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完整资料).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
一、园区概况
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是湖北省、武汉市和武昌区三级政府重点扶持、打造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2003年起,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功能转型的推动下,武昌区全面开启“退二进三”步伐,确立了文化产业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的功能地位,先后实施了武昌古城、首义文化区、武昌·中部设计之都、东湖西岸--沙湖南岸文化传媒产业带等一系列文化项目工程。为促进文化产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企业集聚,2011年创意设计产业确定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启动《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发展规划》编制,2012年成立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亿元资金撬动文化资源整合、开发,2014年成立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建设,同时,《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15年1月,在《文化部关于命名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的决定》中,湖北实现零的突破,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成为我省首家被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其基本情况如下:
1、园区产业结构布局
规划总面积约151公顷。分为“一心两轴四区”。一心,即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区总部。两轴,即“长江—沙湖—楚河—东湖”生态水轴和“中南路—中北路”设计文轴。四区,即四大功能组团,分别为:东湖西岸传媒设计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44公顷,重点发展新闻传媒、移动终端、动漫网游等传媒产业,资产总额逾200亿;世界工程设计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28公顷,重点发展工程勘察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产业;楚河汉街创意生活体验区,规划面积约34公顷,重点发展演艺娱乐、旅游休闲、商贸服务等高端文化及关联产业;武昌古城艺术设计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45公顷,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艺术品创作与交易等相关产业,展示千年古城文化精髓。下表是园区四大文化产业布局和代表企业、项目。
园区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地区和代表企业或项目
2、园区发展现状
经过持续建设发展,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已成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性园区和省文化厅重点扶持、推介的标杆性园区。截至2014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共1832家,其中文化企业1493余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81.5%;实现产业总值146 亿元,增加值43.2亿元,税收17.5亿元;区内1家企业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0家企业被命名为文化创意设计重点企业;全国
约70%的高铁设计,约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约70%的深基坑设计出自该园区。区文化创意与工程设计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明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等龙头企业扎堆汇集,并以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的形式组成联合舰队,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设计之都”全力进军,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设计产业培育成千亿产业。
表1 截止2014年关于长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数据
3、园区运营机制
园区由企业法人——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运营,该公司与园区总部(园区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体化运作。公司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代表区政府对园区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服务等方式,在
文化创意设计项目的招商融资、规划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履行职责,促进园区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功能互补,将东湖西岸、中南中北、武昌古城、楚河汉街等四大产业聚集区有机衔接在一起。公司下设平台运营中心,通过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展示推广、文化交流、企业孵化服务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孵化、投融资、技术、信息、产权交易、企业展示、人才培训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4、园区发展战略
园区总体发展思路是高举长江文明旗帜,主打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突出多重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园区融入文化城区,将产业园区的文化生产功能与武昌城区的文化消费、文化体验紧密结合,使产业园区与文化城区不断融合,形成文化生产、展示消费、体验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园区发展指导原则是“融合”,包括产业融合、空间融合、平台融合与产销融合。
园区发展路径如下:
1、园区产业联动。构建重点门类,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示范效应。
2、龙头企业引领聚合。龙头企业引领,借助公共平台,形成竞争优势。
3、重点项目带动提升。建设精品工程,推动园区升级。
4、品牌塑造,高端影响。强化产业特色,塑造品牌魅力,扩大高端影响。
5、产业政策全面保障。完善产业政策,整合多方资源,保障平台建设。
5、园区重点项目
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如下表格:
二、园区发展的优势
1.武昌区文化产业现有规模为园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3年,武昌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占地区GDP 的6.3%。全区文化产业现有企业5314家,税收过千万元文化企业超过20家,有3家文化企业税收过亿元。全年税收与往年相比,增幅保持在20%以上,增幅较快的行业分别是艺术品业、旅游业、影视业和培训业,分别增长77.46%、36.41%、23.89和8.87%,增长状况与我区积极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2.武昌工程设计、出版传媒的竞争力是建设品牌园区的产业优势
2013年,武昌共有设计企业2800多家,其中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企业3家,占全市一半,全国70%的高铁设计、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和70%的深基坑设计来自武昌。设计企业纳税
10.6亿元,占文化产业税收总额的57.8%,较去年同期增长7.34%,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在昙华林举办“中国武汉工程设计双年展”是中国工程设计领域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博览会。
武昌区共有出版传媒企业1100多家,出版发行和新闻媒体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都市报和《特别关注》杂志发行量均超过百万,并入选全国“十大百万报刊”品牌,这样的业绩在全国独一无二。知音传媒集团年创利税水平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2013年创利税5000多万。《知音》杂志发行量600万份,《知音漫客》周刊月发行量超过400万册,《漫客网》是全国第一个原创动漫网站,有着巨大的业内吸引力和发展前景。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麾下有40多家文化企业,实力雄厚。2013年,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创利税过亿元,有较大增幅。
3.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园区可持续开发文化项目提供了保障
武昌拥有历史遗迹遗存11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一个5A级景区,五个4A级景区,昙华林、户部巷、楚河汉街三条省级旅游名街对国内外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武昌同时又是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试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品质提升上有着明确的标准与规划。其中许多文化旅游资源都可以打造为文化项目,孵化为文化产业园区。
三、园区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