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分析
外国名家名著赏析(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潘旭指导老师姓名:王艳课程名称:外国名家名著赏析班级学号: 11134211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4月24日2012年 4月 24 日13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电子工程学院楼宇112 潘旭摘要: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在全知视角下具有限制性的叙述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描绘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抗争意识及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批判。
关键词: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在奥斯汀的著作中,《傲慢与偏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剖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奥斯汀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分不开的。
自小说发表以来,其叙述技巧引起了广泛的评论,纵观其评论,发现对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分析还是不够。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颠覆了以往男权统治下的话语权,采用了全知视角下,从女性的有限视角展示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生活,并首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让女性有了话语权。
因而,从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对叙事模式及其意义产生影响。
把性别和视角结合在一起的女性视角是指从性别入手来审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一种批评观念和批评角度。
本文将从女性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展现女性意识的意义。
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品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从小说的整体来说,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选择了全知视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场以及在每章节中奥斯汀看似无意的评述,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
”使读者顷刻间就能识别人物形象。
贝内特太太在全知叙述视角下,是作为被叙述对象而存在,她的那句总括式议论,与作者的价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读者与她的距离,读者高高在上地评判着贝内特太太,笑她的迂腐和无知。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女性的角色:《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涉及到了不同的阶层、年龄、性格、经历等方面,其中主要的女性角色包括了伊丽莎白·巴登、达西先生的妹妹凯瑟琳·达西、简·奥斯汀自己等。
这些女性角色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了女性的思想、情感、行为,并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女性的思想:《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持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其中伊丽莎白·巴登被视为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角色,她持有的思想观点表现为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反抗,她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个人自由,不愿意接受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压制。
女性的经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和家庭压力,其中伊丽莎白·巴登因为贫穷和社会地位的原因而面临着婚姻压力,她不得不在婚姻和自由之间做出取舍,这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不平等。
女性的情感:《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其中伊丽莎白·巴登的情感体现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婚姻的反思,她在爱情和婚姻之间做出了抉择,体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矛盾心理。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体现在女性角色、思想、经历、情感等方面,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反思和思考。
《傲慢与偏见》叙事手法范文

《傲慢与偏见》叙事手法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手法摘要在英国文学史上,简•奥斯丁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女作家。
她对传统小说中的不切实际的浪漫和传奇,进行了大胆地摒弃和改革,从而开创了英国18世纪末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
而她对写作中叙事手法的创新和完善更是使得她的小说成为了教科书般的写作范本。
本文试从四个方而分析奥斯丁最成功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手法,以期为推动小说创作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叙事手法中图分类号ilO4文献标识码a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
她对于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她摒弃传统小说中对于浪漫和传奇的过分夸大,而将对故事的叙述拉回到对现实中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影响至今,此后的诸多小说和作者都是源于她的启发和影响。
而奥斯丁对于叙事手法的创新和改革也使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了小说写作中教科书般的写作范本。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最成功的小说,其中更是以多种叙事手法展现了丰富的恋爱观与婚姻观,在成为了恋爱与婚姻小说中经典的同时,也成为了叙事手法表现的经典之作。
一对人物的立体式叙事手法《傲慢与偏见》并不是通过一个主人公来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而是通过一个家族的几个女孩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来表达作者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所以在对于人物的叙事手法上,奥斯丁采用了更加立体式的叙事手法,从而使得对人物的塑造更加立体。
如果单纯对一个人展开叙事,那么即使这个人的故事再丰富,观众能够看到的也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而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是同时对一类人甚至几类人进行叙事。
这样观众看到的便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几类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互相交织的立体的叙事。
相对于对某个人物单独的叙事,对若干人物立体的叙事可以更加丰富地表达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
而对于观众而言,则可以在对人物立体式的叙事中更能发现人性的问题。
由于作者所要探讨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单独的个体是无法呈现社会现象中所需要的对量的积累。
《傲慢与偏见》中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哓
sness)的普遍性证明,正式进入现代主义写作,由关注观念、 粕
思想及社会生活转为倾心于形式问题。戴维〃洛奇专门探讨
莛
小说艺术技巧的《小说的艺术》,在几个专题里评述了奥斯 坻
丁小说的表现方式,对于其作品的客观叙述、谋篇布局推崇
…
备至。弗吉尼亚〃伍尔夫从不讳言对于奥斯丁的偏爱,她指 诧
出奥斯丁的小说有一种奇特的简朴风格,甚至断言现代小说 蜿
与支配的叙述特权在 运用上却相当谨慎和有节制 ,在《傲慢
与偏见》重新建构了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
揖
格局,对传统的无所不知的叙事角度进行了适度的改造。小
说前十 章,非聚焦型叙事视角明显,叙述者全方位地观照着
宛
觥
事件与人物,但与此同时另一个事实也显而易见——对伊丽 巨
莎白〃班特纳小姐的叙述兴趣愈来愈浓。就在达西不由自主
著称,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二零零五年拥有七百多名
会员的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投票评选出五部英语小说中的
ゎ
经典浪漫作品,奥斯丁的《傲慢与 偏见》位居榜首,其次是 砣
《简〃爱》《飘》《蝴蝶梦》和《呼啸山庄》。近期的英国广
婵
奴
播公司的一项读者调查表明,多数女性认为《傲慢与偏见》 辕
是“最能改变女性对自己评价的一部文学作品”。 掾
稹
成为可能,所以语言是人生存的家园。语言不惟是人与世界 旭
的联结的通道,语 言能力其实隐含着话语权力,失落了对话
董
呒
语的控制就几乎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一个不可言说的世界
就是不可控制的世界。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者罗兰〃巴尔特致力于语言符
号的意识形态研究,写作在他的语言符号理论中有着特殊的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界的杰作,也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小说和电影之间,叙事策略的差异常常被人们所讨论。
本文将着重探讨《傲慢与偏见》小说与电影在叙事策略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小说和电影在叙事时所侧重的角度不同。
《傲慢与偏见》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通过作者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来展现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通过文字的描述,能够更加详细地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更多的空间去想象。
而电影则通过镜头、音乐、演员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叙述故事,强调视觉和声音的表现。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体,更注重通过画面和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氛围。
其次,小说和电影在叙述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小说可以通过回忆、倒叙等手法调整故事的顺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
而电影通常采用线性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要求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所呈现的情节和人物。
因此,电影往往需要删减或简化小说中的一些细节,以达到节奏紧凑的效果。
另外,小说和电影在角色形象的展现上也有一些差异。
小说通过详尽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心理,读者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角色的独特魅力。
而电影则借助演员们的表演来呈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观众可以直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感受到角色的特点。
虽然电影有着视觉的优势,但常常因为篇幅和时间限制,无法展现小说中的所有角色,而只能着重展现主要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最后,小说和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节奏上也有所差异。
小说可以灵活地调整节奏和章节,以适应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展示。
作者可以通过对话、事件的安排等手法,精确地掌握叙事的节奏。
而电影则受限于片长和观众的注意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展现情节和角色的发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综上所述,尽管《傲慢与偏见》小说和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也是由文学和电影两种艺术表达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

叙 述 者 偶 尔 也 对 达 西 的 内心 世 界 进 行 透 视 。第
四章 中 , 达 西 情 不 自禁 地 陷 入 对 伊 丽 莎 白 的 爱 慕 之 中, 说 到 达西 先 生 , 他开 头 并不 认 为她 怎 么漂 亮 ; 他
之 间 的 距 离 ,使 读 者 与 伊 丽 莎 白 站 在 同 一 立 场 上 , 与她一起观察一切 , 感受一切 , 体 会 并 欣 赏 伊 丽 莎 白的 富有 主 见 、 机 灵 幽 默 与 活 来自 聪 颖 。 如 在 尼 日斐
襄 阳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第 1 4卷 第 5期
d o i : 1 4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6 5 8 4 . 2 0 1 5 . 0 5 . 0 7 3
双 月刊
2 0 1 5年 9月
《 傲慢与偏见》 的叙事视角
祝 燕敏
( 电子科 技 大 学 中 山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 广 东 中山 5 2 8 4 0 0 )
公 开和 隐蔽 的评论 。【 l 1 首先 , 在《 傲 慢 与偏 见 》 中, 叙 述 者 常 集 中透 视 伊 丽 莎 白 的 内心 世 界 , 从 而 缩 短 了 读 者 与 伊 丽 莎 白
总是 一鞠 躬 。l 2 l 卢 卡斯 爵士那 趋 炎 附势 、 急 于攀 附权 贵 的心 理 活 灵 活 现 地 展 现 在 我 们 的 面 前 。在 这 样 的 过 程 中 读 者 越来 越 认 同 、 欣 赏 伊 丽 莎 白的 审美 、 价 值 观 和 判
意, 只有 伊 丽 莎 白为他 们 脸红 , 她“ 觉得 她 家里 人好 像 是 约定 今 天 晚上 到 这儿 来 尽量 出丑 , 而 且 可 以说 是 从来 没有 那样 起劲 , 从来 没有 那样 成功 ” 。又 如 对 于彬 格 莱小 姐 的心 计 , 吉 英 总是 从最 好 的方 面去 理 解 , 几 乎 失 却 了是 非 的 标 准 , 也 还 是 伊 丽 莎 白 敏 锐 地 觉 察 出 她 们 姐 妹 俩 的不 怀 好 意 。在 伊 丽 莎 白与 威 廉・ 卢 卡 斯 爵士 父 女 同 去柯 林 斯 夫 妇 家小 住 时 , 咖 苔琳 夫 人 的千 金来 访 , 读 者 与 伊 丽 莎 白 一 同 感 受 到 威 廉 爵士 的可 笑 。伊 丽 莎 自觉得 好 笑 的是 , 威 廉 爵 士正 毕 恭 毕敬 地站 在 门 口 , 虔 诚 地 瞻仰 着 面前 的蔚
《傲慢与偏见》点评

《傲慢与偏见》点评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她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婚姻大事的不同处理方式,展示了乡镇中产阶级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傲慢与偏见》展现了奥斯汀精湛的文学造诣。
她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情节安排紧凑而富有张力,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期待。
其次,从主题角度来看,《傲慢与偏见》深刻探讨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小说中的主角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最终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强调了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认为男女双方的感情应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此外,《傲慢与偏见》还通过对贵族生活方式的描写,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风貌和习俗。
小说中的贵族们注重礼仪和修养,这种生活方式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同时,作者也
通过小说中的贵族形象,表达了对贵族阶层的独特见解和批判。
总的来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学价值和主题意义的经典小说。
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奥斯汀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让我们思考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习俗。
无论是从文学、主题还是社会角度来看,《傲慢与偏见》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

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文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解读《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以描绘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展现了社会上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和压迫。
本文将从文学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探讨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觉醒、家庭地位与婚姻选择、社会限制与性别平等等议题。
一、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觉醒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角色展现了较高的自我意识觉醒。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这一主要女性角色,展示了她对自我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
伊丽莎白敢于对传统观念提出质疑,不满足于传统女性角色。
她拒绝了多次的婚姻提议,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对于傲慢的达西先生,她不向命运屈服,勇敢地捍卫自我。
这种自我意识觉醒为文学女性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表达。
二、家庭地位与婚姻选择在《傲慢与偏见》中,家庭地位和婚姻选择是女性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者通过班纳特家庭的描写,突显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家庭地位的重视。
班纳特夫妇没有儿子,女儿们必须依靠婚姻来获得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
作者通过班纳特夫妇对女儿们婚姻的不同看法,反映了婚姻选择对女性未来的影响。
这使得女性被迫在经济和感情之间做出选择,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
三、社会限制与性别平等《傲慢与偏见》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各种限制和对性别平等的不公。
女性在社会上缺乏独立和自主的地位,被迫依附于男性。
作者通过各个女性角色的展现,揭示出女性无法继承财产、无法参与政治等社会限制。
同时,通过班纳特先生的女儿们的打破旧规则的努力,呼吁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并表达了女性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综上所述,从文学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可以看出,小说通过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觉醒、家庭地位与婚姻选择、社会限制与性别平等等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压迫。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更是对女性地位与权益的深刻反思,激发了人们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追求。
《傲慢与偏见》赏析---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魅力的爱情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女主角伊丽莎白为切入点,讲述多个人物与
美好爱情的长篇小说。 作品里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魅力的爱情故事,一直是读者对各种影视剧改编讨论的焦点。
本文主要根据从《 傲慢与偏见》 的创作背景、写作特点、独特的视角、爱情因素身与作者创作环境,是赏析一个小
说的基础步骤。 简·奥斯汀在一生写作了多篇小 说,在英国 被 誉 为 将 古 典 与 现 代 主 义 结 合 的 第 一 人。 她的小说以英国田园乡村作为故事背景,将不 同人物的情感性格与所做决定的冲突作为小说线 索,将当时人民生活的日常细节、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爱情的观念展示了出来。 故事情节时而轻松愉 快,又时而细腻忧伤,在作者独特的视角下,用浪漫 主义的表达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给当时无数的读者 带来生活的启迪,为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 辟了道路。 ( 二) 《 傲慢与偏见》 的创作背景与介绍
98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 年
自己的丈夫班纳特先生相处十分和睦恩爱。 虽然 作为配角的出场有限,读者们仍然能感觉到他们夫 妻之间浓厚的爱意。 即使两人人会出现分歧,甚至 闹出过不少笑话,但依旧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深厚 情谊与平等相处的和谐美好。
5. 夏绿蒂·卢卡斯小姐。 这是一个同样有着 主见而智慧的女性,但受到家庭条件与多种因素影 响,使她的处事与行为也与其他人有了区分。 她面 对可能机会敢于主动争取,了解自身的实际需要, 选择了富有的柯林斯。 她相信爱情远没有金钱重 要,而她最后也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 但是对于夏 绿蒂的选择,作者并没有从传统的善恶二元的角度 去批判这个角色,而是将评论的机会留给了读者, 相信不同读者看待这个人物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 傲慢与偏见》 是简·奥斯汀于 1797 完成的 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成功 出版。 在作者的努力与坚持下,直到 1813 年《 傲慢 与偏见》 小说终于成功出版。 作品以一个乡村中 产家庭里诞生的女孩伊丽莎白,以她对爱情的追求 与情节为故事核心,而故事的矛盾以女主角伊丽莎 白与达西因为各自傲慢和偏见性格而影响耽误这 条故事 线 为 主, 最 后 解 开 误 会, 终 成 眷 属 的 故 事[1] 。 在 18 世纪末与 19 世纪初期的英国,女性意 识已经在不少人心中觉醒,但因为当时社会人们男 权思想的影响一直得不到表达与宣传,女权主义总 体处于一个传统与新派共存的阶段,这也为《 傲慢 与偏见》 的创作与出版后获得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叙事艺术

的精 心 之作
主要 描 写 的 是
19
世 纪初 英 国 一 个 普
。
叙 事 方式 反 映 了 人物 的独特 性 格 为聚 光灯 式 叙事
一 个场 景
【 习
、 、
其 叙事 手 法主 要 通 过 一 段 对话
、
通 中产家 庭 的五 姐 妹 的爱情 和 婚 姻 从 女 性立 场 出发
,
整 部小 说 主要
。
每 个人 物都 是 不 可取 代
,
均 发 挥着
内特 家人 在 收到 简 的书 信 后
同
,
,
每个 人 的反 应 均不 相
。
鄙视
”
… …
这 些语 句 直接 体 现 了 莉 迪亚 的 性格
并
。
于 社 会性 别 意识 形 态的 内 容 为 此 在 小 说 中 简 奥
了 小 说的 艺 术性
针对 传 统叙 事 模式 而 言
,
,
要 求从
且 可 以直 接 进入 读 者脑 中 进而 形成 莉 迪亚 的 形象
斯 汀 的思 想 观念 多 是 由女 性展 现 出来 言 展 现 自己 的看 法 现 作 者思 想
;
简
·
奥斯 汀
;
叙 事 艺术
分 展 现 了 此种 手 法
突 出 了 人 物性 格
。
在小说中
,
太 过 明快
轻松…
…
其 需要 增 添 一 些 阴 影
然而
、
,
多处显示 了 对莉迪亚性格的评论语句
《 傲慢 与 偏 见 》 创 作 于 9 1 世纪
2田
,
如
”
“
她即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揭示19世纪英国社会上对婚姻和社会地位的偏见为主题。
小说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叙述,通过她对身边人物的观察和内心感受,展现出社会上的傲慢和偏见,并对之进行批判。
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给了读者深入了解伊丽莎白内心世界的机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伊丽莎白是一位聪明、有主见的年轻女性,她对社会的偏见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因此她的叙述更加客观和真实。
通过她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人物们的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社会背景,揭示出社会上的种种偏见和虚伪。
这种叙述视角也使得伊丽莎白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密切的亲近感,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她的情感和行为。
伊丽莎白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她善于辨别是非,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
她不被社会的偏见所左右,坚持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她的思考、观察和判断,引导着读者从一个独立的角度来审视社会和人性,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
另外,第一人称视角还让读者通过伊丽莎白的心理变化去感受她从偏见到理解和认同的演变过程。
在小说中,最初伊丽莎白对达西抱有傲慢和偏见,认为他自以为是、看不起自己的人,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了解到了他真正的人品和内心世界。
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伊丽莎白放下了对他的偏见,并最终与他走到了一起。
总之,《傲慢与偏见》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成功地展现了伊丽莎白对社会偏见的抵制和自由的追求。
这种叙述视角使读者更加贴近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到社会的偏见和虚伪,促使人们对社会思潮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通过伊丽莎白的故事,读者也能体会到对偏见的批判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所需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解读《傲慢与偏见》

解读《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经典的爱情小说。
这部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之间的感情纠葛的描绘,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机智和幽默的世界。
故事的开端,班内特家的五个女儿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丈夫,这让他们的家庭陷入了一片焦虑。
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班内特太太决定将家中的财产用于支付两个女儿的嫁妆。
然而,班内特太太却对大女儿吉英和小女儿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产生了误解,认为她们过于傲慢和挑剔,不适合嫁给富有的人家。
与此同时,富家公子达西先生因为一次意外而对班内特家的长女吉英产生了误会,认为她是一个轻浮的女人。
然而,事实上吉英是一个聪明、独立且有教养的女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班内特家的五个女儿分别遇到了各自的爱情和婚姻挑战。
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纠葛是这部小说的核心。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机智、独立且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女性。
她对达西先生的傲慢和偏见感到不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最终放下了对他的偏见。
而达西先生则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误解后,终于明白了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意,并向她求婚。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诚和理解是建立美好感情的基础。
同时,她也通过班内特家的女儿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婚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和追求。
总之,《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幽默的爱情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性弱点。
这部作品不仅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经典小说,被誉为英国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绅家庭为背景,通过
对社会关系和个人心理的描写,展示了“傲慢”和“偏见”在人际交往中
的消极影响,并最终以婚姻的形式实现了主人公的人生转变。
本文将从叙
述视角和写作意义两个方面,探讨《傲慢与偏见》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小说的叙述视角是第三人称,通过旁观者的观察和评述,展现
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叙述方式使读
者能够客观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同时也让读者参与其中,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思考故事的发展。
同时,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现了伊丽莎白·班内特和
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描写了姐妹们的成长和婚姻选择。
通过多个
角色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每个人对于傲慢和偏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并
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此外,小说中各个角色的描写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伊丽
莎白·班内特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达西先生在表面
傲慢的外表下,实际上有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简·班内特忍辱负重,最
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些角色的塑造不仅增添了故事的情节,
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启发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
相处之道。
《傲慢与偏见》 结构主义叙事学分析

主要叙事结构
过程 旧的有序状态 →打破→崩溃 →混乱→恢复 →形成新的有 序状态
相貌堂堂、
有良好教 养﹑广有 家财、有 些倨傲的 贵族子弟
聪敏、美丽、
内心丰富又 自尊自爱的 出身绅士家 庭的“小家 碧玉
旧的有序状态
二人都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 没有发生任何关联 达西的密 友宾利搬到伊丽莎白家附近、成为 贝内特家的邻居则成了打破旧有秩 序的开端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由“事实”
构成的世界之中,我们生活在和 事实相关联的符号所组成的世界 中,意义并不是由作者规定的, 而是产生于符号的相互影响之中。
在18
世纪英国贵族文化中, 婚 姻是极为讲究门第观念的。这不 仅仅是为了维护贵族血统的纯正, 更多地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声望和 利益。
这种婚姻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维
护统治阶级的“象征秩序”上, 而并不顾及当事人的婚姻自主选 择权。所以那个时代贵族家庭的 婚姻是不自由的,往往受到家族 长辈的“象征性阉割”并被纳入 到整一的“象征秩序”之中
德布尔夫人反对达西娶伊丽莎白
的主要原因是伊丽莎白“出身卑 微、门户低贱”,处于“象征秩 序”之外。 伊丽莎白的回应:“他(指达西) 是个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 们正是门当户对。”
《傲慢与偏见》的 结构主义叙事学分 析
Βιβλιοθήκη 1107406010 宋皖湘 1107406011 袁雅婷 1107406012 王志花
《傲慢与偏见》,英国著名女性
作家简· 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 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 时社会上流行的赶上小说的内容 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 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 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 生活和世态人情。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作者/尹亚辉一、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没有自主权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尚未完善,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潮盛行。
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服从于男性。
在那个时代,女性无法享受到财产的继承权,没有任何经济背景,只能依仗嫁个好丈夫来保证日后的生计,以致但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男性都可以肆意地选择妻子,他们掌握着婚姻的绝对主导权,这种种的现实,直接导致婚后女性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
就像在《傲慢与偏见》中写道的,班纳特夫妇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先生过世后,他家财产就只能由远方的亲戚来继承,他的太太和女儿终将得不到任何东西。
因而,在当时,女子都希望嫁一个有钱人来保证自己后半辈子的衣食无忧。
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女性完全失去了自主权,甚至她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丧失了,不得不依附于男人,这也是造成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源。
二、《傲慢与偏见》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一)女性叙事视角,掌握自主权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影响着叙事模式及其意义。
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颠覆了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的唯诺形象,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让女性成为小说中的主角.让女性主导话语权。
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结,与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是分不开的,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来品读这部作品,进而彰显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
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由远景到近景的叙述视角转化,强调女性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直接引语的运用,让女性主导话语权,辅以间接引语来表现独特的女性视角。
在《傲慢与偏见》中,围绕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故事展开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主线,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揭示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特质。
重点写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经历了一系列“傲慢”与“偏见”之后,最终喜结良缘。
通过对这桩理想的婚姻的描绘,也反映出了女作者简·奥斯汀自己的爱情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女性也可以主导自己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 叙述视角 叙述学人物观 书信体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叙述学人物观书信体【中文摘要】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亨利·刘易斯把奥斯丁比作“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当代闻名的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说:“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奥斯丁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公认。
自从1813年《傲慢与偏见》问世至今,很多的学者对奥斯丁的这部作品做了广泛的研究。
传统的研究主要关注简·奥斯丁简洁的文笔、生动的形式、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以及其反讽艺术。
也有部分学者研究这部小说的主题和语言特征,但是人们对于它的叙事学特点不够重视。
这篇论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的叙事手法,以此加深读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更好地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
本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三个章节。
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简·奥斯丁及其创作背景,国内外学者对《傲慢与偏见》作出的研究成果,和叙述学的基本理论,还分析了本篇论文的研究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研究《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
首先介绍了叙述学对于叙述视角的分类,然后分析奥斯丁在这篇小说中使用的叙述视角:把客观的全知叙述和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相结合,使故事叙述既客观又可信。
两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和结合开创了叙事艺术的新领域。
第二章主要从叙述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即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并且还分析了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在刻画人物时,奥斯丁结合了这两种叙述学的人物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吸引力,令读者难以忘怀。
第三章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的书信体形式。
本部分介绍了书信体小说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书信在整篇小说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描绘人物特征、构成完整情节及交代突发事件。
最后是结论部分,强调了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的叙述艺术。
通过采用独特的叙述手法,奥斯丁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真实世界,赋予这部小说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43这位女作家在叙事视角上微妙的转换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
传统的叙事模式要求从始至终的叙事者,但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叙事视角从全知视角转变为伊丽莎白的限制性叙事。
在这个意义上,奥斯汀打破了传统,显示了她精通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叙事视角的转换。
帕西·路伯克说过小说创作技巧中全部复杂的方法问题都要受到视角问题即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支配。
由此可见叙事视角十分关键。
在《傲慢与偏见》中,全知视角和有限性叙事视角的转换和结合开创了叙事艺术的新领域。
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
作品中的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他还可以随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限制性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有不知道全局之处。
《傲慢与偏见》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的真实呈现,不仅仅是因为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更主要的是因为女作家对于叙事技巧的微妙运用。
在运用全知视角的时候,叙事者主要是交代故事背景,介绍首次出场的人物,做一些公开的评述。
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
”在小说前十章简生病之前,叙事者站在小说之外讲述故事,他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
有时他的声音与人物是一致的,有时他与人物不一致,有时他有仅仅是做一些公开的评论。
就在达西不由自主地爱上伊丽莎白而难以自拔之后,小说的叙述视角悄然发生了转换,伊丽莎白成为了小说的中心人物,在焦点转移到伊丽莎白身上之后,作为读者,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伊丽莎白的所见所闻,她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与她的感情距离更近了。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研究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研究[摘要]《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以其精致的生活化细节描写配以纯熟的叙事技巧让这个故事读起来充满自然气息,张力十足。
本文在分析小说零聚焦型全知叙事视角和内聚焦型叙事的切换的基础上探讨这种叙事方式的功能和意义:在小说叙事功能上,内聚焦型有限视角叙事可以制造悬念,曲折展现人物的性格,避免过于平淡;而有限视角最终聚焦在伊丽莎白身上则暗含了作家本人的精神立场,体现出了作者的女性主体意识。
[关键词]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意义一、引言《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以班内特家女儿的婚事为主要线索。
一开头温柔美丽的大女儿简与宾利先生的一见钟情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然而继续读下去却发现简这个角色却渐渐退居幕后,聪慧机智、不卑不亢、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成了主要角色。
故事主体部分以伊丽莎白和“傲慢”的达西先生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与柯林斯的无奈婚姻以及妹妹莉迪亚和军官韦恩的轻率私奔作为映衬。
作者本人曾把其写作题材比作狭小的“象牙”,然而凭借非凡的叙事才能,奥斯汀成为在象牙上雕刻的艺术家,简·奥斯汀以其精致的生活化细节描写配以纯熟的叙事技巧让这个故事读起来充满自然气息,跌宕起伏,张力十足。
戴维·洛奇专门探讨小说艺术技巧的《小说的艺术》,在几个专题里评述了奥斯汀小说的表现方式,对于其作品的客观叙述、谋篇布局推崇备至。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不讳言对于奥斯汀的偏爱,她指出奥斯汀的小说有一种奇特的简朴风格,甚至断言现代小说并不比奥斯汀、菲尔丁等为代表的古典小说高明。
二、视角理论叙事视角是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内视角(叙述者=人物)和外视角(叙述者<人物)。
《傲慢与偏见》 结构主义叙事学分析

贝内特家的邻居则成了打破旧有秩
序的开端
旧有秩序崩溃的开始
在舞会上,因为 达西的傲慢和风 度翩翩的威克姆 对他的诬陷导致 伊丽莎白对他产 生了偏见
旧有秩序的崩溃进一步发展
贵妇人德布尔夫人认为无论是财产 还是社会地位,伊丽莎白都无法与 自己的外甥达西匹配,为了阻止达 西和伊丽莎白攀亲, 她先是威吓伊 丽莎白,继而又去训诫达西,造成 一片混乱
达西和德布尔夫人只是在对待伊 丽莎白的态度上有所区别,而对 维持英国贵族的文化传统和体面 都是不遗余力的。
达西所取得的局部性的微弱胜利 最终会被纳入到以德布尔夫人为 代表的整一“象征秩序”的全面 胜利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达 西的胜利也就是德布尔夫人的胜 利。
死对头 结成同盟
开始:反叛 最终:臣服
《傲慢与偏见》 结构主 义叙事学分析
1107406010 宋皖湘 1107406011 袁雅婷 1107406012 王志花
《傲慢与偏见》,英国著名女性 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 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 时社会上流行的赶上小说的内容 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 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 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 生活和世态人情。
主要叙事结构 过程
旧的有序状态 →打破→崩溃 →混乱→恢复 →形成新的有 序状态
相貌堂堂、 有良好教 养﹑广有 家财、有 些倨傲的 贵族子弟
聪敏、美丽、 内心丰富又 自尊自爱的 出身绅士家 庭的“小家 碧玉
旧的有序状态
二人都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
没有发生任何关联
达西的密
友宾利搬到伊丽莎白家附近、成为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由“事实” 构成的世界之中,我们生活在和 事实相关联的符号所组成的世界 中,意义并不是由作者规定的, 而是产生于符号的相互影响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分析
姓名:杨兵班级:汉语09-2班学号:11094828
理论导入: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分:第一人称叙述是以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此外还有第二人称即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法国学者热奈特则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事视角。
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250页)
选择何种叙述视角表明的是一种叙述姿态,更本质地说,它暗含着作家本人的某种精神立场。
《傲慢与偏见》围绕班特纳家五个女儿的恋爱和婚姻来展开故事,这里有班特纳太太的喋喋不休,吉英的大家风范,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曼丽的矫揉造作,丽迪雅的放肆嚣张,达西的高傲冷淡,彬格莱的温文尔雅,柯林斯的口若悬河……通过频繁的舞会、喝茶、拜访等简单的生活场景把这一切铺陈出来。
小说设置的不再是男性或超性别叙事视角,主要人物形象不仅都是女性,而且在小说中占据了主动的叙事地位。
小说共六十一章,始终是围绕女性人物形象来组织叙事结构的,“小说的前十章主要以班特纳太太的大女儿吉英为叙述视角和叙事中心逐步展开小说叙事,后五十一章则是以二女儿伊丽莎白为叙述视角和叙事中心。
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就小说整体来审视,《傲慢与偏见》无疑选择的是零焦型视角,这是一种传统的全知视角类型。
这种叙述视角下,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
还可以随意的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总之,这种叙述方式因为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叙述者可以对作品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完全控制和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大部
分的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常常使小说内容变得通体透明而一览无余,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家的非难。
(文学理论教程,第250页)但奥斯丁却深谙留置叙述空白之于作品文学性的意义,对自己本可以轻易拥有与支配的叙述特权在运用上却相当谨慎和有节制,在《傲慢与偏见》中建构了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格局,对传统的无所不知的叙事角度进行了适度的改造:小说前十章,零聚焦叙事视角明显,叙述者全方位地观照着事件与人物,但与此同时另一个事实也显而易见——对伊丽莎白·班特纳小姐的叙述兴趣愈来愈浓;就在达西不由自主地爱上伊丽莎白而难以自拔之后,小说的叙述视角悄然发生了转换,零聚焦叙述退隐,限制性视角淡入,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内聚焦叙述出现在零聚焦叙事框架之中。
此时伊丽莎白不仅成为了小说的中心和焦点,而且故事里的人物、事件主要由她去耳闻目睹和见证,转述的也大都是她自外部接受的信息和产生的内心冲突。
而一般与她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物、事件被最大程度地遮蔽,整个叙述被尽可能地限制在她感觉世界与心理意识里了。
不同的叙述视角可以使同样的叙述内容产生并不一样的叙述话语和精神指向,关于谁的故事和从谁的角度讲述故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富有深蕴的寓意。
《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的转移使集中展现伊丽莎白的全部外在活动变得自然而然,也为我们打探她的情感世界提供了契机。
当我们掩卷沉思,并不难得出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一个关于伊丽莎白的故事的结论,由于作家给予了她极大的叙述热情和兴趣,整个叙述在她的视界里逐步展开,使之不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和叙述中心,而且由于作家将自身的价值判断、理想追求寄予在她的身上,她甚至成为了小说艺术世界的一个尺度。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很明显。
诚然,伊丽莎白论长相漂亮与性情温柔不及姐姐吉英,在才艺与举止优雅方面比不上彬格莱小姐,但她却是父亲眼中最引以为豪的女儿,对傲慢的达西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这其中固然有她天性活泼、聪慧大方等诸种原因,但更在于她那种建立在真才实学基础上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和精神上的优越意识,乃至于还包括某种迷人的反抗性格。
她不
再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和附庸,更不是作为男性欲望的客体对象而存在,相反在智商和精神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和独立,折射出了作家自身的女性人格理想和崭新的妇女观。
也就是说,伊丽莎白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暗含作者的代言人。
无怪乎奥斯丁说伊丽莎白是一切印刷物中最可爱的创造物,而且不能忍受那些连她也不喜欢的人。
《傲慢与偏见》中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将长期处于边缘和失势地位的女性推上了前台,并以女性的角度来展开故事叙述,这意味着对传统男性叙述方式的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张扬。
《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文学女性写作的开端。
如果说女性写作表明的是一种精神立场,那么对于奥斯丁这位女性写作的开拓者而言,尤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