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果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糖果作为教学道具。
2.准备一些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题。
3.准备一些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发放糖果,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手中的糖果,从而引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图片或者题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操作,比如用糖果进行加减法运算,或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实际问题,比如“我有30块糖,我吃了5块,还剩几块?”6.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数糖果的游戏,学会如何计算两个数字的和以及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糖果道具,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答案。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糖果道具,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看桌上有多少块糖果?如果我们再拿一些糖果过来,一共会有多少块糖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具体的加法问题,如“3+4=?”、“7-2=?”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糖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加减法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加减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分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3.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4.学生练习: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分糖果的故事,引出加法运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加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生动的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加法的意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法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糖果、卡片、计数器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糖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糖果,又拿来3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两个小朋友分糖果。
小明有2个糖果,小红有3个糖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表示糖果,进行加法运算。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有多少块糖》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一块一块地数:1、2、3、两块两块地数:2、4、6、8五块五块地数:5、10 、15 、2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 + 7 = 14 (块);第二幅图应该是 4 + 4 + 4 = 12 (块)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
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7 页板书设计:有多少块糖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教学反思:情境教学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案例评析一、背景《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节数学实践课。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倍”的概念,并能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案例描述本课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主题:“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喜欢吃糖,小明有5块糖,小强有9块糖。
小强想知道他的糖是小明的多少倍,我们能帮助他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小棒代表糖,摆一摆,看看小强的糖是小明的多少倍。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小强的糖可以分成两份,每份和小明的糖数量相同,因此小强的糖是小明的2倍。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然后,教师出示另一组数据:小红有6朵花,小丽有18朵花,小丽的花是小红的多少倍?学生通过刚才的经验,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小丽的花是小红的3倍。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强的糖是小明的2倍,而小丽的花是小红的3倍?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倍”的数量取决于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最后,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来解决。
例如:一本书的价格是一支笔的价格的5倍,一支笔的价格是2元,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一本书的价格是10元。
三、案例分析本课的亮点在于,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引入“倍”的概念时,没有充分说明“倍”的含义和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对“倍”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实际操作和讨论,忽略了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巩固。
最后,教师在出示实际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导致部分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6-17页《有多少块糖》。
2、说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板块。
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了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旧教材是先出示方阵熊猫图,让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比较直接。
而新教材是先要把一堆杂乱的糖果数出来,从而引出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再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
这样的教材编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入,也更容易消化理解。
3、说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够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糖。
三、说教法和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摆一摆(让学生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数一数(让学生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横着数和竖着数)、填一填、算一算等,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创设思维的环境。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数方阵的时候横着数,或者竖着数。
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按行数和按列数这样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3.1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糖的图片和数量,另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背景,进而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10以内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糖果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糖果图片,发现问题的规律。
3.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节有多少块糖教案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乘法的意义,由于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会遇到乘法这个概念,从而对于体会运用乘法计算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比较有难度,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并且可以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节有多少块糖教材第16~17页的内容。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糖果,想奖励给坐姿端正、踊跃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糖果啊?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1.摆一摆,数一数。
师: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数这些糖果?(出示教材第16页第1幅主题图)预设:生1:我打算1块1块地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生2:我想2块2块地数:2,4,6,8,10…生3:我想5块5块地数:5,10,15,20…生4:我想10块10块地数:10,20,30………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糖果”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探究数学问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师:我还带来了另外两种糖果,同学们喜欢吃吗?(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主题图) 生:想。
师:看一看老师打算为同学们准备多少糖果吧!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左侧主题图),这些糖果排列得很整齐,排列整齐数起来就很方便,你有什么既简单又快速的方法数出它们吗?预设:生1:1块1块地数,有14块。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课堂笔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课堂笔记一、教材分析1. 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在数与代数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本节课《有多少块糖》是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下一步学习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2. 教材解读: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数糖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
然后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角度。
最后通过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表示出数数过程并算出得数。
二、课堂讲解1. 数糖块活动:教师出示一定数量的糖块,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如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等。
2. 方阵形状的糖块:教师将糖块摆成方阵形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数,如横着数和竖着数。
3. 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教师引导学生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表示出数数过程,并算出得数。
4. 乘法的引入:教师通过数糖块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当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5. 乘法的意义:教师解释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如数棒棒糖、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乘法的引入和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学习乘法的体会和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3. 学生自主复习乘法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引入和意义,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7单元“有多少块糖”。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糖果,以及一些图片,用来表示糖果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们一些糖果,让他们自己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果。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解释,我们刚才的数糖果的过程就是加法。
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它们的总和。
3. 练习: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学生们自己试着用加法来计算一下糖果的总数。
4.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当我们想要知道两个数相减的结果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减法。
减法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求出它们的差。
5. 练习: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学生们自己试着用减法来计算一下糖果的差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加法和减法的定义,以及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自己找一个物品,比如玩具,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玩具,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学生们找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物品,然后用加法或减法计算一下物品的总数或差值,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找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里有多少人,然后用加减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吃糖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整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故事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算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实际情境中的数学运算应用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享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吃糖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3.课堂讲解: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运算技巧。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和理解乘法意义积累经验。
在“数糖果”的具体活动中,学生用同一个数来数出糖果的个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竖着数)来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连加算式。
通过数糖果、数纸片等数数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
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核心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教学重点:用“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本节课将采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意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有了一定的加法基础,但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比较陌生。
核心问题:怎样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算式中的加数的含义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情境,能够用同一个数数出糖块的个数;2.知道连加算式中每一位加数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连加算式(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和“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数糖块的具体情境,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糖果学具、圆形纸片(学具,代替糖果)目标导学流程一、布置预习1.口算3+3+3+3+3+3= 8+8+8=5+5+5+5= 6+6=2.准备家里的糖果、花生、水果,数一数,你有几种数法?二、检查预习1.口算订正。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相同加数连加表示过程》教学案例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相同加数连加表示过程》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有多少块糖》的内容。
学生的知识面仅局限在一年级所学到的加、减法上,乘法是初步接触,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要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结合数糖果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后面学习乘法积累经验。
②会用两种不同的数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2)教育性目标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能用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数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学时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2:小学数学学时课教学流程图(1)前测引入,明确方向①师生谈话引入:通过单元课的学习,大家对《数一数与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学时课的学习。
②前测引入师:算一算,比一比谁最快。
3+3+3= 5+5+5= 9+9+9= 15+15+15=24+20+15= 32+45+17= 15+26+50= 33+29+25=小结:第一排是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计算起来更快。
第二排是连加的算式。
师: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③揭示课题:数一数相同加数连加的表示过程师:通过单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课数糖果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几个几个的数也可以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的数,根据数的结果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感受不同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评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数一数糖果,发现可用多种方法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的含义。
2、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4、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分法多样化。
5、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难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
教学准备:、豆子若干、糖果、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 5 位小客人。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欢迎,老师还准备了20块糖果来招待他们。
如果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应该怎样分呢?(应该把这20 块糖平均分给这五个小朋友)。
什么是平均分呢?(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
)可是老师不知道该怎样平均分呢?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老师吗?(愿意)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分糖果》师板书。
二、问题研究
1、小朋友们手里没有糖,怎么分呢?别着急!智慧老人给我们出了一个好主意。
拿出学具,用5个园片代表5个小朋友,再拿出20根小棒代表糖果,这样就可以分一分了,分完以后还要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在36 页的表格中,另外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在课堂上认真分,认真记的同学。
2、(生动手分,动手记录。
)
3、分完的同学请把你分的方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看一看你们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分方法,哪种分法分得快,好吗?(生在小组内说)。
4、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1)一共分了4 次,每次分别分一块。
(2)一共分了三次,前两次每人分一块,第三次每人分 2 块。
(3)一共分了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没人两块。
(4)我一共分了一次,每人分 4 块糖。
5、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分法,老师可真高兴,其实,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平均分得几块糖?
6、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轻轻的放在学具盒里吧! 看谁的动作又轻又快。
(生动手收学具)。
三、体验感悟小朋友们刚才表现得都非常好,既分得准又记得认真,5 位小朋友也很满意,所以老师想奖给你们每人一些糖果,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100 块糖,怎样把这100 块糖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糖呢?这个问题就得靠你们自己来解决了,小组长先带领组内的同学数一数你们组一共有几个人?小声商量商量,想一想怎样分才能又快又好呢?然后按照你们商量的动手分一分,最后小组长带领组内同学一起把你们分的过程记录在书上37 页的表格中。
在分之前老师还要问一问你们,小组活动时要怎样做呢?(1)要团结、谦让。
(2)要认真听小组同学说话。
好,一会儿哪个小组最善于团结,想出的分法最好,老师还要给你们小组发一个最佳合作奖。
现在小组长就可以来领糖啦!
小组活动动手分,师巡视指导。
哪位小朋友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汇报说要先说一说你们小组一共有几个人?分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听,看他们分的和你们分的一不一样。
(1)我们小组一共有 6 个人,我们分了 3 次,第一次给每个人分10 块糖?(16)还剩4 块。
其他小组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
(2)其实把100 块糖平均分给小组中的同学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出的方法都很好,分得也快,看来你们认真思考了。
四、实践应用分了这么长时间,看来你们都有些累了吧!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做一个数豆子游戏拿出你们的豆子。
同桌之间先由一个人抓一把豆子,如果这把豆子能正好平均分成 2 份就得 2 份,如果你抓的这把豆子还能正好平均分成3 份就再得 3 分。
如果有剩余就不得分,记住不能违反游戏规则,只能平均分成 2 或 3 份,这样轮流玩两次。
谁分得多就获胜。
如果违反游戏规则就不得分。
同桌之间玩。
刚才赢得同学请举手,为了给自己庆祝一下,请奖给自己一个笑脸吧!不过输同
学也没关系,胜败乃兵家常事!说不定下课你们俩再玩的话,输的反而会赢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你和小组同学合作愉快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每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希望你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商量和解决,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