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标题关键要“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名标题关键要“扣”
做好新闻标题的关键是要“扣”,即扣住新闻内容中的新闻事实、人物、时间、结果(怎么样)等要素。
《恩施日报》有两则以人名制作的标题,在“扣”上堪称一绝。
例一:《“秀山”“明山”不爱山“树林”“玉林”不惜林宣恩查处五起林业案件》。
例二:《烟云山水间――记水布垭景区双胞胎导游张非烟、张非云》。
这两则标题“扣”的特点:
1,“扣”住了新闻中的主要人物。
例一这则并不起眼的新闻中共涉及到5个人,除一人没有被引入新闻标题外,其余4人“秦秀山”、“陈明山”、“赵树林”、“陈玉林”名字均被引入新闻标题的引题中,扣住了新闻中的主要人物。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巧合,但恰好是编辑匠心独运的结果。
例二亦然。
2,“扣”住了新闻事实的特点。
尤以例二为最突出。
标题紧紧抓住新闻所报道的水布垭景区双胞胎导游张非烟、张非云二人的名字和职业特点,各取一字入题,不仅使标题情趣味十足。
而且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新闻人物所蕴含的文化韵味,让读者在读后的一瞬间产生一种难忘的美感。
例一则通过标题突出了新闻中的主要事实:宣恩县少数群众乱砍滥伐,不爱护秀美山川,破坏生态,毁坏森林,标题分别利用人的名字,去反“扣”新闻事实,使标题中所说的“不爱山”、“不惜林”显得恰如其分。
3,“扣”住了新闻中的“怎么样”。
新闻对读者来说,除了关心发生了什么,更关心结果“怎么样”。
例一、例二两则标题的另一个特点都是主题、引题紧密配合,“说”出了新闻事实的结果。
满足了读者欲知“怎么样”的愿望。
“秀山”“明山”不爱山“树林”“玉林”不惜林宣恩县查处五起林业案件
本报讯(记者正言通讯员谢易德)宣恩县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中。
坚持从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对滥伐森林、盗烧木炭等行为予以重击,今年5月中旬共查处了5起林业案件。
高罗乡向家坪村九组徐贤惠自2001年4月以来,在自家责任山里无证滥伐天然林29株,立木畜积21.23立方米。
现已被刑事拘留。
沙道沟镇白水村十三组秦秀山买本组齐姓村民责任山到期,欠其100元,秦付款后睹气于2001年12月将山上剩余林木150株全部砍光,计11.1立方米,被处罚800元。
白水村陈明山无证滥烧木炭1650公斤,被处罚款26620元。
此外,无证收购木炭的赵树林被处罚款400元。
鹤峰县人陈玉林无证贩运木炭4000公斤,全部被没收。
(原载《恩施日报》2002年5月20日)
烟云山水间――记水布垭景区双胞胎导游张非烟、张非云
记者曾冰通讯员郑莹莹姜方保
雄伟壮观的水布垭大坝、神奇秀丽的山川峡谷、古老神秘的巴人传说,随着清江水位上涨,八百里清江画卷徐徐展开。
人们在踏寻清江山色的同时,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处景致:她们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双胞胎导游”的张非烟、张非云。
7月下旬,记者近距离探访了这两位可爱的姑娘。
一样的清纯模样、一样的可爱笑容、一样的印花小褂,就连头上的发卡都是一样的造型,初次见到非烟、非云姐妹俩。
记者不由地为造物主的神奇而惊叹,“速哪里分得清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真是像云又像烟哪!”
非烟和非云,就像清江河上笼罩的那层薄雾,和山水相映,轻巧而柔美。
随着水布垭景区游客的增多,姐妹俩清纯大方、温婉动人的气质越来越受人关注。
三峡晚报一名记者为
她们拍照后,以“中国最美双胞胎导游”为题在各大论坛发贴,点击率居高不下,使姐妹俩一下子成为了名人,也为姐妹俩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摘自《恩施日报》2009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