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精选13篇)

荷叶圆圆评课稿(精选13篇)荷叶圆圆评课稿篇1一、有层次地、反复地进行识字教学: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如“摇篮”一词: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了?你们见过摇篮吗?见过的小朋友能告诉我摇篮做什么用的?谁知道“摇篮”的“篮”字为什么要用竹字头?(古代钢铁很少,人们大多用竹子编篮子用。
)伸出你们的双手,把你的手当作摇篮摇一摇。
这样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二、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
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如在朗读小水珠一段时,有的学生认为小水珠很可爱;有的同学认为小水珠很开心,不同的感受使他们的朗读也不同。
读小鱼儿那段时,他们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
三、不能孤立写字教学教师把第二课时完成上成了低段的阅读教学,没有写字的版块,在低段的课中我们强调写字。
荷叶圆圆评课稿篇2《荷叶圆圆》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成功之处: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低段语文教学应遵守的语言规律。
识字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是重中之重,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本课生字,是我教学的重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往往认得比较快但忘得又快,所以在教学中我以读文为载体,识字为目的,反复地让学生读,以便更好识记。
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品读,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课文描述的情境,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感受夏天的美。
《荷叶圆圆》评课稿(精选6篇)

《荷叶圆圆》评课稿(精选6篇)《荷叶圆圆》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叶圆圆》评课稿(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叶圆圆》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一文,感触颇多,受益匪浅,《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文章充满童趣。
陈老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文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情设计了丰富生动的精彩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就此次教学活动,我与各位老师分享下自己粗略的感触。
首先,陈老师非常注重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入境感悟,感受荷叶的美,以及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陈老师创设的这种生动活泼而又轻松的情境氛围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陈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运用课件给孩子们展示了美丽的荷塘,学生一下被吸引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随着情境动画认真倾听课文范读。
当品读到“荷叶是什么样子时”,陈老师又借助荷叶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从而对文本中“圆圆的”、“绿绿的”等词语的运用感触更具体,更形象,学生读到这些词时,就有画面感,读的也有滋有味。
陈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运用充满童趣,生动的语言创设了一个个小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想象自己就是那躺在摇篮上的小水珠,展翅的小蜻蜓,放声歌唱的小青蛙,还请学生模仿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在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文中渗透的快乐情绪,从而使达到有感情朗读文本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其次,陈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陈老师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了不少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快,在学习开始,陈老师创设了游玩的情境,让学生的关注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接着在学习生字时,陈老师除了注重让学生读准生字词,还结合了“我说你猜”的猜字谜游戏、识字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生字的同时,又让学生对生字的构字结构记忆更深刻、形象,再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蹲、摇”等动词时,不是生硬地方式介绍生字,而是采用了课间操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认识了生字,体现了在生活哦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
荷叶圆圆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荷叶圆圆》评课听了陈老师的这堂课,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课文中富有童话个性色彩的语言和陈老师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悦耳动听的声音以及特有的亲和力,仿佛夏天一股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能够大胆尝试并创新式小组化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能从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低年级学生小,有意识注意时间短,老师采取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遵循了教育规律。
整个课堂的小组化合作学习,学得井然有序,兴趣盎然。
创境导入有效。
低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将他们擅长并且热爱的表演引入到课堂中,让他们演一演,在表演中巩固了课文,理解感受了课文中故事人物的思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陈老师让学生戴上漂亮可爱的头饰,提前演一演今天要学的课文,台下的学生看到小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的眼球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吸引到课堂上来,创境引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先学后教。
优美的荷叶图,渲染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陈老师让学生欣赏一池碧绿的荷叶图,然后说:多美的荷叶啊!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看着那一池碧绿的荷叶,我们听课者和学生都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荷塘中,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增加了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样子,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学生带着“这美丽的荷叶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呢?”老师以荷叶引来的小伙伴有()、()、()、()还有()。
这样句式,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很快找出了小水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老师童真童趣的把这四个小组叫成小水滴宝宝队、小蜻蜓飞行队、小青蛙歌唱队、小鱼儿游泳队。
每个组选自己喜欢的队读这段内容,老师给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自学目标:我们是谁?为什么?这个目标很简单但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自学的内容和任务,指向性很强。
荷叶圆圆评课

《荷叶圆圆》评课稿——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授课教师:张丽评课人:郭英《荷叶圆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诗。
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文本中富有童话人性色彩的语言令我印象深刻。
因此,指导学生生动、有趣地读好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
在讲读课文时,张老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池碧绿的荷叶图,那些色彩明丽的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
然后老师说:多美的荷叶啊!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小朋友看着那一副副碧绿的荷叶,仿佛就置身与一片荷塘中,很自然的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增加了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样子。
随后,老师诗意的解读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整个荷塘的美。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
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语文课上,老师就应该让孩子们敢于阅读、乐于阅读并爱上阅读。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在每节课上精心设计朗读的环节,并适当拓展课外知识,把孩子们引上阅读之路。
这节课,张老师很成功的完成了这一目标。
首先,是老师动听的范读把孩子们带入了美丽的荷塘,让他们初步领会文本的美,然后,通过“小伙伴们分别把荷叶当做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快速、自由读一遍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充分地读,有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带动作表演读等等,形式多样。
读后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读得好、读的美、读的绘声绘色,课堂上可谓是书声琅琅,我数了一下,读书次数达到了18次。
《荷叶圆圆》课堂实录及评析(通用14篇)

《荷叶圆圆》课堂实录及评析(通用14篇)《荷叶圆圆》及评析篇1【课堂实录】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请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谁来说说图中画了些什么?生1:画了荷花。
生2:还有荷叶。
师:很好!见过荷叶的同学能说说荷叶是怎么样的吗?(把荷叶放大。
)生:荷叶是绿色的,圆圆的,而且很大。
师:对,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荷叶圆圆》。
二、创设情景,激趣入文师:夏天来了,天气很热,一群小鱼儿跑到荷叶下乘凉,多凉快啊!这时候的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他们的什么呢?生:太阳伞、凉伞、扇子……师:真聪明!荷叶是小鱼儿的好朋友,是它的凉伞。
荷叶还有很多好朋友,你们想知道荷叶还有什么好朋友吗?生:想。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荷叶还有什么好朋友?全班:自由读文。
生1:还有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都是荷叶的好朋友。
生2:还有小蜻蜓。
师:相机板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三、学习课文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做荷叶的好朋友,为什么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讲了谁?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生1:讲了小水珠。
师:小水珠跟荷叶有什么关系呢?生: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
师:那“摇篮”是什么来的?生:摇篮是小水珠睡觉的地方。
师: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上“摇篮”是什么?生:“摇篮”是小宝宝睡觉的篮子,可以摇来摇去的。
师:很好!(师出示“摇篮”图片)小水珠喜欢做荷叶的朋友,为什么它喜欢做荷叶的朋友呢?生:因为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小水珠可以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所以小水珠喜欢做荷叶的朋友。
师:好,现在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板书一起来总结一下,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生1:先找这一自然段说了谁,再找荷叶是它的什么?生2:最后还要说说它为什么喜欢做荷叶的朋友?师:你们真棒!说对了。
出示方法:1、回答:这一自然段说了谁?2、荷叶是它的什么?3、它为什么喜欢做荷叶的朋友?按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自学下面的课文,然后汇报。
评课稿《荷叶圆圆》

评课稿
上周周老师上的是14课《荷叶圆圆》。
周老师在课前利用随机发卡片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巩固上节课的词语,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后鼻音(停机坪、透明),同时达到课堂词语的训练与拓展(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在学习课文时能够很好的抓住关键词(立);在训练朗读时让学生加上动作、想象,入情入境;在第一部分给学生总结了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课文,充分显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学们也用演一演、读一读的形式,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1、这篇课文的句子很美,蜻蜓把荷叶当做停机坪、小水珠把荷叶当做摇篮,这里可不可以适当的讲讲比喻呢;
2、当你提问ABB式词语时,学生答道“红红的”,这里其实不必急于否认,可讲清楚两者的区别;
3、后两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可考虑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内容不是老师指定,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4、后面的环节有些不明白。
这是第二课时,有写字?写完字又进行读诗、拓展(荷叶还邀请了谁)、还有画画,我想如果一定要有写字的话,可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有些形式。
荷叶圆圆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
XX县XX街道XX小学
《荷叶圆圆》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夏天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夏天这个季节。
许老师从事的是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有以下优点:
一、具有读的功底
听了许老师的这堂课,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课文中富有童话个性色彩的语言和许老师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悦耳动听的声音以及特有的亲和力,仿佛夏天一股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爱动,但许老师一节课从没有维持过纪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涨,课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二、主张在玩中学
许老师主张在玩中学,一节课增添了很多游戏环节。
本节课在闯关游戏活动中开始了,孩子们一次次地喊出闯关口号,老师一次次不同的奖牌激励,让孩子们热情高涨,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
三、扎实落实记忆生字
识记生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在识字教学中,许老师对生字的识记先后采用了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指名检查正音、齐读、领读、汇报识记方法、组词读、开火车读、摘苹果等多种方式,反复识记,有效地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并注重传授给孩子识字的方法,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后,带领学生总结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己学会难记、不会的生字。
这节课中,也留下了遗憾,如:学生读书时要强调读书姿势,写字时要强调写字姿势等。
《荷叶圆圆》评课

《荷叶圆圆》评课荷叶圆圆评课独树小学孔凡湘听了《荷叶圆圆》一课,感觉整堂课中,老师寓教于乐,扎实训练;师生互动,交流自然,尤其是灵活多样的生字教学给我印象深刻,现将自己的听课感受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灵活多样的识字教学《荷叶圆圆》是本册教材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的一篇课文。
所以在这课教学中,识字仍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该老师处理方式可谓灵活多样。
1、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其实,我们平时也是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只不过我们借助的仅仅是由文本创设的单一的语境。
这样的做法更确切地说也就是随文识字。
而朱老师的课上却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
那么到底什么是不同的语境呢?语境不仅仅是指文本提供的语境,它还包括利用媒体画面看图说话,师生问答,互动交流所创设的语境。
正是基于老师的这种意识,所以她的识字教学就显得很灵活。
例如:“荷”“绿油油”——借助看图说话这一语境。
放声、歌台、还有,则是利用文本提供的语境。
“小朋友”在师生问答,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引出来的。
所以在课堂中的生字教学老师借助了不同的语境,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得相当灵活。
2、识字教学是根据生字特点各有侧重。
“荷、朋、友、油、绿” 重点认识字形,其中“绿”虽不是需要描写的重点识记的生字,但老师基于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也作了重点教学。
尤其通过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绿”字右下像水不是水的部分,并让学生数一数,记一记这部分的笔画,能有效避免学生将来写错别字。
这也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朝精细化记忆发展。
3、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度有效的词语理解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绿油油、凉帽、歌台、放声”的词义进行了解释,老师的目的不是为理解而理解,而是要为后面的语言表达进行铺垫,即:说说为什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朋友会把荷叶当作摇篮、机场、歌台和凉帽的原因为这一难点的突破进行铺垫,从而也使理解与表达有机融合。
4、细致到位的写字指导整个写字指导,朱老师是向大家呈现了一个由整体——部分——细节的过程。
《荷叶圆圆》(吴文君)评课稿公开课

《荷叶圆圆》评课稿《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是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夏天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夏天这个季节。
下面我就简单地说说何钦英老师这堂课给我的感受:1、陈老师上的《荷叶圆圆》是一节扎实、朴实的课。
生字词语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陈老师在课上用了大量的时间,采用了随文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混合的方式进行词语教学,扎扎实实地过生字词语关。
不过,纵观下来却觉得是否给人有点杂乱、无条理、冗长的感觉呢?同时挤占了后面的写字时间。
2、陈老师在课开始时采用了初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荷叶引来了哪些小伙伴?并用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这一点做得很好。
不过在初度环节中加入老师的范读,目的是为了干什么?3、整节课陈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扩词、仿说词语、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识字,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陈老师用文中的四个小伙伴各自引出相应的词语的方式,倒是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分享识字方法的环节上做得不太妥当,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词语中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分享识字方法的学生所说的是哪个生字,我觉得是件挺困难的事,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们是否要加以改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5、纵观整节课,我感觉老师的问题指令不够清楚、明了。
比如:课始的〃用自己的话来夸夸怎样的荷叶?”课中的〃你能说说像笑嘻嘻这样的abb式词语吗?〃课末的〃小水珠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结果一学生说:〃小水珠没有眼睛。
〃我们老师的问题指令不清楚,学生就无从下手回答,当然只能答非所问了。
对于低段的孩子,我们是否应该寻找一种更为贴切的儿童生活化的语言呢?如上述问题能否化为:A.什么样的荷叶呢? B.除了笑嘻嘻,还有像这样后面两个字一样的词语吗? C.什么样的小水珠呀?这样问学生是不是更容易听得明白呢?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只要有遗憾,我们才有改进的动力,才会在下一节少点遗憾。
(荷叶圆圆)课堂评价

《荷叶圆圆》评课稿伦教培教小学陈祖明前几日,我有幸听了李飞雁老师和杨洁玲老师的《荷叶圆圆》一课,这是两堂“同课异构”的展示课。
听后,我感受颇多。
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望给予指正。
两位老师都依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进行了静心设计,不仅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的特点,还把识字的这条主线自然巧妙地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中。
一个个难懂、难记的生字,在两位老师引导下变得那么富有灵性。
1、善用情境,随文识字。
不愧是名师,李老师的课让我听后耳目一新,教态自然、思路清晰、教法明确。
特别是在指导孩子书写、识记生字这一环节,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识记词语,一举两得。
而且李老师的课上还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
那么到底什么是不同的语境呢?语境不仅仅是指文本提供的语境,它还包括利用媒体画面看图说话,师生问答,互动交流所创设的语境。
如课始揭题,李老师先出示碧绿的荷叶图,然后看似不经意地一问:“荷叶的荷字怎么写?”这一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字上来,进而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忆汉字。
类似借助语境“不经意”地问在李老师的课上随处可见。
在李老师的激励下,学生们争做识字的有心人,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2、细致到位的写字指导。
整个写字指导,李老师是向大家呈现了一个由体会——部分——整体的过程。
具体体现在他先让学生体会生字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区分他们的不同,然后,李老师书写生字来具体体会这个字。
这样学生在形象的记忆中自然就牢固的掌握了这些生字。
3、朗朗的读书声。
“读”占鳌头。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体会文本意境,必须要通过朗读细心感受。
两位老师在课堂都做到了,特别是李老师,在李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绘声绘色地将一幕幕情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快乐,这也无形中解决了识字的教学。
武艳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
今天听了武艳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一课,感觉受益匪浅。
这堂课我们抓住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优美图片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武老师让学生欣赏一池碧绿的荷叶及文中的四个对象,从而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情景中,增加学生对荷叶的感性理解,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三、以读为主,以读激趣
朗读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
武老师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地读,孩子们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的快乐心情。
四、重视朗读评价和指导
学生读完后,武老师让其他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使学生们知道怎样才能读好。
在指导读法时,武老师实行示范读,问学生:“老师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说老师抓住了关键词。
在下面的读文中学生也学会了抓关键词,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重视学生说话水平的培养,适时扩展学生的想象
课堂上,武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水平,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多处采用看图补充句子的方式,让学生从最低起点开始,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孩子们说的水平,同时也让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体来说,这堂课气氛融洽,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乐学于其中。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听了张老师执教旳《荷叶圆圆》一课,我收获颇多。
张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声音甜美,语言布满童趣,很适合低年级教学。
张老师在上课前,作了精心旳准备,整节课旳教学环节设立得较合理,重难点突出,教学流程、思路很顺,是一堂很不错旳课,有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旳感受谈谈我对这节课旳见解。
一、优美旳荷叶图,渲染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爱好课旳开始,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一池碧绿旳荷叶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荷塘中,学生很自然旳进入了课文旳情境中。
增长了学生对荷叶旳感性结识,,领略到了荷叶旳美,充足激起了孩子们旳爱好。
然后张老师说:“多美旳荷叶啊!可以用什么样旳词语来形容呢?”看着那一池碧绿旳荷叶,使学生最后能用自己旳语言说出“荷叶圆圆旳、绿绿旳”,还设计了说话练习:荷花()旳油菜花()旳二、多种形式旳朗读,协助学习生字和理解儿歌。
张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形式旳读,有个别旳读、齐读、男女生读,带动作表演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带讲旳效果。
同步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着布满童趣旳夏天,触摸着生机勃勃旳荷叶,体味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旳快乐心情。
三、注重学生说话能力旳培养课堂上,张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说话旳能力。
从课旳导入开始就设计了说话练习:荷叶圆圆旳、荷叶绿绿旳,荷花( )旳油菜花( )旳根据一年级孩子旳特点,教会学生学说一句完整旳话。
如:__________说:“荷叶是我旳__________。
”_________ 在荷叶____________。
采用了补充句子旳方式来培养孩子们说话旳能力。
整堂课下来,张老师都无时无刻不在注意说话能力旳培养,这是值得我学习旳珍贵经验。
四、给学生想象旳空间,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在拓展时让学生想象池塘里还来了谁?接着出示了蝴蝶和小鸟它们会怎么说?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在学生说完后,这些环节旳设立都体现了老师在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把学生旳想象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运用,达到了对文本旳丰富和补充。
小学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这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一年级语文评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荷叶圆圆》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夏天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夏天这个季节。
张艳老师在教学《荷叶圆圆》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新课标的理念:1、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展教材的“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毕竟不是直观的,他们能感受到蕴涵在人物化了的物中间的童趣,并有足够的想象力,但对文字所呈现的美感缺乏体验。
老师就借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直观形象的优点,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使教材的“形”得以程度的扩展。
如:教师在让学生交流了你见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以后,请学生欣赏荷叶图片,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如诗如画的情景中。
2、充分品味课文语言——扩展教材的“味” 文字是平面的,只有借助声音才能立体起来。
本节课以读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在读中体会乐趣。
通过对课文充分的朗读,将语言逐渐吸收内化,文本的“味”便出来了。
教材也便因此而更具生命力。
张老师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刚开始的初读识字,分段赛读,教师范读后再读,分角色读,自读感悟等,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在读中品味文本优美的语言。
3、适时扩展学生的想象——由“文本”向“文外”扩展比如“让学生想象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样?它躺在荷叶上看到了什么?” 在拓展时让学生想象池塘里还来了谁,他们会怎么说?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把学生的想象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达到对文本的丰富和补充。
荷叶圆圆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有幸能够参与这次的网络联校活动,并听到两堂非常精彩的课,下面我就第一堂小曾老师上的《荷叶圆圆》一课谈一谈我的看法。
这一堂课听来首先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美”,首先是:文本美,洋溢童真童趣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个单元以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为主题,而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丰富,想象丰富。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小曾老师巧妙地抓住了这一文本美的特点,静心设计课件,从课件中课题的巧妙排版到词语的背景巧用荷叶、水泡这些与文本相关的图案,再到清新活泼的音乐等,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一个灵动的大自然,给孩子们搭建了想象的平台,仿佛身临奇境一样。
语用美,构建想象支架从曾老师的整堂课来看,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曾老师利用本课的语用特点即文字美,联系生活理解,先是以“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仿说。
又带着学生联系生活、做动作等方式理解文中的“躺、立、蹲、游”这几个动词。
整个环节从扶到放,由老师教学生通过读、找、品来感受小水珠的可爱,再到学生自学第三段、以及合作学习四、五段来逐一攻克本课重难点,发挥想象,积累语言。
朗读形式多样化,由点带面,由细节到整体配乐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学习中感受到这几个小伙伴的心情,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准,更感受到这些文字传递的浓浓情意。
并始终和新课标中指出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理念齐步走。
生成美,放飞想象翅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老师遵循诗歌体裁特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想象动作,师生合作表演,从课堂生成来看,学生乐享其中,在快乐的动作表演中释放天性,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曾老师还善于利用插图,在看图背诵课文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之前对课文的学习再结合插图进行背诵,让课文背起来朗朗上口,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荷叶圆圆》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本周学校开展示范课活动,由刘老师执教《荷叶圆圆》第二课时识字的教学,这堂课环节流畅,内容充实,从老师的课堂节奏把握,到学生扎实学习情况的展示,可以看出刘老师平时的教学就很扎实有效,落到实处。
《荷叶圆圆》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真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后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句式相同,都是先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话语,让我们了解荷叶的样子和作用,然后再写小动物们在荷叶上做什么,让我们看到荷叶上生动的画面,语言表达也富有节奏感。
接下来谈谈本次听课学习中我的收获:首先,刘老师非常注重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入境感悟,感受荷叶的美,以及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鲍老师创设的这种生动活泼而又轻松的情境氛围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刘老师借助荷叶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观察“什么样的荷叶,说出它的特点”,“圆圆的”、“绿绿的“等词语的运用感触更具体,重形象,学生读到这些词时,就有画面感,读的也有滋有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这里进行课后习题的链接,随学随运用,学生可以快速地找出“香蕉、苹果”的特点,能力好的同学可以不借助老师的提示自己说一说。
在文本的品读时,“教方法,用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受,原来第二课时可以如此自然轻松,教师思路首先要明晰,随后引导学生跟着学,自学,交流等阶段。
在不断地理解学习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小伙伴的开心、快乐心情,想象自己就是那躺在摇篮上的小水珠,展翅的小蜻蜓,放声歌唱的小青蛙,一边做动作一边体会,学生们在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国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文中渗透的快乐情绪,从而使达到有感情朗读文本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刘老师的课堂中,我收获颇多,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更好地学。
我也要向刘老师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圆圆评课稿
听了林老师的这堂课,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课文中富有童话个性色彩的语言和许老师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悦耳动听的声音以及特有的亲和力,仿佛夏天一股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一、优美的荷叶图,渲染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林老师让学生欣赏一池碧绿的荷叶图,然后说:多美的荷叶啊!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呢?看着那一池碧绿的荷叶,我们听课者和学生都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荷塘中,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增加了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样子。
、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林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的读,有个别的读、齐读、带动作表演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带讲的效果。
同时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
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轻松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着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三、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林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学生从最低段开始,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如:____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 在荷叶____________.采用了补充句子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说话的能力。
其实整堂课下来,许老师都无时无刻不在注意说话能力的培养,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宝贵经验。
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
如:出示荷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问:你还看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亮晶晶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师问:看到小蜻蜓立在荷叶上,你想起了哪首古诗?在拓展时让学生想象池塘里还来了谁?他们会怎么说?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在学生说完后,接着出示了一首小诗请学生诵读。
这些环节的设置都体现了老师在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向文外拓展,把学生的想象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达到了对文本的丰富和补充。
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
1.在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时候,能更激情一些,放得更开一些,那孩子的思维也一定会更活跃,他们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2、出示的四幅图片请学生做小诗人,就应该请学生把每一幅图片都练习说一说,否则出示图片就失去了意义,更何况接下来的那首小诗就是描写的这四幅图片。
如果学生在前面观察了图片,练习了说
话,就会很容易理解这首小诗,此时出示这首小诗也不至于显得太突然。
3.“停机坪”没有做深入的解释,只是出示了一张图片,不知道学生是否明白,另外在指导学生感受蜻蜓像一架飞机时,老师带领学生的动作是上下扇动双臂,像鸟一样,而我们看到的飞机翅膀是不动的,蜻蜓翅膀的扇动幅度是很小的,几乎看不出来,所以像飞机。
这个地方如果适当指导一下会更好。
4.如果能离开讲桌,与学生距离近些,与学生更多的互动起来,是不是更好呢?
5.课文内容让孩子接触太早,课堂显得太顺利,如果课堂中出现一点小波澜,多点生成,是不是更有味道呢?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敬请指教,总之,瑕不掩瑜,这是一节令我耳目一新的课,较之上学期的那节公开课,林老师更显得成熟与老练。
这节课我也学会了如何让学生乐学,我要试着把这种方式运用到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