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景观建筑设计 大观景观设计 + 原作设计工作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景观建筑设计| 大观景观设计+ 原作设计工作室

项目名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

项目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安浦路(丹东路-渭南路)

项目规模:67000平方米

设计公司:上海大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大观景观)+ 原作设计工作室(原作)委托方:杨浦区浦江办/杨浦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17年10月

背景与挑战

位置/特色/现状/挑战/机遇/工作模式

基地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两个轮渡站之间,属于杨浦滨江南段二期,拥有近1.2公里的水岸线。大约一个世纪前,杨浦滨江沿线就已经有了服务于上海的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等市政设施,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与纺织和制造相关的工厂,十分繁华。

▲杨浦滨江南段二期鸟瞰

工业发展持续促进了周边产业相关人口的增加以及大量居住区的建设。随着改革期的产业转型,多数工厂关闭或外迁。但大多数居民们却习惯了熟悉的环境,选择留下,如今杨浦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社区老龄化趋势也开始显现,人们对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后工业时代遗留下的空置工厂建筑与废弃码头,阻挡了来自周边社区的人们走入江边,也切断了沿江而行的步行动线。另一个大的挑战是防汛体系。基于上海是一个人口超过3000万人的高密度城市,黄浦两岸执行了千年一遇的防汛标准,防汛墙顶部要比周边地坪高出2-3米,导致无法看到江面。

▲场地原貌

2015年,上海发起了一个三年计划,以实现中心城区黄浦江岸线的全部贯通,创造一个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杨浦滨江,这一工作由浦江办负责协调,包含土地置换与谈判,规划与导则的编制,以及建设管理。

在更早的10年前,设计师团队就已经开始配合前期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并将工作成果作为最终设计的依据。

▲全新的、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

三道与健康生活内容/对于项目的意义/对于使用者的意义/未来的发展

滨江漫步道、跑步道与自行车道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的绿道系统,被简称为“三道“。自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的总长恰好相当于一个马拉松赛程。基地是其中的一个端点。三道计划是滨江空间从封闭到开放转变的重要里程碑,继而推动了整个6.7公顷的公园项目。通过高架的人行天桥或步道,所有断点,如渡轮站,支流河,高桩码头和敏感区等等都被连接,实现了连续的步行动线。

▲平面图

类似上海这样的高密度大城市通常缺少开放空间,更缺少可供户外锻炼的场所。三道重新定义了滨江公共空间,并倡导了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专用颜色喷涂的跑步道和骑行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江边健身。三道沿线设有可供休息、补给与简单医疗的服务驿站,也全程采用了无障碍的坡道设计。从清晨到傍晚,一直有各种年龄段的使用者。

▲跑步道和骑行道

▲坡道

▲滨江步道

更多的步道从三道延伸至周边的商务区与居住社区,形成了一个便捷的步行交通网络。远期与公交站点、地铁站以及作为水上交通节点的轮渡口的接驳,杨浦滨江在将来能够服务更远的范围。

▲无障碍坡道▲跑步道近景工业遗存与更新

现状/场地/遗存/工艺/活动

所有的高桩码头都被保留并重新利用以避免了不必要的新建工程费用增加以及水域面积的减少。宽阔的尺度与承载力非常适合作为大型活动的场地。10吨级码头起重机完全保留并成为新的视觉焦点。起重机脚轮的形式应用于长凳设计,放置在河边的保留轨道上。根据安全要求在码头上设置了栏杆,避开了所有现有的系缆桩。原始混凝土地坪通过抛丸平滑,保留了使用的痕迹,也令步行体验变得更为安全和更舒。整个项目使用的材料包括预制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彩色沥青,而放弃使用天然花岗岩饰面。这些材料最接近旧码头的质地,并带来整体和连续的铺装效果。

▲高桩码头被保留并重新利用

▲码头起重机完全保留并成为新的视觉焦点

基地里最有特色的部分是打捞局,历史上曾是创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如今已不复存在。工厂边界根据历史地图进行了部分重建。企业的大事记在细部设计中以图片、雕刻展现,作为一个室外的展览场所融入公园中。历史并非总以严肃的方式来呈现,在休憩的空间之中以更友好的方式传递给来访者。未来通过扫描景墙或坐凳上的二维码,到访者还可以获取更多的资讯和故事,用科技的方式增加了人和景观的互动。

▲工业遗存与更新

结合樱花树下阶梯型布置的长凳,高桩码头转变为露天剧场的舞台。江对岸由粮仓改造的艺术馆成为背景。以木和预制混凝土为材料的座位,大部分都面向江面,围绕着优雅的植栽,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空间,让夏日夜晚举办的露天电影和跑步派对充满了吸引力。同时,一条专用于打捞救助局工作的紧急通道,以无障碍坡道形式与露天剧场巧妙整合为一体。高桩码头与陆地间的空隙用钢格栅步道建立了联系,可直接观察到潮汐变化,并听到浪花声。

▲江对岸由粮仓改造的艺术馆成为背景

▲高桩码头转变为露天剧场的舞台

▲樱花树下阶梯型布置的长凳

▲花园坡地和休息区

防汛墙与公园

两级处理/视线/斜坡/隐藏结构/植物/绿化率

景观设计师与水利工程师合作,将原来的单一防洪墙改造成两级系统。第一级墙顶部与保留的高桩码头地面高度相同,形成连续的活动空间。第二级墙采用了千年一遇的标准,位置后退了20~30米,完全隐藏在景观覆土和种植地形中。面对江面的6%草坡,可供人们舒适地欣赏黄浦江美丽的城市天际线。新的防汛体系以弹性的方式在减少台风和暴雨威胁的同时,丰富了景观地形的变化。

▲剖面图

▲码头地坪

城市道路与防汛墙之间的绿地设计为雨水花园,减轻了风暴期间市政排水网络的负担,也使得硬混凝土墙不再是负面因素。此外,地埋式的雨水收集装置,为绿地提供了灌溉用水。林下的架空木栈道和休憩平台节点作为生态教育的空间,可以帮助人们进入并了解海绵城市的意义。

▲服务设施

▲雨水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