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错过》教案设计

《错过》教案设计

《错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错过”的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旨。

2.分析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错过”的内涵。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错过》。

2.教学课件。

3.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错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错过?你有过错过的经历吗?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错过的事件?请简要概括。

3.分析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错过的原因,如:误解、冲动、自卑等。

(2)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错过的事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4.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如:小红、小明、小华等。

(2)分组讨论:这些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他们在错过中的表现如何?5.体会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2)分组讨论: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表达错过带来的遗憾和痛苦?6.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错过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自主完成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3)作文批改与展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阅读课文《错过》,思考如何避免生活中的错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错过》,让学生深刻理解错过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同时,注重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能存在理解不深刻、表达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主旨呢?”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关于“错过”的不同层面的含义,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错过教案(4)

错过教案(4)

《错过》教案语文组孙亚平教学重点:一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二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三“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一、导入:动人的歌曲回响在大地,我错过了聆听。

美丽的风景呈现在眼前,我错过了欣赏。

匆匆的时间溜过身边,我错过了把握。

--------亲爱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经历过哪些错过呢?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最难忘的一次错过吗?(学生回答交流。

)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杂文《错过》,听听他对错过的看法(师总结、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简介作者,明确体裁:这是一篇杂文。

杂文是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议论的一种文学散文,它既要传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见解,又要能通过文学手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杂文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可以叙事。

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议论文学习。

可设计在活动单上预习)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说说初读感受。

预设:生:人生中有很多错过,是人生常态,我们要习以为常生:有些错过可以再来,但有的就会永远失去生:我们要在错过中思考品味,提升自己------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内容,而且有的学生读得很深刻,我为你们越来越好的阅读能力骄傲。

过渡: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本文的体裁是---?(杂文或议论文)作者要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作者是针对哪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的呢?(“错过”现象)围绕“错过”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呢?引导:议论文常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人生路上有许多错过(1、2)(2)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3-6)(3)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7-13)(4)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14、15)三、细品文字,感受哲理过渡: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一个美人,好的结构则是她的优美身段,那么优美的语言则是她善睐的明眸。

好的语言需要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含蓄,有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来仔细品味其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错过》公开课教案

《错过》公开课教案
介休三中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课题 授 课 班 级 错过 课 时 一 课 时 课型 参与 备课 教师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5-5-14
主备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牛晓岚
324
王峰丽、安晓红、郭娟、王彩娟、李正叶、赵晓 娟、吕海军、武晓平
教师寄语
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各种关于追寻的巧合 和错过,编织着城市丛林里的忧郁和柔弱。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重点:疏通文意,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PPT (体现“十六字”、“八字”四环节模式,“让一让”理念) 补充修订
! 怎么办
„„总结全文(14-15)
课 后 反 思
个人反思:这次的公开课总体上还算满意,备课比较充分,教学设计自然流畅,切入点选得很好。 但是,有一个问题设计得较难,试讲的那个班还好,正式讲的那个班学生无法短时间理解,以至于 谈论很久都不是我预设的答案,这是我不该出现的失误。 集体反思:小牛的设计很新颖,注重骨架,感觉学生跟着小牛这样的老师对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很有 好处。可适当强调考点,揉进答题技巧。主要观点那个难找,重新设计一下问题。 审定人: 王峰丽
五、演练——不错过感悟
昨天晚上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大家在纸上写写自己错过的经历,现在,请大家结合昨 天晚上写的小片段,谈一谈自己对“错过”这件事的感受。
六、结语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
。 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1-2) (3-6) (7-13)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错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诗意。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错过》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错过》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错过》的内容和意境。

2.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苏教版《错过》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错过》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4. 分析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和诗意。

5. 探讨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6. 总结:对诗歌《错过》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错过》的读后感,深入探讨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表现错过主题的诗歌或文章,与《错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一首以“错过”为主题的诗歌或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及时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2.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针对诗歌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主题。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鼓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珍惜时光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这堂课不能再错过《错过》教案设计

这堂课不能再错过《错过》教案设计

这堂课不能再错过--《错过》教案设计在人的一生中,错过是一件让人深感遗憾的事情。

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人际关系。

为了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少错路,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对于“错过”的教育。

本文将介绍一堂关于“错过”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了解错过的原因、对错过的态度以及如何避免错过等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过的危害,了解错过的原因,明确对待错过的态度,掌握避免错过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归纳总结、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3.情感目标:通过融入良好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消极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值观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体现出举止、行为规范、礼仪、自信、勇敢、诚信、守时、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错过的定义和危害通过PPT、手绘图等方式,给学生介绍错过的定义和危害,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错过会带来的后果。

2.错过的原因通过PPT和案例分析,为学生分析错过的原因。

如:时间紧迫而不知道疏通的公共交通路线、没有及时处理手头上的事情等。

3.对待错过的态度通过PPT、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对待错过的态度,强调面对错误态度决定一切。

同时,介绍有良好心态、充实自己、勇于接受挑战等来面对错误的方法。

4.避免错过的方法通过PPT、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避免错过的方法,如制定计划、提前做好准备、改掉拖延症等。

三、教学过程1.老师用PPT介绍错过的定义和危害,同时列出一些常见的错过类型。

2.让学生分组,分析每种错过的原因,并列出避免这种错误的解决方法。

3.组内同学分享分析的结果,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比较和讨论。

4.老师用PPT介绍对待错过的态度。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加深对待错过的态度的认识。

5.老师用PPT介绍避免错过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方法更适合自己。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错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面对错误、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错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领悟课文所传达的珍惜友情、勇于面对错误、积极进取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题。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错过》的相关材料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作业本和答题卡,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错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错过》。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情感。

3. 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

4.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象征意义等。

5.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知识掌握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错过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错过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21课错过一、【教学目标】1. 学习辩证分析人一辈子体验的思维方式。

2. 体味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清楚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一辈子中的“错过”。

难点: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人一辈子的旅途中,咱们不时都面临着各类各样的机缘,能够游玩赏景,能够埋首苦读,能够享受亲情,能够勤奋工作……有的机缘抓住了,有的机缘就错过了。

同窗们,你们有过错过吗?有什么体会呢?让咱们一路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做家是如何看待错过的。

(板书课题)<二>探讨新知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今世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灵敏,擅长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很多具有社会试探的作品,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注音并说明词语:yímān hān sǒu jǐng贻误颟顸渊薮憬悟sùyùzhì情愫驾驭滞涩跳槽:比喻人离开原先的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

贻误(yí):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阻碍。

情愫(sù):真实的情义。

驾驭(yù):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憬悟(jĭng):醒悟颟顸(mān hān):糊涂,不明事理渊薮(sŏu):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址。

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草隔壁,兽所聚处。

文章的结构:(一)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很多。

(二)分析问题:人一辈子为何会有许多“错过”。

(三)解决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错过”。

(四)总结全文:不能错过“预定的车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缘,含笑抵达人一辈子终点站。

第三部份可分几个层次?一、(7到8节)意识到“错过”的意义。

二、(9到11节)具体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错过》,使学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勇敢面对人生的错过与选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错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性关怀,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错过与选择。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人性关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错过》的内容,了解作品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错过》,阅读原著,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错过》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原著,回答相关问题,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人性关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内涵和主题思想。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文学作品,与《错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作品之间的异同。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错过”为主题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与《错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错过》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错过》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错过》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错过》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错过》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言:《错过》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经典散文,它带有深意的情感,传达着作者对逝去的时间与事物的无奈与遗憾。

以此为素材,设计出一堂优秀的公开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处理人生的烦恼。

一、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错过》,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隐含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理解、思考、探究,培养学生了解时代变迁、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感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我肯定感。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⑴与学生交流历史文化,了解学生对时空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

⑵出示《错过》的文章标题和封面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并分析形象让学生猜想文中内容。

3. 阅读教学环节⑴齐读《错过》文本,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⑵学生独立阅读,实现深入理解,发现文章中的重要思想,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

⑶小组合作分享阅读心得,以思考启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情感教育环节⑴引导学生思考来自文本的情感信息: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残酷。

⑵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中,哪些重要的点和遗憾没有被实现?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⑶激励学生寻找美好,不断努力,珍惜生命。

三、拓展应用⑴参照《错过》作者的表述方法,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送别过去期望美好未来的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⑵围绕时间主题,组织学生的创意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诗歌朗诵、时间轴作画、历史人物的探究介绍等。

四、总结学生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对《错过》这篇经典散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下册 错过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错过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会坚持与勇敢。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让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message?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加强语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内容:1. 课文《错过》: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错过意味着什么,如何去面对和珍惜。

2. 生字词学习: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修辞手法分析: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错过》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错过与抉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错过》的内容介绍。

2.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错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错过与抉择。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人生错过与抉择的思考和感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错过》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文学作品、评论、人物传记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课文《错过》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内容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对课文《错过》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价值。

八、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错过》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并写下自己曾经错过的事情以及如何面对和抉择。

九、课后拓展1.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组织文学社团或读书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邀请作家或文学评论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错过》教学设计及反思

《错过》教学设计及反思
3.第7、8、9、10段:对比论证,强调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4.第6、14、15段:
第6段:比喻论证,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第14段:比喻论证:说明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的根本追求。奔驰的列车---人生,美景奇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错过,预定的到站---人生中最根本的追求
(四)精讲课文:
1.全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都有哪些?找出例段。
2、5段事实论证,7、8、9、10对比论证,6、14、15比喻论证。
2.第2段:事实论证,说明“错过”的事不少,作用是摆出事实,从而提出问题。
职业,错过跳槽;商场,错过衣服。---提出问题
第5段:买到一本书,取得一次突破,表示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
四、作业:
1.生字生词5遍
2.学习了本科,写一段200字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大小错过真不少
错 思路清晰
分析问题 为何有许多错过 结构严谨
二、讲授新课: (一)简介刘心武: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介绍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是以议论为主。请同学们来说说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诗中说得好,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当我们错过了一些事的时候,我们不要自怨自艾,一蹶不振,因为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我们要从那些错过中,吸取经验,争取接下来的快乐。印度诗人泰戈尔也曾说过:当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么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在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不要因为我们错过了昨天,于是我们就感伤着渡过今天。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心武的《错过》,学习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错过”。

八年级语文教案 错过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 错过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错过9篇错过 1《错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能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情感目标: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要学会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要学会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生有许多的错过,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我们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他对待错过又是怎样的人生体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注音生字词狂澜(lán)渊薮(sǒu)憬(jǐng)悟贻(yí)误斑斓(lán)驾驭(yù)情愫(sù)惆(chóu)怅(chàng)侥(jiǎo)幸颟(mān)顸(hān)滞(zhì)涩咀(jǔ)嚼(ju é)2、合作朗读老师朗读1-2段;两个学生分别朗读3-13段;全班朗读14-15段;朗读要求:(1)读准生字词;(2)注意语速、语调;(3)思考:作者认为该如何对待错过?3、文章具体论述怎样对待“错过”,这也是我们急需想知道的,请你找到对待错过的语句。

生读文本,明确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能含笑地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

生答:习惯、品味;把握人生的最关键的;……三、吟诵涵咏,合作探究(一)品析关键词——习惯品读1——6段,说说为什么要去习惯“错过”?出示文句:(1)是的,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2)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1)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2)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

刘心武错过公开课教案

刘心武错过公开课教案

刘心武错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刘心武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错过公开课话题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刘心武及其代表作品引入错过公开课的情境1.3 教学过程:引入刘心武及其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刘心武会错过公开课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第二章:探究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原因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可能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错过公开课对刘心武的影响2.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可能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三章:分析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影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刘心武错过公开课对个人和教育事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刘心武错过公开课对个人和教育事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3.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刘心武错过公开课对个人和教育事业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四章:案例分析:其他知名人士错过公开课的情况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知名人士错过公开课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对比的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其他知名人士错过公开课的情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案例的相似之处和差异4.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知名人士错过公开课的情况学生分组对比不同案例的相似之处和差异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5.3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六章:讨论公开课的重要性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公开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识到公开课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6.2 教学内容:讨论公开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分析公开课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6.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公开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公开课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第七章:策略分享:如何充分利用公开课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公开课的机会培养学生制定个人公开课参与策略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分享如何充分利用公开课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公开课参与计划7.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公开课的机会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个人公开课参与计划第八章:案例研究:成功的公开课实例8.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成功的公开课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成功公开课要素的能力8.2 教学内容:介绍成功的公开课实例及其成功要素8.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成功的公开课实例第九章:实践演练:设计个人公开课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设计个人公开课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设计个人公开课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动手设计个人公开课9.3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设计个人公开课的基本步骤学生分组动手设计个人公开课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指导学生改进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未来公开课的展望和期待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公开课的发展趋势和机会10.3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未来公开课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引导学生思考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原因解析:这一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刘心武错过公开课的可能原因。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

苏教版《错过》的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错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际交往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苏教版《错过》全文。

2.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象征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隐喻手法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2)详细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本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错过》主题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错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鉴赏能力。

3. 学生运用文本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与《错过》相关的音乐或短片,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又略带忧伤的学习氛围,以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

《错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错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错过》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文学作品《错过》为基础,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该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错过与后悔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

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培养其对人生选择和决策的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错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2. 探究文学作品中错过与后悔的主题;3. 分析主人公的选择和决策,思考人生中的重要选择;4.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5.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文学作品《错过》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2. 分析主人公的选择和决策,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3.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 导入:-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曾经有过错过的经历吗?有没有后悔过?-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过与后悔的主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背景介绍:- 介绍《错过》的作者、作品背景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时:阅读与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错过》的内容并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2. 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分析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和情节,以及主人公的选择和决策;3. 学生分组分享并进行讨论,探讨主题“错过与后悔”的深层次意义。

第三课时:探究与思考1.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思考自己曾经的重要选择和决策;- 分享对于人生中重要选择的思考和感悟;- 探讨如何避免错过和后悔;- 思考如何积极应对已经发生的错过和后悔。

2. 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讨论的成果。

第四课时:情感认知与价值观培养1. 学生们以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于《错过》所揭示的情感和价值的理解和思考;2.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念;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和对于错过与后悔的积极态度。

错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错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错过(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错过”的含义,能够运用“错过”一词来描述生活中的遗憾。

2.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珍惜当下、抓住机会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过去,从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错过》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分析“错过”的原因和后果。

3. 分享个人经历,探讨如何避免错过。

4. 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关于“错过”的情景剧。

5. 总结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错过”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课文《错过》,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思考其中的主题。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分析“错过”的原因和后果。

4. 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探讨如何避免错过。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错过”的情景剧,要求表演出来。

6. 总结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错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合作和创造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个人反思,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内化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错过》。

2. 讨论问题列表。

3. 个人反思模板。

4. 小组活动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错过”主题的理解。

2.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剧的编写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错过”的后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反思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反思自己的过去,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错过”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课文《错过》,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思考其中的主题。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分析“错过”的原因和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辩证分析丰富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2.品味课文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点、难点:品味课文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多媒体
设计思路: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教师加以指导,以此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思
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看投影,名言欣赏:张爱玲经典名句--
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
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问一
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这句诗告诉我们,当我们错过美好的事物时,一味的惆怅和沮丧只会使我们
失去更多。

·是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与机会,但错过并不可怕,也
不必作过多的遗憾与惆怅,关键是你如何去正确地对待错过。

今天,我们就来
共同品悟一下刘心武对错过的理性思考。

(●出示课件2:课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出示课件3)
刘心武:·当代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1942-)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后来又发表了一系列小说,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
二届茅盾文学奖。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文风严谨,
意蕴深厚。

三、文体简介:
●(出示课件4)杂文,即文艺性政论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常向读者阐明某一道理,一般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写作思路。

四、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5)
(一)整体感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并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词义。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 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出示课件6)(二)信息反馈: 1.注意字音词义:贻误颟顸渊薮憬悟
情愫驾驭滞涩力挽狂澜
●(出示课件7)2.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作者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

●(出示课件8)3.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结构:
(一)提出问题(1~2)→生活中有不少“错过”
(二)分析问题(3~6)→为什么会有“错过”意识到错过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7~13)→怎样对待“错过”把握错过的机遇,咀嚼错过的苦果
习惯、品味错过
(四)总结全文(14~15)→不能错过最关键、最美好的
用简要的话补全下列文字
大小错过真不少,不要为此空烦恼。

因为得失本一家,错过就是真生活。

有的机遇会再现,要化错过为掌握。

,。

(有的错过不再来,要细咀嚼这苦果。


人生错过无限多,要能习惯与品味。

小的错过不要紧,。

(只要大站不错过)
五、文章主题归纳:●(出示课件9)
文章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笑对人生的终点。

六、学生合作学习:●(出示课件10)
1.生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仔细品悟,小组内互相交流,畅谈感受。

2.生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语句,小组内讨论分析或求助于老师。

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出示课件11)原文精彩语句呈现,师生共同品悟:
(1)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有了错过而浑然不知,还为现状而知足,则意味着灵魂堕入了不明事理的境地。

(2)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在深切的追悔中,深入、细致地反省自己错过的原因,从而做到惩前毖后,转化为一种引以为戒的能力,即“升腾的能力”。

(3) 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
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4)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

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比喻:美景奇景比喻人生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机遇,预定的车站比喻关键的机会,关键的转折点
比喻(1)人生——奔驰的列车
(2)窗外的美景、奇景——小的错过
(3)预定的到站——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以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5)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

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意在说明“错过”与“没错过”屡见不鲜,又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是我们存活的见证人。

生动形象地说明“错过”与“没错过”是我们存活的见证人,正是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八、错过典型事例展示。

●(出示课件12)●(出示课件13)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在他人生最得意之时,一不小心,他就错过了最美好的仕途生活,走进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放弃心中的信念,在文学的天地中体味人生点滴况味,在山与水之间发现,原来平淡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味道。

他看淡了,看开了,悟出了“归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更高的人生境界。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

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

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

九、心灵感悟:●(出示课件14)生回忆自己曾经“错过”的事,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错过是人生的常态,不可避免,我们要积极面对,习惯和品味错过,要抓住时机,不要错过人生中根本的追求和最关键、最美好的事物,切不能对错过视而不见,将错过酿成过错!
十、老师寄语:●(出示课件15)
错过收获
错过河流,
那就要收获高山。

错过森林,
那就要收获草原。

错过了书写人生的第一页,
那就要在下一页,
记下最美的篇章。

十一、温故知新:●(出示课件16)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以致用》的相关练习。

十二、课后作业:
1.摘录文中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并反复诵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一定对错过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以
片断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