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理论前沿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理论前沿

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杨开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0871)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学是日益重要的区域科学和经济学分支学科。

本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学科划分和理论方法架构,明确了区域经济学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定义途径,提出了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区域经济学分支学科分类体系,指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四大学派。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区域科学地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学派区域经济学,又称为地域经济学、地区经济学、区位经济学。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在西方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有关区域经济学的博士点、硕士点在全国高校和研究院所可谓爆炸式增长。

然而,当前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是相当混乱的,如不澄清势必会影响到该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试图立足国内外区域经济学学术思想史和近今趋势,系统梳理和厘定区域经济学的内涵、外延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供参考。

一、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定义和结构是丰富多彩的。

几乎每一个区域经济学家或每一本区域经济学教科书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定义,即使这种差异常常是微小的。

这种状况首先基于一个事实,即目前国内部分区域经济学家通常不引用或接受任何特定的定义,习惯于按自己的方式去定义和理解这门学科。

另一原因,区域经济学是更为广大的区域科学(Regional Scienee难以分割的一部分(理查森,1990;瓦尔特•艾萨德,1991第2页;杨开忠,1999) 1 2,涉及经济、地理、政治、社会、文化、生态诸因素。

然而,纵观学术思想历史,区域经济学无非有描述和分析两种定义角度和途径。

从描述角度讲,区域经济学是关于区域经济的经济学。

在这里,所谓区域经济,也称空间经济、区位经济,是指一定区位条件下在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一群人,或者说相互作用的一群人之空间分布。

许多学者都或多或少从这个角度定义过区域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学者沃尔特·艾萨德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流派,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空间经济学是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其主要研究理论为规模收益递增,即当所有投入品的数量以相同的百分比增加时,总收益增加的百分比会大于该百分比。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它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上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

1、经济系统内生的循环累积因果并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宏观的经济活动空间模式是微观层次上的市场接近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追逐市场接近性优势的微观经济的主体的行为产生了聚集力,即价格指数效应和本地市场放大效应,这种前后联系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它们可以使对经济系统的初始冲击进一步放大,从而强化初始的冲击。

聚集力的市场拥挤效应所产生的扩散力决定了最终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

2、即使不存在外生的非对称冲击因素,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也可以促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聚集力和分散力随贸易成本的下降而减弱,但分散力的减弱速度相对快。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里备受关注。

它不仅涉及到航空航天,还涉及到空间产业、空间探测和地球观测等领域。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源于两个主要的方面,即技术革新和经济全球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探索空间经济学的渊源和发展来了解这门新兴学科。

一、空间经济学的渊源1.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空间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在宇宙和地球的不同位置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观察。

这种技术进步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和信息,并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2.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也是产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跨国公司、组织和政府机关需要在地球上不同地方进行跨国业务,因此对于这些企业和机构来说,需要更多的关于太空和地球观测的信息以及能够利用太空资源的技术。

二、空间经济学的发展1. 空间通信现代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空间通信。

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网络和卫星广播等技术使得全球通信方式更加便捷和易于操作。

这为商业和政府机关的国际业务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为个人在太空中和地球上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2. 航空航天旅游航空航天旅游是空间经济学的最新发展领域之一。

许多私人公司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开发一系列深度空间旅游产品,涉及太空船旅行,环球旅行和太空生活等。

这些开发不仅可以通过旅游业赚取收益,还可以为未来的宇航员和太空探险者提供训练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3. 空间能源空间能源作为空间经济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生物质能、火星能源和地球温室效应气体等都是空间能源的重要领域。

这些能源在太空和地球上都可以使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领域。

三、空间经济学的应用和影响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带来许多观念变革,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征税和国际法规方面。

航天发射,太空舱、卫星和空间站的开发也为燃料和燃气加工、生物医药,以及农业、能源、气象、建筑和航空航天等全球重要领域提供了支持。

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综述

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综述

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综述一、引言近年来,在经济学界,“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这两个词汇无疑是“脍炙人口”的。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学科名称,它们却常常引起困惑和争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它们具有如题所示的内在关系,并对作为经济学最新前沿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和核心思想给予评述,以期澄清和统一相关认识。

二、空间经济学的概念内涵最新的英文版第二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2008)中的“空间经济学”词条由杜兰顿(Gilles Duranton,2005)[1]撰写:“何谓空间经济学?概括地说,空间经济学关注(稀缺)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区位。

根据对概念的理解不同,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既可极其宽泛也可相当狭窄。

一方面,经济活动必然发生于空间场所从而空间经济学可以关注经济学所关注的一切;另一方面,区位分析多数情况下只关注一个经济问题,即区位选择。

”这样看来,从广义上理解,空间经济学实际上包含了所有经济学分支学科中与空间维度有关的内容,或者说,空间经济学是所有与空间维度有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空间维度基础上的融合。

相关学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目录,例如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土地经济学、运输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等等;那些与历史上特定人物、特定阶段密切相关的学科或理论例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区域科学等也是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更不用说它们的传承和发展。

上述学科、理论之间因为空间维度的原因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以区位理论与贸易理论的关系为例,俄林(Bertil Ohlin)在他1933年的名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2]中明确指出:国际贸易理论是接近于区位理论的……区位理论比国际贸易理论更为广泛,贸易理论的一大部分可以看作是区位理论的一小部分。

由此,即使从狭义上把空间经济学只理解为区位理论,它也将包含长期以来看似与其无关而自行独立发展的贸易理论。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与前景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与前景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与前景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与前景随着国内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与前景空间计量经济学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洲就展开了科学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计量经济学的主流,它的应用涉及众多领域:从开始的在区域科学、城市以及房地产经济学、经济地理等专门化领域中普遍应用,发展到现在的涉及到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领域。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空间计量的概念最早由 Paelinck 和 Klaassen(1979)首次提出,但是他们仅对这个领域做了一个划分,并没有提出确切的定义。

到 1974 年。

Pealinc 在荷兰统计协会上明确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随后Anselin(1988)又在其书中提出了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空间计量经济学是指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因素引起的各种特性及变化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明确考虑到由空间因素带来的对研究领域的影响。

从世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进程看,国内外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研究方法,还带动了空间计量软件的革新和发展。

(一)国外研究状况国外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比我国要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地理计量革命中,Berry 和 Marble(1968)在其地理统计专着中首次提到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概念,他们通过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而分析了地理对象的空间效应,成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最早研究;之后Curry(1970)等几位地理学家在 Berry和 Marble 的理论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探讨了空间模型的设定和估计问题。

建立出基本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和空间模型后,Rey(1999)首次在前几位地理学家的结果和方法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近七十年的人均收入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空间数据分析验证了空间相关性在统计上非显着性;随后Baumon(t2003)等人又充分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1980- 1995年欧共体的空间俱乐部,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南北两区分属于不同的俱乐部,并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空间误差模型对南方和北方的俱乐部的空间趋同性。

空间经济学的缘起及其演进

空间经济学的缘起及其演进

空间经济学的缘起及其演进陈柳钦(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就是在解答这些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学家早已涉足空间这一领域的研究。

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关于生产特定产品的区位理论。

卡尔•马克思(Karl Mar x)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论述超额利润如何转化为地租时,提到了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即是从土地的空间区位与地租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的。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

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区位论的开创以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冯·杜能(J.H.von Thünen)于1826年发表的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Der Isolierte Staat in Beziehung auf Landwirtschaft und Nationalökonomi e)(简称《孤立国》(The Isolated State)第一卷为标志。

《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1][2]2释义编辑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3里程碑编辑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是三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大家的合作结晶:日本京都大学的藤田昌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J·维纳伯尔斯。

这本书在美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许多大学的博士生教材,也被译为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中文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在这以后,众多同类著作纷纷问世,其中2002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经济学前沿理论”书系中就包括两本:《集聚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导论》。

200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又出版了《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与研究展望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与研究展望
常 常与 区 位 、 区域 和 国家 的发展 不 平衡 有 关 。区
非 合 作 博 弈 理 论 的 出 现 使 人 们 逐 渐 认 识 到 H tln (9 9 [ o l g 12 ) ei 4 3 和 重要性 , 且它 也超 出 了 价值 并 原来 的地理 解 释 , 用 于给定 市 场用 来 区分企 业 适 和 消费者 的任 一维 度 。H tln ( 9 9 提 出的空 oe ig 12 ) l
竞 争 模 型 更 好 地 处 理 实 际 的 包 含 递 增 收 益 和 不 完 全 竞 争 的 空 间 问题 , 建 立 一 般 均 衡 分 析 框 架 . 功 的 并 成
将 空 间 经 济学 融入 主 流 经 济 学 之 列 。空 间 经 济 学 的发 展 仍 然 面 临 着 所 涉 及 的概 念 界定 、 型 拓 展 、 分 模 区 其 他 可 能 的解 释 以及 更 精 细 的计 量模 型 的 经验 证 实 等 问 题
的产 品 专业 化 和 政 治科 学 的政 党 间 为竞 争 选 票
的政 党 宣 言 。
城市 经 济学 致 力 于解 释城 市 的 内部 结 构 , 包 括 : 1 土地 是 如何 在 工 厂 、 公 室 、 () 办 房屋 和基 础 设施 之 间分配 ;2城 市为 何会 出现 一个 或几 个 中 ()
的动态经 济 现象 和 经济 活 动 的发 展 规律 , 究 生 产 研
央 商务 区 。城 市经 济 学 的基 本 概念 是 土地 市场 ,
它 用 来 配 置 空 问 上 的可 移 动 的 经 济 主体 和经 济
基 金 项 目 : 东 商 学 院 国 民经 济 研 究 中 心 一 般项 目(0 1 MB 7 ; 东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1 C J0 广 2 1X 0 )广 GD 0 Y 2 ) 作 者 简 介 : 景 海 (9 1 , , 南 南 阳人 , 李 1 8一)男 河 广东 商 学 院 讲 师 ,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 间经 济 学 ; 雪 梅 (9 4 , , 南 韶 山人 博 主 空 陈 16 一)女 湖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章节一:引言空间经济学是指研究空间范围内经济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自从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也愈加热门。

然而,空间经济学所考虑到的事实上不仅仅局限于国土范围内的“红色区域”,还包括了互联网、移动通讯和现代物流系统等直接造成了“无色边界”的因素。

为更好地揭示空间经济学的内部规律,本文将从空间经济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入手,进行一番探讨。

章节二:多元化的新思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涉及空间范围内的多个经济实体,因而它的研究结果应具有这种多维度的特征。

其次,研究空间经济学过程中,必须将其纳入到区域内外、本地与海外、城市与乡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来考虑,这使得学科研究不可逆向或孤立运行。

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过程由此可以看做是一个包含多元思维和多方位考察的全面性研究过程。

章节三:多种新方法研究的新思路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

其中,网络分析方法是近年来的一大热门。

它可以将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数据结合在一起,揭示地域风格、相互作用和实体网络的性质。

网络分析方法可对城市、产业和洲际范围内的跨度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真实样貌。

同时,新技术也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

例如,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无缝衔接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平台;空间数据开放系统可以提供更多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的空间观测统计数据的使用;先进的三维投影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空间经济学领域,以产生更真实的3D 视觉效果。

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和广泛地发掘研究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同时对未来的研究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章节四:研究案例下面,我们将基于我国实际情况,以空间经济学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为案例,以展现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国的发展进程中,经常存在着一些强制性的“平衡规划”,即针对某些地区的发展限制制定出的一些特殊政策。

新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

新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
新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
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
是以一定区域的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这与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经 济学更加注重理论空间的层次性 ,而区域经济 学则偏重于经济资源的实际运行空间分析。
空间经济学概念
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 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研究经济活动的 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 同形式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 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
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 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空间 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 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 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区域经济学研究 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
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经 济学重要区别。
结论
❖ 克鲁格曼则指出, 区域问题是经济学的 “ 最后前 沿”。其含意之深刻不难理解: 如果说 2 O世纪 的经济学研究在纯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那 么, 2 1 世纪的经济学应当注重其实用性和应用性 研究。这个领域按其重要程度排序首推空间经济 学及其所涵盖的广义范畴。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来 看, 加入 WT O不仅使我国纳入了经济全球化的 轨道,而且在区域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如空问布 局和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统 一区域政策的构建, 以及实现国内区域经济一体 化等战略性任务。 无疑,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 和经济学界全力倾注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和政策 的研究。
❖ ( 3 ) 注重一定经济区域的资源布局和效 率研究,而忽视由不同区域 (甚至跨国 界)相互联盟所构成的共同利益体系。

空间经济学导论

空间经济学导论

空间经济学导论导言空间经济学是研究地域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寻求解释为什么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经济表现。

本文将介绍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空间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经济地理学。

当时,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经济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参与。

今天,空间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2. 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空间经济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了研究这种影响,空间经济学引入了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如聚集经济和分散经济。

2.1 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一种现象,即某些产业或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集中发展,形成资源和人力的聚集优势。

聚集经济有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聚集经济中,企业可以共享成本和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2 分散经济分散经济与聚集经济相反,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分散在多个地理区域内的现象。

分散经济可能是由于资源的分散或市场的离散性所致。

分散经济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但也有利于缓解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竞争的问题。

2.3 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空间组织描述了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分布特征和组织方式。

空间组织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化的,也可以是分散化的。

空间结构则是指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空间组织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潜力。

3. 空间经济学的应用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应用到许多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一些空间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3.1 区域发展规划空间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和机构确定合适的区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一、空间经济学的传统与演进二、空间经济学的发展2.新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研究的是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尽管区位理论拥有长久的历史,但是,与时间不同,空间一直也没有能够成功地纳入经济学主流。

1991年和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连续出版了克鲁格曼的新著《地理和贸易》、《发展、地理和经济理论》,这是克鲁格曼在美国和比利时几所大学所作的系列讲座的内容。

他用“地理”而不用“区位”为书名,是因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这个更加广阔领域的一部分”。

克鲁格曼定义的经济地理,是指“生产的空间区位”,它研究经济活动发生在何处且为什么发生在此处。

为什么研究这种经济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克鲁格曼以三个理由说明之:首先,国家内经济活动的区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生产的区位是和国际贸易一样重要的问题;其次,在一些重要的情形中,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譬如用标准的国际贸易范式来谈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没有意义了;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告诉人们一个新的经济学世界观,却很难从贸易、增长和商业周期中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这就是世界经济实际运行方式,但研究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区位时,这样的证据就不难找到,因此,经济地理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等提供了一个思想和实证的实验室。

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异乎寻常地重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克鲁格曼引导了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的复兴。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又出版了克鲁格曼的新作(与MasahisaFujita和FujitaVenables合著):TheSpatialEconomy:Cities,Regions,andInternationalTrade(《空间经济: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

该书概述了过去十年来关于空间经济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的最新成果,不仅将经济活动的空间定位与克鲁格曼早期的“新贸易理论”联系起来,而且也建立了严谨而精致的空间基本模型。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课件

城市群发展
通过研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 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的经济 增长和区域一体化。
空间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数据驱动决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空间数据和分析工具将被应用到空间经济学研究中,促进更精 确的决策。
2 可持续发展
空间经济学将会致力于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跨地域合作
空间经济学的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地域间的经济合作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分布、规模和影响的学科。本课程 将介绍空间经济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领域、方法与工具、在城市规划和 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如何在地理空间上分布、面积和互动的学科。它 关注经济行为对地理区域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研究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影响,优化城
市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
3
住房市场分析
通过空间经济学的工具,研究住房供 需关系,制定房地产市场政策。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农发展研究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 业机会,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 收入增加。
产业发展区
通过空间经济学的方法,规划 和管理产业发展区,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
研究地理上的经济差异和经济增长的模式, 以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交通和交通网络
研究交通运输的影响力,以及交通网络对经 济活动的连接和发展的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GIS技术通过空间数据分析经济活动的分 布和特征。
城市化
研究城市化的规模、速度和影响,以及城市 化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空间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上的经济现象以及地域间的经济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城市化的发展,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包括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空间经济学的应用实例。

一、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空间上的经济现象以及地域间的经济关系,它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领域。

空间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商品的产生和消费,还对个人和企业的定居和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联系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键因素,它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3、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引导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通常会优先考虑较大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进行投资。

4、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农业、采矿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二、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经济学提供了区域发展分析的新方法:空间经济学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利用图表和数据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它不仅能看到整个大局,还能留意到小的细节。

2、空间经济学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制定政策时,我们需要了解区域内的各种关键因素,对问题进行完整的分析,并确定一系列可能的方案。

空间经济学可以为这些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最优的政策方案。

3、空间经济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空间经济学帮助区域管理者、企业和个人制定策略,减轻就业压力,增加人口数量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空间经济学的应用实例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有着许多的应用实例,以下是两个重要的应用案例:1、中兴通讯深圳总部基地:中兴通讯深圳总部基地是一座座落在深圳市南山区的大型园区,是中兴公司总部所在地。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一、空间经济学的传统与演进1.德国的古典区位几何学德国经济学家运用地租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1)冯·屠能(VonThünen)的农业区位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业国,英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英国工业化前后,农产品价格上涨,一些目光敏捷的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国的农产品贸易而获利,于是尽量多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大型化商品化过渡。

为了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冯·屠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收集了极为详细的资料,于1826年撰写了巨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

冯·屠能设想了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所包围的孤立国,其中心是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孤立国制造品的唯一供给者,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由四周的土地(一个农业大平原)供给;孤立国内各地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相同,农业生产的利润V=P-(C+T),其中P为农产品价格,C为成本,T为运费。

冯·屠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农场生产的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距离,即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

农场种植什么作物获利最大,主要不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与特定农场(或地块)与中心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密切相关;农业经营规模,也与距离密切相关,增加投入必须使价格与边际成本之差能偿付追加的成本与运费。

当生产成本一定时,离中心城市越近,追加的运费越低;边际产量需偿付的越少,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能性就越大。

冯·屠能研究的是农业区位问题,他的理论离不开对土地利用和地租的研究(注:克鲁格曼在《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一书中总结归纳了经济地理学的五大传统,他将冯·屠能的思想列为第五个传统“地租和土地利用”。

其他四大传统是:德国几何学、社会物理学、积累因果夫系、当地外部经济。

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重点空间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间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将探讨当前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一、空间集聚与分散空间集聚和分散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空间集聚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如城市化和工业区的发展;而空间分散则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如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前,空间集聚和分散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和工业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市化和工业区的发展可以带来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好处,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空间布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空间布局会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等。

因此,如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二、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到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产业结构、人口分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竞争关系。

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竞争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根据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策,提高地区的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3.人口分布和流动问题。

人口分布和流动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位置因素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学科,它既继承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又汲取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手段,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

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其研究对象包括了地区、城市、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研究方法上,空间计量经济学除了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一样,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需要使用一些更加灵活、具有空间特征的模型和工具进行分析和预测。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社会福利等。

其中,经济增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因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评价指标之一。

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在研究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例如,他们通过研究全球主要城市的发展模式,分析了都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城市化抑制了经济增长。

同时,他们还探究了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个“倒U型”关系。

但是,空间计量经济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研究范围的广泛,空间计量经济学需要建立更为严谨的理论体系。

其次,空间计量经济学需要针对不同领域的特殊问题设计更加精细的研究方法。

最后,空间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这在一些数据收集困难的地区尤为明显。

展望未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些新技术的影响。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都可以为空间计量经济学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数据来源,同时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新兴的研究领域,如环境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也会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和理论,使其更加完善和系统化。

总之,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未来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其在解决跨区域经济问题方面所起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
战略性区位理论
• 现我们转向当空间导致非竞争性行为时人们采取战 略性行为的问题,我们称这种理论为战略性区位理 论。
• 我们到处可以发现空间导致非竞争性行为的例子:
– 街道拐角处的超市 – 冰淇淋销售的故事 – 霍特林模型,最小差别化定理
后来,霍特林模型向许多方向扩展,如分析定价策略、同时选择 价格-区位策略、序贯的价格-区位策略、相继的价格-区位策略 等,也讨论了富有弹性的需求、运输和生产函数多样化、不确定 性、区位调整成本等情况下的区位问题。然而遗憾的是,霍特林 模型的这些扩展分析往往不存在均衡,或者尽管存在均衡,但其
特征对进行分析时的假设条件非常敏感。
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
• 前面所指出的那样,有关空间经济研究仍游离于主流经济 学之外,主要是因为空间不可能定理的缘故,也就是空间 这一极其重要的经济学变量无法进入阿罗-德布鲁的一般 竞争均衡模型中的缘故。
• 竞争性均衡,如果存在,必然与规模经济不相容。然而, 在许多情况下,区位均衡并非是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或家 庭作坊的均匀分布,而是存在经济活动聚集或城市且存在 区际贸易和区际分工的均衡,而这种均衡必然伴随着规模 经济,如果存在规模经济现象,那么这种区位均衡不可能 是阿罗-德布鲁的竞争性均衡。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
• 普雷德在1966年提出基础-乘数模型 • 哈里斯在1954年提出市场潜力概念 •
不过,传统的关联效应和传统的空间经济 学理论都无法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其中 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和定价问题。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要求最低限度的工厂规模 单个企业层面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企业间竞争不是完全竞争

空间经济

空间经济

由以上四点分析是我对空间经济理 对城市群规划发展的合理性可行性 分析
观看
城市群规划发展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
制作人:智博
空间经济学的来源

沃尔特·艾萨德(Walter·Isard,1919—2010 )被誉为 西方区域科学、空间经济学创始人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 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理论定义
空间经济理论研究的是关于资源
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 区位问题。
主要理论:规模收益递增,即当所有投入品
的数量以相同的百分比增加时,总收益增加 的百分比会大于该百分比。
空间经济理论的理解

空间经济现象 许多商业中心、产业带、城市都表现为人口、企业 或经济在一定的区域的聚集这些就是空间现象
产生集聚的原因就是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效应)
怎么理解市群交通网络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中原城市群

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 济源 “中原城市群”所属城市各自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郑州瞄准汽车、铝工 业、卷烟、电子信息和商贸流通等加大步伐; 老工业基地的洛阳的装备制造、铝电、石化、建材等产业正快速重组、升 级; 大型能源基地平顶山、焦作加快了经济转型;漯河食品工业、许昌电力装 备制造业闻名全国;


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让开封插上腾飞的翅膀,往日失去的区位优势正在 回归,古城开封的“一日梦回千年”让旅游产业魅力重生,日本住友电工、 武钢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在此落地生根。
新乡地处中原大地,河南北部,是豫北地区
唯一的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铁路南北 大动脉京广铁路和太石铁路在此交汇,京港 高铁客运专线石武段、新月二线正在建设, 107国道及京港澳、大广、济东高速穿境而 过。新晋高速、鹤辉高速正在修建。新乡市 地处中原腹地,紧邻河南省会郑州,襟带辐 射豫北,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新乡是豫北 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综述

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综述

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综述作者:李江吴玉鸣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24年第06期[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要素流动愈发明显,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经济地理正发生着剧烈的、持续的和趋势性的变化,对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在此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重要。

为深化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认识,促进其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实证研究中的规范应用,文章在充分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技术、模型体系及拓展、国内应用现状、不足及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分析与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

未来国内空间计量经济学应在技术理论研究、模型应用体系,及方向上进行不断推进,以提升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水平。

[关键词]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模型设定与选择;模型估计;空间权重矩阵[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4)06-0030-12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缘起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在区域科学和计量经济学共同推动下,处理空间相关关系的前沿计量经济学,其旨在研究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经济活动的空间互动效应,这种空间互动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观测单元之间的相关性和异质性。

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伴随着空间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活跃在经济社会研究的各个重点领域。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使得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能源经济、环境经济等学科的研究上升到空间层面,更加贴近现实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空间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产生以来,历经40多年的发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国外发展历史进程来看。

美国地理学家TOBLER(1970)[1]提出的地理学第一定律阐述了空间相关性,认为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相关的,且距离较近的事物比距离较远的事物相关性更高,从而奠定了空间定量分析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经济学概念及其前沿——新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综述【原文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原刊地名】成都【原刊期号】20101【原刊页号】75~82【分类号】F107【分类名】区域与城市经济【复印期号】201005【英文标题】Concept and Frontiers of Spatial Economics: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utline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作者】殷广卫/李佶【作者简介】殷广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上海200237;李佶,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山东济南250012【内容提要】本文综述相关文献提出并论证了以下观点:空间经济学是所有与空间维度有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空间维度基础上的融合,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的最前沿的分支学科。

在此基础上,论文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并通过这一过程评述其基本思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要题】理论探讨【关键词】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维度/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新贸易理论【正文】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0)01—0075—08一、引言近年来,在经济学界,“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这两个词汇无疑是“脍炙人口”的。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学科名称,它们却常常引起困惑和争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它们具有如题所示的内在关系,并对作为经济学最新前沿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和核心思想给予评述,以期澄清和统一相关认识。

二、空间经济学的概念内涵最新的英文版第二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2008)中的“空间经济学”词条由杜兰顿(Gilles Duranton,2005)[1]撰写:“何谓空间经济学?概括地说,空间经济学关注(稀缺)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区位。

根据对概念的理解不同,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既可极其宽泛也可相当狭窄。

一方面,经济活动必然发生于空间场所从而空间经济学可以关注经济学所关注的一切;另一方面,区位分析多数情况下只关注一个经济问题,即区位选择。

”这样看来,从广义上理解,空间经济学实际上包含了所有经济学分支学科中与空间维度有关的内容,或者说,空间经济学是所有与空间维度有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空间维度基础上的融合。

相关学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目录,例如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土地经济学、运输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等等;那些与历史上特定人物、特定阶段密切相关的学科或理论例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区域科学等也是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更不用说它们的传承和发展。

上述学科、理论之间因为空间维度的原因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以区位理论与贸易理论的关系为例,俄林(Bertil Ohlin)在他1933年的名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2]中明确指出:国际贸易理论是接近于区位理论的……区位理论比国际贸易理论更为广泛,贸易理论的一大部分可以看作是区位理论的一小部分。

由此,即使从狭义上把空间经济学只理解为区位理论,它也将包含长期以来看似与其无关而自行独立发展的贸易理论。

这样,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等高度关注空间维度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就没有理由不包含于其中。

例如,藤田昌久和森智也(Fujita and Mori,2005)[3]明确提出新经济地理学代表了空间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并且是主要的分支之一。

笔者以为,上述学科名称的不同代表着它们各自关注的具体的区域场所、空间现象、地理尺度、地域景观及其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

研究方法显然与时代背景、科学发展提供的技术手段或工具等有关,研究目的则与时代提出的发展要求、社会需求有关。

时代不同,与空间、地域、场所、地理、区位有关的经济现象也会不同。

因此,随着新现象、新问题、新工具、新方法、新要求(需求)的变化,相关学科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碰撞、融合、分化、组合在所难免。

重要的是,这些学科确实具有从经济学方面关注空间维度这个共性特征,并且,它们目前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以城市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关系为例,克鲁格曼在与藤田昌久的对话(Fujita and Krugman,2004)[4]中指出:尽管两者大多被看作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本质上研究的是相同的空间现象,城市经济学把城市视为“漂浮之岛”而赋予开发商和城市政府重大使命,与此不同,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空间的自组织而忽视开发商和政府,但是,使这两个领域融合到一起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再以国际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为例,俄林同样早就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2]中强烈主张两者之间应建立密切的合作并强调两者有着相同的研究目标。

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

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学科的融合似乎是时代发展的自然,是大势所趋。

克鲁格曼在《地理与贸易》(Krugman,1991)[5]一书的开篇写道:“大约一年前,我突然意识到,作为国际经济学家,在我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中,我所思考和写作的都和经济地理有关,而我竟然没有意识到”。

这显然反映了国际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发于自然的碰撞和融合,众所周知,其结果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经济地理学。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名著《空间经济: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Fujita et al.,1999)[6]中,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已经融为一体。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脉络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实际上直接脱胎于新贸易理论,这两个理论有着共同的奠基人——克鲁格曼。

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的创立与发展还需从主流经济学长期缺失空间维度和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D-S模型)的建立及其引发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的“革命”并催生新贸易理论说起,克鲁格曼在其中居功至伟。

1.主流经济学长期缺失空间维度及其原因当代著名的经济思想史学家马克·布劳格在他的多次再版的《经济理论回顾》(Mark Blaug,1997)[7]中指出:18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先驱例如康替龙(Richard Cantillon)、斯图亚特(James Denham Steuart)和斯密(Adam Smith),曾经对与距离(distance)和地域(area)这个两位一体现象有关的空间模式论述颇多,但令人非常不解的是,这一主题在1800年以后的经济学文献中几乎不见踪影;尽管空间经济学特别是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在19世纪兴起并达到成熟,但是却几乎完全隔离于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的主流经济学之外,一直到1950年左右,整个主流经济学对经济世界的分析都没有空间维度。

区域科学的先驱艾萨德(Walter Isard)在20世纪中期把这种状况下的经济学比喻成“没有空间维度的仙境”,意指经济学虽然已经发展得很完美,但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这个显而易见的因素却从未被纳入理论框架。

即使是现在,很多经济学入门教材仍在描述一种没有城市和区域从而没有空间维度的“完美”经济。

主流经济学缺失空间维度丝毫不意味着空间因素被所有学科忽视。

区位理论、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学科,或者说,源远流长的空间经济学,始终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或地理尺度,也不乏经典的空间分析方法。

早在1826年,杜能(J. H. Von Thünen)就已经建立了著名的杜能模型,巧妙而深刻地分析了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开创了经济学分析空间因素的典范。

劳恩哈特(W. Launhardt)也在19世纪末对运输和区位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20世纪初开始,韦伯(Alfred Weber)、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寥什(August L·sch)、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艾萨德(Walter Isard)、胡佛(Edgar M. Hoover)、阿郎索(William Alonso)等诸多耳熟能详的著名学者对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关注也不断地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空间维度却仍然长期“徘徊”于主流经济学的大门之外,难以登堂入室。

由于区位理论的先驱杜能、劳恩哈特、韦伯、克里斯泰勒、寥什都是德国人,他们的作品都用德文写成,这客观上限制了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及时得到发扬光大,马克·布劳格认为主流经济学长期缺失空间维度与此有关。

这样,主流经济学长期缺失空间维度似乎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克鲁格曼等人(Krugman, 1995[8], 1998a[9], 1998b[10]; Fujita et al.,1999[6])认为主流经济学缺失空间维度的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处理规模经济导致的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建模技术工具,主流经济学实际上在有意无意地回避不完全竞争模型,这个解释目前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

克鲁格曼(Krugman,1995)[8]指出二战以来至少有两次试图把空间维度纳入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努力:第一次努力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由艾萨德(Walter Isard)领导,尽管并没有实现将空间带入经济学核心的目标,却开创了区域科学;第二次努力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风光一时的“新城市经济学”主导,这方面的文献研究的是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两次努力的失败都归因于没有给出一个同时包括收益递增及随之而来的不完全竞争、广义的运输或贸易成本、要素流动等内容的正式框架。

藤田昌久等(Fujita et al., 1999)[6]进一步指出:但是,经济地理领域的研究其实早就认识到区域和城市发展都取决于规模收益递增,不幸的是,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常常会导致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框架的分崩离析,在没有适用的技术工具条件下,以建模著称的许多城市经济学家不得不简单地假定城市(或城市中的CBD)的存在是已知的,尝试借助于黑箱式的集聚经济来解释城市,并运用集聚经济概念解释城市体系,对企业而言,规模收益递增是完全外生的,因而完全竞争的假设能够得以继续使用;区域科学则折中各种非严谨建模方法,试图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导出空间集聚。

非主流的相关研究虽然产生了大量价值不菲的文献,但对于集聚到底如何发生,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集聚的稳定性如何等等问题一直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因而对经济学主流理论难以形成冲击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不能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也缺乏严谨的模型表达,相关研究在形式上也不为主流所接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