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下活动主题七《我的家庭树》教学设计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下活动主题七《我的家庭树》教学设计5
一. 教材分析
《我的家庭树》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下活动主题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
通过家庭树的制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家族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长辈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
和亲情意识,对家庭成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家族历史的认识上,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家族历史,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家族历史,学会制作家
庭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谈、整理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
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长辈的情感,增强对家
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家族历史,学会制作家庭树。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族历史,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
家庭观念。
3.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制作家庭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家庭树模板、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调查、访谈家庭成员,收集家庭成员的信息。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家庭趣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家庭树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家庭成员的信息。
其他学生倾听,并尝试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家庭树的形式。
3.操练(10分钟)
教师发放家庭树模板,学生根据已收集的家庭成员信息,动手制作家庭树。
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
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家庭树,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在制作家庭树过程中所展现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
5.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邀请一位家庭成员,让他(她)在家庭树上添加一个重要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邀请的对象和重要事件,并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人。
7.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将家庭树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家人在家庭树上添加一个重要事件。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家庭树的制作步骤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家庭树的认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
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
分钟。
《我的家庭树》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
尽力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首先,在学情分析方面,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在呈现环节,部分
学生因为家庭成员信息收集不完整,导致制作家庭树时遇到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与这些学生进行了沟通,帮助他们补充完善了家庭成员信息,并在课堂上给予了个别指导。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谈话法,但未能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邀请家庭成员添加重要事件显得有些被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后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主动与家人沟通,分享家庭树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此外,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我也需要加强。
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因为制作
家庭树而离开了座位,导致课堂纪律稍显混乱。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在课后调整了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明确了课堂规则,并在下一节课前进行了强调。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些问题
得到了有效解决。
1.问题:在呈现环节,部分学生家庭成员信息收集不完整,导致制作家
庭树时遇到困难。
解决办法:课后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补充完善家庭成员信息,并在课堂上给予个别指导。
2.问题: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邀请家庭成员添加重要事件显得有
些被动。
解决办法:课后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主动与家人沟通,分享家庭树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问题: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因为制作家庭树而离开了座位,导致课
堂纪律稍显混乱。
解决办法:课后调整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明确课堂规则,并在下一节课前进行强调。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学情分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呈现环节,提前与学生沟通,
确保他们准备好家庭成员信息。
2.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
生主动与家人分享家庭树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完善课堂纪律管理,明确课堂规则。
在操练环节,加强课堂监督,确
保学生安静有序地进行家庭树制作。
4.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更多。
在巩固环节,学生相互评
价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注重家庭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
对于完成家庭
作业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不断自我提升,参加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提高《我的家庭树》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将不断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温馨、有趣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巩固《我的家庭树》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完成家庭作业:学生将家庭树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邀
请家人在家庭树上添加一个重要事件。
2.撰写心得体会:学生以《我的家庭树》为主题,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分享自己在制作家庭树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拍摄家庭树照片:学生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家庭树的照片,并附上简短
的文字说明,展示家庭树的特色和家庭成员的亲情。
4.开展家庭访谈:学生与家人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
兴趣爱好等,并将访谈内容整理成一篇短文。
5.制作家庭树海报:学生以家庭树为主题,制作一份海报,展示家庭成
员的特点和家庭趣事。
在《我的家庭树》这一节课中,我注重了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让学生
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情。
专家对我的作业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作业设计注重家庭成员的参与,有助于学生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
互动,培养家庭观念。
3.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进行创作,发
挥个性化的表现。
4.作业设计融入了情感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
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专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在作业设计方面继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我的家庭树》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作业设计,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增强了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家庭树的制作过程中收获满满。
同时,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