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者“走基层”的现实实践意义

合集下载

浅析记者走基层接地气的重要性

浅析记者走基层接地气的重要性

个别人职业道德淡薄、过于追求功利等行为的存 [J]. 数字传媒研究,2015,32(06):15-17+20.
158
2021.07
三、结语
当今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各地
方电视台也应抓住对外传播的良好时机,通过新闻报道 传播中国方案、通过生动故事表达中国思想。地方电视 台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运用现代技术,将本土 特色与受众特点有机结合、将本地经济及文化资源充分 结合;另一方面,要借助现有的国内外传媒平台,发展对 外传播事业并提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与中 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坚定文化自信,讲求传播 策略,在保证传播效果的同时展现中国大国风范、彰显 中国文化魅力。■
姓不但爱看要看,而且促进了难题的解决,这就是新闻 坐写新闻、席地而坐发新闻将成为记者工作的常态。
报道价值的所在。所以,只有当记者深入基层,与群众 共呼吸,才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品。
五、结语
三、走基层能够避免稿件的模式化
最生动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语言来自基 层。基层是新闻工作者情感的源泉、报道活力的根源。
去年,一个微博称“在杭州出租车起步价为 15 元, 每公里 24 元,将从下个月开始实施”,很快在互联网上
足的地方电视台更应认真学习并熟练使用先进的互联 网数字传媒技术,在技术方面迎头赶上并与国际先进媒 体接轨。
4. 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外宣工作有机结合 对外传播工作与城市品牌打造均应对城市文化底 蕴进行深入挖掘,所以对外传播与城市外宣工作完全可 以充分结合起来。目前,很多城市的域外宣传工作已经 取得了突出成绩,大连、青岛、厦门、杭州及西安等地均 通过博览会、运动会与艺术节等方式完成了城市亮丽名 片的打造。 所以,地方电视台要进一步与城市宣传部门及其他 文明建设单位结合,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宣传有机地融为 一体,在所在地区范围内共享域内资源并形成合力。在 明确城市定位、优化传播内容、完善传媒渠道和构建效 果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广电节目为媒介、以城 市宣传为依托,结合先进传媒技术,深耕本地特色文化, 打造原创精品矩阵,将“新媒体、新技术、新表达”三者充 分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精准传播策略。

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记者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体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对于一名记者来说,社会实践是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深入报道,我选择参加一次社会实践。

这次实践的主题是调查与报道一所中学的教育情况。

二、实践目的和意义1.了解教育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深入了解当地中学的教育模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情况,掌握教育现状。

2.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实践,锻炼采访、摄影、写作等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宣传和传播:通过报道,向公众传递中学教育的信息,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推动教育改革。

三、实践过程和成果1.实践过程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学教育情况,我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

然后,我选择了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实地调研,与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采访。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了采访技巧和摄影技巧,记录了真实的教育情景。

2.实践成果通过实践,我得以全面了解了该中学的教育模式、教师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我发现,该中学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俱乐部活动。

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媒体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记者,我们要客观地报道事实,传播真相。

通过实践,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也认识到记者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五、改进建议通过实践和调研,我对中学教育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中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社会实践报告实习记者

社会实践报告实习记者

社会实践报告实习记者前言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有幸参与了社会实践的活动。

社会实践让我近距离接触并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次经历深刻地教会了我一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实践地点和时间我参与的实践地点是一个新兴的社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时间为一个月。

实践目的和意义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帮助我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社会问题,培养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此外,通过实践,我还能更好地理解新闻行业的职业特点,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过程和收获准备工作在参加实践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学习了各种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采访技巧、新闻素材收集和整理方法等。

其次,我还对社区进行了调研,了解了社区的历史背景、人口情况、社会问题等。

采访经历在社区实践期间,我主要负责采访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的相关人士。

通过一对一的采访,我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我了解到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居民素质等方面。

另外,我还采访了社区组织的工作人员,以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新闻报道在采访结束后,我将采访到的资料整理成新闻稿件,并向新闻机构投稿。

其中,我特别关注了社区居民对于改善环境问题的呼吁,以及社区组织的创新办法和活动。

经过筛选和修改,我的稿件最终获得新闻机构的采纳,并被发表。

收获和感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掌握了新闻报道的基本技能。

其次,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最重要的是,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感。

结语社会实践对于我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实践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新闻行业发展的决心。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传递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而不懈努力。

浅析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

浅析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

浅析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作者:桑蕾来源:《活力》2012年第08期[关键词]走基层;媒体记者;采访当前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履行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媒体面对危机的应对之策。

走基层才能采出受众信服的“信”闻“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每一名记者都要牢记的从业“铁律”。

记者走基层,是坚守新闻客观性原则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采访,才能写出令群众信服的“信”闻,才能捍卫新闻的真实性这条生命线。

身处新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MSN等都成了记者手中的“生产工具”。

过度依赖电话、网络,会成为影响报道客观性,甚至无意识制造“假新闻”的客观原因之一。

8月中旬,一条关于“杭州出租车起步价15元,每公里2.4元,从下月执行”的微博在网上被1万多人迅速转发,引发1800多人评论。

尽管微博发布者在第二天发微博称消息来源是“打车时听出租车司机说的”,并删除了这条微博,但市民不满情绪仍在不断发酵。

对此,《浙江日报》记者不仅采访当地物价局,而且深入出租车司机的聚居村庄。

最终刊发出的报道,不仅有物价部门的辟谣可以稳定民心,而且还帮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的哥的生存状况,为政府召开出租车价格听证会赢得了市民理解。

有网民表示这样的报道“有真相、有真情”。

2011年,黑龙江粮食获得大丰收,中央媒体来我省采访时,爆出农民一年赚出十万元的喜讯。

消息传出后,遭到网民批评:认为是一篇造假新闻。

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进行释疑。

近年来,我省实行土地流转、科学种田,一个拥有十几垧土地的农民一年赚个十几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尤其是在走基层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很多农民能人,通过黑土生金,富裕程度早就超过城里人。

如果不是长期与基层打交道,当舆论一边倒的时候,主流媒体一旦失语,反而弄真成假。

基层才能写出喜闻乐见的“欣”闻当前,两种现象在媒体中广泛存在:一是记者依赖网络信息源,甚至直接引用网民网文而不加以求证;二是稿件“千人一面”:要么是观点加例子,要么是概念加数据,一堆材料一通电话就写成了稿子。

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

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

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暑期“三下乡”是一项重要的记者实践活动,旨在让记者走下象牙塔,深入农村和基层,了解民生状况,发表真实、客观的报道。

我参加了这次实践活动,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暑期“三下乡”是我所在媒体举办的一项志愿活动,每年暑假期间进行。

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记者亲身走进农村和基层,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发现问题、宣传政策,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利益。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本次活动安排了10天的时间,我们将前往当地的几个农村进行实地采访。

在农村期间,我们将定期与当地的农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同时还将参观当地的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三、活动成果和体会通过这次活动,我有幸走进了几个农村,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了解到,农村居民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当地政府所推进的农业发展项目,如农产品合作社、农村电商等,这些项目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善良质朴。

他们面对各种困难,依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

这些真实的故事令人动容,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四、活动的意义和建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要客观报道农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利益。

同时,我建议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关注,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这次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也提高了我作为一名记者的素质和能力。

我希望能继续参与这样的活动,为农民发声,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

电视台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电视台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作为一名电视台记者,我深知实践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教育需求,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二、实践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据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600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匮乏、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实践活动目的1.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教育需求。

2. 通过实地调查,挖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 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实践活动过程1. 确定实践地点:经过多方了解,我选择了我国某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作为实践地点。

2. 实地考察:抵达农村小学后,我首先参观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宿舍、食堂等,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随后,我走访了留守儿童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3. 采访调查:在实践过程中,我采访了学校教师、留守儿童家长、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资料。

4. 分析总结: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以下问题:(1)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家庭普遍存在家长外出务工、亲情缺失等问题,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3)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五、实践活动成果1. 完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锻炼了采访、写作、沟通等能力。

3.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记者走基层的实践与思考

记者走基层的实践与思考

心 记 。 记 者在 现场 采访 时 , 所 见 、 将
在采访 中要学会聊 天, 要靠 主动取得对 方 的信任 , 要平等待人 以心相交 , 要不带
所 闻的真人真事 的材料强记心 中。心理 学上 叫“ 意识 记” 缺陷是容易忘记 , 有 。 不
( 本栏编辑 : 邹家福 )
21 0 2,O 3期
易掌 握 。
和谐 的谈话气氛是采访成功的基础 。营 造 良好 的谈话气氛对采访成功与否具有 重要 的作用 。此外, 和谐 、 创造 适宜 的环 境, 选择 时机 等, 也是非常重要 的。 记者要 求在短时 间内与采访对象 “ 一见如故 ” ,

做 好 笔 记 和 记 录
没有强烈 的 目的和意图 ,没有选择
中国地市报人
5 9
闻素材 。 20 年 1 08 O月 的一天 ,笔者与福州
思考力 , 锻炼思考力 , 提高新闻的质量 。
会新变化。
笔者长期在基层一线采访 ,结交 了
许多基层朋友。 0 9年 1 20 1月 6日, 有位
21 0 0年 1 1月 ,福建省政府办公 厅
市妇联 的干部 闲聊时 ,得到这样一个信
息 :福建省 民政厅和省妇联将福 州市晋 安区寿山乡岭头村确定为全 省唯一 的村
走基层 , 带着感情走基层 。 自己独特的 用 视角 , 问题与 问题报道 , 抓 用新 闻事实 阐
偏见 , 能够 客观 地 听取 意 见 。
转作风 、 改文风 ” 活动部署时 , 强调 “ 要让
基层意识 、群众观点融人血液成为价值
记者说 , 有苦愿意和记者诉 , 有喜事愿意
和记者分享 ,有新 闻线索愿意给记者提 供 ,记者从中就可以发现你所需要 的新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好“走基层”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好“走基层”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好“走基层”【摘要】“走基层”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记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报道对象,与当地民众建立信任和关系,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和问题,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利用“走基层”带来的优势进行报道。

通过“走基层”,记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真实的情况,将问题呈现给公众,提高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走基层”对记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这种实践能够为报道带来更多的价值。

“走基层”并非一蹴而就,记者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在新闻报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走基层、记者、新闻报道、报道对象、信任、深入了解、客观公正、优势、重要性、价值、持续努力、实践。

1. 引言1.1 什么是“走基层”“走基层”是指记者深入基层社区、农村或者边远地区,亲自走访采访,了解当地民生民情,真实记录基层故事的报道方式。

在“走基层”中,记者要亲临现场,与当地民众面对面交流,直接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困境和需求。

通过“走基层”,记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底层状况,揭示问题的根源,为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更真实的参考和报道。

通过深入基层采访,记者可以获得更加鲜活和生动的素材,为新闻报道增添更多元的视角和内容。

“走基层”也是记者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提升自己的采访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质量高、深度好的新闻报道。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走基层”可以让记者摆脱桌面新闻和“官方新闻”,深入现场,找到真相,为民众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1.2 为什么记者需要“走基层”记者需要“走基层”是因为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根基和源头。

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真实地记录下基层民众的生活和情况,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

在基层,记者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困难和需求,可以深入探讨当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报道。

“走基层”还能帮助记者建立信任和联系,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线索。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基层报道可以让新闻更加接地气和贴近民生,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虚假报道和片面报道的情况发生。

“三下乡”之路:“走基层、了解百姓”记者实践报告总结

“三下乡”之路:“走基层、了解百姓”记者实践报告总结

“三下乡”之路:“走基层、了解百姓”记者实践报告总结2023年,“三下乡”之路已成为当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一项旨在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计划,它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传播和推广。

作为一名记者,我也有幸参与了“三下乡”之路的采访和实践,深入到中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报道。

在这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三下乡”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一名政治新闻记者来说,必须要关注乡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下乡”的核心意义是“走基层、了解百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深度融入、服务百姓”。

这种方式是与传统的“以州市为中心、以县乡为基础、以村社为支点”的管理模式相反的。

而这个新的大致发展方向为“以村镇为中心、以组为基础、以家庭为支撑点”的治理方式。

这个新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对于基层的接触和服务,以及贴近百姓的需要。

同时,它也鼓励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振兴。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乡村产业,培养新型农民和建设更美好的生活环境等等。

在我走访和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时时刻刻都在突出表现出来。

在农民的生活中,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就业机会和教育条件都有待提高,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农民难以分享国家政策所带来的便利和红利。

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乡村地区的发展短板,更折射出了农民特有的生产与生活的艰难。

而“三下乡”之路的实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推进的,旨在加深大众对于乡村地区的认识,为乡村地区带来更多便利,让普通百姓也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果实。

为了实现“三下乡”之路的目标,我们记者不仅意在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发挥警示作用,引导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对解决问题的更多支持和投入。

同时,我们也必须揭示农村发展的积极面,发掘乡村经济和人文资源的优势,支持和宣传乡村地区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三下乡”之路不仅是乡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中国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之一。

浅论记者走基层的意义

浅论记者走基层的意义

浅论记者走基层的意义作者:于晓娟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2期【摘要】记者走基层是对新闻记者的一次历练和对其职业素养的提升。

记者走基层要深入一线,将新闻写在大地上,走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

本文试从实践角度探寻记者走基层的意义。

【关键词】记者走基层意义走基层活动既履行了媒体人自身的责任,回归传媒行业的本真,重塑“责任媒体”的形象,也挖掘出鲜活的真实的新闻,还原社会的真相,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危机的应对之策,更是延续了党报的优良传统,顺应时代的历史潮流。

一、记者如何走基层1、深入一线,将新闻写在大地上新闻界有句老话“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一直是新闻记者恪守的座右铭,到今天,这种精神更是不能丢。

记者下基层活动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但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不入,就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

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奔赴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才能体验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将笔触放在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走群众路线应有的态度。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推进以来,很多新闻媒体通过定期蹲点调研、深入一线采访,涌现了一批有人气的好栏目和接地气的好新闻。

记者们走下去,深入基层,体味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抓回活鱼”,写出鲜活生动有灵气的作品,才能反映普通百姓的感受,捕捉他们真实的生活片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脚踏实地的采访让记者写作文风有变化了,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

西安日报社总编辑助理齐树华在微博上说:“‘改文风’要改什么,就是要改掉那种夸张、虚构、造假、大话、空话、套话、穿靴戴帽、无限拔高的习惯,用新鲜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写新闻。

要提倡写短新闻,提倡用群众说出的鲜活引语,用记者观察的现场描写,用百姓的视角看问题,用群众的语言讲故事,用家常话说百姓情。

”2、记者走基层,避免稿件模式化记者在写作稿件的时候,经常犯的毛病就是稿件角度相同、模式化严重。

记者走基层的认识和理解误区分析

记者走基层的认识和理解误区分析

三 、记 者 走 基 层实 践 中应 注
意 的 问题
有 的年 轻 记者 有 这样 的疑 问 ,我 的 报 道 大都 是 基层 报 道 ,还需 要 走基 层 吗? 我 们 说要 ,必 须要 。记者 走基层体 现在 “ 走” 上 ,注 重 的是 走 的过程 ,强调 是 你用 什 么 状 态在 走 。走 基层 是 一种 行动 ,我, f r l ! , E者
是 ,在 具 体 活 动 中 ,对 于 为 什 么 要 走 、怎 么 走 等 问 题 上 ,我 们 还 存 在 一 些 模 糊 的 认 识 和 解 读 误 区 ,需 要 不 断 加 深 对 记 者 走 基 层 活 动 的 理 解 ,端 正 思 想 认 识 , 使 记 者 走 基层 活动能够 健康持 久的开展 下去 。 近 年 来 ,我 国 新 闻 工 作 者 的 队 伍 构 成 发 生 了 深 刻 变 化 ,众 多 青 年 记 者 编 辑 投 身 于 新 闻 事 业 ,他 们 缺 少 基 层 实 践 的 历 练 和 社 会 经 验 的 积 累 ,特 别 是 其 中 有 些 人 直 接 从 学 校 到 新 闻 单 位 , 缺 少 作 为 党 的 新 闻 工 作 者 密切 联 系群 众 的 “ 基 本 功 ” ,需 要 补 上 群 众 观 点 和 马 克 思 主 义 新 闻 观 的 重 要 一 课 。 另 一 方 面 , 有 些 媒 体 和 采 编 人 员 在 以
象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就 是 在 思 想 作 风 、工 作作风和 职业 道德等方 面出 了问题 。
走 基 层 是记 者 的 优 良传

走 基 层 过 去 叫 深 入 实 际 ,深 入 基 层 、 下 基 层 … … 走 基 层 ,这 是 一 种 新 提 法 , 当

深化三贴近: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与思考

深化三贴近: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与思考

深化三贴近: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与思考摘要: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新闻媒体走在最前沿、第一线的主力军。

因此新闻工作者只有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沉下去"接地气",加深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文希望以新中国70华诞宣传报道为背景,尝试例证新闻记者走基层、接地气的重要性。

关键词:走基层;接地气;新闻记者前言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记者的基层采访工作中,应该发挥这一作用,常走基层、紧接地气,客观反映社情,理性调查民意,并做到惠泽受众,传播民声。

在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蹲点采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采访方式,在新闻素材撰写中需要讲故事,但是新闻采访的过程并不是找故事的过程。

新闻本身是对真实社会事件的调查,因而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中也能充满真情,真正走进基层,走进新闻事件,使新闻媒体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对此,如何做好“走基层”蹲点采访就成为当前电台、电视台记者工作的首要问题。

1“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的重要性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记者只有通过走基层、接地气的采访,才能在点滴间记录时代大变革,从细微处见证城市新发展,凸显新闻价值。

1.1回归本质,为民服务新闻本身是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准确性的社会热点问题。

而新闻真实性就源于记者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

党的群众路线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点与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不谋而合。

新闻记者通过“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能够使新闻采访更加接地气,最接近事件的原貌,通过这种直面人民群众的采访方式,设身处地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心理活动与真实想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新闻真实性的体现。

另外,通过“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的形式,电台、电视台记者也能更直观地将话筒、镜头对准某一类群体、某一阶层,通过话筒、镜头探寻民众之所需,从而借助新闻的力量解决民众之所求,发挥新闻为民解忧、回归本质的重要价值。

浅析新闻记者下基层的必要性

浅析新闻记者下基层的必要性

浅析新闻记者下基层的必要性摘要:新闻记者下基层主要是为了深入社会基层,为人民大众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新闻记者的工作水平,还能为其树立正向的新闻传播理念,可以有效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并加强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性。

在走、转、改活动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加入到了下基层工作中,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新闻信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

本文将对新闻记者下基层工作的必要性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记者;下基层;必要性;前言:在中央五部组织全国新闻工作者走、转、改活动公布后,大幅提升了新闻记者对人民群众的了解与服务水平,能够充分发挥活动的导向作用,合理收集群众的真实意见与建议,并将其反馈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新闻的作用,对践行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一活动的展开,还能使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探寻新闻工作的初心,通过深入发掘社会新闻,还原真相,实现新闻媒体的价值,在党的正向指引下,与时代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1.新闻记者下基层能够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新闻记者必须保障信息的真实性,这是新闻的基础条件也是发展根本。

反映在实际报道中,需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禁止出现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情况,例如新闻的事件、人物、地点或结果等。

新闻事实主要是新闻记者在主观反映下,将结果客观的表达出来,将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充分融合。

鉴于此,需要新闻记者从主观角度出发,对现实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

为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必然要进行实践探索,新闻记者通过下基层能够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

若出现假新闻的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新闻的社会公信力,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

部分工作人员过于关注现代化技术手段,但是在这种途径下获取的信息不能完全保障真实,若新闻记者未经过实践,仅根据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新闻报道,其客观性将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假新闻。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并且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也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体现。

报社见习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报社见习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报社见习记者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和意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变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报社见习记者,我有机会接触和报道各种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对于我提升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非常有帮助。

本次实践的目的是了解报社的运作机制和新闻采编流程,提高新闻写作和报道能力,同时也为我以后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践过程和经历1.了解报社运作机制我在报社实习的第一周,通过与报社编辑进行交流,详细了解了报社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报社是一个由不同部门组成的大团队,包括新闻采编部、编辑部、排版部、发行部等。

每个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共同完成一份完整的报纸。

2.参与新闻现场采访作为见习记者,我参与了多次新闻现场采访。

比如,我参与了一次政府新闻发布会的采访,深入了解政府部门的政策和举措,并将其写成了一篇新闻报道。

另外,我还参与了一次企业开工仪式的采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计划,为我撰写相关报道提供了素材。

3.学习新闻写作和编辑技巧为了提高新闻写作和编辑能力,我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资深编辑请教,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编辑经验。

我还参与了一些新闻写作培训班和编辑讲座,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能。

4.参与新闻稿件的编辑和排版在报社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与新闻稿件的编辑和排版工作。

我学习了新闻稿件的编辑规范和排版要求,了解了报纸的整体布局和版面设计。

通过亲身参与编辑和排版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工作的细致与耐心。

三、实践效果和收获通过社会实践,我深刻理解了记者的工作责任和使命感。

我不仅了解了报社的运作机制和新闻采编流程,还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能力。

具体来说,我在这段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提高了新闻素养通过参与新闻现场采访和编辑工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个领域的热点和社会问题。

关于记者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记者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记者的工作状态和社会实践的意义,我决定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一次记者的社会实践。

通过这次实践,我希望能够亲身感受记者的日常,体验新闻采集、编辑和发布的过程,同时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和挑战,而新兴媒体则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迅速崛起。

在这个背景下,记者的社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践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和职责;2. 培养新闻敏感性和采访技巧;3. 提高新闻写作和编辑能力;4.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新闻职业道德;5. 为今后从事新闻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三、实践过程1. 选择实践单位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我选择了当地一家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实践单位。

通过与报社联系,我获得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机会。

2. 采访与报道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新闻选题的采访和报道。

以下是我参与的一些具体案例:(1)社区公益活动报道在社区开展的一次公益活动上,我负责采访了活动组织者、志愿者和参与者。

通过采访,我了解到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撰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报纸上。

(2)企业采访在一家环保企业采访过程中,我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环保措施和未来发展规划。

这篇报道不仅宣传了企业的正面形象,也提醒了读者关注环保问题。

(3)突发事件报道在一次突发事件中,我跟随记者团队前往现场进行采访。

在紧张的氛围中,我们迅速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及时发布了相关报道。

3. 新闻编辑与排版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新闻编辑和排版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稿件内容进行合理的编辑,以及如何将排版设计得美观、大方。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成果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完成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包括社区活动、企业采访和突发事件报道等。

这些报道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2. 体会(1)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记者,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记者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记者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行业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实践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媒体行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在今年暑假期间选择了以“记者”的身份进行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许多媒体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背景下,我有幸加入了一家地方性报纸,担任实习记者,希望通过实践了解媒体行业的现状,锻炼自己的写作和采访能力。

2. 实践目的(1)了解媒体行业现状,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等基本技能;(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协调能力;(3)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过程1. 初入报社在实践的第一天,我来到了报社,见到了我的导师和同事们。

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了报社的基本情况,包括编辑部、采访部、广告部等。

随后,我被分配到采访部,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

2. 采访实践在采访实践中,我跟随导师采访了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

通过这些采访,我学会了如何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如何捕捉关键信息,以及如何运用采访技巧。

以下是我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尊重受访者,保持礼貌;(2)做好准备工作,明确采访目的;(3)善于倾听,关注细节;(4)掌握提问技巧,引导受访者回答。

3. 写作实践在写作实践中,我参与了多篇新闻稿件的撰写。

从选题、构思到成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新闻写作技巧,使稿件更具吸引力。

以下是我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明确主题,突出重点;(2)运用生动的语言,增强文章可读性;(3)注意事实准确,避免夸大其词;(4)遵循新闻写作规范,保持客观公正。

4. 团队合作在报社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采访、写作等环节,我与同事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以下是我对团队合作的一些体会:(1)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2)保持沟通,及时反馈问题;(3)互相尊重,共同进步;(4)积极协调,解决困难。

记者站实习报告

记者站实习报告

记者站实习报告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成为了XX记者站的一名实习记者,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专业学习和人生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此,我向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了解媒体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为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项采访和报道工作,努力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期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采访和报道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条新闻的采访和报道工作。

其中包括了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报道,如政治会议、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受访者沟通,如何挖掘新闻亮点,以及如何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流畅、生动的新闻稿件。

2. 新闻编辑和排版除了采访和报道,我还参与了新闻编辑和排版的工作。

通过学习编辑软件,我熟练掌握了新闻稿件的编辑和排版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观和新闻素养。

3. 参与新闻策划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新闻策划的工作。

通过与领导和同事们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策划新闻选题,如何把握新闻价值,以及如何制定新闻报道方案。

4. 学习新闻理论实习期间,我不仅参与了实践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理论。

通过阅读新闻专业的书籍和论文,我对新闻传播规律、新闻采访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和反思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的新闻采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捕捉新闻线索,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把握新闻节奏。

同时,我对新闻编辑和排版技巧也有了熟练的掌握。

2.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在实习期间,我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与领导和同事们的密切合作,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推进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职业素养的培养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记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记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记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会调研是对一个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深入地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

在当前社会,各种问题和现象层出不穷,现代社会对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次记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旨在对某一特定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和规律,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次调研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某一特定社会问题或者现象,提高社会公众的社会调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改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3. 有利于加强媒体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

三、调研方法1. 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之一,它通过设计调查问题,编制调查问卷,然后针对对象展开调查,再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对研究对象感情态度和行为状况等情况的评价。

本次调研由记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

2. 采取实地访谈法实地访谈是一种较为深入的调研方法,通过和研究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真实行为,从而为研究提供更为真实的材料。

本次调研由记者采取实地访谈法进行调研。

3. 采取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一种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件、书籍、期刊文章、统计资料以及互联网等渠道来获取研究材料。

本次调研由记者采取文献资料法进行调研。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记者得到了大量的调研资料,主要形式包括问卷调查结果、实地访谈记录和文献资料收集。

以下是对本次调研结果的分析:1. 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研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记者“走基层”的现实实践意义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这句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的开卷语,也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广大新闻记者在“走基层”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走基层”才能采写出使受众信服的“信”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力量所在。

而身处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方式正发着剧烈的变化: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等都成了记者手中的“生产工具”。

而过度依赖电话、网络,则会成为影响报道客观性,甚至无意识制造“假新闻”的客观原因之一。

“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每一位新闻记者都要牢记的从业“铁律”。

记者“走基层”,是坚守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则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只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采访,才能写出令群众信服的“信闻”,也才能捍卫真实性这条新闻的生命线。

“走基层”才能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欣”闻
当前,两种现象在媒体中广泛存在:一是记者依赖网络信息源,甚至直接引用网络文章,而不加以求证;二是稿件“千人一面”:要么是观点加例子,要么是概念加数据,一堆材料一通电话就写成了稿子。

殊不知,现如今,读者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专家型、学者型的受众日益增多,如果媒体依然“故步自封”,报道索然无趣,靠什么来打动我们的受众?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础,鲜活则是新闻的写作要求。

与新媒体的特质相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如何实现“改文风”?何种新闻才是鲜活的,才是受众喜闻乐见的呢?笔者认为,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语言也来自基层。

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

“贴近再贴近”,记者的笔下才会出现群众喜闻乐见的“欣”闻,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

只有深入基层“接地气”、“抓活鱼”,让版面语言和荧屏画面生动起来,才能使自己成为受众不可或缺的“悦读”报纸、“悦目”频道。

“走基层”更能发挥全媒体记者的优势
记者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才能生产出新媒体适用的新闻。

传播介质的转变,记者手中握有的已远不止纸和笔,全媒体记者包里还有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

以往在办公室采访写作
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全媒体记者的工作要求,“到现场去”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际行动。

全媒体时代,记者可以快速到达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将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快速反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传统媒体即时、滚动播报的梦想。

“走基层”有利于转变记者作风和文风
工作作风问题既关系到工作质量,也关系到媒体和个人的形象。

基层是一座新闻的“富矿”,等待着记者去开采和挖掘,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采访写作手段多么先进便利,都代替不了亲身感知和直接体验。

那些“盛气凌人走基层、蜻蜓点水一阵风、走马观花应付事、不顾基层啥心情”的“漂浮式”记者,永远无法体会到被采访者的真实感受和心理活动。

只有身子扑下去了,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思想感情才能有变化,作风文风才能转变。

正如一位著名战地摄影记者所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转变作风和文风,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才能找到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素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闻更加生动鲜活,节目更加喜闻乐听,才能写出生动、真切、感人的好新闻。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