的另一辆车的汽笛声听起来是 由____变____,这种现象叫声音的_____ 效应。 光同高样也会低产生这种效应,当一个星多系普离勒我们远去 时,它的谱线波长也会变 ,这种现象叫谱线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中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2)对物质分子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知道物质分子是不断在运动的; (4)知道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知识梳理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 构成的,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分子间有空隙. (2)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越剧烈.
。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长离我们而去。
【 明红你思移的维观点点拨?】你知道宇宙是从何而来的吗。?哪些现象能证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拓展变式】 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从丝绸上转移 来的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C.汤姆生通过研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太阳是恒星,它是银河系的中心

7.中考物理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版)

7.中考物理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解析版)

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基础知识过关】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模型:(1)常见的物质时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运动:(1)扩散运动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是由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间有间隙。

③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分子热运动①定义: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②热运动快慢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相互作用:(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吸引力与排斥力关系:①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排斥力大于吸引。

②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4.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考点二、静电现象1.概念:(1)定义: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相互作用:(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4.摩擦起电的原因:(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使得因带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3)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使自己带上等量的正电。

考点三、原子核式结构1.原子核式结构:(1)电子的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的。

(2)原子结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核式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①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②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质量;电子绕核运动。

2018届山东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十二章

2018届山东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十二章

考点一 物质的微观世界 命题角度❶
(3年3考)
原子的核式模型
例1 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 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 )
【思路点拨】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他提出了原子的结构是 枣糕模型;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他提出了原子的结构是 原子核式模型。
知识点七 升华和凝华
固态 直接变为_______ 气态 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 1.物质从_______ 气态 直接变为_______ 固态 的过程叫凝华。升华过程要____ 吸 _______
放 热。 热,凝华过程要_____ 细 、______ 冰冻 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_____ 吸热 ,可进行人工降雨、 的衣服变干;利用干冰升华时_______ 冷藏食品等。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的霜、雪、雾凇等, 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冰晶。
知识点三 探索宇宙 地球 居于宇宙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 1.地心说:______ 地球 转动。 绕_______ 哥白尼 提出了“日心说”,_______ 太阳 居于 2.日心说:_________ 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知识点四 温度与温度计
冷热程度 。 1.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
【自主解答】 D
命题角度❷
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例2 按照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 银河系 B.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
太阳系
C.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 太阳系 D.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 银河系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答案】C【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错;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错;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错,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正确选C。

【考点】分子电荷宇宙2.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答案】B【解析】A.正确,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牛顿力不的三大定律; B.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所构成的;C.错误,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D.,错误,我们对于宇宙还没有完全地认识;应选B。

【考点】粒子和宇宙3.卢瑟福把原子结构和太阳系作类比,太阳系中和原子核相对应的是()A.火星B.地球C.月球D.太阳【答案】D【解析】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央,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相似,与原子核相对应的是太阳。

【考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4.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答案】B【解析】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构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所构成,夸克是比电子更小的微粒,故正确的顺序应是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故应选B。

2018年苏科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单元复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精品综合达标检测试卷及其答案

2018年苏科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单元复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精品综合达标检测试卷及其答案

2018年苏科版物理中考第一轮单元复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精品综合达标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A2.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C3.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答案:A4.泉城四季,风景迥异。

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答案:A5.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的科研机构研究表明:在吸过烟的房间内的墙壁和其他物件表面,会长时间附着大量的有害物质。

若人体皮肤经常直接接触此类物体,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从而危害健康,这一过程为吸“三手烟”。

吸“三手烟”说明了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B6.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答案:D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 .切开香瓜,满屋飘香B .打扫教室,灰尘飞扬C .腌泡菜加盐,整坛菜都有咸味D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答案:B8.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答案:A9.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山东省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

山东省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

山东省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物理学家汤姆生将所发现的带负电的粒子称为()A . 电子B . 质子C . 中子D . 核子2. (2分)(2019·遂宁)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 .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C .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D .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2分)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甲物体的内能比乙大B . 甲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C . 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大D . 两物体机械能一样大4. (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 . 酒香不怕巷子深B . 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C . 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 . 沙尘暴时,尘土满天5. (2分)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 . 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C . 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 . 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6. (2分)“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 .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 .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7. (2分)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 .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C .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是按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D . 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夸克,然后发现了质子8. (2分)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A . 质子B . 中子C . 电子D . 核子9. (2分) (2017八下·延安期中)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 .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 .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10. (2分) (2016九上·富顺期中) 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A .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B .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C .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 .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11. (2分) (2016九上·黑龙江期中) 运汽油的汽车都有一条铁链子拖地,它的作用是()A . 发出声响,让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B . 通过它向空气和大地散热C . 做为运油车的统一标志D . 为防止汽油因振动摩擦起电,通过与地相连的铁链使罐带的电荷导入地下,从而避免造成危害12. (2分)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

济南市长清区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

济南市长清区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

济南市长清区初中物理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在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A . 质子B . 中子C . 电子D . 核子2. (2分)(2019·龙泉驿模拟) 小秦放学回家,自己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B . 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C . 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 . 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3. (2分)90℃水全部变成125℃水蒸气()A . 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B . 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 . 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D . 水分子在125℃时比90℃时热运动更激烈4. (2分)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 .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 . 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 . 分子有一定大小D .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 (2分)(2012·绵阳)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A .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B .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C .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D .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6.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 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C . 摩擦生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D . 相互吸引的小球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7. (2分)(2017·泰兴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 . 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C .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D .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8. (2分)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B . 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 污水排出池塘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 .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9. (2分)(2012·成都)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 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 .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 . 原子核不能再分10. (2分) (2017九下·龙口期中) 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A . 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动B . 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C .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到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D .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端指向北11. (2分)(2017·通州模拟) 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如图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A . 禁止放易燃物B . 禁止梳头C . 熄火加油D . 禁止吸烟12. (2分)根据下列图片所提供信息,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宇宙示意图,宇宙尽管无穷大,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B . 纳米材料,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纳米”实际上是一种很小的微粒C . 冬天河水分布图,水在4℃时密度最大D . 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13. (2分) (2016八下·兰陵期末)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 .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不带电14. (2分) (2016九上·庆云期中) 摩擦起电跟物质的种类有很大关系,严格说来,与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各种物质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是不同的.见下列起电顺序表:根据你所学的摩擦起电知识和起电顺序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B . 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C . 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D . 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15. (2分)(2017·漳州模拟) 下列关于“粘”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 . 胶水具有“粘”性﹣﹣﹣﹣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 .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冰棒熔化D . 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16. (2分)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乒乒球、原子、宇宙、太阳系B . 乒乒球、太阳系、宇宙、原子C . 原子、乒乒球、太阳系、宇宙D . 原子、乒乒球、宇宙、太阳系17. (2分)(2019·张家港模拟)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B .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 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D . 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18. (2分)(2016·新泰模拟) 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B .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 .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D . 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19. (2分) (2018九上·南山月考) 小明同学的家坐落在绿树环抱、翠竹簇拥的山岔湖畔.清晨,朝阳初现,叶下露珠晶莹剔透,院前湖面波光粼粼,屋上炊烟随风飘荡.下列对此景的物理学解释正确的是()A . 绿树翠竹的蒸腾作用,但不能调节房舍的气温B . 露是水蒸气汽化而成的C . “炊烟随风飘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 . 湖水因比热容大有“吸热”功能,炎夏时节能降低周边地区的气温20. (2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细线悬挂的轻小泡沫塑料球时,球被排斥,由此可知,泡沫塑料球()A . 带正电B . 带负电C . 不带电D . 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二、填空题 (共12题;共37分)21. (3分) (2016九上·施秉期中)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22. (1分) (2017九上·新泰期中) 小露用富川脐橙、铜片和锌片制作水果电池,把铜片和锌片插入脐橙前,最好进行________,制成后如图所示,其中铜片是________极.23. (2分)将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2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水温越高,其分子运动越________ (选填“剧烈”或“缓慢”).[c水=4.2×103J/kg•℃)].24. (3分)(2016·海拉尔模拟) 以下是一些宏观物体或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太阳系、地球、生物体、银河系,其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尺度最小的是________.25. (2分) (2017八下·宜兴期中) 时值四月天,正是赏樱花的好时节.走进无锡鼋头渚的樱花谷,一簇簇盛开的樱花,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淡淡的花香向游人扑面而来,其原因是________,一阵风吹过,樱花花瓣漫天飞舞,但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________作用.26. (3分) (2016八下·封开期末) 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__.27. (4分)水分子的直径约为0.3 nm,合3×10﹣10m;DNA分子的直径约为10﹣6cm,合________Nm.28. (3分)手背擦上酒精后,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同时能闻到酒精气味,这表明________ .29. (4分)(2017·牡丹江) 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用丝线悬挂起来,让它们碰在一起,再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30. (3分) (2017八下·苏州期中) 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内部变黑,说明________;“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___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________ (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31. (5分)饲养员用铡刀铡草喂动物时,为了铡草时省力,饲养员应把草放在________(填“靠近”“远离”)轴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动力臂增长,阻力臂缩短,而达到________的目的.32. (4分) (2017八下·凤台期末) 为了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门的通知精神,凤台县部分中学已经成立足球队,并积极开展活动某校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的情景如图所示,足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受到________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填空题 (共12题;共37分)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粒子与宇宙》(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粒子与宇宙》(含解析)

《粒子与宇宙》一、单选题:1.利用气球进行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下列相关解释中错误的是()A.甲图: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会吸引头发--说明气球摩擦后带电B.乙图:气球因向后喷气而前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丙图:对气球充气,球面上的小圆点距离增大--可模拟宇宙膨胀现象D.丁图:气球左右边的形变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2.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4.2016年3月3日,物理学家杰拉德•杰克逊和史蒂芬•霍维试图就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的能量来制造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如图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5.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甲图中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乙图中分子静止B.甲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排列情况、丙图表示的是固体分子排列情况C.乙图中分子间距离比甲图中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也比甲图中分子间作用力小D.若某种物质分子排列情况通过某一个过程由乙图变为丙图,忽略其它因素,则该物质的内能增大了6.“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PM2.5、分子、原子核、电子B.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C.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D.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8.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D.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9.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A.木星B.水星C.金星D.地球10.下列带正电的是()A.原子B.质子C.电子D.中子11.“双星伴月”天文现象中的月球属于()A.恒星B.卫星C.星云D.行星12.在下列各天体中,属于卫星的是()A.太阳B.金星C.月球D.火星13.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C.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质子原子核14.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夸克、质子、原子核、太阳系、地球B.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中子C.质子、原子、分子、太阳系、银河系D.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15.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似()A.西瓜B.面包C.太阳系D.西红柿二、填空题:16.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研究真空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发现这种射线是从 ______ 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______ ,这种微粒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倍,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 ______ .17.2016年2月11日,宇宙中的两颗黑洞碰撞后所发出的引力波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抵达地球后被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引力波1s传播的距离为 ______ m,上述两颗黑洞碰撞发生的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______ .18.一般物质都是由 ______ 构成的.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水分子热运动 ______ (选填“减缓”或“加剧”),水的内能 ______ (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 ______ 的方式改变了内能.19.在原子核中,原子核带 ______ 电.太阳通过核聚变产生核能,并通过 ______ 的方式改变地球的内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成功飞出太阳系,它通过 ______ 将信号传回地球上.(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20.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______ .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 运动造成的.17世纪, ____ 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21.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来自遥远宇宙的 ______ 波.这一探测证实了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并开启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探索宇宙的新窗口.如果人类观测到某两个星系碰撞而产生的波动,这种波动一定不是声波,因为 ______ .22.观察“从粒子到宇宙”中的五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图甲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这是 ______ 现象;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 ______ ;图丙是发现 ______ 的汤姆生;图丁为______ 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戊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张开,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 ______ 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三、计算题:23.演绎式探究--探索宇宙:(1)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k,其中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引k=6.67×l0-11m3/(kg•s2).可见,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变 ______ .用线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它以手为圆心转动时,绳子对小球有一个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这是小球得以绕圆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宇宙中的星体也是如此: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如图),行星受到一个恒定的指向圆心(恒星)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F心=m,其中m为行星质量,v为行星绕恒星匀速运动的速度,r为运动半径(即两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向心力的大小等于母星对它的引力F引.(2)已知月球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地月之间的距离为r,请你推导出地球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24.演绎式探究演绎式探究--原子内部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四、综合题:25.教材中有许多实验与现象的插图,请观察图中的四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1)图甲用铁钉分别在石蜡、铝板上刻画,比较划痕,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物质的______ 是不同的;(2)图乙两个铅块磨平后,压在一起就会粘住,这个现象证实了 ______ ;(3)图丙气球膨胀时,金属颗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这个模型可以模拟 ______ ;(4)图丁穿旱冰鞋的人用手推墙,人后退,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粒子与宇宙》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D4.B5.D6.D7.A8.A 9.A 10.B 11.B 12.C 13.B 14.C15.C 16.原子;电子;中子17.3×108;13亿光年18.分子;加剧;增加;热传递19.正;热传递;无线电波20.质子;无规则;牛顿21.引力;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22.扩散;引力;电子;卢瑟福;同23.变小24.B;8.73×10625.硬度;分子间有引力;宇宙在膨胀,星系离我们而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1. 解:A、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会吸引头发.故A正确;B、向后喷气,气球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错误;C、小黑点的间距变大,可以模拟星系距离在变大,宇宙在膨胀,故C正确;D、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气球左右边的形变不同.故D正确.故选B.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那么整个宇宙的体积也就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中;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二: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此题综合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2. 解:三种模型依次为②葡萄干蛋糕模型、①行星模型、③电子云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故选C.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现在科学家认为电子云模型更符合实际.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的发现历程,人类认识事务总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正确的结论.3. 解: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则顺序为③①②.故选D.①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②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③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4. 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故选B.氢原子是由原子核内一个质子和核外一个电子构成的,明确反氢原子和氢原子的不同点.本题是一信息题,关键根据信息找出反氢原子与氢原子的不同点.5. 解: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C、固体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最大,气体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距离大,几乎无作用力,图甲是气体分子的排列,乙图是固体分子的排列,丙图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故BC错误;D、某种物质分子排列情况通过某一个过程由乙图变为丙图,即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以及固液气三种状态的不同,从分子的排列情况和分子的特点上去分析理解.6. 解:A、灰尘在空中飞扬,那是物质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错误;B、由于分子间的作用距离很小,碎玻璃拼在一起时,碎玻璃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力不起作用,所以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错误;C、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故C错误;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故D正确;故选D.(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2)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是短程力;(3)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在质子组成;(4)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7. 解: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物体,因此它的尺度最大,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在中间像太阳一样,电子则在原子核周围,围着他运动,就像太阳周围的行星一样,原子核大于电子.所以正确的排列是:PM2.5、分子、原子核、电子.故选A.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本题考查宏观和微观物质的尺度大小,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8. 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所以电子的尺度小于原子的尺度,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解答本题应掌握:(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一定的范围的;(3)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地球只是宇宙中一个很小的行星;(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9. 解:科学观测发现,假设地球的体积为1,水星的体积最小,为0.056;而木星的体积最大,为1313.其它行星的体积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故选A.根据对八大行星基本概况的掌握作答.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八大行星基本常识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容易解答.10. 解:A、原子整体对外不显电性,不带电,不合题意;B、质子带正电,符合题意;C、电子带负电,不合题意;D、中子不带电,不合题意.故选B.根据对粒子带电情况的掌握分析答题: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掌握物质结构的知识,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11. 解:太阳是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土星为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彗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B.答本题应掌握: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本题考查对恒星、行星、彗星和卫星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12. 解: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金星、火星为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C.解答本题应掌握: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本题考查对恒星及行星的认识,属于基础内容.13. 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因此最小的是质子,最大的是原子.故选B.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知道分子、原子的结构,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14. 解:A、夸克、质子、原子核、太阳系、地球中,太阳系比地球大,故A错误;B、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中子是按由大到小排列的,故B错误;C、质子、原子、分子、太阳系、银河系是按由小到大排列的,故C正确;D、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是按由大到小排列的,故D错误.故选C.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之一,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之一;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根据上述知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5. 解: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结构与太阳系相似,故C正确.故选:C.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6. 解:(1)人类在研究放电现象时,发现了从阴极发出的一种射线,所以人们称之为阴极射线,经测定它带负电荷,并且是从原子里发出的,后来称之为电子;(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子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差不多.故答案为:原子;电子;中子.(1)由电子的发现过程及电子的性质可解答;(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中子略大些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和粒子的质量等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7. 解:由题意可知,引力波的传播速度:v=c=3×108m/s,由v=得,引力波1s传播的距离:s=vt=3×108m/s×1s=3×108m.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两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经过13亿年传播到地球,所以黑洞碰撞发生的位置到地球的距离为13亿光年.故答案为:3×108;13亿光年.(1)知道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和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引力波传播的距离;(2)知道引力波的传播速度和抵达地球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两颗黑洞碰撞发生的位置到地球的距离.本题以发现引力波题材为背景材料,设计新颖,关键是结合已学的知识和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分析解题,难度不大.18. 解:(1)一般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水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此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较之前剧烈.故答案为:分子;加剧;增加;热传递.(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改变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减小水的内能.本题考查物质组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子的热运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9. 解:(1)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在原子核中,原子核带正电;(2)地球是吸收太阳光放出的热量增大内能的,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地球的内能;(3)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太空不可以用声波传递信息,需要通过无线电波把信息传递到地面指挥中心.故答案为:正;热传递;无线电波.(1)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3)太空探测器在太空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递信号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带电性质、改变内能的方法和电磁波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20. 解:(1)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2)只要有人在房间里吸烟,由于烟分子在空气中进行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一会儿房间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3)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故答案为:质子;无规则;牛顿.(1)根据对原子核组成的了解答题.(2)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吸烟时,烟分子在空气中进行扩散.(3)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核的组成、分子的热运动和光的色散的掌握,是中招的热点.21. 解: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来自遥远宇宙的引力波,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因为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如果人类观测到某两个星系碰撞而产生的波动,这种波动一定不是声波.故答案为:引力;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结合对引力波的发现和声音传播条件的了解可对题干中的问题做出解答.引力波的发现是2016年科学界的一件大事,我们应该加以了解.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要学会与物理情境相结合.22. 解:(1)红墨水在水中的散开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2)图乙两个铅块磨光后,压在一起就会粘住,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3)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4)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类似于行星绕日的运动;(5)将塑料绳一端扎紧,另一端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次,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答案为:扩散:引力:电子:卢瑟福:同.(1)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4)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5)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这是摩擦起电;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通过图示的装置,联系到产生的现象,进而可以确定其反应的理论.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3. 解:(1)由F引=k知: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r增大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变小;(2)向心力F心=m=m=m=m,设月球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mr,所以M=.答:(1)变小;(2)地球质量的表达式为M=.(1)根据判断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时,它们间的引力如何变化.(2)现推导出速度v与周期T的关系,代入向心力公式,然后由万有引力公式与向心力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地球质量M的表达式.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由题干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4. 解答:(1)由题意可知,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F电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即:F电∝Z,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F电与电子所带电荷e的平方成正比,F电∝e2,由图乙图象可知,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F电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2成反比,即:F电∝,综上所述,所受的静电吸引力的数学表达式:F电=,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因为电子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且F电=,F心=m,则有=m,所以r=,又因为mvr=n,则有:mv==n,所以v=.(3)由v=得,氧原子中电子在轨道数n=2的轨道上运动式的速度:v2==≈8.73×106m/s.故答案为:(1)B;(2)n的轨道上速度v的数学表达式为v═;(3)8.73×106.(答案在0.8~1×107m/s范围内均可)(1)根据电子受到静电吸引力F电与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电子所带电荷e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的关系图象并结合选项进行判断.(2)利用向心力公式F心=m和电子受到的静电吸引力F电=相等得出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的表达式,再结合波尔引用量子理论并且提出mvr=n即可推导出电子的轨道速度v的数学表达式.(3)根据v=即可氧原子中电子在轨道数n=2的轨道上运动式的速度.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目,通过对题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解题关键是对电子所受的静电吸引力的数学表达式做出正确判断,有力学生能力的培养.25. 解:(1)图甲铁钉在石蜡上刻下划痕,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物质的硬度是不同的;(2)图乙两个铅块磨光后,压在一起就会粘住,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3)图丙气球膨胀时,金属颗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这个模型可以模拟宇宙膨胀,星系距离在变大;(4)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孩会受到墙对她的反作用,所以她自己也会后退.故答案为:(1)硬度;(2)分子间有引力;(3)宇宙在膨胀,星系离我们而去;(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硬度就是描述材料坚硬程度,即阻止其被刮破、刮伤或产生凹陷能力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硬度不同;(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那么整个宇宙的体积也就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整。

2018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32小粒子大宇宙

2018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32小粒子大宇宙

32小粒子大宇宙2.(2018·怀化)在北京8分钟的节目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令人忍俊不禁。

这只大熊猫是用一种特制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它的高度为2.35m,质量却只有10kg,它利用了铝合金的哪一种性质( B )A.质量小 B.密度小 C.比热容小 D.导热性能好5.(2018·泰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A.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2.(2018·安顺)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

“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B )A.熔点高B.导热性好C.导电性好D.弹性好16.(2018·贵阳)如图所示是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核外有两个电子绕核旋转,请你在图中用“⊕”表示质子,根据电子数在相应位置画出数量对应的质子。

【解答】答: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如图所示:1.(2018•南京)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事例中利用物质透光性的是()【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熔点等等。

【解答】解:A.拉力器上的弹簧是利用了弹簧的弹性,故A不符合题意;B、连接在电路中的碳棒,利用了碳棒的导电性,故B不符合题意;C、能吸引铁钉的磁体,利用了磁铁的磁性,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用玻璃做房间的窗户,可以保证室内明亮,光照充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不同的属性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5.(2018•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美味住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分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3)宇宙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很大,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地球是太阳系中一员;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

精品解析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精品解析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从粒子到宇宙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 质子B. 中子 C. 电子 D. 核子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的是()A. 春天,槐花飘香B. 夏天,柳枝飞扬 C. 秋天,落叶飘零 D. 冬天,雪花飘飘3.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 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问存在吸引力4.小雪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爸爸,你抽烟既危害自己的健康,又危害我和妈妈的健康.”爸爸不解地说:“为什么?”小雪说:“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呀!”小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5.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问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C. 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D.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7.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 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C. 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9.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10.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11.在探究带电物体的性质实验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带上电后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带电物体与它们之间不是吸引就是排斥,探究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 )A. 利用摩擦等方式能让物体带电 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2.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B. 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3.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C.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D. 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14.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小球A带正电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小球A可能不带电1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夏天雷雨是,天空中划过的闪电B.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D. 冬季晴天,梳头时唱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16.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担忧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7.下列微粒的空间尺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18.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19.下列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缘故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C.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D. 宇宙天体、分子并非都在不停息地运动20.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 异种电荷相吸B. 同种电荷相斥 C. 分子间斥力 D. 分子间引力二、填空题(共12题;共37分)2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电子,若再把丝绸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发现它们相互________.22.有些建筑物的顶端有避雷针,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它可以利用尖端放电,把云层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若云层带正电,那么尖端放电时,避雷针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选填“从云层到大地”或“从大地到云层”).23.如图所示,向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用扩散现象说明看不见的分子在运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

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0

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从粒子到宇宙0

从粒子到宇宙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 质子B. 中子 C. 电子 D. 核子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的是()A. 春天,槐花飘香B. 夏天,柳枝飞扬 C. 秋天,落叶飘零 D. 冬天,雪花飘飘3.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 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问存在吸引力4.小雪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爸爸,你抽烟既危害自己的健康,又危害我和妈妈的健康.”爸爸不解地说:“为什么?”小雪说:“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呀!”小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5.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问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C. 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D.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7.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 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C. 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9.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10.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11.在探究带电物体的性质实验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带上电后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带电物体与它们之间不是吸引就是排斥,探究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 )A. 利用摩擦等方式能让物体带电 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2.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B. 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3.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C.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D. 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14.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小球A带正电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小球A可能不带电1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夏天雷雨是,天空中划过的闪电B.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D. 冬季晴天,梳头时唱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16.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担忧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7.下列微粒的空间尺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18.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19.下列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缘故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C.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D. 宇宙天体、分子并非都在不停息地运动20.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 异种电荷相吸B. 同种电荷相斥 C. 分子间斥力 D. 分子间引力二、填空题(共12题;共37分)2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电子,若再把丝绸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发现它们相互________.22.有些建筑物的顶端有避雷针,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它可以利用尖端放电,把云层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若云层带正电,那么尖端放电时,避雷针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选填“从云层到大地”或“从大地到云层”).23.如图所示,向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用扩散现象说明看不见的分子在运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基本题型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基本题型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基本题型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从粒子到宇宙基本题型模块一分子世界一、基本概念时间长了,戴在手上的戒指质量变小;走进花园,隔很远就能闻到花香;铜像被游客摸的最多的手部分,变小了;水滴石穿;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自然界时刻都在发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物质在一点点的散失。

散失的物质小到我们的肉眼无法观测。

通过这些现象,有人提出假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提出。

约2019年之后,阿伏伽德罗验证了这一假说,并进行完善。

他定义了这一粒子,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1.分子:物质是可分的,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动理论:(1)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由分子、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测试题】将50mL 的水与50mL 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造成的. 解答: 解: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 ,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故A 符合题意,B 、C 、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 清洁工清扫街道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海绵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解解:A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利用力答: 大气压强,故A 错误;B 、尘土是固态小颗粒,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B 错误;C 、海绵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故C 错误;D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 正确.故选:D .【测试题】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 ) A .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 分子间有间隙C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 . 分子间有引力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由题可知,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所以:A、这个实验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个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 不符合题意;C、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 符合题意.故选D.【例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解答:解: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测试题】科学家研究出了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的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对硅板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就能穿过陶瓷薄层,在其上端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硅分子能穿过陶瓷薄层,这叫( ) A .硅分子间没有斥力B . 陶瓷分子间没有引力C . 陶瓷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 . 硅分子只有在高温时才开始运动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分子动理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选C.模块二静电现象一、基本概念1.摩擦起电:经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精品】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

【精品】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分子的世界1.分子:(1)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大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即0.1nm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1.不同物质内部分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如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3.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有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m时,这个距离称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 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要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018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2018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梳理】(一)、走进分子世界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它对能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2 、分子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且无论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都是这样。

3、分子间既有力,也有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若分子间的距离大小分子直径的10 倍以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就。

所以祖先云“破镜重圆”较难实现,就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太大的缘故。

4、以下例子说明什么物理道理:a b c d(1) 图 a 酒精和水混杂后整体积变小,说明:;( 2 )图 b将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中快,说明:;( 3)走进饭店,我们能到美味佳肴的香味,说明:;( 4)将两个表面切得很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能吊住台灯等物体,这个现象说明:。

(二)、研究更小微粒1 、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分别是、;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同时电荷还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如尘埃等。

2、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能够再分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带电的和带电的组成的;比原子更小的原子核是由带电的和带电的组成的,质子、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

3、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描绘的原子的A B内部结构好似图。

其中原子核几乎集中的所有的质量和所有的(正电荷/ 负电荷),外面的带(正 / 负)的电子在。

(三)、宇宙探秘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地球可是系中一般的一员,而又是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2、光年是(长度/时间)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3、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宇宙出生于150 亿年前的一次在已有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而去,这一现象是由,简称发现的。

1AU。

,而现4、按尺寸从大到小将以下物体排序:银河系、太阳、宇宙、月球、地球答:。

【典例解析】考点一:走进分子世界要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2 、分子在做永不暂停的无规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例 1、以下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作永不暂停的无规则的运动的是()A、打扫卫生时,尘埃飞扬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鸭蛋放在盐卤中久了会变咸D、放在空气中的铁生锈解析:尘埃不是单个分子,单个分子不是肉眼能看到的;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是重力作用;铁生锈是化学反应;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经过蛋壳运动到鸭蛋内部,使蛋变咸。

2018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2-小粒子大宇宙(含答案)

2018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2-小粒子大宇宙(含答案)

32小粒子大宇宙2.(2018·怀化)在北京8分钟的节目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令人忍俊不禁。

这只大熊猫是用一种特制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它的高度为2.35m,质量却只有10kg,它利用了铝合金的哪一种性质( B )A.质量小 B.密度小 C.比热容小 D.导热性能好5.(2018·泰州)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A.固体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2.(2018·安顺)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

“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B )A.熔点高B.导热性好C.导电性好D.弹性好16.(2018·贵阳)如图所示是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核外有两个电子绕核旋转,请你在图中用“⊕”表示质子,根据电子数在相应位置画出数量对应的质子。

【解答】答: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如图所示:1.(2018•南京)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事例中利用物质透光性的是()【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熔点等等。

【解答】解:A.拉力器上的弹簧是利用了弹簧的弹性,故A不符合题意;B、连接在电路中的碳棒,利用了碳棒的导电性,故B不符合题意;C、能吸引铁钉的磁体,利用了磁铁的磁性,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用玻璃做房间的窗户,可以保证室内明亮,光照充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不同的属性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5.(2018•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美味住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分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3)宇宙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很大,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地球是太阳系中一员;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粒子到宇宙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 质子B. 中子 C. 电子 D. 核子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的是()A. 春天,槐花飘香B. 夏天,柳枝飞扬 C. 秋天,落叶飘零 D. 冬天,雪花飘飘3.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 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问存在吸引力4.小雪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爸爸,你抽烟既危害自己的健康,又危害我和妈妈的健康.”爸爸不解地说:“为什么?”小雪说:“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呀!”小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5.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问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C. 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D.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7.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 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C. 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9.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10.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11.在探究带电物体的性质实验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带上电后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带电物体与它们之间不是吸引就是排斥,探究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 )A. 利用摩擦等方式能让物体带电 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2.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B. 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3.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C.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D. 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14.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小球A带正电B. 小球B带正电 C.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小球A可能不带电1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夏天雷雨是,天空中划过的闪电B.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D. 冬季晴天,梳头时唱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16.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担忧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7.下列微粒的空间尺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18.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19.下列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缘故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C.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D. 宇宙天体、分子并非都在不停息地运动20.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 异种电荷相吸B. 同种电荷相斥 C. 分子间斥力 D. 分子间引力二、填空题(共12题;共37分)2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电子,若再把丝绸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发现它们相互________.22.有些建筑物的顶端有避雷针,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它可以利用尖端放电,把云层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若云层带正电,那么尖端放电时,避雷针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选填“从云层到大地”或“从大地到云层”).23.如图所示,向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用扩散现象说明看不见的分子在运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

24.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________.25.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蓝墨水,静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整杯水变蓝,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其中表示液态的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乙”“丙”).26.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________ 力;风吹荷叶摇晃,说明力能________27.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________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________,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其形状非常类似于“太阳系”.28.1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体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生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29.如图甲所示,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电荷(同种/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__.如图乙所示,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

30.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液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用绳子将量筒吊起时,绳子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绳子的物质分子间存在________.31.在端午节时,“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习俗里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赛龙舟”比赛时,如图,船桨属于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参赛者用力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________;到达终点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具有________;妈妈把“粽子”煮熟后,整个餐厅充满了粽叶的清香,这是________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32.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操作意图】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故选A.【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2.【答案】A【解析】【解答】A、槐花飘香,是槐花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B、夏天,柳枝飞,属于机械运动扬.故B不符合题意.C、落叶飘零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是物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B【解析】【解答】即使隔着多层包装,由于炸药的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当炸药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时,防暴犬就会闻到炸药的气味.故选B.【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此题考查的是分子的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是一道基础题.4.【答案】B【解析】【解答】解:爸爸吸烟时.烟气分子会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使得屋子中到处充满了烟味,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B.【分析】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5.【答案】B【解析】【解答】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故选:B6.【答案】C【解析】【解答】解: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电子带正电荷,丝绸得电子带负电荷,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通草球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通草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所以通草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过程实质是电子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电荷的过程.(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等量的电子而带负电.(3)排斥的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4)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7.【答案】A【解析】【解答】解: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该选项说法正确;B、所有物质的分子(包括0℃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组成固体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