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标题: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一、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优势与不足,并提出适用的实施策略。
二、特点1. 学术性质: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学术发展,通过共同研究、合作讨论和共同完成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社交性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互动,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 弹性性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作方式和合作伙伴,充分发挥个体潜力。
三、影响因素1. 小组组成:小组成员之间的性格、能力、背景等因素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影响。
合适的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2.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复杂性、难度和实际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
任务的适度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鼓励积极合作、相互尊重和共享资源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发展。
四、优势与不足1. 优势:a. 学术上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b. 社交上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社交态度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c. 个人发展上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不足:a. 个体差异性:小组合作学习可能出现个体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一些学生可能承担过多或过少的学习任务。
b. 管理难度: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时间安排提出了要求。
c. 时间消耗:小组合作学习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对于一些紧凑的课程安排来说可能不太合适。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标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挑战1. 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组内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思想、经验和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独立学习和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2. 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遇到的挑战,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有1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另外还对几个小组进行了访谈。
4. 结果(1)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表示认可。
他们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学习挑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主要包括:组员之间的合作默契不足、角色分配不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和节奏不一致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组内效率降低、沟通困难以及个别学生被边缘化。
(3)解决方法:针对学习挑战,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训、设立组内角色和责任分工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组内评估和给予积极反馈,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 结论与建议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并解决挑战,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学生也应努力发展合作和沟通能力,充分参与和贡献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
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
合作学习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旨在提高学习效果与社会合作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索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对照组独立学习。
通过在学习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和团队合作评估来衡量学习成绩和合作能力。
三、研究结果
实验组在学习成绩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平均成绩较对照组高出10%。
此外,实验组在团队合作评估方面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体现了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讨论与分析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讨论问题,有助于解决难题和理解学习内容。
此外,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因此,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社会合作能力的发展。
五、结论
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积极影响。
今后的
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推广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研报告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研报告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校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校于今年3月份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学校领导班子分别对三个年级段18个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
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小组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四至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
建立组长、学科长组织,确定固定的合作学习伙伴。
由学生制定组训和奋斗目标,确定组长学科长职责等。
2、合作时机(1)学生的思考不全面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科学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研究的效果和兴趣,学者们将小组合作研究引入教室,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小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并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知识掌握、学业成绩以及研究兴趣的影响。
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我们将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将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而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将收集学生的研究成绩、研究兴趣以及合作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研究相比,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共同探究和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减少研究的枯燥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研究。
最后,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学业成绩,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小组合作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需要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相互信任的基础,而这需要教师在研究环境的创设和引导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容易出现个体懒惰和依赖他人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小组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创设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合作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合作研究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作研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本课题以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合作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和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合作研究对初中物理学生研究动机的影响;2. 探讨合作研究对初中物理学生成绩的影响;3. 研究合作研究对初中物理学生成才能力的培养;4. 探索适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模式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成绩比较和学生评估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和发现:1. 合作研究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2.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表现出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合作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针对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策略包括:分组合作、角色分配、任务设定和评价反馈等方面。
五、结论和启示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的积极影响是明显的。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的研究动机、研究成绩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推广小组合作研究,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研究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规模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问题。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第一篇:《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情况汇报
04
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积 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 习效果。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不同 年级、不同学生群体中均具有适 用性和有效性,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如何平衡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研究热点与趋势
01
如何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02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全球公民意 识。
研究热点与趋势
研究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
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案例二:某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遇到挑战
在某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挑战。由于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较大,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讨论,导致合 作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调整小组结构等,逐渐提高了小组 合作学习的效果。
案例三:某大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当代主流 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 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宋村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
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索研究一、课题研究的提出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合作精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
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
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3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1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合作创新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清远英德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班额教学现象比较普遍,新课程倡导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班额大,学生人数过多,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班级人数多,确实给合作学习带来困难,然而又不能因为班额大就降低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是我市数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同时邓校长的二级课题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基于这些,本课题立足实际,在大班额现实下,实验自主发展策略和学习指导策略,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参与度。
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4“自主、合作、探究”与“纪律、噪声”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化……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研究内容(1)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因为我们每个班的人数都比较多,课中课内由教师难以照顾过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必要。
(2)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
4、研究方法(1)文献法: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特别是理论水平低,必须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有关研究合作学习的文章资料,并借鉴引用。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精选7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精选7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精选7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篇1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
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三、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4、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介绍一种基于“step bystep thinking”(逐步思考)方法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逐步思考的方法,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
2.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合作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优势:2.1 提高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种积极参与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彼此的行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合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他们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2.3 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和集体智慧,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3. “step by step thinking”(逐步思考)学习模式“step by step thinking”(逐步思考)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逐步思考和分析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解决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3.1 确定问题:小组成员首先需要明确学习任务或问题是什么。
通过明确问题,可以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
3.2 分析问题:在确定问题后,小组成员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要求,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提供指导。
3.3 制定解决方案:根据问题的分析,小组成员可以制定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讨论和集体思考来完成,每个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4 实施解决方案:在制定了解决方案后,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实施解决方案。
这可能涉及到分工合作和协调行动,以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执行。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
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
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集体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释义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三、实验过程(一)实验假说的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是在北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该课题的基本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和教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小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通过树立教育主体思想,严格地进行基本功训练,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主人,适当调整现行教材和管理方法,使学生主体性不断提高,并对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发展规律和有效的教育影响及教师应有的素质等获得科学的认识,推动教育改革,丰富教育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假说也正是上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
高中学教育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高中学教育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当今高中教育中,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动参与、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教育中。
本篇报告旨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和结论。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个体学习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2)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增多,学生能够从他人那里学习新的知识并共同解决问题;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互助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项目学习模式等。
互助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解答疑惑等方式来促进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则侧重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集思广益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
项目学习模式则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项目,从中学习并提高实践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通过与组员共同学习和讨论,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更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同时,小组内的合作和鼓励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在小组内进行对话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和解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
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五、研究内容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探索出具体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3、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
六、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七、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调查法)调查的内容:(1)、在课堂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2)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3)、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怎样表现?(4)、你们小组的组员分工明确吗?如果分工明确,你愿意承担小组里的什么角色?(二)实施阶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确定专题研究的主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拟定研究计划(确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具体方案)↓实施行动(实施具体方案,观察、反思)↓总结评价研究结果(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方法)↓进入第二循环行动研究(三)总结阶段:(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八、研究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验近二年来,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已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实验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独立性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了;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状态中,堂堂课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
九、研究后的思考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验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问题,如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
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目前,这项研究尚未结束,这一教学方法还很不完善,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十、参考文献[1]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年[3]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教育探索》1996年第4期篇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作者:wf游览:1104发表时间:20XX-12-6【前言】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
从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
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商情商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理论收获实践收获【正文】课题提出的背景1、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独身子女家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这些家庭中的家长队孩子过分疼爱,使孩子逐步形成了唯我的思想观念,与他人、社会交往中存在着障碍,有些同学懒于思考、自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境分析,师生互动还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处于次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
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
我校于20XX年秋季进入新课程实验,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也在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学生也愿意投入到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友好合作,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不能和同伴很好地合作、交流,没有分享、倾听同伴意见的意识,学优生在合作中总是小组的代言人处于权威的角色,学困生没有参与的欲望,他们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指导与灵活的调控能力。
因此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我校教师关注的热点。
此次我校研究的课题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旨在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研究是必要的,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有效的合作中学习中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
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我们此次研究主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明确任务、注重实效、克服困难、善始善终、认真聆听、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积极实践、动手操作、乐于合作与交流、以集体利益为重”;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把传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
这样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我校在研究中确定了三个子课题:(1)对如何组建小组?(2)如何调控小组?(3)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课题小组坚持定时、定点的集体活动,(1)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实验教师担任实验班级教学,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通过研究对学生进行分组。
具体分组方法:第一,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第二,给学生排名次。
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
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第三,确定小组数目。
实验班的学生按人数分为13至15组,每组4人。
第四,按照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
且注意到以下几点:a.每组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