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论文公允估值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公允估值技术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关公允价值估值的几点思考
摘要:计量属性一直是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公允价值的估值问题。文章着重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2008年那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把会计又一次推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很多人将此次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不当。其实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公允价值(而是在于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而非根源。会计准则只是服务、跟随于市场,而非领导市场,公允价值计量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让投资者看到了真实情况,如果停止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只会削弱投资者信心,使计量模式回来历史成本,又会是一种倒退,并且危机并不会因为公允价值的取消而消失。所以,面对现在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该被继续使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美国执行了近20年,缺乏可操作性一直是一
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何衡量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值是一切计量属性的基础,其他计量属性都是市场价格的衍生物。市场经济中要进行交换(交易),交换价格的基础只能是市场价格,其中包括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价格主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即它始终追随市场价格的消长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数值,公允价值的一切计量都和市场信息息息相关。综合美国SFAS15号准则,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大多按优先顺序把估值所依据的标准分为三类:第一层级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此时公允价值就是活跃市场中的市场价格;第二层级是交易处于不活跃的市场中,此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来确定;第三层级是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公开市场价格信息,此时,公允价值需要某些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来确定。纵然准则给出了三种公允价值估值的确定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怎么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数字”更接近公允、更接近“市场”,还是有一定的操作困难。
首先看第一层级下的估值技术。在此层次下,有公开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较好确定,可以直接根据市场报价确定金融产品的价值。但是当金融工具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时,由于金融产品此时的流动性极低,不会也不可能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和类似交易的市场价格,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各种估值模型来估计其公允价值,但是不同模型及使用
的变量参数会存在差异,从而使得此时的估值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来较强的主观性,所以,在第二和第三层级下的公允价值的估值着实考验会计人员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把握、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对会计技术的运用。在第二层级下,不存在某种金融产品的活跃市场时,就要使用类似产品(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此时选择的同类产品不应当只选取一个作为标准,可以选取二到三个同类产品,把它们各自的市场价格确定好,再对这几个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加权平均或简单的算术平均,从而计算出一个价值,可以把这个价值作为公允价值,而且在选取这两到三个同类产品时,最好不要只根据某个管理层的主观意见确定同类产品,可以参照董事会、投资者的意见,必要时可以咨询CPA的意见来定夺,总之把主观人为的输入因素降低到最低点。关于在第三个层级下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的确定。在此层级下,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市场价格信息,这时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来建立合理的估值模型。目前较为常用的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收益法是在第三层级下比较合理的估值方法。收益法是将未来投资(比如现金流量或盈利)通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此时,需要管理层确定某项金融产品的未来各期受益,需要借助财务管理的某些知识来确定未来各期的现金流量。SFAS157把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的市场输入信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这点可以看出,即使此时没有相关的活跃市场信息,也要求报告主体在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之前必须充分掌握大量的与资产、负债
相关的市场信息,因为信息的获取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估值技术。在第三层级下的公允价值估价技术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主观因素,这时可以采用进行修正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比方说,在每月的月初和月末都对某项金融产品进行现值的估计,采用月初和月末的平均值做为最终此项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这样在某种程度下,可以弱化主观因素对第三层次下估值技术的影响。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环境发展和要求。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和呈现上升趋势,经济环境也逐渐完善。会计计量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过度是必然趋势。通过国家政策、法规、会计准则的不断探索以及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不断熟悉和掌握,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必将得到普遍推广和良好应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4、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