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文天祥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该诗歌描绘了作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0课《过零丁洋》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诗歌意境的体会。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诗句解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生字词:滩、零丁、惶恐、栖、犹、留、照、汗、青、丹、心、汗、青、丹、心3. 诗句解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 诗歌意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3)了解文天祥的事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敬意。

2. 答案:(1)见课本课后练习。

(2)见课本课后练习。

(3)示例:文天祥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他的事迹让我深感敬佩,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学期第十章节《过零丁洋》。

内容包括了文章的全文阅读理解,重点词汇的解析,以及作者文天祥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全文,感受文天祥的豪情壮志。

2. 掌握课文中“零丁洋”、“惶恐滩”等重点词汇的含义,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表达,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汇的掌握,作者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气和坚定的实践情景,引入本课《过零丁洋》的学习。

2. 课文阅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生僻字词,解释古汉语表达,指导正确朗读。

3.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背诵课文,检查理解程度。

6.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过零丁洋》2. 重点词汇:零丁洋、惶恐滩等3. 作者:文天祥4. 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2. 答案:见课后作业答案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文天祥的作品和生平事迹,深入了解其人格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重点词汇的解析:对于课文中“零丁洋”、“惶恐滩”等古汉语词汇,需要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以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 作者背景的了解:详细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其爱国情怀的来源。

《18 文天祥》教案

《18  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文天祥》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文天祥及相关历史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文天祥2、轻读课题。

3、交流认识:你了解他吗?4、指导读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天祥,与他近距离接触。

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文天祥。

二、学生初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

1、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文天祥。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再次读题:把我们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文1、指导:爱国是他的魂,文中哪些事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呢?请大家静心读书,找一找,可以旁批感受。

2、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概括。

3、交流:教师指导,指导朗读。

四、补充诗作,感受伟大。

1、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我们走近了文天祥,感受到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不仅是位民族英雄,还是杰出的诗人……他一生还有许多作品,同样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贞。

2、出示《扬子江》3、教师简介背景,学生齐读。

4、以“文天祥,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句话五、拓展活动他是我们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回首历史的长河,深情地赞美这些杰出的人物吧!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我在高效课堂达标验收时讲的,是借班作课。

这个班的学生反应不太积极,对于这一点我早有心理准备。

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的冷场,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缺乏丰富的教学机智。

无法自如的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如,冷场。

第一次初读课文后请学生谈感受时学生出现了冷场,无一人举手应答,在老师现身说法谈过自己的读书感想后,仍无人捧场。

此时,我匆匆带过。

反思后觉得如果能指导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再请学生交流,那时教师再变换一下方法,应该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的。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教学难点掌握品味鉴赏诗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

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二走进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简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读诗1老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及感情。

3指名读4小组读,理解诗意。

五品诗从—句,我想到了(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

例如:从首联我想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文天祥(S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文天祥(S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文天祥(S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18、文天祥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其爱国精神
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古到今多少个民族英用他们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
疆土于民族权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品读课文
初读课文,你认为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
以看出文天祥的……..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那你知道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那些事例?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
指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齐读
————-——文天祥
师小结:文天祥面对三年的牢狱生活的酷刑与折磨,面对死
亡的威胁。

表现出他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你想再读文中那些铿锵有力的句子来感受那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吗?
学习课文你想对这位民族英雄说些什么或感受?
指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铁骨铮铮千秋常在、永垂不朽让我们再来共同朗读这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遍。

四.作业
刘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文天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文天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文天祥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一课,被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所感动。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板书课题,图片)二、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并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生字词。

(让学生个人读,全班读。

)3、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

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

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

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

)4、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天祥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划出来。

(生读:在这危机时刻------抗元斗争之中。

)师板书:变卖家产作饷征集义兵抗元5、然而,(师读第四自然段)文天祥不幸被俘了。

被俘后,他是怎样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的?(分组或叫人读5至8自然段)6、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文天祥是怎样做的?能用一个词概括吗?(生:宁死不屈)师板书:被俘后宁死不屈7、交流:你觉得文天祥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说一说。

(生:爱国、不贪生怕死、不贪图富贵、为民着想------)8、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三、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巩固练习找出课文中文天祥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词背景了解、诗词意境体会、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词的含义,了解诗词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坚定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诗词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诗句,理解诗词含义。

5. 诗词背景了解:介绍文天祥生平及创作背景。

6. 诗词意境体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爱国、勇敢、坚定等品格。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诗句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生字词:摇摇、颠颠、零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戈矛。

3. 诗词背景:文天祥抗元故事。

4. 诗词意境:惊涛拍岸、零丁洋里叹零丁。

5. 主题思想:爱国、勇敢、坚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2)用诗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造句。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暴风雨来临,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词内容。

但在诗词意境体会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和启发。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文天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文天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文天祥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到处颂扬、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火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卑躬屈膝、花言巧语”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心得文天祥火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详细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心得文天祥火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详细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出示文天祥图)二、新课:1.学习生字词: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②出示课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到处颂扬、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这些词语中,哪个生字的字音容易读错,你快把正确的读音提示给同学们。

(重点读:脍)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提示给同学?2.整体把握课文: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分段)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火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爱国青年。

(第2自然段)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

(第⑶4自然段)文天祥回绝劝降,为国捐躯,杀身成仁。

(5—8自然段)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第9自然段)3.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论述。

报告、交流:围绕“火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文天祥教案设计教案

文天祥教案设计教案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2.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脍(kuài)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这正是他那炽(c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❶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第1自然段赞扬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qū)腐朽的时代。

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3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文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4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知识点详解☜2①这两句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宁死不屈、一心为国的高尚品格,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奠定了感情基调。

❶气节: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品格。

3②说明父亲对文天祥的影响很大,爱国已成为他一生始终坚持的信念。

4❷汗,在这里读hán。

❸惊慌失措: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1271年,蒙古汗❷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

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

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❸。

[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

《文天祥》教案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

《文天祥》教案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

《文天祥》教案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观念。

2、了解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现和表达内心感受。

二、教学内容1、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文天祥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历史贡献,以及他写过的经典诗文。

2、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明朝末年政治动荡的情况。

3、文天祥思想的影响:爱国主义,忠诚,正直,勇气,报国,崇尚自由与民主,等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学生在听讲中了解文天祥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和精神。

2、讨论法:围绕文天祥的人品、政治生涯、以及其所主张的“报国”精神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阅读法:学生阅读文天祥的优秀诗文,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了解文天祥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思想交流。

4、写作法: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评论。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文天祥的看法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图片、音频和视频加入讲解中,使得讲解更加直观生动。

2、图书图片:放置一些文天祥的专著和图片,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并且加深印象。

3、悬挂海报: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文天祥的名言、图片或诗歌,让学生在寻找自己座位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和认识文天祥。

4、教学游戏:可以设置有关文天祥的教学游戏,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有关文天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首先认识文天祥这个历史人物。

2、讲解:讲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及其所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在听讲中了解文天祥人物形象及其代表的思想和精神。

3、讨论:围绕文天祥的人品、政治生涯,以及其所主张的“报国”精神展开热烈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3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案精选范文一说教材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说教法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说学法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说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

(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才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说重点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晰,优劣分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

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

所以把它定为重点。

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教案:文天祥《过零丁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天祥及其作品《过零丁洋》的背景和写作目的。

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要情节和核心思想。

3. 掌握《过零丁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4. 培养学生对于忠诚和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1. 教材:《过零丁洋》的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于文天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过零丁洋》中所描述的不公正待遇的情况?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并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展开全班讨论,明确《过零丁洋》的主要情节和核心思想。

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1. 教师解释和讲解《过零丁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学生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文学欣赏:1. 教师朗读《过零丁洋》,带领学生用声音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氛围。

2. 学生欣赏名家演绎的《过零丁洋》相关视频,了解作品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思考讨论:1. 导入问题,让学生思考:文天祥为什么要写《过零丁洋》?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于题目的理解和观点。

3. 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展开全班讨论,总结文天祥写《过零丁洋》的目的和意义。

四、反思总结1.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学习《过零丁洋》,你对于正义和忠诚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写下学习笔记或心得。

五、作业1.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一篇作文,表达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文天祥和《过零丁洋》的背景知识。

六、板书设计文天祥《过零丁洋》重点词语:1. 运:意为行动、做事。

2. 俦:意为伙伴、同伴。

3. 西洋参商:意为卖进口商品的商人。

4. 参商:指经营进口货物的商人。

重点句子:1. 转眼看见我,时近桂花,应笑我今心事十香。

《文天祥》教学设计

《文天祥》教学设计

18* 文天祥南苑小学张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谈话引入新课。

①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句吗?(出示文天祥肖像图)②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所了解的文天祥呢?(出示文天祥生平介绍)③这句诗出自文天祥写的哪一首爱国诗呢?(听配乐诗朗诵《过零丁洋》)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8* 文天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汇报、指正、齐读。

区分:囚——因;正音:脍(kuài),铿锵(kēng qiāng)(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②课文主要写了文天祥的哪些事迹?2、同桌交流。

3、汇报,板书:组织勤王军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三、细读课文,感受品质1、合作交流:(1)用“”划出文天祥怎么做的句子;用“”划出文天祥怎么说的句子。

(2)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2、汇报:(1)汇报做的句子:A.“在这危急时刻,……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

”(文天祥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B.“张弘范又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他却以《过零丁洋》一诗作为答复。

”(出示《过零丁洋》,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从文天祥做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爱国精神(2)汇报说的句子:①指名说句子,板书:民族气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天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天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天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滕王阁序》的意义以及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3.掌握运用形容词、比喻的方法写作;
4.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听力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滕王阁序》的意义;
2.运用形容词、比喻的方法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宣传文天祥先生的视频,让学生对文天祥先生有一定的认识。

2. 学习文天祥
让学生自学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边学习边做笔记。

3. 理解《滕王阁序》的意义
1.教师解读《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传说;
2.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主旨;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滕王阁序》中的文字表达及修辞手法;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自己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

4. 运用形容词、比喻的方法写作
1.教师讲解形容词和比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形容词和比喻的方法来写作;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5. 阅读和欣赏文言文
学生自学并朗读《滕王阁序》,教师指导学生尽可能用文言文朗读,并解读文
言文中的语言特点。

6. 总结与评价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
1.使用形容词和比喻的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学生对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进行了解;
3.学生理解了《滕王阁序》的主旨;
4.学生能够朗读及欣赏文言文。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

分析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掌握文学常识,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的诗意及意境。

2. 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中复杂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零丁洋》的原文、译文及其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过零丁洋》,了解文天祥的生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背景。

提问学生关于宋元时期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历史。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过零丁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探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背诵《过零丁洋》。

写一篇关于文天祥爱国情怀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与其他代诗人的作品,如陆游的《示儿》,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如书法、政治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宋元时期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

2. 各组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解,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作文的完成质量。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文天祥》教案评析:问题与改进

《文天祥》教案评析:问题与改进

《文天祥》教案评析:问题与改进。

问题分析:1.教案存在口胡式教育目前,在很多学校的文天祥教案中,很容易出现机械式复制粘贴的现象,娓娓道来,背答一通,没有情感和生命,缺少了对于文天祥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多角度呈现。

教案的内容太枯燥,没有活力,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教案中过分注重知识点和考试成绩文天祥被誉为爱国诗人和思想家,他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在学生考试时获取高分而存在。

文天祥教案应该从文学欣赏、历史感悟、情感体验这些多方面去呈现和探讨,而不仅仅是为了铺垫考试。

改进方案:1.注重情感体验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教案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加强沟通和互动,从而使学生成为自我发现、自我思考、自我实现的主人公。

文天祥诗歌的美和文化的深度,可以让学生们在审美、情感和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2.多角度深入探讨文化内涵文天祥诗歌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多角度的挖掘分析,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天祥的思想、情感、艺术魅力和价值追求,并加强文化传承,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文化教育的魅力。

3.注重跨学科整合和新媒体应用在文天祥教案中,应该多加引入跨学科整合的思路,将诗歌、历史、哲学等重要领域进行有机的联合,将文化教育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文化产业、新媒体和创新科技的应用体验。

文天祥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在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考能力,加强文化内涵的多角度深入探讨,注重跨学科整合和新媒体应用,从而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文天祥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化,感受到文化,学会自主创造,以创造力引领未来。

18《文天祥》 教学设计

18《文天祥》 教学设计

18《文天祥》教学设计《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的传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本书以文天祥的一生为线索,通过描述他的成长经历、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的思想和情感变化等方面,展示了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爱国者形象。

本教材适用于高中学生,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文天祥的事迹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培养其爱国精神和价值观念,提高其认识国家、民族和个人责任的意识。

教学设计: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文天祥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文天祥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对文天祥的看法,开展简短的讨论。

二、学习活动(35分钟)1. 学生个体阅读《文天祥》的相关章节,理解文天祥的成长经历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梳理文天祥的主要特点和价值观。

3.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并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发扬文天祥的精神。

三、概念理解(30分钟)1. 教师讲解文天祥的相关概念,如忠诚、坚定不移、正直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举出其他正直的人物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与文天祥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四、思考延伸(4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课堂研讨,选择与文天祥主题相关的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撰写与文天祥思想相符的文章,可以是创作故事,或是写下对文天祥的敬佩之情。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相互交流彼此的作品,并对对方的见解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文天祥的主要特点和对他的评价。

2. 学生思考文天祥的思想如何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发扬文天祥的精神。

3.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是本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文天祥的事迹和思想,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爱国精神的伟大和价值,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文天祥教案

文天祥教案

文天祥教案文天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基本情况,如生平、主要作品等。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如《正气歌》、《出塞》等。

重点讲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思想,如他在忍辱负重的囚狱中仍然坚持不屈的精神,他以忠诚的态度对待国家和人民等。

3.阅读(2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天祥的作品,如《正气歌》、《出塞》等。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内涵。

4.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思想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文天祥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如忠诚、坚韧不拔、爱国等。

5.总结(5分钟)总结文天祥的主要思想和作品,强调他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文天祥的作品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份PPT,展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思想。

五、教学辅助1.图片等教具。

2.文天祥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让学生了解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思想。

通过阅读和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天祥的作品,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天祥的了解和思考。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六年级语文教案 文天祥【全国一等奖】

六年级语文教案  文天祥【全国一等奖】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天祥》教学设计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一小学汤丕前教学目标:1.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读读记记“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腐朽、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浩然正气”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文天祥资料。

2.学生看视频:百家讲坛:文天祥。

3.老师制作文天祥简介、录制歌曲。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从名人谈生死初步懂得人要死得有意义。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2.播放文天祥简介视频。

简要说说文天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初读课文,走近英雄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课文主要写了文天祥抗元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在文中标注。

(3)划出文天祥言行的语句,想想他是个怎样的人?2.检查初读效果。

3.过渡:作者写这三件事是想表现文天祥怎样的精神品质?三、角色互动,品悟英雄(一)组勤王军1.四人小组根据表格合作学习3、4自然段,重点画出文天祥言行的语句并写批注。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反复诵读重点语段,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

(二)拒绝劝降1.四人小组根据表格合作学习5、6自然段,重点画出文天祥言行的语句并写批注。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反复诵读重点语段,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3. 快速浏览7、8自然段,画出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语言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文天祥
1.指导学生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一课,被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所感动。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板书课题,图片)
二、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并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生字词。

(让学生个人读,全班读。


3、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腐朽的时代。

蒙古汗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
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

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

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


4、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天祥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划出来。

(生读:在这危机时刻------抗元斗争之中。

)师板书:变卖家产作军饷
征集义兵抗元
5、然而,(师读第四自然段)文天祥不幸被俘了。

被俘后,他是怎样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的?(分组或叫人读5至8自然段)
6、面对大元朝的威迫利诱,文天祥是怎样做的?能用一个词概括吗?(生:宁死不屈)师板书:被俘后宁死不屈
7、交流:你觉得文天祥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合课文说一说。

(生:爱国、不贪生怕死、不贪图富贵、为民着想------)
8、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却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真可惜!不过,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三、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巩固练习
找出课文中文天祥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