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养生之道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医药养生的五大原则
中医药养生的五大原则中医药养生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为目的,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养生有其独特的理念和原则,下面将介绍中医药养生的五大原则。
一、顺应自然之道中医药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顺应自然之道。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养生要顺应四时变化,合理安排生活、饮食、作息,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
例如,在冬季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侵袭;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调整饮食和作息,使身体适应高温环境。
通过顺应自然之道,可以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平衡阴阳五行中医药养生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阴阳五行。
中医养生强调身体内部的平衡,即阴阳相对而不是绝对。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们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可以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强调五行的平衡,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生相克关系。
保持五行的平衡有助于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重视心理养生中医药养生的第三个原则是重视心理养生。
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所以要保持心理稳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忧虑、愤怒、悲伤等情绪的困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调养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适当的休息、放松和调整,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四、合理饮食养生中医药养生的第四个原则是合理饮食养生。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即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养生饮食应注重色、香、味的搭配,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食用过多加工食品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中医药养生还强调适时进食、有规律、不偏食,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防止肥胖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天人合一”中的古人养生之道
大 自 然 密 不 可 分 的 生 态 平 衡 中 的 物 种 之 一 , 以 人 类 养 生 务 必 所 使 自 己 融 人 大 自 然 之 中 才 能 完
成 。
气 “ ” “ ” 关 系 到 人 体 的 充 与 失 ,
“ ”弱 ” 营 养失衡 、 逸失 当 、 强 “ 。 劳 情 志失 调 、 邪 夹击 等诸 多 因素 , 病 都 可 以导致 元气 虚 、 、 、 、 逆 滞 陷 失
等 百 病 丛 生 。 此 无 论 是 内 、 邪 因 外
养 生 办 法 , 并 一 直 受 益 着 子 子 孙 孙 。 人 认为 人 的五脏 六腑 濡 养 、 古
阴 阳 气 血 运 行 , 、 、 的 化 生 精 气 神
都 必 须 与 四 时 相 适 应 ,不 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 道 而 行 之 。倘 若 逆 行 春 气 容 易 伤
心境 是人 “ 内和 ” 基 础 , 是 体 的 也
人 与 自然 生 态 和 谐 的 前 提 。 不 急 不 燥 、 遇 而 安 , 为 失 随 不 去 的 东 西 懊 悔 , 也 不 为 得 不 到 的 东西 灰心 。 不可 能不 遇到难 事 。 人 而对 待 烦 恼 和 忧 愁 要 学会 调 整 , 乐 而 忘 忧 , 不 要 “ 事 觅 闲愁 ” 绝 无 。 改 变 不 良情 绪 有 六 种 办 法 :一 是
当今 现 代 人养 生 保 健 仍 然 有 益 ,
尤 其是 坚 持 “ 人合 一 ” 理 念 , 天 的 是 养 生 保 健 之 循 规 。 正 如 《吕 氏 春 秋 》 分 析 的 : 生 命 不 能 顺 所 使
养生之道效法自然 效法自然
养生之道效法自然效法自然人类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人类生存于宇宙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天体。
他必须按照宇宙的规律生存和发展。
战国时期的名人尸佼说过,“天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日宙”。
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宇宙中元气是多维空间的,它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宇宙起源之气。
当人类回归于大自然,按宇宙的规律生活时,大自然就会使人类更健康,更自由,更自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的法则,人事、处世、养生无所不容,包罗万象。
据现代有关科学资料称,地球已生存四十六亿年了。
远古时代原始生物生存于海洋中,它们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体表直接吸收养料而生长,他们生长的动力来源于气。
又如陆地动物,以摄取灌木、草本植物、五谷,以及牲畜肉类为食料,它们具有许多自然功能和特性。
古谚云:“蚂蚁搬家雨来临”,“金鸡报晓知天明”。
牛羊逃圈、鸟雀惊飞、鸭不下水、狗狂叫等等,这些动物的反常情况,往往就是地震前的预兆。
这是各类动物各自固有对大自然变化的灵感和本能反应。
再说,我们人类的祖先即类人猿,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它们住的山洞,觅的山花,吃的树果,饮的涧泉,依山为生,相林为乐,生存于大自然中,历史悠久。
按现代社会人的标准来说,它们还带有野性,不能称之为人,至多是高级动物。
如今,现代社会的人们,认识大自然,对自然中出现“月浑而风,�润而雨,久旱必有久雨”的自然现象之预测,这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实践知识的积累,而后通过大脑意识思维的推理,以至认识自然的演化规律,所谓“人是万物之灵”。
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孟子肯定“万物有则”,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他认为,天不是主宰一切人格化之上的神,而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它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天命是可知的,事物也是可以认识的。
孟子说的“天”,是包括了地上的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
天与人间社会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天道运行的规律就体现在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中。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身心的平衡发展。
下面,我们就从饮食调养、顺应四时、动静结合、情志调摄、推拿按摩、草药养生、针灸调理以及养生保健操等八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中医养生的精髓。
一、饮食调养中医饮食调养强调“食补不如食养”,提倡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食物。
春季养肝,应多食绿色蔬菜;夏季养心,应以清淡、消暑为主;秋季养肺,可多食白色食物;冬季养肾,应适当摄入温热食材。
此外,中医还强调“五味调和”,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适量摄入,以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二、顺应四时中医养生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应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
春季养生要“养肝”,多做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夏季养生要“养心”,注意防暑降温,避免过度劳累;秋季养生要“养肺”,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冬季养生要“养肾”,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寒邪侵袭。
三、动静结合中医养生注重动静结合,即适度运动与静养相结合。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静养则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实现。
四、情志调摄中医养生非常重视情志的调摄。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平和、愉悦。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五、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增强体质。
常见的推拿按摩方法有穴位按摩、拍打、揉捏等,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六、草药养生草药养生是中医养生的又一重要内容。
中药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适合的草药进行养生。
常用的草药有枸杞、红枣、当归等,可以煲汤、泡茶等方式食用。
七、针灸调理针灸调理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针或艾灸等刺激方式,可以调整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增强体质。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
中医养生保健是一种古老而又深刻的健康理念,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身体、心灵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注重预防和调理,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绪和环境等方面来维护人体的健康。
首先,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比如,春季宜多食酸味食物以促进新陈代谢,夏季宜多食苦味食物以清热解暑,秋季宜多食辛味食物以抵抗寒冷,冬季宜多食咸味食物以补充盐分。
此外,中医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式,认为烹饪方法应该符合季节和个体的特点,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等食物,以免伤害脏腑。
其次,中医养生注重运动调理。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季节和体质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比如,春季适合散步、慢跑、太极等缓和的运动方式,夏季适合游泳、打太极拳、瑜伽等减少热量的运动方式,秋季适合慢跑、骑行、登山等有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方式,冬季适合打太极拳、做瑜伽、游泳等有助于保持体内热量的运动方式。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情绪调理。
中医认为情绪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中医养生提倡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过度的紧张、焦虑和抑郁。
中医强调情绪的平衡和调适,通过良好的情绪管理来维持身心的健康。
最后,中医养生注重环境调理。
中医认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而恶劣的环境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中医提倡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养生保健活动,比如户外散步、参与农耕劳作、观赏花草树木等,以获得身心放松和恢复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保健之道是一种注重整体健康的理念,它强调了饮食、运动、情绪和环境的调理与平衡。
通过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健康科普文章
中医健康科普文章中医健康科普:养生之道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调节人体内外环境,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医健康科普知识,探寻养生之道。
二、顺应自然,起居有常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因此,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常。
昼夜节律:人体应顺应昼夜变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四季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随之调整。
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遵循四季养生原则。
饮食有节:饮食是养生的基础。
中医认为,饮食应定时定量,饥饱适中,五味调和。
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三、运动养生,调和气血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适度的运动对养生至关重要。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典型的中医养生运动。
它动作柔和缓慢,既能锻炼身体各部位,又能调节呼吸和意念,达到身心并养的效果。
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中医养生操。
通过八个动作的组合练习,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散步:散步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运动方式。
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四、情志养生,调畅气机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过度的喜怒哀乐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因此,情志养生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乐观: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气血畅通,增强免疫力。
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怒平气:怒伤肝,长期愤怒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要学会控制情绪,宽容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知足常乐:知足者常乐。
要珍惜当下,不盲目攀比,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知足常乐有助于身心健康。
养生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健康养生贯穿人生的方方面面
养生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健康养生贯穿人生的方方面面导言: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养生之道贯穿于人生的各个方面,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健康养生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实践养生之道,获得身心的健康与幸福。
一、修身:培养良好的身心品质修身是养生之道的首要环节,它强调培养良好的身心品质,提升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
1. 坚持文化修养:学习经典文化、儒家思想等,培养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修身养性。
2. 追求内心的平静: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寻找内心的平静,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灵的宁静。
3. 培养正直品德:坚持诚实、守信、正直的原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 保持身体健康: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
二、齐家: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齐家是养生之道的重要环节,它强调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情。
1. 爱与尊重:建立夫妻间、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培养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爱。
2. 和谐共处: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3. 关注教育:注重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智慧。
4. 分担家务: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形成良好的家庭分工和互助共赢的模式,减轻个人的负担。
三、治国:追求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治国是养生之道的高级层面,它强调追求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1. 爱国奉献:以爱国心为核心,关注国家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参与政治: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声。
3. 倡导公平正义: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倡导公正的法治环境,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4. 传播正能量:用言行和行动影响他人,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医古籍中的养生之道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中医古籍中的养生之道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养生。
而中医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这些古老的智慧若能巧妙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无疑将为我们的健康加分不少。
中医古籍所涵盖的养生理念十分广泛。
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人的起居作息应当顺应四季的变化。
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开始生发,此时适合早起,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夏天炎热,昼长夜短,人们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但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情舒畅;秋天气候逐渐干燥,阴气渐长,此时要早睡早起,收敛神气,注意滋阴润肺;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人也应该早睡晚起,减少活动,以保存阳气。
饮食养生在中医古籍中也有着详细的论述。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口味偏好,饮食结构不够合理。
过多地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忽视了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我们应当借鉴古人的智慧,增加粗粮的摄入,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适当食用肉类,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同时,中医还讲究饮食有节,不宜过饱过饥,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吸收。
情志养生同样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
比如,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音乐等,来转移注意力,舒缓压力;也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交流,倾诉内心的烦恼,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运动养生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佗的“五禽戏”、张三丰的太极拳等,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运动方式。
现代生活中,虽然有各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丰富的娱乐活动,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运动的重要性。
养生论提出的养生观点
养生论提出的养生观点分别就是意志观,动静观,食疗观,自然观,防治官。
像自然观的话,就是要根据正常的自然规则进行一些养生之道。
食疗班的话就是。
要饮食自律,不要吃辛辣刺激的东西。
不要偏食。
多吃五谷,多吃水果蔬菜。
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体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违背的话,就会成为灾祸的根源,如果违背的话,就不会生病,就得到了道路”。
有时采用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在自然道路上,滋养自然生活,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圣人不治病,不治病,不治病,不治乱,不治乱。
丈夫病已为后药,乱已为后治,如渴打井、斗铸锥为时不晚”。
提出了未病预防的思想。
“虚邪贼风,有时会避开;淡淡虚无,真气从中冒出;精神内守、病安是绝对没有的”。
强调外避六淫之邪,内避精神刺激和情志变动,达到防止未病先发的目的。
动静观“动能安静,解长寿”的主张是形神兼养。
根据四点的不同,调整形状调整调子。
春天“晚上睡觉早起,在院子里走走”夏天“晚上睡觉早起,厌倦天”秋天“早睡早起,和鸡一起兴”冬天“早睡晚起,一定要等阳光”。
饮食疗法观民以食为天。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制”,保护后天脾胃的来源。
例如,“饮食自倍,脾胃为伤”时,伤缺乏化源,易患万病。
同时,告诫人们要小心调和五味,避免偏爱。
“毒攻邪,五谷养,五果助,五畜益,五菜充。
配合气味服用,可以补充稀薄的空气”、“故谨通五味,骨正肌柔,气血通流,理密。
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全心全意,谨言慎行,延年益寿。
”。
中医养生之道的经验总结
中医养生之道的经验总结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预防为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将从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总结中医养生的经验。
一、饮食篇1.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饮食调理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蔬果、肉类和鱼类等食物,保证营养的全面均衡,同时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降低身体负担。
2. 食用药膳:中医药膳是中医养生的独特方法,通过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具有滋补身体、调理脏腑、预防疾病的作用。
如薏米粥有利尿消肿的功效,枸杞子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3. 调理时机:中医强调进食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吃饭或饿肚子。
早餐要吃得丰盛,午餐要适量,晚餐则应控制在六七分饱,晚餐后不要立即睡觉,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二、运动篇1. 微运动:中医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微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使身心得到调养。
2. 适量运动:中医建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合理休息:中医强调运动和休息的平衡,过度运动会耗损体力和元气,容易导致身体虚弱。
因此,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与修养。
三、心理健康篇1.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过度的愤怒、忧虑、忧伤等情绪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平衡。
2. 心理疗法:中医倡导通过传统方法如中草药搭配、针灸、按摩等,或现代方法如心理咨询、冥想等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强心理韧性。
3. 养生兴趣:培养一些养生的兴趣爱好,如音乐、园艺、书法等,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促进身体健康。
总结:中医养生强调以整体观念看待人体健康,追求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提升个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着悠久的养生传统,强调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养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门学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介绍中国养生之道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中医养生、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理论和方法在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身心的平衡。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与脏腑功能的协调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节气血。
在中医养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针灸。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此外,中草药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调理身体的各个方面。
另外,按摩、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方式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二、饮食养生中国人素有“吃”为天的称号,饮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饮食养生注重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可以通过调配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以下是中国饮食养生的几个特点:1. 调和饮食:中国饮食养生强调饮食要均衡,注重菜肴的搭配。
例如,通过荤素搭配、五味调和等方式,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平衡。
2. 食疗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很多与养生相关的食物。
例如,人参、枸杞、燕窝等食材被认为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要选择食物来实现养生的目的。
3. 饮食节制:中国人注重饮食的节制,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摄入适量的主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饮食和偏食。
三、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通过适度的身体锻炼来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中国的运动养生注重调节阴阳平衡,强调柔和的运动方式。
以下是中国运动养生的几个特点: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和内外调节的平衡,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2. 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练习身心的运动方式。
中医养生的自然之道
中医养生的自然之道中医养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身体、保护健康,其自然之道深受推崇。
本文将从中医的理论基础、养生方法和自然之道实践等方面,探讨中医养生的自然之道。
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人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人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万物皆由阴阳和五行组成,人体的健康与阴阳五行的平衡密切相关。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1. 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饮食平衡,以人为本。
不同的体质需求不同的食物调理,如阴虚体质的人宜多食用滋阴潜阳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等;而阳虚体质的人则需要多摄入温热补益的食物,如葱姜蒜、羊肉等。
2.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调节呼吸和体位,修养心神,调整阴阳平衡。
其中常见的有太极拳、气功吐纳等,这些方法通过舒缓肢体动作和深呼吸等方式,达到调和气血、舒缓压力的效果。
3. 中草药调养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疗法之一。
中草药有温补、凉补、滋阴、清热等不同功效,在中医养生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人参能够补气血,白术能够健脾胃,黄连能够清热解毒等,不同草药根据人体需求进行搭配和调理。
三、中医养生的自然之道实践中医养生注重与自然相和谐,倡导人们与自然的联系和亲近。
实践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顺应自然节气中医强调顺应四季变化,因此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要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调整。
如夏季要多摄入清凉的食物,如西瓜、荷叶茶等,冬季则要多食用暖性食物,如姜汤、红枣等。
2. 勤于锻炼身体中医倡导定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
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情,促进血液循环。
3. 和谐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保持心情愉悦,积极应对压力和烦恼。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交友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的平静和舒适。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中医调理环境问题创造健康空间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中医调理环境问题创造健康空间中医养生注重平衡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环境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中医的调理,我们可以改善身体的内外环境,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调理环境问题,为人们创造健康的空间。
一、气血流通的重要性中医强调人体的气血流通对健康至关重要。
气血不畅会导致身体各种疾病的发生。
而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阻碍气血的流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在创造健康空间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净化室内空气,降低环境对人体气血流通的影响。
二、清理家居中的有害物质现代社会中,家居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中医养生倡导利用草木的吸附作用,清理家居中的有害物质。
在家中摆放一些绿植或者养一些触手可及的宠物,可以有效吸收有害物质,净化家居环境。
三、合理开窗通风中医养生注重通风的重要性。
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流通,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为了创造健康空间,我们应经常开窗通风,促进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此外,中医认为不同的时间段和方位开窗通风对身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我们应该保持室内整洁,避免积尘和滋生细菌的环境。
此外,中医还提倡适当的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五、合理使用中药材中医养生中广泛使用中药材作为调理身体的方法。
在创造健康空间时,我们可以合理使用一些中药材。
比如,将一些具有驱蚊、防虫、净化空气等功效的中药材放在家中,既能抵御害虫又能净化室内环境。
六、中医养生的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创造健康空间时,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饮食调理方法来改善环境问题。
中医养生推崇饮食五谷杂粮,多吃新鲜蔬果,少食肉食和油腻食物。
同时,我们还可以合理搭配食材,食用一些具有清热、降火、解毒等功效的食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自然为本 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
自然为本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导读:道教以自然天道观为本,着眼于人,追求生命长久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独特的道教以自然天道观为本,着眼于人,追求生命长久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独特的四大养生法。
一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自然为本道教独特四大养生法返朴归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食母就是食气。
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1.老子的精气之说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
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
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
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2.老子的经络之说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
什么是养生之道
什么是养生之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4大养生之道养身养身便是从物质基础上养护生命,注意的方面:服食,饮水,运动,休息……养气暂时的理解还是呼吸吐纳,使人体内在小气场和外在大气场和谐共振,共生。
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之行血、肺之呼吸、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胃之受纳、小肠之化物、大肠之传导、三焦运行津液与元气、膀胱之气化、胆贮存与排泄胆汁以及四肢之屈伸、躯干之俯仰、目之视物、耳之闻声、口之摄食、舌之感味……人体所有生理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若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则身体安泰,反之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得不到应有的协调和统一,各自为政,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
比如心神不足则精神恍惚、失眠健忘,常常是提笔忘字、张口忘言;热扰神明则会出现神昏谵语;痰迷心窍多致举止失常或不省人事;痰火扰心更可怕——神志狂乱,登高而呼、弃衣而歌、呼叫骂詈(kì,责骂),不避亲疏。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养欲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
清心寡欲,专心致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刻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阅历也丰富了,慢慢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刻。
曲黎敏对中医的深刻和独特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她对汉字的理解。
因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每一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我们的文字,以便做到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过程。
“依乎天理”说“养生”
“依乎天理”说“养生”“依乎天理”是中医养生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意思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来调养身体,顺应天地之道来保持健康。
中医养生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认为只有顺应天理,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而“养生”作为中医文化的一部分,是指通过保持生活方式的平衡,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理调适等手段,使身体得到健康和长寿的保障。
本文将结合“依乎天理”这一理论,探讨中医养生的相关内容。
1.1 天地之道中医养生理论中,“依乎天理”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体健康的维护过程中,必须顺应天地之道,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按照古代医家邵康节的说法:“天为五行之主,地为五行之母,人则依天地之气而变通生化。
”也就是说,人的生存和健康是依赖于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来调节的。
1.2 顺应自然“依乎天理”在养生中意味着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四时变化,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人的生理活动受季节、气候、地域的影响,因此在养生过程中,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运动以及心态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保持身体的平衡。
1.3 天时(四时)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天时即四时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尤为重要。
春季阳气生发,宜舒肝解郁,夏季阳盛阴衰,宜清暑解热,秋季阴阳合而气爽,宜收敛养息,冬季阴气内藏,宜藏精养德。
人们在四时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的节气变化,根据五行的调理原则进行生活养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依乎天理”也包括了人在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顺其变化的原则。
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调节身体的生理机能,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外界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使之与自然界的节气相协调,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养生的方法和技巧2.1 饮食调理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血,有血海之称,所以它是人体储存荣养的倉庫。如 果肝血虚少或者染病,人的健康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6:古有医生一年只看四个病,春风,夏暑,秋湿, 冬 燥,就是这四个病,医生一年只开四剂药,就是:风, 暑,湿,燥,这四剂药。读者以为我离题了,非也, 这正是大道理套着小道理的说明,用小道理去适应大 道理的体现,从而体现了人天一体的道理,这就是五 行分阴阳;古人用简单朴素的道理,来说明人与自然 的关系与规律。我们党历来就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重 要性,年年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为了人民的健 康,从而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出现了无数的百岁 老人。让我们高举爱国卫生运动的大旗,去保护和創 造我们美丽的自然环境吧!
泰囧 80 心舍 www.Βιβλιοθήκη
泰囧
80 心舍
气血“补肺气睥气”健胃为主,如果是炎症那就应该 以利水清热消炎调理肺气为主[忌盐];肾主作强,主 骨,肾气充沛的人身体强壮有力。 2:脾土虚弱:土旺四季,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 冬腊月,这四季就应该好好调理脾胃,也就是说人的 脾胃一年四季都应该旺盛,人就气血旺盛身体健康。 如果一旦失调就应该以培补气血为主活血祛瘀为辅。 心为火,火生土,心主血脉,脾胃虚弱与气血运行不 良有关,因气行血行,气滞血瘀,若是炎症还要清热 消炎,脾胃越是虚弱,肝木就克制脾土,因心生血, 脾统血,肝藏血,肝血不足虚弱,肝脏叫急就导致气 血液运行缓慢与不良。这就是五行五脏互为因果的关 系,脾为后天之本,一切病都可以从脾胃治疗。 3:心藏神主神明,与魂,魄,意,志有关,心主血脉, 与人的气血运行有关,心生血,与血脉虚少有关,心 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主宰;心要正,就是正直;心要 静,就是冷静;心正你就乐观;心静气血就不紊乱; 心静神安,动静合一,心为火脏,肾为水脏,水克火 是一种自然之理,凡属肉类的飲食都补肾,但它必须 通过血液运行才能达到目的,如果高脂肪高蛋白食用 过盛,就会造成血道堵塞,交通叫急,再加上咸入肾,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水必克火,食盐过量,两种因素互为因果,必然导致 各种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所以佛家戒杀生害命,飲 食讲究清淡“清”就是汤中少油“淡”就是汤中少 盐,它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它致少是一半以上正确。 所以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的说法,以此养生则 寿。 如果心脏为病重在补气活血祛瘀, 辅以安神镇静; 肝为木脏,木就生火,辅以调理肝气,五脏是一个统 一体,相互调节,才能平恒阴阳,协调五脏,才能达 到治病的目的。 4:肺为金主气,与气虚有关,通调水道,与排尿液有 关,肺为华盖,为外卫,与外感病伤风感冒有关,但 感冒病有寒热之分,秋冬多为风寒感冒,春夏多为风 热感冒,但感冒病都与人的卫气不足外卫不固有关, 所以必须加强锻炼,自然少感冒,虚症以黃芪防风治 疗,实症祛邪为主。 5:肝为木脏主经,与经络有关,肝主风,与中风偏瘫 有关,肝开窍于目,与视力有关,中风偏瘫多从肝治, 经络之病多从肝治,视力有关多从肝治,肝为将军之 火与人的性格有关, 治肝病多为疏肝理气, 平肝熄风, 柔肝缓肝之法治疗。人的肝脏是一个重要器官,肝藏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墓”意思是人从大地而生而又回归大地进入坟墓。所 以土是人们生死都离不开的物质基础;金木水火它寄 于土之中,如果离开了土什么也就没有了,有了土就 有了金木水火,所以历代的战争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土 而战争,因为有了土就有了权利就有了一切,所以土 生万物, 可见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的“土”字排到后面, 原来它是一道“围墙”人们食土用金木水火;还有一 层意思就是土里长出的植物,花草树木给我们制造大 量的氧气,我们离开了氧气就无法生存;这就是人与 自然天人一体的道理。 三: 人与自然: 上面讲的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金木水 火土自然存在的自然现象;古人把五行加上阴阳就构 成了一部简单而又朴素的哲学。古人把阴阳五行这种 普遍的自然现象,广范的运用到人体的生理,病理, 治病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 古人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 人体是一小天,用大天套着小天,用小天说明大天; 用大道理管着小道理,用小道理说明大道理,用简单 说明复杂的天人一体的道理。水是万物生长之源,人 生来源于肾,所以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肾为水”“水 旺于冬;土是万物生长的资本,人的脾脏传导荣养来 维持生命, 脾为后天之本, 主气, 主肉“脾为土”“土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旺四季”;火是热能,是力量,是动力,所以人靠心 脏的跳动来维持生命,心主血脉“心为火”“火旺于 夏”; 人们利用金来制成各种工具, 武器来保全自已, 所以肺为华盖为外卫主气“肺为金”; 自然界中的木, 有生发向上, 善动之气, 人的肝脏也有善动生发之气, 肝主经,主风,“肝为木”“木旺于春”这是五藏的 五行属性。肾合膀胱,脾合胃,心合小肠,肺合大肠, 肝合胆,这就成了五行表里阴阳相辅相成相互牵制小 天地;古人有十官九通医的说法,也就是命理医理道 理理通八方。人离不开自然,就应该顺应自然,去保 护自然。 四: 自然阴阳五行在生理病理上的运用: 你要知道所 有的病,只能平恒阴阳,调节五行,順应自然规律才 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因为你生病也是因为: 阴阳失恒, 五行紊乱,为背了自然规律才受邪于不正之气,所以 你在哪里跌倒, 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吃药属于后天, 也只能起到一个辅助和调节作用,这就叫顺应自然。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 1:肾水失调:水生申,七月金,金生水:如果有肾病 的人,这时候你就要加强调理,加强锻炼,调节飲食, 加强荣养,否则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吃药应该以培补
泰囧
80 心舍
人与自然:养生之道: 一:什么是天:天就是整个大宇宙,古人所说的天, 实际上它还包括了一个阴阳的含意;天的俱体内容应 该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大自然的基本原素, 就是每时每刻和我们打交道而又奈以生存的金,木, 水,火,土。古人把金木水火土命名为“五行”五行 的含意是:“行”就是行走;行走就顺利,就没有坎 坷,没有灾难;相反:没有坎坷就没有顺利,没有失 敗就没有成功,没有灾难就没有幸福;所以五行有相 生”“相克”“相侮”因此:五行还要分阴阳,阴阳 就是强与弱,好与坏,恶与善,美与丑,真与假,男 与女,有正就有反;也就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属性;这 两种属性是推动万事万物资生与消亡缺一不可的两大 要素,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动力;两大要素就 是平常所说的阴阳,阴阳就是矛盾,矛盾就是阴阳, 它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克制,离开这两大要素什么也就 没有了。 二: 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基础: 自然存在的金木水火 土是我们生存的生活资源。土地是万物之源,古人把 五行中的“土”字命名为“墓”与“庫”;“庫”意 思是金木水火在其中有藏万物之意;“墓”是“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