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武术教学中民族精神的融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支撑作用
一个民族的发展必 然需要一股强大 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而民族精神就是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在面对着 国家发展的困难时期,沉淀了几千年的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现出了强 大的力量,不断支撑我们度过难关。
1. 3 激励作用
民族精神还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是 鼓舞我们勇往直前的号角,是激发我们积 极向上的不竭动力。我国武术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武术文化自古传承,从而早就 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武术不仅仅是一种形 式与招式的结合,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因 此,对于我国现代的青少年而言,武术无 疑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的作用。
2 武术是 民族精神 重要的 传 承载体
面对复杂的 国际形势以及繁杂的外 来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在经 历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尤其以未成年的青 少年为主。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大约有 3 亿 多,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个开放多元年代, 接触的文化更多的是外来文化,传统文化 洗礼下的民族精神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 小,他们的思想状态、价值观直接影响着 我国未来精神文明以及中华民族的兴衰。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青少年对我国 传统的民族精神的认同成为我国精神文明 建设的首要任务。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 的体育教学方式,是我们在为青少年弘扬 民族精神中的重要载体,这也是源于中国 武术在不断的发展中渗透和保留了传统的 中华文化,依旧散发着民族精神的脉搏。 至此,对于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少年来说, 需要通过在武术的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 让武术教学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以及 渗透力,不断被青少年所接受,多挖掘武 术中包含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武术教学传 承民族精神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要不断 地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思考武术教学方法的 改进,把武术的教学作为一种弘扬民族精 神的手段和方法。
2013 年 10 月总第 76 期 Nhomakorabea0
体育 教 育
理论与方法探索
doi:10.3969/j.iss n.1674-151x.2013.10.056
解析武术教学中民族精神的融入
刘方涛
( 文山 学院 体育 学院 ,云 南 文山 663000)
摘 要:中国武术是我国的经典传承,在武术的教学中一直以来就是以弘扬我国民族精神为主要目的。随着我国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的全球化交流日益增强,而面对着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分辨能力比较低的青少年 很容易缺失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本文就武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精神做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武术教学;民族精神;弘扬 中图 分 类 号: G8 5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674 -1 51X( 201 3)1 0-109-02
1 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1. 1 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多民族国家。面对 这样的形式,稳定和繁荣昌盛是我们每个 民族都期望的盛况。在面对各种分裂因 素的压力之下,正是民族精神带来的凝聚 力,才能 够让我们 56 个民族团结 起来, 不被多样的因素所影响。武术是一种团结 的象征,在一定程 度上起到了凝聚力的 作用。
3 武术 教学中如 何融入 民族 精神
3. 1 武术教学中提炼民族精神 3. 1. 1 止戈和平精神 武术的早期的发 展离不开军事格斗,也是在不断的军事
格斗中才形成了武术这一门体育项目。但 是在武术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受到和平主 义文化的影响,进而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讲 的“止戈和平”的民族文化精神,让武术 通过有套路的“打”演绎出搏击的文化精 神,同时在武术中讲求“点到为止”。 3. 1. 2 “整体为上 ”精神 “整体为 上” 的武学民族精神是要求在武术中表现出表 演者对人力运动、人际关系自然地统一起 来,整体表现出武术对于矛盾体和谐的向 往。在这种整体的和谐关系中,武术通过 全身自内而外的身体运动达到对学生全面 锻炼的能力。 3. 1. 3 “崇德重义”精神 武德,其实就 是民族精神在武 术中沉淀出的“崇德 重 义”的精神。武术将武学与道德很好地结 合在了一起,使得武术脱离了简单的“打 斗”和“锻炼”的目的,上升为对于个人 整体修养的重要手段。 3. 1. 4 “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 神作为武术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在 几千年的进化中的重要民族精神。在武术 中整体而言,“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在 人们在武术的格斗范式中的不懈追求,形 成了各种门派的 武术套路;而就个体 而 言,通过武术中“拳不离手”的教学 方 式,教育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被困难打倒, 做到“自强不息”
3. 2 武术教学中形成融合民族精 神的教育手段
武术本 身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 民族 精神,但是如何通过教学的改革,让生活
投稿日期:2013 -0 9-13 作者简介:刘 涛(1982 ~),讲师,本科。研究 向:体育教育。
0
2013 年 10 月总第 76 期
体 育教 育
Sport
在物质极大丰富年代的青少年从思想潮流 中吸取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下 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一种他们能够 接受的方式来教学。这不仅要求武术教学 工作者在理论方面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自 己的职责,还需要他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 习,提高自己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分析能 力,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3. 2. 1 改变理念,为民族精神提供“源 泉”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解决武术 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要求我 们武术教学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方法和套路的选择中,都需要以此 为根本,从激发学生学习武术,传承民族 精神的兴趣,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都需要 考虑到学生对于武术教学的需求,尽可能 多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升为主动 探索的状态。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抛开过去 单一的方式,更多地挖掘武术动作中包含 的民族精神内涵,让学生从教学中时刻感 受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洗礼。例如,多给他 们讲一些民族英雄的事迹,或者丰富他们 身体体验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加武 术教学中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 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