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案例
心理健康实践案例及反思
心理健康实践案例及反思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为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几个心理健康实践案例,并对每个案例进行深入反思,以期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和关注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一:中学生焦虑症干预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近期因学业压力过大,出现焦虑症状,表现为担忧、紧张、失眠等。
实践过程: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其焦虑原因,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干预。
通过帮助小明认识并调整负面思维,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逐步缓解其焦虑症状。
反思:此案例表明,在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时,了解其心理需求、压力来源至关重要。
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预防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案例二:职场人际关系冲突调解背景:李女士(化名)在一家企业工作,因与同事发生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心情抑郁。
实践过程:心理咨询师对李女士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她认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教授沟通技巧。
同时,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缓解职场人际关系紧张。
反思:职场人际关系冲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心理辅导和团队建设,可以帮助员工提高沟通能力,增进彼此理解,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案例三:老年抑郁症康复背景:张大爷(化名)退休后,因生活空虚、缺乏社交活动,出现抑郁症状。
实践过程:心理康复师针对张大爷的情况,制定了一套康复计划,包括心理疏导、社交技能训练、兴趣培养等。
在康复过程中,张大爷逐渐走出了抑郁情绪,重拾生活信心。
反思:老年抑郁症的康复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和生活习惯。
多样化的康复手段可以提高康复效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总结:以上案例反映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人群的心理需求,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背景介绍:小同,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
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
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
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群众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明白的样貌。
我明白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
课后,多给他补习。
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构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
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带给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1.自律注意力训练:一名高中生发现自己经常分心,于是他开始进行自律注意力训练,通过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屏蔽外界干扰来提高注意力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分心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3.焦虑症干预:一位初中生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出现焦虑症状。
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了放松技巧和自我调节方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他学会了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并逐渐减轻了焦虑症状。
4.自尊心理教育:一位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缺乏自信,总是被动地退缩。
学校开展了自尊心理教育活动,鼓励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提升自信心。
通过和同学的互动和教师的指导,他逐渐变得自信,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5.解决冲突的技巧:一位中学生在班级中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学校组织了冲突管理培训,向学生介绍了解决冲突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培训,他们学会了有效的沟通和妥协,从而改善了班级的氛围和同学关系。
6.父母教育:一位小学生在家中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并出现逆反行为。
学校开展了父母教育课程,向父母介绍了良好的育儿方式和家庭沟通技巧。
通过课程,他们改变了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了更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
7.压力管理:一位大学生在备考期间遇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他开始参加学校提供的压力管理课程,学习放松技巧和时间管理策略。
通过课程的帮助,他学会了平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
8.上瘾行为干预:一位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使用手机并影响学习和家庭生活。
学校开展了上瘾行为干预活动,向学生和家长介绍了网络成瘾的危害和管理方法。
通过干预,他逐渐改变了对游戏的依赖,重拾学习动力。
9.情绪管理:一位初中生在家庭变故后情绪波动较大,常常陷入抑郁和愤怒之中。
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了情绪管理干预,通过情绪表达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他学会了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并逐渐恢复了心理健康。
10.接纳他人的差异:一位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经常发生冲突,因为无法接受他人的差异而引起矛盾。
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案例
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案例案例一: 情绪管理背景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上一直表现得很好,但最近却变得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甚至哭闹。
解决方案学校决定开展情绪管理教育活动来帮助小明和其他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他们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来为学生们进行讲座和互动活动。
在讲座中,学生们了如何识别不同的情绪,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对挫折和压力。
结果通过情绪管理教育活动,小明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频繁发脾气和哭闹。
他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从而改善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案例二: 自尊心培养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总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解决方案学校决定开展自尊心培养活动来帮助小红和其他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他们组织了一次班级分享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成就和优点。
同时,学校还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结果通过自尊心培养活动,小红逐渐建立了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并增强了自信心。
她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小红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大家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提升。
案例三: 压力管理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经常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要同时应对和升学压力。
解决方案学校决定开展压力管理教育活动,以帮助小李和其他学生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的活动,包括音乐欣赏、运动放松和冥想等。
学校还鼓励学生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分享彼此的压力和困惑,并寻求帮助和支持。
结果通过压力管理教育活动,小李学会了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通过运动放松和与他人分享压力等。
他逐渐学会了平衡和生活,减轻了压力的负担,并提高了应对困难的能力。
以上是三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学校的积极参与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的引导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篇案例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背景某初中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因研究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困扰。
为了帮助学生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决定组织心理辅导活动。
实施过程1. 班主任邀请学校心理辅导员来班级进行心理辅导讲座,介绍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2. 学校心理辅导员针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及互动,引导学生们分享彼此的心理困扰,并提供解决方案。
3. 班主任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们有机会表达内心感受,鼓励互相支持和帮助。
效果1. 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倾听和表达情感。
2. 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相互理解与支持增加。
3. 学生们的研究压力得到缓解,积极性和研究成绩有所提高。
案例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背景某初中学校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决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实施过程1. 学校组织心理辅导员和教师共同编写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并制定教学计划。
2. 学校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时间,每周为学生们上一节心理健康课。
3.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涵盖心理问题的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
效果1. 学生们对心理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2. 学生们学会了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压力。
3. 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案例三: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设立背景某初中学校发现学生们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学校决定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实施过程1. 学校招聘专业的心理辅导员,组建学生心理辅导团队。
2. 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设立固定时间,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学生可以自愿前往寻求帮助。
3. 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效果1. 学生们有了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能够更容易地分享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案例一:小明的研究压力
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经常感到研究压力很大,经常失眠,食欲不振。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一起进行谈话,了解了小明的研究压力来源。
通过与小明交流,发现他在研究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并且父母也对他的研究成绩有很高的期望。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学会了合理分配研究时间,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开始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缓解研究压力。
案例二:小红的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小学生,但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小红一起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发现,小红在班级里遇到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她变得消极和抑郁。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红学会了主动与同学交流,同时老师也加强了班级的团队建设,帮助小红渐渐融入班集的大家庭。
案例三:小磊的家庭问题
小磊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最近变得情绪低落,研究成绩也有所下降。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邀请了小磊的家长一起进行谈话。
通过交流,了解到小磊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磊情绪低落。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磊学会了通过书写日记来宣泄情感,同时老师也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关系沟通指导,帮助小磊重建家庭和睦的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学校心理辅导室某中学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开展以下活动:1. 个别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扰,心理教师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2. 心理健康讲座: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心理素质。
3. 心理素质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心理测评:开展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心理辅导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某高校实施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选拔了一批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负责以下工作:1. 收集反馈:心理委员积极收集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反馈。
2. 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3. 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赏析等。
4. 心理危机干预:发现同学有心理危机迹象时,心理委员及时采取措施,协助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干预。
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该校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案例三: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某家庭重视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的结合,采取以下措施:1. 亲子沟通: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 家庭心理辅导: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心理技巧,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辅导。
3. 共同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全家人的心理素质。
4.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长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该家庭成功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了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1. 阿明是一位高中生,最近总是感到疲倦和焦虑。
他的成绩下降了,朋友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阿明意识到自己过于紧张和担心未来的压力,学会了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恢复了学业和人际关系。
2. 小红是一位大学生,她患有社交恐惧症,导致她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和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小红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逐渐克服了社交恐惧症,提高了自信心。
3. 张华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导致他失眠和焦虑。
通过心理辅导,张华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改善了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4. 李明是一位中学老师,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挫败和无力。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李明学会了控制情绪,调整教学方法和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5. 小芳是一位初中生,她经常被同学欺负和排挤,导致她变得自卑和消沉。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小芳学会了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了自尊心和抵抗力,摆脱了欺凌情况。
6. 王先生是一位企业高管,工作压力大,容易发脾气和与他人发生冲突。
通过心理辅导,他学会了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技巧,提升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 小明是一位小学生,他经常因为学习成绩低而受到父母的批评和压力。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小明学会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改善了与父母的沟通。
8. 张女士是一位刚刚失去亲人的人,她陷入了悲伤和绝望的情绪中。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理解,张女士逐渐接受了亲人的离世,并学会了面对悲伤的情绪,恢复了正常生活。
9. 李先生是一位退休老人,由于失去了工作和社交圈,他感到孤独和无助。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李先生学会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分享生活,摆脱了孤独感,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10. 小华是一位高中生,她对自己的外貌非常不满意,导致她对身体有严重的恶心和不安的感觉。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篇
案例1:心理咨询师的讲座
在某中学,心理咨询师被邀请来给学生们做讲座,主题为“如何面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讲座中,心理咨询师分享了几个自我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
学生们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分享了自己的压力和解决方法,气氛热烈。
通过这次讲座,学生们了解到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了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班主任
某中学的班主任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他每周会安排一些班会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一次班会,班主任给学生们讲解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管理。
班主任还通过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这样的班会让学生们感到班主任的关爱和支持,增强了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
案例3: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
一所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们系统地研究心理学知
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
知识。
学生们反馈,这些课程不仅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提高
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个案例都体现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从讲座、
班会到课程设置,都是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的。
这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支持的。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案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某高中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了一项名为“关爱自己,成就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学校邀请了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教导学生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自我认知等技巧。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和思考,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交流。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有一个安全、私密的空间可以倾诉心声。
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成功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案例二: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活动某社区面对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开展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活动。
社区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学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教导居民们如何面对压力、管理情绪和改善人际关系。
同时,社区还组织了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坊,让居民们可以亲身体验心理咨询的过程并获得帮助。
此外,社区还推出了一本心理健康读物,每户居民都可以免费领取,并鼓励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这些推广活动,社区提高了居民们的心理健康意识,让他们学会了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并建立起相互支持的社区关系网。
案例三:心理健康课程的创新教学某大学的心理系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创新设计了一门心理健康课程。
这门课程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通过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们参与各种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心理咨询场景,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课程还安排了实地考察活动,学生们到社区、医院等场所实地观察和了解心理健康服务的实际运作情况。
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优秀案例充分展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通过专业的教育和支持,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心理健康实践成果案例
心理健康实践成果案例
案例一: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抑郁症患者
背景:一名30岁的女性,因为工作压力和个人生活问题,出现了持续的低落情绪、失眠、食欲减退等抑郁症状。
实践过程:经过评估,心理治疗师为患者制定了一套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并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
成果:经过12周的CBT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情绪得到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案例二:心理干预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
背景:一名退伍军人,因为在战场上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创伤事件,导致他长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困扰,表现为闪回、噩梦、易怒等症状。
实践过程:心理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名为“暴露疗法”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回忆和面对创伤经历,帮助他们逐渐减轻对创伤的恐惧和回避。
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疗法,患者的PTSD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创伤经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心理干预帮助焦虑症患者
背景:一名大学生,因为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出现了持续的紧张、担忧、恐慌等焦虑症状。
实践过程:心理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名为“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放松。
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训练,患者的焦虑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学习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案例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形成,有助于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形成个人化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情境中针对个体的课堂生活进行研究和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篇1一.案例介绍沈某是我班一位二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情境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学校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导致他产生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他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种压力,开始出现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给予小明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引导他正确应对学业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情境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她在班级中很难融入集体,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种人际关系问题使得小红感到孤独和无助,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红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她的社交能力,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情境案例三:家庭问题影响
小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导致小华在家中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低落。
这种家庭问题对小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的简要描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给予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经典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经典案例案例一:沉沦与重生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是班级里的学霸,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他在与同学相处方面遇到了困难。
他总是感觉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无法融入班集体。
他的同学们感到他有些孤僻、内向,久而久之,他成为了班级中的“局外人”。
这种情况下,小明逐渐开始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他心里明白自己需要改变,但不知道如何改变。
他开始回避与同学交往,经常一个人躲在教室或图书馆。
他的成绩也逐渐下降,对未来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幸运的是,小明的班主任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变化。
她决定与小明交流,倾听他的内心痛苦。
经过与小明的深入交流,班主任发现小明在家庭中长期受到高期望压力的影响,对自身的能力有着过高的要求,同时缺乏与同学建立友善互助关系的技能。
为了帮助小明重建自我认同和社交关系,班主任决定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干预。
班主任邀请小明的父母来学校,详细介绍了小明的困境和他对未来的焦虑。
父母受到了震动,并表示愿意与学校共同帮助小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从沉沦中摆脱出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他开始勇敢地与同学交往,学会倾听和沟通。
在班级集体中,他慢慢找到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小明的成绩也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平,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深入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认知和应对策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案例二:从自卑到自信小红是一个初中生,她长相普通,身材较胖。
小红因此感到自卑,经常被同学取笑。
在课堂上,她总是低着头,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渐渐地,她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同学交流。
这使得她在与同学的互动中缺乏锻炼,无法获得支持和帮助。
班主任决定帮助小红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她鼓励小红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班主任还邀请了一位专业的营养师,为小红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健康减肥的建议。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活动目的:1.在学习鲁教版品社课本第二单元《走进健康》中,学生们懂得了健康的真正含义是身与心的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了解心里健康的重要性。
二、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关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交往。
(二)辨析健康: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走进健康》这一课,了解了健康的含义,现在哪位同学来谈论一下什么是健康呢?2.指名来回答。
3.老师出示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
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4.老师总结: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残疾,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结合事例:1.老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健康,懂得了什么是健康,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事例,想请同学们帮忙辨析一下:事例一:《跳皮筋》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才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她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说完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小欣和小红也不跟小芳玩了,小芳又伤心又奇怪,怎么她们都不和我玩了?2.师: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案例3篇案例一: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背景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研究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决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实施步骤1. 策划心理咨询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参与。
2.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来学校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3. 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宣传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4. 提供匿名咨询渠道,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内心的困扰。
5. 组织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6. 定期评估心理咨询活动的效果,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效果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压力,情绪更加稳定,研究成绩和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背景由于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许多初中生面临着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决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实施步骤1. 设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2. 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程表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研究。
3. 邀请专业心理教师授课,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4. 在课程中引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的环节,以增强学生的研究效果。
5.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心理健康俱乐部或小组活动,加强交流和互助。
效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初中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学会了一些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
案例三:建立心理健康热线背景部分初中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与陌生人交流。
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匿名的倾诉渠道,学校决定建立心理健康热线。
实施步骤1. 设立心理健康热线的电话号码,并在学校内外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知晓。
2. 保证心理健康热线的隐私和安全性,确保学生能够放心倾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典型案例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典型案例分享案例一:校园心理辅导某中学组织了一次校园心理辅导活动,邀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咨询师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和个别咨询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了压力管理技巧、情绪调节方法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策略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二:社区心理健康讲座某社区组织了一场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了心理学专家给居民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讲座内容包括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应对、焦虑与抑郁的认知与管理、积极心态的培养等。
通过讲座,居民们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提升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案例三: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某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旨在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培训内容包括工作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冲突解决等。
通过培训,员工们学会了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案例四:互联网平台心理咨询某互联网平台提供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在线交流。
咨询师通过倾听用户的问题和烦恼,给予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五:心理健康课程融入教育体系某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融入到教育体系中,每周一次的课程时间用于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案例六: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某心理健康机构设立了24小时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咨询师通过电话和用户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提供适宜的建议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七:心理健康活动日某社区举办了一次心理健康活动日,邀请了心理健康专家和志愿者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
居民们参与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了心理健康意识。
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案例一:小明的自信心
小明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孩子,他在学校里常常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担心别人会嘲笑他。
他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注意到了他的这种情况,并开始通过一些活动慢慢培养他的自信。
老师首先让小明参与一些小组讨论活动,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种方式,小明开始逐渐熟悉和享受表达自己的过程。
然后,老师又安排了一些小型的演讲活动,让小明在同学面前分享他的想法和经历。
这些活动让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案例二:小红的情绪管理
小红是一个情绪波动很大的孩子,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大发脾气。
她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注意到了她的这种情况,并开始教她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老师教她识别自己的情绪,让她知道何时自己开始感到生气,并尝试找出引发生气的原因。
然后,老师教她一些冷静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倒数等。
通过这种方式,小红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开始更加冷静地处理问题。
案例三:小华的同理心
小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他常常因为自己的优秀而看不起其他同学。
他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注意到了他的这种情况,并开始教他如何培养同理心。
老师首先让他参与一些团队活动,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而不仅仅是研究成绩。
然后,老师还让他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让他亲自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喜悦。
通过这样的活动,小华开始明白到他人的感受,他的同理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以上的案例都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成长。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压力管理
背景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研究和家庭压力下感到非常焦虑和疲惫。
他的父母对他的研究要求很高,而他的同学们也经常竞争成绩。
解决策略
1. 和小明进行心理咨询,了解他的压力来源和表现。
2. 教给小明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
极思考。
3. 帮助小明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平衡研究和休息时间。
4. 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压力。
案例二:自尊心提升
背景
小红是一名初中生,她在班级中经常感到自卑和孤立。
她觉得
自己不够漂亮,没有朋友。
解决策略
1. 和小红进行沟通,了解她的自尊心问题的具体原因。
2. 帮助小红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鼓励她发现
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3. 鼓励小红参加班级活动和社交场合,培养社交技巧和建立友谊。
4. 帮助小红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例如提醒她保持良好的仪表
和穿着。
案例三:情绪管理
背景
小李是一名初中生,他经常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和情绪低落。
解决策略
1. 和小李进行情绪管理的培训,教给他情绪识别和调节的技巧。
2. 鼓励小李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他的内心感受。
3. 帮助小李找到情绪发泄的途径,例如写日记、参加体育运动或寻求艺术创作的方式。
4.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小李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以上是三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涉及到压力管理、自尊心提升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通过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双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双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双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案例一:倾听的力量
在某高校开展的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倾听的力量”为主题,组织了一次互动讲座。
该讲座邀请了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并安排了学生代表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交流。
在讲座中,心理咨询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倾听技巧。
随后,学生代表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倾听实践,学生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困惑与压力,并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倾听和解答。
通过这种互动形式,学生们得以释放心中的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并收获了倾听他人的经验。
案例二:情绪管理工作坊
某中学举办了一场名为“情绪管理工作坊”的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工作坊中,通过针对不同情绪的认知与分析,使学生们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工作坊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困惑,并借助老师的引导,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交流中,学生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还学会了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冷静、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等。
通过参与工作坊,学生们意识到情绪管理对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以上案例展示了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高校和中学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和知识传授,帮助学生们了解心理健
康知识和技巧,并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这些案例的成功实施,得益于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方法多样以及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等方面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案例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小学文化,企业职工。
父亲,初中文化,企业职工,双方收入均不高。
经询问了解,父母身体健康,无人格、精神上的异常,家族中没有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母亲很重视儿子的教育,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陪读,辅导写作业。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还算可以。
三年级上学期时,学校增加英语课程,由于读英语有口音问题,受到同学嘲笑,从此不学英语,测验总是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指着孩子骂:“笨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母亲为孩子加大作业量。
迫于母亲的压力,孩子学习也还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水平,其他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在班级里属于被忽视的孩子。
四年级开学初,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让他和同班同学情景模拟对话,对话结束时,说了句骂人的英语句子,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也表示这句话应景。
受到老师同学关注,心里很高兴,回家后告诉母亲,一向严肃的母亲也笑着夸了他。
因此一个多月来上课爱捣乱,爱讲脏话,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母亲无可奈何,经班主任陪同带他前来咨询。
主诉:一个多月来上课爱捣乱,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
个人陈述:从小妈妈就严格管我,弄得我很不开心。
在学校,他们也不愿意跟我玩,还叫我傻大个,成绩又不好,很自卑。
老师很少关注我,回家妈妈还骂我是“笨蛋”,他们都跟我过不去。
大概一个月前,英语课上,老师让我和同班同学情景模拟对话,对话结束时,我说了句What a stupid idiot! 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也表示这句话应景。
回家后将学校发生的事告诉妈妈,一向严肃的妈妈也笑了,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觉得受到从没有过的关注,从那以后我就经常捣乱。
妈妈和老师说你能帮我提高学习成绩,我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孩子个子比同龄人高,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讲话声音清晰,语言流利,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很正常,只是谈到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时,言语中充满了对老师、同学以及妈妈的不满和怨恨。
交谈中妈妈摸他头时,有明显的躲避行为和反感情绪。
母亲陈述:老师说这孩子小动作过多,让他遵守纪律,他就要捣乱,还经常骂同学。
在家里也是这样,一让他读书,他就变成哑巴,让他写作业,他就说没本子,整天对我瞪眼睛。
以前他也不是这样的,可与其他孩子相比,他在行为方面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表现反常。
班主任反映:这个学生行为不受约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所谓,甚至把老师的惩罚当作在同学面前露脸的机会,常常搞小动作以引起别人注意。
四、评估与诊断1、综合以上资料,对来访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如下:(1)近期无重大躯体疾病,身体无异常感觉,故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来访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原因,情绪强度和性质与现实处境相符,有良好自知力,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为近期发生,由现实刺激引起,属常形心理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反应强度可以理解,内容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问题持续一个多月、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排除精神分裂症。
(2)与神经症相鉴别:由于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又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是心理冲突的常形,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由于求助者的行为反应仅一个多月,内容反应只对有关的人员,尚未泛化到其他方面,情绪反应可以理解,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问题原因分析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1)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教育严格。
(2)老师和同学对其不认可、社会支持系统不良。
3、心理因素:(1)缺乏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2)存在认知错误:认为他的行为老师同学不反感,反而带来欢乐;老师同学的批评是对他的关注。
(3)人格特征:自卑、敏感。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收集到的资料与评估诊断,同来访者及其母亲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从目前来访者平均每节课和老师反嘴20次减少到5次;针对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不良:双方商定来访者每天主动和班里20位同学说话,人际交往时间由目前的20分钟/天,增加到60分钟/天。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正确对待他人的误解,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培养学习兴趣,完善个人人格,发展健康心态。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行为疗法基础理论】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
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进来的。
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 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
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例如代币法。
阳性强化法广泛应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①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②有权提出终止咨询;③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②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心理咨询时间和收费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 50分种。
八、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对适当行为实施强化(5)巩固咨询效果并结束咨询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7年10月16日 9:30——10:20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注意对求助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向求助者母亲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3)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4)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5)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母亲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6)通过与母亲与求助者协商,运用阳性强化法,减少来访者的小动作,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第二次咨询:时间2017年10月23日 9:30——10:20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采用阳性强化法,由母亲与老师详细观察和记录“行为反常”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并通过来访者的主观反映记录其当下感受。
方法:谈话法,阳性强化法法。
过程:(1)确定咨询目标;(2)在这次咨询中,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详细观察和记录“行为反常”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求助者一般在课堂上,与老师对抗的时候较多,比如老师要求写作业、回答提问、集中注意听讲等情况时,他就会故意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同学的矛盾一般是在课外时间,想参与同学的活动被拒绝时,他就会故意捣乱;与母亲的对抗是在家里,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母亲突然关掉电视机,或者母亲让他背单词,他就会摔东西发泄不满。
要求母子二人在家里每天交流并由母亲对以上行为与感觉进行记录。
第三次咨询:时间2017年10月30日 9:30——10:20设计新的行为以取代目标行为。
首先取得有关人员的配合,运用消退疗法,对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暗地里密切注意观察,期待其行为的转变。
当行为出现转机的时候要立即给以口头表扬。
然后运用行为契约法与求助者签订协议,使其自觉控制“行为逆反”的发生,以改善人际关系,养成适当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未来一周协议如下:1. 每天遵守课堂纪律,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课堂作业,老师当天在行为契约表上打“√”,完成哪样作业,在哪样作业后面打,放学之前与老师一起总结,表现好的,给以口头表扬。
2. 在家有母亲监督,每天完成回家作业,坚持读书 30分钟,若完成得好,同样在行为契约表上打“√”,并给以口头表扬。
3. 与同学交往情况有记录,如果与同学发生争执,自己主动退让,打“√”一次。
4. 每天做好课前预习,准备一个问题带进课堂,以便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
若问题解决,自己在行为契约表上打“√”。
5. 每天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一周之内为班级同学做一件好事,帮妈妈做家务活两次,并由自己记录打“√”。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7年11月6日 9:30——10:20对照行为契约记录表,对适当行为实施强化。
与求助者讨论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变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有哪些改善,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自己心理上有哪些感受。
针对行为的转变,咨询师给以精神鼓励,并监督母亲兑现诺言。
由于求助者的行为改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情绪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对老师和同学不再怨恨,对妈妈不再反感,并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然后咨询师与求助者商讨下周行动计划,继续记录行为反应,对正向行为结果继续进行强化。
第五次咨询:时间2017年11月13日 9:30——10:20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咨询师与求助者及其母亲交流上周计划实施情况,继续对心理感受进行反馈,监督母亲兑现诺言。
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 ,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对他实施的那些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的,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就不再对其实施金钱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