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移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1)解下列方程:
① 4x - 2 = 3x + 1
② 5x + 3x - 8 = 2
(2)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例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原价为2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再减去20元,现价为140元。求该商品的原价。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技巧求解,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3.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基本步骤。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谁能告诉我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2.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直观展示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初一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初一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其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其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虽然所教班级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数学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三)解决问题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四)情感态度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方程.【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1.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新知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师生活动】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我准备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用方程解比较简单,设出的未知数就可以当成已知的条件来用了。

教师:那我们就按这位同学的意思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第一步应当先干什么呢?举手回答。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勤奋练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适度性: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解题能力和思维方式:
1.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题目中。
(四)课堂练习
在学生练习时,我会巡回指导,观察他们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普遍性的错误,我会进行集体讲解和纠正。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会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它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进行移项?移项的规则有哪些?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4.在实际解题中,如何选择和应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基础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共计20道小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从而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如加减乘除等运算。

但是,对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移项的方法。

3.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实例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挑选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 bx c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 bx c【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计理念:本节引子与上一节的“阅读与思考”相呼应,同时提出下面几节要讨论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助于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感受数学的历史和文化的陶冶,提高数学素养。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师生讨论分析: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方程:24140x x x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 的项合并,即241247x x x x x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 a =的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在数学中,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一项技能。

它们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商业、金融等各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如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合并同类项同类项指同一类变量的项。

例如,$3x$和$2x$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x$。

同样,$7y^2$和$2y^2$也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y^2$。

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同类项合起来,化简方程的过程。

例如,将$5x + 3x - 2x$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x$。

又例如,将$2y^2 - 3y^2 + 7y^2$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y^2$。

二、移项移项指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以使方程变形。

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它可以使方程更易于求解,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考虑如下一元一次方程:$$3x - 4 = 7$$我们可以使用移项的方法解决这个方程。

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4移动到等号的右侧,得到:$$3x = 7 + 4$$然后,将右侧的常数项11除以3,得出方程的解:$$x = \frac{11}{3}$$这就是这个方程的唯一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练习一下如何使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3x - 7 = 2x + 5$$解题步骤:首先,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

将$2x$移到等号左边,得到:$$3x - 2x - 7 = 5$$接着,移项。

将常数项-7移到等号右边,得到:$$x = \frac{5 + 7}{1}$$最后,化简。

简化式子,得到:$$x = 12$$因此,方程的解为$x=12$。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掌握许多技巧,其中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步骤。

掌握如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顺畅地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此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解决更复杂方程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不是很牢固。

对于方程的概念,他们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简单的等式认知上。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等式逐步过渡到方程,并理解方程的各个部分,如解、系数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移项的规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讲解: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鼓励他们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重要性。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其加减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并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运用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具有较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抓住这一时期的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呈现过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渗透数学分类思想;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学习目标]1、让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2、自主探索、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口答)1、 解方程(1)x -4=30 (2)5x =-4 (3)0.3x =45 (4)2+13x =-2、合并同类项(1)y+5y-2y (2)2a -1.5a -0.5a (3)1124x x x -- 二、探究新知诸葛亮草船借箭,共制作了2016个草人,分别放在大、中、小三种型号的船上,已知大号船、中号船上的草人数分别是小号船上的3倍和2倍,问小号船上放了多少个草人? 解:设小号船上有x 个草人,则大号船、中号船上分别有 、 个草人 根据题意得:解法如下:三、探究收获(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 ②(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哪些步骤:一.设二.分析题意找 关系、列三.解方程四.写出答案四:新知应用1、小试牛刀解下列方程()1529x x -= ()132722x x += (3)6 1.5 2.53m m m --=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 -3m=2的解是x =m ,则m 的值是( ).(2)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则这三个数是( )( )( ).3、拓展提高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2,4,8,16,···.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为224,这三个数各是多少?4、变式训练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 1,-3,9,-27,81,···.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为-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五、挑战自我1、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三倍,个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2倍,设百位数字为m,则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2、若方程x+9=8的解也是方程a x+3x=7解,则a=______.3.下列各方程合并同类项不正确的是( )A.由3x-2x=4,合并同类项,得x=4B.由2x-3x=3,合并同类项,得-x=3C.由5x-2x+3x=12,合并同类项,得x=-2D.由-7x+2x=5,合并同类项,得-5x=54、如图是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发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A.27 B.36 C.40 D.545、方程111023x x+=的解是( )6、诗歌欣赏:太阳下山晚霞红,我把鸭子赶回笼;一半在外闹哄哄,一半的一半进笼中;剩下十五围着我,共有多少请算清.你能列出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七、作业 P93 习题3.2第1题[小结]1,本节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步骤有①移项,②合并同类项,③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最后得到ax=的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合并同类项是指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移项是指将方程中的一项移到另一边,移项时要变号。

这一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加减法,对同类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难点:如何判断哪些项是同类项,如何正确移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规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PPT,包含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展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定义和规则,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综合练习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其加减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并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运用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具有较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抓住这一时期的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呈现过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渗透数学分类思想;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核心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

方程的解法是初中内容的核心,合并同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运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等式两边的多项式合并成一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

合并同类项是后续解方程经常应用的步骤,并且在学习其它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时都要经常使用。

“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的始终,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的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列方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实际问题引入增强学生的兴趣,慢慢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基本步骤,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指导作用,化归思想在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都有所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x=c的方程,会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会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思想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价值。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合并同类项是应用乘法分配率,给定一个方程,能够准确的进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可以简化方程,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某校三年购买计算机台数的研究,建立ax+bx=c 类型的方程,观察与分析方程的特征,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解这类方程;在“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方程思想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
项”》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组讨论形式化,实效性不强。

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学生仅仅是一起热闹地“核对”了导学的答案,学
生没有有效进行深层的思考。

生生互动的生成内容没有
达成。

学案内容也太多,没有分层次,小组合作有效性
不明显。

而且激励性评价没有凸现。

1、优化小组合作评价,实现有效多维互动。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快乐高效课堂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优化小组合作评价,实现有效多维互动。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在快乐高效课堂中,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3、优化小组合作评价,实现有效多维互动。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探究规律。

由有理数乘方一节中涉及到的数列找规律,需要数列中寻找那些信息引入。

教师设问:1.设第一个数为x?
2. 设第二个数为x?
3. 设第三个数为x?
学生思考。

及时归纳: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设第二个数较为合理,体现了上节课所学的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应用。

二、例题分析,体现方法
出未知量列方程建模的思想。

采用学生叙述,教师板书的师生合作方式完成。

三、课堂练习,反馈调控
类比上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完成下题:
1.一个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形式:
1,﹣4, 16,﹣64,256,﹣1024,…,
其中某三个相邻的数的和为﹣13312,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求这三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四、火眼金睛,拓广探索:
展示日历表提出相关问题
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根据图片文字信息观察思考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注意相邻日子之间的联系(同在一行,同在一列,斜向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关联。

)利用所设未知数列出的方程要合理有利于应用上节课所学。

答案要合理。

要求:
☆认真审题,多角度思维,寻找等量关系。

☆灵活设未知数。

☆注意检验,解释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解:
五、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如果某一年5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五,他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4号是星期几?
2. 我校开展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四进行一次活动,现知本月连续的三次活动的日子之和为27,你知道是哪三天吗?本月的四次活动的日子之和是多少呢?
3.甲、乙双方投资合办一个企业,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乙的投资比例为3:4,首年的利润为38500元,则甲乙可获得利润分别是多少元?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讲评。

六、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七、作业
必做题:
教科书第92页习题3.2第4,5题
选做题:
某月的日历上,在3×3的方阵中,9 个数之和是126,则这个3×3 方阵的中心的那个数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学生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法则,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故本节课只是合并同类项法则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延伸。

再者,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较低,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我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

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与同学交流、反思等,构建对知识的形成和运用。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每个问题的设计都以问题串的形式前后联系,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再通过探索交流、反思、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

这样的安排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
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在课堂练习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

而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方程的基础,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这是一堂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

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因此这节课至关重要。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1.一个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形式:
1,﹣4, 16,﹣64,256,﹣1024,…,
其中某三个相邻的数的和为﹣13312,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求这三个数
3.如果某一年5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五,他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4号是星期几?
4. 我校开展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四进行一次活动,现知本月连续的三次活动的日子之和为27,你知道是哪三天吗?本月的四次活动的日子之和是多少呢?
5.甲、乙双方投资合办一个企业,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乙的投资比例为3:4,首年的利润为38500元,则甲乙可获得利润分别是多少元?
本节课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整节课上下来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1、对沉默很恐慌。

当点学生回答问题时,那个学生讲得很慢,还会错。

但是对于我而言,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就会想会不会其他学生都懂了?只是个别学生还没有懂?
而且通常这个时候,其他学生都是沉默的,感觉不到他们是不是都懂了!这个时候我就会很恐慌,到底该如何去做呢?尽快结束这个问题,讲下一个?还是继续重复解释这个“简单”的问题,我选择了前者。

2、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还是比较欠缺,一方面,在于对讲课内容的过渡及讲课过程中的语
言运用,缺乏生动性,无法体现出一个老师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此外,还有“罗嗦”
的问题,有时我自己说的太多,完全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但是作为一堂符合要求的课,应该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讲课过程中,我往往会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无法对学生做到有效的引导。

总之,在这次录课的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对自己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今后的在教学中要多思、多问、多实践,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地累积,
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3.2节第2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

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教材在第一课时结合一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本节教材安排上,首先提及在数学史上对解方程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即生活在约公元825年间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所著的《对消与还原》一书,提问“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作为后面要讨论的内容的引子,在本节内容展开中引出问题1以及“合并同类项”,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一种新解法,然后再安排例1教学,予以巩固提高、拓展。

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列代数式、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合并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整式加减运算等以前所学知识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