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日本设计
日本的设计艺术常以一种传统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力 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有时它借助于鲜明的民族传统视觉符号, 例如和服、茶道、和屋以及传统书法、传统绘画和传统民俗 等饱含民族审美意味的图形,以典型的日本风格展现在世人 面前。有时又在艺术的表现上不含任何的传统视觉符号,它 超越了对视觉符号的表面形式关注,认为美也存在于非具象 的事物中,将人对视觉的通常解读由表及里,深入到心灵的 感知。同时对传统的图案进行简化,以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 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以传统的"空灵、虚 无"禅宗思想为基础,融合日本艺术特有的"清愁、冷艳" 浓郁 的色调,追求艺术中浮现的优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丰富了 设计的视觉语言,开阔了对设计的思考! 日本的设计艺术以符 合现代人的视觉习惯和一种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姿态,去探索 新的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江户东京博物馆 日本的建筑艺术既 有风花雪夜、小桥 流水的温情一面, 又有气势恢宏、排 山倒海的勇猛的一 面。
日本的设计艺术中,由于禅宗理念的渗入,而愈显灵性 和深幽,因为禅意的设计艺术,始终表现出一种自然外物的 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描绘出一个极静的空 灵意境,艺术家们只有内心与外物合一,才能体会到空寂的 禅意,方能步入禅宗的“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之境。日本 传统建筑中那空灵的格子窗所带来的幻象美,传统茶室里所 透射出的空寂与简素气氛,还有古城京都街道所构成的素雅 清静的朦胧美,其实都是在禅宗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所形成的 美学特征。 禅不是一个实物,它是心灵智慧不经意的流露、不刻意 造作,豁达开朗的自然真心,它是一种心领神会的境界,人 人都能领悟,但因內涵不同,境界高低也不同。禅的滋味又 是形形色色的,每个人都可悟禅, 禅是"空灵"的豁达,是" 性空"的奇妙体验。禅,也不用刻意去寻觅,可它又是无处 不在,只要"悟",即可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世间万物的枯 荣变化,都不要放在心上,表现出禅师处世的淡泊与无心。 禅其实推崇的是一种简朴的生活形式。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引言二战结束后,日本陷入了经济困境。
然而,通过努力和创新,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复兴,并在工业设计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介绍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原因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经济困境与改革二战结束时,日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
战后的破坏和资源匮乏使日本陷入了困境。
然而,日本政府和企业界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复苏。
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工业设计被视为是关键的推动力量。
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支持工业设计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研发,并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从仿制到创新二战后的日本一开始主要是通过仿制西方产品来实现工业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企业逐渐意识到单纯仿制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日本企业开始注重创新和独特的设计。
这一转变由索尼公司所代表。
索尼推出的“松本型磁带录音机”引起了轰动,使得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引起世界的关注。
这一设计以其简洁、实用和美观的特点,成为了日本工业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日本设计美学的崛起日本的工业设计以其独特的美学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赞赏。
日本设计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洁与实用日本工业设计强调简洁和实用。
产品设计注重功能的实现和用户体验,追求简约而不简单,将产品设计精简至核心功能,避免复杂和多余的元素。
自然与人文日本工业设计注重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
产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注重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美学与细节日本设计注重细节,注重产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产品的线条、比例、色彩等都被精心设计,力求给用户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日本工业设计的影响二战后的日本工业设计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世界的工业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工业设计理念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的企业开始借鉴日本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设计中。
这种影响不仅限于电子产品,还延伸到汽车、家具、时尚等各个领域。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 20世纪 世纪40—50年代的日本现代设计带有明 世纪 年代的日本现代设计带有明 细案的模仿设计特征的痕迹, 细案的模仿设计特征的痕迹,尚未形成成 熟的日本设计风格。 熟的日本设计风格。 • 善于学习并兼收并蓄的日本民族精神决定 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 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具有极强 的爆发力, 的爆发力,它终究会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 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国。50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60—70年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既是 年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既是 很好的证明。 很好的证明。
二、转型期
• 1953年朝鲜战争的结束,成为日本经济发 年朝鲜战争的结束, 年朝鲜战争的结束 展的重大转折点, 展的重大转折点,日本真正的设计发展也 从这里开始。 从这里开始。 • 美国给予的巨额经济援助和雄厚的科技力 量支持下, 量支持下,日本经济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增 长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现代设计。 长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现代设计。
• 1952年日本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 年日本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 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成立, 步,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成立, 工业设计活动有了名正言顺的组织机 构,标志着日本现代设计从恢复期进 入了成长期。 入了成长期。
• 1952年举办了战后日本首次工业设计展览 会——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 此次展览与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两大事件 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表现
• 1、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 、 让日本人大开眼界, 览,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日本 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工业设计 作用的认识。 作国文化生活展”, 、 年日本局办理“ 年日本局办理 美国文化生活展” 通过此次展览, 通过此次展览,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 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 活中的应用。展览相当成功, 活中的应用。展览相当成功,引起很大震 动。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11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2、五十年代日本的工业设计及成就
1945年日本恢复生产金属厨具,逐步允许为国内 市场和驻日美军生产金属用品和家用电器;1947年 日本企业得到批准可生产三百辆汽车和其它机动车 辆;1948年日本开始生产电冰箱;1950年日本生产 的打字机和日光灯投放国内市场。1949年日本政府 公布了新的日本工业标准(简称JIS),为五十年代 日本工业设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地理风土中看,东瀛岛国本身 就是一个“暧昧”的存在,包围在辽 阔在海洋中,它介于封闭与开放、狭 窄与辽阔之间;位于极东,使它在东 亚册封体系中成国之 间;生存资源的匮乏与自然风景的优 美,涵养了尚武与爱美的国民性;地 震、火山、海啸、台风等天灾,培养 出搏击命运、顺从命运的二重性;四 季分明、变动不居的地理气候,发展 了日本人的不匀整美感,视“瞬间” 为“永恒”,——所有这一切,构成 一幅幅似是而非、自相矛盾而有内在 联系的图景。
以美国著名设计师为代表的国外设计师对日本的 讲学、设计指导和实践,大大促进了日本设计的发 展,使设计师了解到了世界最新的设计艺术理论和 技术状况。如1951年,美国著名设计师弗兰克·莱 特、雷蒙德·罗威等访问日本,讲授工业设计发展 中的众多问题和经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的程序和 方法。
日本的设计师积极响应产业界和政府的政策,成立相 关的设计组织,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产生 了一批著名的设计艺术理论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工艺 新闻》的主编胜见胜,他在《工艺新闻》杂志1948年号 上专题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情况、活动成绩等,大大 启发了日本设计师。1951年,由龟仓雄策、原弘、河野 鹰思等设计师成立了“日本宣传美术会”,培养了一批 战后非常有影响的图案设计师,如田中一光、粟津洁、 杉普康平、永井一正、横尾忠则等。
(部编)《日本明治维新》ppt优秀课件
CHAPTER 02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背景
幕府统治末期社会状况
幕府统治力衰弱
地方大名势力崛起,幕府权威受到挑 战。
经济萧条
农业生产停滞,商业贸易萎缩,国家 财政困难。
社会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市民暴动频繁,社会秩序 混乱。
西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入侵
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日 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割让领土。
CHAPTER 05
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轨迹
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日本战胜 封建帝制下的清王朝,并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半岛的 独立,并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等附属岛屿给日本。
日俄战争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通过战争手段夺取了东北亚 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主导权,并取得了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这 场战争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部编)《日本明治维新 》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背景 • 明治维新过程及主要措施 •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影响 • 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轨迹 • 结论与启示
CHAPTER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 事件,对日本及世界历史产生了 深远影响。
战后复兴与现代化进程
战后复兴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这些措施包括实行土地改革、解散财 阀、进行民主化改革等,为日本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现代化进程
在战后复兴的基础上,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政府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发展。同时,日本还注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日本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 支持。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课件
福田繁雄介绍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 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 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 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福田繁雄 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 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 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 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 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又如,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 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 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 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 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 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时代背景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与欧美设计虽然有紧密关系, 但却没有紧密跟随西方设计,而是在探求一条自 我之路,寻求国际风格、流行时尚和民族传统特 色相结合的可能性,这使日本设计以传统与现代 双规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现代设计的典范。1960 年,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为日本现代 设计带来了第一次繁荣,而同时流行于世的欧美 设计风格,也带给当时的日本平面设计以强烈刺 激,推动了60年代日本设计的巨大飞跃。1964年 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得万国博览会,成为日本 设计师展示才华的大舞台,让崛起中的日本平面 设计、工业设计真正走向了国际化。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二战后的日本PPT
二战后的经济改革: 日本投降后,作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 和民主化的一项措施,盟军总司令部指令 “解散财阀”。这项工作的第1阶段是成 立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指定三井、三菱等 83家为控股公司,指名“十大财阀”的56 人为财阀家族,勒令他们交出面值达75.7 亿多日元的 1.6亿余张股票。
二战后的政治改革: 1.天皇制;2.议会制;3.内阁制; 4. 司法制度 通过下面这张图你能知道 二战后的日本 日本属于什么情形下吗? 二战后日本破败的现象 改抗 革战 后 的 日 本 “ 民 主 化 ” 5.中央集权制;6.扩大民主权利
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战前日本教育带有封建法西斯军国主义色 彩;战后盟军总司令部连续发出指令,要求排 除教育领域中的法西斯军国主义,禁止用神道 进行宣传和教育。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日本、北欧
美国工业设计 美国基本从来没有出现过政府积极 支持设计的情况,设计在美国完全是 一个私人化企业行为和单纯的市场经 济行为。美国现代设计的最辉煌时期 应该说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通常称为两次大战中间阶段。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美国促进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活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 经济的活力, 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增加——设计发展; 反过来, 经济衰退——市场萎缩——设计退步。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
后来居上的日本设计
背景:从1961年起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即日本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出现了一 个全盛的时期,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
后来居上的原因: (1)寻求“日本风格”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 (2)国际间设计交流频繁; (3)建立了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2)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 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日本设计风格和特点
紧凑性 轻便性和便携性 直线性形式 选择性 减少主义特征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 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 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
二战后日本设计
第七讲二战后设计——战后美国、战后 日本、北欧
二战后日本设计
日本文化中出现这种双重性,或者折衷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个因 素:
1)因为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习和发展出 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不希望、也努力做到不会 出现以某一个文化类型、体系压倒另外一个的情况,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做到文 化的多元化,所以他们使每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日本设计-深圳大学课件
基于日本传统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的日常生活息 息相关的。该类设计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且也是 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完全基于国外,特别是从欧美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来, 为进出口服务是日本设计的主要 目的。从国内来说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 平,提供现代的生活方式;国际贸易来说,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
日本设计师
黑川雅之
深泽直人
……
田中一光
原研哉
隈研吾
三宅一生
“你不需要用一个说明书去告诉人们 怎么使用,它必须很直觉的,让人们 自然地去使用。”
深泽直人
(1956—今)
简介 1956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 。 1980年毕业于多摩艺术大学的产品设计系艺术与3D设计专业。 1988 年, 深泽直人在日本爱普生精工株式会社担任设计师。 1989 年, 他离开日本到了美国。 在旧金山,他加入了一个只有15个人的小办公室“ID two”,即“IDEO” 前身, 现在已有450名员工,遍及帕洛阿尔托、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和慕 尼黑。 八年以后深泽直人返回故乡。 1997 年, 他协助组建了“IDEO”在日本分部,八位设计师主要针对日本 市场服务。他在其中工作到2002年12月。 2003 年1月他在东京建立了“深泽直人设计公司”,加入了日本“MUJI” 公司的顾问委员会 。 2003 年12月他与“takara takara”有限公司和钻石出版有限公司合作, 在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领域里,创立了一个新产品品牌“±0”。 作为这个崭新领域中的领导者,现在,他逐步开展他的想法。“±0”设 计与生产家用产品,从雨伞到电器。最初的范围大约包括20项:加湿器、 液晶屏幕、随身听、手电筒、地毯、电咖啡壶、电话、多士炉……
世界现代设计史--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ppt课件
第七章 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1930s~1950s
莫索里尼
裕
仁
一、德国1930s~1950s的工业设计
1.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运动 (1)战争期间:纳粹政府宣扬“强大民族论”
措施:①打击包豪斯的现代主义,复兴新古 典主义;
②为了全民统一化,大力推行标准化运 动。 设计:标准化符合包豪斯设计的理性主义内 涵,利于批量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水平、产 品质量,与民族严谨、理性的精神吻合,延 续了30年代设计的冷漠、理性、科学的特征。
关注新材料的应用与新造型的可能性
1948年依姆斯夫妇为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低价家具 设计国际比赛”设计的DAX
椅子,获奖。
分离椅 子的靠 背和座 位的设 计。
依姆斯夫妇
建筑采用易装配框架,整个框架只花16小时即完成, 被设计界作为现代房屋的典型代表。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机械化和批量生产已成为制 造业的主流,而新材料则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大多数材料上的革新出自美国。
“设计是人体工学、功能和美学的等值。”
代表人物:兰姆斯 设计主张:功能单元组合设计 设计方法:系统设计 表现形式:(1)以一个主功能单元为基础,根据需 要配置各种辅助配件; (2)每个单元都具有独立功能,单元组合成具有复 合功能的产品。
1962年
1968年
二、美国二战及战后的设计
竭力将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国际主义风格。
第七章 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二战前后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德国1930s~1950s的工业设计 二、美国二战及战后的设计 三、意大利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 四、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 五、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六、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设计
水之教堂
• 时间:1988 • 地点:日本,北海道
光之教堂
• 时间:1987~1989 • 地点:日本.茨木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
1. 2.
3.
擅于吸收别国的文化; 欧美设计经验扬长避短; 日本设计在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发 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这是他们的设 计在国际设计中独具特色。
武藏野美术大学建于1962年,前身是始于1929年的帝国美术学校。藏 野美术大学的空间导演设计学科设立于1985年,是从1974年开设的艺术 设计学科改名而来的一个新领域的专业。该学科的范围主要涉及:剧场 表现空间、产品展示空间、信息传达空间、身体表现空间及时装流行等 领域。武藏野美术大学是一所美术造型教育的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科设 有:日本画、油画、版画、雕刻4个专业;设计学科有:视觉传达、工艺 工业、空间演出、基础设计、建筑和映像6个专业。为开拓新的领域,学 校还新设了艺术文化和信息设计2个专业,共计12门专业
1963年,本田推出了这台装备531cc、只有44匹马力的敞篷小跑车,它是本田的 第一辆乘用车——S500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 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 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 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 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 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 部位于日本东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0家,雇员超过10万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 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之初是由3人组成的小作坊,其中之一是后来三 洋的创始人井植岁男先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 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 自创业以来,始终以“力图社会 生活之改善和提高、为世界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作为社会使命和企业 纲领。为了实现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及促进社会的发展,松下电器积极地 进行从基础技术、商品技术到新生产技术等世界性的全方位的研究开发 与经营活动。 松下电器将全球的品牌统一成为Panasonic,并以 “Panasonic ideas for life”为品牌口号,以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 和“与地球环境共存”为理想,继续为提高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做
二战后的日本
26
27
28
29
5、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
●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动力 ●产业政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牵引力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衰退产业开拓生存空间
参考 张贤淳《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陈建安《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
30
31
●税收政策:行业差别税率,折旧优惠、税收减免 ●贸易政策: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雁型模式) ●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引进、研究开发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日本产业结构升级与演进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的更替顺序是
火力发电—石油加工工业、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造船业—汽车、 家用电器产业—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 日本产业结构的演进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制造业结构变动
二战后的日本
一、战后改革 二、战后经济 三、战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2
一、改革
1、政治
改革天皇制、议பைடு நூலகம்制、内阁 制、中央集权制,改革司法 制度,扩大民主权利
2、教育 1947年 3月31日日本政府发布《教育基本法》,改革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 实行与地方自治相适应的地方分权制,由民选的各级教育委员会负责当地教育行 政及教员任免等事务。国民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为9年。 3、劳动改革 废除镇压法;采取准许工会和和团体交涉的立法措施;将战时破坏的劳动保护法 恢复起来;修改1926年劳动争议调停法,是调停、仲裁技能正常化。
4
4、解散财阀 1947年4月日本公布了《禁止垄断法》 同年12月颁布《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法》 1948年1月《排除财阀同族统治力量法》 首先解散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1947年1月,日本驱逐了 资本1亿日元以上的250家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2200人。到1951年为止, 共处理了财阀的16,500万股股票(原有16,700万股)和75.7亿日元资 本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辑,系统介绍日本设计的状况与成就, 日本工业设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万国博览 会均是由日本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两 次大会成为日本设计师展示才华的最佳场 所,也让崛起的日本设计真正在国际上亮 相。
•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计师发起过针对 儿童进行的设计活动,使产品具有独特 的功能和儿童喜爱的外形,使儿童受到 教育并健康成长,他们称这种设计是 “进行教育的设计”,令消费者对设计 师油然61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 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议, 日本设计开始走向国际。
• 1962年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工业设计专题 讨论会,并发行工业设计协会1962年年鉴。
• 1963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派人参加了在巴 黎举行了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大会, 并在国内举办日本工业设计出口产品展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
• 一、恢复期的设计 • 二、转型期的设计 • 三、成熟期的设计 • 四、日本设计的代表性企业 • 五、总结
背景
• 1、日本现代设计起步比较晚 • 2、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
自己的现代化运动,并逐渐进入工业化时 代。 • 3、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 经济复苏,20世纪50年代,日本才进入现 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 4、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 为经济复苏期。
• 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意识到设计对 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纷纷成 立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成为增强企业竞 争力的重要手段。
• 最先成立设计部门的是松下公司,随后本 田汽车公司、佳能照相机公司、东芝电器 公司、夏普公司等也相继成立了自己企业 的工业设计部门。
• 索尼公司采用聘用专职设计师 从事设计的制度,最终在1961
• 4、1949年又组织了“产业意匠展”
• 5、1951年举办了“设计与技术展”等
• 一系列展览给了日本设计师有益的启迪。 引起了日本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促进了日 本工业设计的进步。
• 1951年美国设计大师罗维的日本之行,给 思索和困惑中的设计师雪中送炭。
• 罗维在日讲学,不仅讲授了设计课程,还 为日本设计界亲自示范设计程序和方法, 并且为日本公司设计了著名的“和平”香 烟的包装。
三、成熟期
• 20世纪40—50年代的恢复和发 展,到6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 了非常高的发展程度,1968年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 流水平,进入富裕社会时期。
• 60年代日本便以“主人翁”的姿态 出现在国际设计的舞台上,通过组 织和参加国内国际的设计会议、产 品展览等活动,把他们的设计推向 世界。
年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部。
• 1957年日本通产省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 “工业设计促进会”主要是帮助日本企业保 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企业的抄袭,处理 外国企业指控日本企业抄袭他们的设计等 事务。
• 在促进会的促使下,1957年成立了日本设 计最高奖—Gmark奖,其作用类似于意大 利的“金圆规奖”,奖励日本工业设计的 创新精神
• 20世纪40—50年代的日本现代设计带有明 细案的模仿设计特征的痕迹,尚未形成成 熟的日本设计风格。
• 善于学习并兼收并蓄的日本民族精神决定 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具有极强 的爆发力,它终究会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 国。50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60—70年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既是 很好的证明。
• 1952年举办了战后日本首次工业设计展览 会——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 此次展览与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两大事件 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二、转型期
• 1953年朝鲜战争的结束,成为日本经济发 展的重大转折点,日本真正的设计发展也 从这里开始。
• 美国给予的巨额经济援助和雄厚的科技力 量支持下,日本经济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增 长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现代设计。
一、恢复期
• 1、1945年日本恢复生产金属厨具,逐步允 许生产金属用品和家用电器
• 2、1947年日本得到批准可生产300辆汽车 和其他机动车辆
• 3、1948年日本开始生产电冰箱 • 4、1950年日本生产的打字机和日光机投放
国内市场。
表现
• 1、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 览,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日本 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工业设计 作用的认识。
• 2、1947年日本局办理“美国文化生活展”, 通过此次展览,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 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 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 活中的应用。展览相当成功,引起很大震 动。
• 3、1948年又举办了美国大学设计展和“外 国生活资料展”,后者展出了大量外国当 时先进的生活用品。
• 1953年日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使 电视机需求量大增,刺激了电视机的设计 和生产。
• 1955年东芝电气公司推出的第一台电饭锅, 日本开始进入家庭电气化时代,家电产品 深入千家万户。
• 1958年摩托车开始流行;
• 1959年日本新型相机打入国际市场;
• 1960年日本电视机产量达357万台, 居世界第二位,摩托车产量149万 台,居世界第一位。
• 1965年开始,协会每年举行一次与工业设 计有关的专题讨论会。
• 如:1967年的专题是“工业设计的有效性” 1968年的是“人机工学” 1969年是“人与工具” 1971年是“都市的生活问题”
• 日本设计的发展很快引起了世界同行的 关注,1964年美国的《工业设计》杂志、 瑞典的《造型》杂志这两家世界权威的
• 这些都带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也刺 激了日本设计界的有识之士。
• 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 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日本艺术大学随后 也成立了工业设计系,标志着工业设计正 式纳入日本大学的教育体系,设计人才的 培养也有了正式的途径。
• 1952年日本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 步,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成立, 工业设计活动有了名正言顺的组织机 构,标志着日本现代设计从恢复期进 入了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