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口号及抗击八国联军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2.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为救亡图存,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然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

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区。

3.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击八国联军》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七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以及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文字,展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妥协以及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认识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战争中的具体细节、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战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史实。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3.讨论法:学生探讨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情景模拟法: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故事导入)八国联军进北京城之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

由于临事慌张,慈禧太后顾不得讲究排场,蓬乱着头发,狼狈不堪地出西直门,过八达岭一路颠簸,逃到陕西西安。

慈禧太后一到西安,兴师动众,日夜开工,精心设计自己的“行宫”。

她那“行宫”里有庞大的御膳房,每餐“摆膳”依然是100多道菜。

同学们,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慈禧太后逃到西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八国联军为什么侵略中国?最后的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播放图片:这些图片分别是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照片,谈谈你的观后感。

20世纪的中国,在世纪初和世纪末呈现给世界不同的精神面貌:20世纪末的中国繁荣昌盛、自强自立,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清王朝腐朽衰败,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中国是如何成为洋人统治中国工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课堂探究板块一义和团运动分组讨论:(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义和团提出了什么口号?从口号中看出义和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答案:(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扶清灭洋”口号。

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其为清政府控制义和团、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过渡语:义和团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1900年6月,英、俄、美、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了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

板块二抗击八国联军小组合作:义和团运动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的?这次抗争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答案:抗击: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享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天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辛丑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该条约的危害性,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掉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义和团战土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2)教学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阅读课文回答:战败后,清朝派谁去签订《马关条约》?这个条约是哪一年在哪里签订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1)人物: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时间:1895年(3)地点:日本马关(4)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导入:继《马关条约》之后,还有不平等条约吗?2、学习新课:第一、义和团运动问题:义和团运动——相关史事有哪些?明确:(1)性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2)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

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3)发展:清政府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

他们通过张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方式开展反帝斗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主要内容是抗击八国联军。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教材中插图、文献资料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去年九月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就是《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中的最后几集提到了慈禧和光绪,在历史上慈禧和光绪确实离开了北京城,来到了西安。

她们为什么跑到西安去了?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互动新授:【风云初起——义和团运动】1、介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即鸦片、枪炮和十字架。

自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他们与中国的媚外官吏相勾结,插手外交、包揽诉讼、干涉内政,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地掀起反洋教的斗争。

19世纪晚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期间,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瓜分中国的活动。

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自发地把反对教会侵略和反对列强瓜分中国逐渐结合起来。

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宗教侵略更为严重。

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斗争的矛头由反清转向反帝。

2、出示教材第32页“材料研读”内容,并提问:义和团运动斗争的方式是什么?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义和团运动斗争的方式有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

这个图片生动的再现了20世纪初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践踏。

列强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他们对中国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这场战争对古老而落后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二、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价“扶清灭洋”?3、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义和团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的?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进行了哪些战役?5、《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三、合作探究1、《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列强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目的,掌握我国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事件和主要战役;2.熟悉当时中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抵抗行动,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史料和资料理解历史事件,并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中获得思考与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情境,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抵抗行动;2.学会利用多种史料和资料等理解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培养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关注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讲述中国发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情况,介绍八国联军的组成国家和侵华的目的等相关内容。

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 学习过程(40分钟)(1)焦点呈现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介绍清末民初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动员情况,帮助学生了解清末时期中国处于危机和动荡之中。

(2)讨论与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资讯,与同学一起讨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面貌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如何评价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运动等问题。

(3)学生阅读教师提供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文献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理解相关内容,并可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述,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3. 课堂互动(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可针对问题进行个人思考,也可在小组内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最后汇报自己和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4. 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回顾课堂互动中的问题和讨论内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体会历史事件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完成独立学习资料的阅读;2.自行收集有关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事件和资料,写出相关观点和现在与历史的联系;3.就本次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过程;2.认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面临的诸多困境;3.理解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国的影响;4.掌握中国和八国联军的斗争过程以及中国的抗击八国联军胜利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1.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2.了解清末时期中国的面临的困境,识别列强的侵略行径;3.了解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三、教学内容1. 八国联军的入侵1.八国联军形成的背景;2.八国联军进入中国的过程;3.八国联军的主要成员和武器装备;4.八国联军入侵后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2. 中国面临的困境1.内忧外患的局面;2.新式装备落后;3.政治腐败。

3. 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1.各地军民的抗击八国联军运动;2.袁世凯、李鸿章等的抗击八国联军经验;3.战争进入胶州湾时,中国取得的胜利。

4. 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1.四海之内皆兄弟;2.抗击外敌,振兴中华;3.国家的利益最高。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举例、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过程、中国面临的诸多困境、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和八国联军的斗争过程以及中国的抗击八国联军胜利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调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先导入“如何抵御外敌”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此次抗击八国联军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八国联军的形成背景和成员国,进而引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过程、武器装备等相关内容。

同时,讲解清末时期,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为后续抗击八国联军做好铺垫。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

4. 布置练习教师下课布置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高,因此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标准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主要罪行,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帝国主义凶恶的本质。

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八国联军侵华》教师: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还没有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一场新的灾难再次降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

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瓜分中国的狂潮展示:漫画列强瓜分中国教师: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快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部编版历史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案

部编版历史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案

编号:课题: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学生学案教师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过程和侵华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理解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掌握《辛丑条约》,理解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出示目标2分钟自主预习与检测一、独学: 阅读教材,建议在书上规范勾画、标注(准备双色笔)。

教师巡查,回答学生在独学中提出的问题。

1.阅读课文,标注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斗争性质和斗争事迹。

2.详读课文,完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知识的标注、识记: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联军在率领下从经天津进犯。

途中遭义和团奋勇抵抗;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

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无恶不作。

3.《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年;内容:①②③④(在课本中标注,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思考这些内容对中国会造成哪些危害?);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中国完全沦为社会。

小组讨论二、互学:(5分钟)学生讨论,在草稿纸上记好笔记,为展示做准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关注学生参与度,做好指导。

1.同桌(小组)互相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订正错误,完善笔记等。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请对下图显示内容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进行归类;选择一个内容详细谈谈它对中国的危害。

交流三、质疑:(5分钟)1.基础知识掌握展示。

2.独学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3.交流展示“互学3”的成果并完善笔记。

四、点拨:(5分钟)1.教师简介义和团运动兴起背景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独学、互学中疑难问题进行指点。

2.根据《辛丑条约》内容危害分析并联系对比《南》《马》,深入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展示五、小结:知识脉络:回顾、梳理本课知识结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主要讲述了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对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人物、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图片、文献等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文献中的细节,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信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侵略的?”“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击八国联军》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抗击外侵的精神。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危机、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历史事件,对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列强的侵略行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背景,理解战争过程,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抗击外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景的分析,战争过程中重要事件的解读,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教后反思
师:指导学生阅读和观察。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复下列问题。
师:指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归纳内容,系统知识。同时,从内容中引申出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师:提示学生主要从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的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展分析。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络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清朝末年,我国有4.5亿人口。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有一个,赔款数量到达了4.5亿两,意在让每一个中国人赔一两白银。这是哪一个条约呢?这个条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签订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寻找答案吧。
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阅读教材第三段。找出义和团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应怎样正确认识这个口号?
篇章二:抗击八国显英雄——抗击八国联军
【问题1】八国联军侵华
阅读教材“抗击八国联军〞一目,
观察第三十三页?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录?图片。答复:〔1〕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什么?〔2〕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概括答案:〔?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任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本套教材中重要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以及结果,重点介绍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和举措。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篇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一事件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崇拜情绪,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理性分析历史事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和举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和举措。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的理性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历史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和举措。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优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优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是谁签的?(PPT李鸿章)
李鸿章到达北京时是这样一副场面:京师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火焚数千万家,昼夜烈焰腾空(PPT),外国报纸报道“奕劻‘如一囚徒’”,“李鸿章‘实际上是受到礼遇的俘虏’” (PPT),慈禧见条款上没有将她列为祸首,遂大喜过望,马上表示:“所有十二条大纲,即应照办”,并且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PPT)。
二、已有的知识基础:
近代以来三次外敌入侵导致半殖民地化逐渐加深,以及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两次探索,本节将把这些知识与新知串联起来,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40年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屡遭外敌入侵,本学期我们已了解了哪几次比较重大的侵华战争?战争结果怎样?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框架清晰,大量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了关键作用,形成深刻印象。
对难点的突破逻辑性强,说服力强,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现象,深度挖掘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规律。
不足之处:学生讨论不够充分;视频、音频资料的搜集存在欠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初中历史
教材版本
部编版
章节
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资料展示,加深学生对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理解,引导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地点、哪八国?(1900、京津、英法俄美日德意奥);

《第0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精品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

《第0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精品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开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拟《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

从而明确清朝(近代局部)时期的这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对抗外侮的优良传统。

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如何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教师:(展示材料以及《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或让学生翻开手中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相应图片)教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义和团的了解,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学生: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泼在山东、直隶一带。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一)义和团运动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

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但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实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

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实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持续实行反抗。

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所以,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扶清”对清政府理解不清,抱有幻想。

迷信色彩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
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的斗争意志
排斥一切洋人、洋
物件,盲目排外
5.教师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持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等。

至1900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1.教师讲述:因为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时间1900年6月
目的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
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率领人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
3.教师提问: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实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回答: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英勇将士:聂世成。

4.教师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
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学生回答: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教师提问: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

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

(时间、签订国、内容)
2.教师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长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实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
3.教师引导学习阅读教材,理解《辛丑条约》的综合性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水准大大加深。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

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体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不屈抗争。

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理解“扶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