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12月13日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种境界分别引自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
若自原词观之,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将其比肩而立,这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不过欣赏者之联想与创作者之联想又微有不同。
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思想。
创作者的联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简明的例证,其一是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二是秦少游“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自“离恨”到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自“回肠”到金炉断尽的“篆香”,这当然是联想。
而“离恨”和“回肠”是抽象的感情,“春草”和“篆香”则是具体的意象。
使读者自此具体之意象中,对抽象之感情、感觉、思想,得到鲜明生动的感受,这是创作者之能事。
至于欣赏者的联想,则我们自《人间词话》中就可以找到两个例证,其一是评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的话,王氏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其二是评冯延巳《鹊踏枝》词的话,王氏云:“‘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自“菡萏香销翠叶残”到“美人迟暮”;自“百草千花寒食路”到“诗人之忧世”当然也是联想,而“菡萏香销”
和“百草千花”是具体的意象,“美人迟暮”之感和“诗人忧世”之心则是抽象的感情,自作品具体之意象中,感受到抽象的感情、感觉和思想,这是欣赏者之能事。
这种由彼此之联想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成的相互触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只要作品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已经赋予这作品以生生不已的生命了,这也就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以为欣赏单只着重联想,而便可以将作者之原意完全抹煞而不顾,我只是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辞句所能说明的有限的意义之外,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差误,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反之亦然,若一个欣赏诗歌的人,但凭一己之联想,便认定作者确有如此之用心,那么即使他所联想的十分精微美妙,也不过只是盲人摸象的痴说而已。
所以我以为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品有所感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之说,当然只是王国维由一己主观之联想所得的感受,但王氏的可贵之处则在他并不将一己之联想指为作者之用心,他还能以他自己的感受给其他读者一种触发,将其他读者也带入了一个更深广的境界,虽然每个人之所得不尽相同,但每个人却都可以就其不同的感受而将之加深加广,这种触发的提示岂不是极可贵的么?
(节选自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有删改)1.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国维用前人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是他在前人词句感发下产生联想的结果,这种联想真切而独特。
B.词人以“昨夜西风”等词句形象描写不同情绪;王国维又引用这些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这是欣赏者的联想。
C.王国维能把三位词人的词句,统一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是因为词人能以常见之物事现其未见之情思。
D.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联想赋予了前人词句以更强的生命力,也带给后来的读者更为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2.下列关于“创作者的联想”和“欣赏者的联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运用“比”“兴”“托喻”“象征”等源于联想的手法,将自己的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化为读者更易于接受的具体之意象。
B.欣赏者的联想由创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意象引发,联想的过程与内容又能充分体现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与思想,不再受创作者所提供的具体意象影响。
C.如果说创作者的联想是由此及彼的,那么欣赏者的联想就是由彼及此的,后者与前者的过程相反,但二者都涉及到具体意象和抽象的感觉、感情、思想。
D.两者在作者与读者间形成的微妙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作品只要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会有强大生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欣赏诗歌作品的人,其针对作品的联想并非胡思乱想,而应具备两个条件:对作品真有所了解,对作品真有所感受。
B.王国维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从前人诗词中生发出“人生境界”这一独特联想,更在于他谦逊的态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C.“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映了欣赏者对同一意象的联想差异,强调了欣赏者的主观联想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
D.本文采用引用、比较等论证方法,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为例,旨在阐释创作联想与欣赏联想的异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这篇散文,完成4~6题。
我有一个梦
[台湾]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梦,我不太敢轻易地把这梦说给别人听,怕遭人耻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并不多。
②我有一个梦。
③我梦想在这号称为“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
④我梦想有一位国文教师在教授“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时候,窗外有粉色羊蹄甲正落入春水的波面,苦楝树上也刚好传来鸟鸣,周围的环境恰如一篇舞台布景板,处处笺注着白纸黑字的诗。
⑤晚明吴从先有一段文字读之目醉神驰,他说:“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阑干、窗窦,欲净滑如秋水;榻上欲有云烟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
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
琅环仙洞,不足羡矣。
”
⑥吴从先又谓:“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
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
……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
读忠列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
读奸佞传,宜击剑酌酒以销愤。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
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⑦——啊,不,这种梦太奢侈了!要一间平房,要房外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要春风穿户夏雨叩窗的野趣,还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
这种事,说出来——谁肯原谅你呢?
⑧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吧!要一间安静雅洁的书斋,有中国式的门和窗,有木质感觉良好的桌椅,你可以坐在其间,你可以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也是不错的事,也有其不错的感觉。
⑨教室里,沿着墙,有一排矮柜,柜子上,不妨放些下课时可以把玩的东西。
一幅竹子搁臂,凉凉的,上面刻着诗。
一个仿制的古翁,上面刻着元曲,让人惊讶古代平民喝酒之际也不忘诗趣。
一把仿同治时代的茶壶,肚子上面刻着一圈二十个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学生正玩着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回文诗,全世界只有中国的语言可以做的回文诗。
而所谓的回文诗,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字念起,意思都通,而且都押韵。
⑩墙上也有一大片可利用的地方,拓一方汉墓石,如何?跟台北画价动辄十万相比,这些古物实在太便宜了,那些画像砖之浑朴大方,令人悠然神往。
如果今天该讲岳飞的《满江红》,何不托人到杭州岳王坟上拓一张岳飞真迹来呢?今天要介绍“月落乌啼霜满天”吗?寒山寺里还有俞樾那块诗碑啊!如果把康南海的那一幅比照来看,就更有意思,一则“古钟沦日史”的故事已呼之欲出。
杜甫成都浣花溪的千古风情,或诸葛侯祠的高风亮节,都可以在一幅幅挂轴上留下来。
⑪你喜欢有一把古琴或古筝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这种事不妨即兴。
⑫你喜欢有一点檀香加茶香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这种事只消随缘。
⑬如果学生兴致好,他们可以在素净的钵子里养一盆素心兰,这样,他们会了解什么叫中国式的芬芳。
⑭教室里不妨有点音响设备,让听惯麦当娜的耳朵,听一听什么叫笛?什么叫箫?什么叫“把乌”?什么叫筚篥……
⑮你要让年少的孩子去吃麦当劳,好吧,由你。
你要让他们吃肯德基?好,请便。
但,能不能,在他年少的时候,在小学,在中学,或者在大学,让他有机会坐在一间中国式的房子里。
让他眼睛看到的是中国式的家具和摆设,让他手摸到的是中国式的器皿,让他——我
这样祈祷应该不算过分吧——让他忽然对自己说:“啊,我是一个中国人!”
⑯音乐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地方放钢琴。
理化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空间放仪器。
那么,如果我说,教国文也需要一间讲坛——那是因为我有一整个中国想放在里面啊!这样的梦算不算狂妄呢?
⑰我有一个梦!这是一个不忍告诉别人,又不忍不告诉别人的梦啊!
(选自《张晓风国学讲坛》,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中国,人们肯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却无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正是这种不公平催生了作者的梦想。
B.文章感情饱满,作者除了通过对梦想诗意盎然的描绘来传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借助一系列的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来表达更为复杂的情感。
C.作者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让中国的孩子可以坐在中国式的房子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唤醒中国人的自豪感。
D.文中写到麦当娜、麦当劳、肯德基,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感和无奈。
5.对于自己的梦想,作者为什么“不太敢轻易”说,“不忍”说又“不忍不”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加以分析。
(6分)
6.文章⑤⑥两段引入晚明吴从先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惊艳了上海滩。
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
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
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称号。
可她却开始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
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
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那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公司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
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
“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
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
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
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
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崭新体验。
”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
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债务,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
“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
”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
“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
“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
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
”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
”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
“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有删改)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藏谜》中,杨丽萍表演了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
她还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一改往日风格,彰显出另一种生命之美。
B.做《藏谜》,使杨丽萍有机会亲密接触藏族文化,亲身呈现、抢救宝贵的民间艺术,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
她觉得这是件很有福气的事。
C.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
靠着《藏谜》《云南映象》《雀之灵》《两棵树》这一系列代表作,她成为观众心目中“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
D.杨丽萍倾心打造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和《藏谜》,因为扎根于绚烂的民族文化,展示了原始的生命力,才征服了观众。
8.下列对传记写作特色的鉴赏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歌舞乐《藏谜》的创作和演出为重点,以灵活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杨丽萍的舞蹈创作之路及对舞蹈艺术的无限真情。
B.文中多处引用了杨丽萍本人、合作伙伴及同行的话语,在体现传记真实性的同时,侧面反映出传主的不同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
C.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照应前文的同时,更好地说明了杨丽萍追求本真的一面,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D.这篇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
无论是作者语言还是传主语言,均流畅自然,不乏生动优美之处,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9.结合传记内容,简要概括文章哪些方面体现了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的理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
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
..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
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
...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
诣中尉府对簿
..,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
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
..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
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曰:“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B.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C.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D.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庙,是古代帝王祭祀自己祖先的地方,文中以“宗庙”代指祖先。
B.对簿,古代指在公堂受审,现在人们多用“对簿公堂”来指打官司。
C.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在文中以俸禄代指官阶,指济南太守。
D.匈奴,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善于马战,汉初屡次犯边,构成威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郅都敢于直谏。
贾姬遇险,景帝抄起兵器想去救,郅都上前拦阻,直言相告:失去一个贾姬可以再找,陛下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郅都这一言行得到太后赞赏。
B.郅都公正廉明。
他不给私人写信,不接受别人送的东西,不听从任何人的说情。
他认为既然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终究不能顾及妻子儿女。
C.郅都不畏权贵。
他见到傲慢的丞相条侯,也仅仅是作个揖而已。
他执法严酷,列侯宗室遇见他都怕得斜着眼看。
最终,他因临江王一事遭到窦太后陷害而死。
D.郅都威震西域。
他守卫边境,匈奴便自动把军队撤走了。
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让骑兵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居然怕他到了这种地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5分)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为兄嫂是依。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②长门:汉代宫殿名,陈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宠幸。
③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直接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的爱情来隐喻现实的政治斗
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
B.上片写惜春又怕春来的早,更怕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
C.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写“玉环飞燕”说明再春风得意的人也躲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流露出作者失意落魄的情怀。
D.最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望到的烟柳斜阳凄迷景象,会让人想起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的现实。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雄姿英发、少年成名的周瑜充满仰慕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表现了周瑜的出众才华。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不愿看到的场景是:“,。
”因为这说明沦陷区的人们已忘却战败的历史。
(3)《关雎》中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
的日子,是昆虫们最为活跃的时候,蜻蜓们快活地飞来飞去,追逐嬉戏着;蝗虫们活泼地在园子里跳跃着……这时候蜘蛛们布下的大网,对那些玩得的小虫们可是莫大的威胁。
那些失去了警惕心的昆虫们只要一碰到那张网,便被牢牢地粘住了。
可是,除了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一直在网上等待,其他的几种都在阴凉里悠闲地避暑呢,()我把死蝗虫轻轻地放在好几只蜘蛛的网上,那样明显的位置,它们应该很容易看得见。
有几只蜘蛛还趴在网上,有的则躲在隐蔽的窝里,它们都没有发现网上的死蝗虫。
我又把死蝗虫拿到它们的面前,可是它们仍然 ,就好像没有看到似的,或许真的是没有看到什么,它们的眼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于是,我用一根长棍拨动网上的死蝗虫,那网也跟着振动起来。
这回,停在网中央的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立刻向死蝗虫扑过来,而那些隐藏在窝里的蜘蛛们也都赶回自己的网,它们熟练地抽出丝将死蝗虫死死地缠了起来。
它们就像对待活的猎物一样,自己宝贵的丝线,直到觉得猎物再也无法逃脱了才停止了捆绑。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判断猎物什么时候落入网中是靠网的振动获得信息的,并不是靠眼睛来判断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阳光灿烂得意忘形无动于衷毫不吝惜
B.阳光明媚忘乎所以视若无睹毫不在意
C.阳光明媚忘乎所以无动于衷毫不吝惜
D.阳光灿烂得意忘形视若无睹毫不在意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是不是看到了猎物已经落网了呢?它们能知道自己的网上已经捕获了猎物吗?它们是怎样知道网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