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天浅易文言文阅读(2)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一语文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天浅易文言文阅读(2)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参照第09天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乃阴.使召孙膑
②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③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④乃钻火烛.之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素悍勇而.轻齐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B.遂成竖子之.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
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
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
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5.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喻.其为盗之言喻:
(2)遂逾.垣凿室逾:
(3)以生吾禾,殖.吾稼殖: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宋之齐,请其.术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之.产育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8.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一、
1.①暗中;②两次;③离开;④照,照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阴:暗中;再:两次;去:离开。
这几个词都是古今异义;烛:照,照耀,属于名词作动词。
2.B
3.B
【解析】 C项曲解文意,“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只是孙膑设计让庞涓上当的假象,并不是事实。
4.(1)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游说齐国使者。
(2)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采分点:如,到;
刑徒,刑徒的身份;说,游说。
(2)采分点:固,本来;亡,逃跑。
【参考译文】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进行游说。
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
命令齐国军队进入
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
”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
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
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
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二、
5.(1)喻:明白。
(2)逾:越过。
(3)殖:种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1)中“喻”考生可以联系学过的成语“家喻户晓”来解释;(2)中“逾”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也可以联系词语“逾越”来理解;(3)“殖”根据下文语境“吾稼”来判断,意思应该是“种植”。
6.D
7.(1)(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2)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解析】第一句中,确定重点词,“及”看到,触摸到、“亡”同“无”没有;第二句中,确定重点词,“若”你、“获罪” 被判罪。
8.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
【解析】略。
【参考译文】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
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
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
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
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
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物遍及州闾。
”
向氏非常高兴。
他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
向氏说了他的情况。
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啊!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
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
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
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
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
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物,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
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