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作探究获得新知交流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归纳。

两个小组分别说说各自的做法,对比的到用去分母的方法较简单。

教师进一步问:(1)方程两边同乘42的依据?(2)为什么乘以42?(3)42是怎样求的?(4)除42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数也能去掉分母?学生归纳总结后进一步跟综练习2、将方程 =1去分母得_________.学生列出方程后先独立完成求解,然后小组交流(1)这个方程你是怎样求解的?(2)怎样想到这样求解的?(3)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经过对同一方程不同解法到去分母能够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加便捷,明白为什么要去分母,这是"去分母"这一步骤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同"去分母"是科学的、可行的,明确为什么能去分母·x x-323引导归纳: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共同归纳,学生为主。

提高学生做题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锻炼学生的知识归纳概括和步骤整合能力。

跟踪练习强化训练随堂练习:(3)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合作改错。

练习巩固,独立完成。

学生观察判断并找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独立自主完成练习,熟练掌握公式不会应用于解方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加深对31322322105x x x+-+-=-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分母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去分母过程的理解推导过程,注重公式法解方程的规范步骤,注重重难点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

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

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教学设计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年龄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学习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年龄问题,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是探索年龄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找等量关系措施:启法引导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板书设计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1、快乐问答,课前准备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一题多练,灵活应变4、一题多变,再探再练5、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总结6、随堂练习7、课堂检测教学过程(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上课时间:讨论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

通过师生交流,获得问题的初步解。

并在求解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写代数式方面的情况。

2、想一想3、做一做4、议一议二、深化训练1、讨论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丰富整式的实际背景,并且因此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2、想一想正确,小颖利用“x年后,爸爸的年龄=儿子年龄的3倍”列方程。

小明利用“x年后,爸爸的年龄—今年爸爸的年龄=x”列方程。

3、做一做列方程,求出x的值得4,说明4年前。

4、议一议11+x==45(39+x),x=101.这相当于儿子112岁,爸爸140岁。

在当今世界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随堂练习课本P135页,随堂练习1、2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简单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课堂作业课本P135页习题4.7必做题1~3 选做题P148 4学情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新教材一改以往教材的编写手法,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从实际情景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最后以实践与探索为结尾。

它让学生体验到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运算、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解方程的过程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的年龄问题是这样的:小明的年龄加上3等于13,请问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保留着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4.学生的情感态度。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也可能因为遇到困难而产生挫败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方程的认识仅限于等式的平衡性,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形象思维来辅助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形象与抽象的结合,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过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学会运用基本的解法步骤进行求解。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如购物找零、年龄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的模型,进而理解方程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最终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设想实施:利用交互式白板、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工具,设计互动性强、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操作上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实施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设想实施:准备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同时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5篇][修改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呈贡区第一中学邹秀存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3.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并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抽象表示-符号变换-解释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体会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含的模型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算术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是从算术模型到方程模型的首次尝试跨越,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该内容属于2012年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简单方程有所认识,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但多数学生说不出方程的本质。

2.学生已会用算术模型和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说不出算术算式与代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感受不到方程是更简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3.学生尽管已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也没有交流、合作、质疑的意识,不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

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想也敢说。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二)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均是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解决,体会方程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4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三、知识与技能: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到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用相应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五、教法确定与学法指导: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究、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采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收获学习,挑战自我——拓展学习,总结评价——提升学习,作业布置——巩固学习”这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引导、组织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索方程的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

2.会把形如ax=b(a不等于0)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重点、难点重点:移项法则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难点:移项法则的运用及例2。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生活中的数学,一首打油诗:“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

”问:有多少个老头?多少个梨?引导学生:设有x个老头,怎样用代数式表示梨的个数?从而列方程2x-2=x+1,怎样解这个方程?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就可以迅速的得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这首打油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

)(二)知识回顾1、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什么是方程的解?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3、方程x-2=5是一元一次方程吗?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小学已经学习了这类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为7,解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设法把它化成x=c的形式。

(三)探究新知(交流与发现)(1)你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x-2=5吗?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表述解法。

接着思考下一个问题。

(2)你会解方程2x=x+3吗?(3)观察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

我的收获:方程的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规范的叙述:把方程中的某一项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通常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1:以上解方程“移项”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 :“移项”起了什么作用?小组内合作交流。

做到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四)新知应用1、找一找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吗?如果不正确,怎样改正?(1)由方程y+3=1,移项,得y=1+3(2)由方程3x=4x-9,移项,得3x-4x=-9(3)由方程3x+4=-5x+6, 移项,得3x+5x=6-4(4)由方程5-2x=x-9, 移项,得-2x-x=9-5通过以上解题过程,思考问题3:移项应注意的什么?进一步理解移项法则。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和小学学过的方程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第一节内容从算式到方程,重在让学生体验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基本概念,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会列出简单问题的方程。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让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内容。

首先设计了猜年龄游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出方程的概念,再利用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小学学过的方程。

接下来自学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检验方程的解等概念和方法。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完成。

对于个别问题可通过合作讨论处理。

变式训练环节则针对自学题目强化练习。

教师再补充强调,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引入情境没有充分利用。

猜年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仅仅作为引出式子,使用的不够,可以深化成用未知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教会学生去应用,效果会更好。

相信学生一定希望自己学会猜年龄的方法,和其中的数学道理。

(2)对列方程的方法指导还不够。

考虑到本节只是引出方程,没有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使得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没有很好接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学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初入学段的七年级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方程概念、解法及应用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方程问题。

3.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书”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3、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难点:移项法则一、检查课前预习。

(指一列学生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x=1B 、3x-2y=5C 、x x 455=-D 、215-+x x 2、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本节课的重要依据,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齐读一遍)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完成下列填空(1)如果x+3=10,那么x=10-( )(2)如果2x-7=15,那么2x=15+( )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的形式.(1)75=-x (2)55=-x课内探究:环节1:自主学习1、结合课前预习中的内容,自学课本P.165-166,解方程x-2=5 2x=x+3(1)你发现将方程的一项由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时,它的符号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先自学,然后同桌讨论交流)(2)把方程中某一项_______________,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

注意:(1)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2)一般的,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项)移到右边。

巩固新知: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吗?如果不正确,怎么改正?(1)由方程z+3=1,移项得z=1+3(2)由方程3x=4x-9,移项得3x-4x=-9(3) 由方程3x+4=-5x+6,移项得3x+5x=6-4(4)由方程5-2x=x-9,移项得-2x-x=9-5强调:(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不移项符号不变。

)环节2、交流提升: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课本例1、2、3,共同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每组找代表汇报课本例1、2、3的解法,师用幻灯片显示解答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强调列方程时是依据了相等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相等
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在归纳方程特征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综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教师与全班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
术法发展到代数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方程随着实践的
需要而产生,它是具备了“含有未知数”特征的等式,
教材分析 它使得实际Βιβλιοθήκη 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过等式连接起
来。列方程描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解方程使问题中的
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为工具解决问题的
思想即为“方程思想”、它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
元一次方程是代数方程中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整式方程
用 150 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
定的修检时间 2450 小时?(2).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
52%,比男生多 80 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
表分析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再次熟悉列方
程时的设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为
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解,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敢的品质;通过小组比赛激发
学生的热情;最后给学生送上爱因斯坦名言鼓励学生学
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当面对新的代数领
域,我希望通过上述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钻
研数学的热情,使他们快乐学习.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各指什么 (3)、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总之:通过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答: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总结:去括号法则:⑴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⑵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 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 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具体过程见幻灯片)
四.小结:
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二.讲授新课:
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
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
因为全年共用了15万度电,
所以,可列方程6x+ 6(x-2000)=150000
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么解?
(具体看幻灯片)
例1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一)教学目标:(1)会应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探索用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方程的变形,弄清楚每步变形的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1)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2)括号前是“一”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解方程9-3x=-5x+5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移项f合并同类项 f 系数化为12、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为化1, 要注意什么?①移项要变号。

②合并同类项时,只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所得项的系数,字母部分不变。

③系数化为1,要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

二.讲授新课: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分析: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 度上半年共用电6x 度,下半年共用电6 (x∙2000)度因为全年共用了15万度电,所以.可列方程一6x+6 (x∙2000) =150000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

6x+6(χ-2000)=150000J去括号6x+6x-12000=150000/移项6x+6x=150000+12000I合并同类项12x=162000I系数化为1x=13500答: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总结:去括号法则:⑴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⑵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么解?(具体看幻灯片)例 1 解方程3χ-7 (X-I) =3-2 (x+3)解:去括号,得3X-7X+7=3-2X-6移项,得3x-7x+2x=3-6-7合并同类项,得-2x=-10系数化为1,得x=5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出方程的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游戏激趣【内容】师生互动:请你随意想一个人的年龄.(1)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想的那个人的年龄.(2)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再把所得结果乘2减6,说出最终结果,看谁能更快猜出那个人的年龄.【设计意图】(1)生动有趣的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然唤起学生对方程的回忆,为本节课做好学前准备.(3)两个问题复杂程度逐渐加大,促使习惯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学情预设】第(1)个游戏中,学生多数会使用算术解法,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不明显.第(2)个游戏中,若学生使用算术解法会比较慢.通过第二个游戏,学生能体会出用方程解法更简便.【教学策略】1.第(1)个游戏结束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无论学生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此问题中两种解法的简便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别.2.第(2)个游戏让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选出最快的学生来展示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方程解法,则教师展示方程解法.3.利用学生的方程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一个是逆向思维,一个是顺向思维,当题目较复杂时.方程思考起来更容易.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内容】国庆假期,小华和小彬两家人一起结伴去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游玩.(1)一进大门,两人就看见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这次菊展有红多少种金色的菊花呢?如果设金色菊花有x 种,那么可以得到方(2)假期游园的人真多!据统计十一期间观光园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到12000人,比五一假期增长了20%,你知道五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多少人?设五一假期每天平均接待游客x 人,可以得到方(3)观光园东侧建有一片漂亮的蒙古包露营地,其中大蒙古包可容纳4人,小蒙古包可容纳2人,整片露营地的大小蒙古包共可容纳200人,那么大蒙古包与小蒙古包各有多少个?如果设大蒙古包有x 个,小蒙古包有y 个,那么可以得到方(4)观光园内,游客最密集的场所是儿童乐园.儿童乐园是一个面积为990平方米的长方形场地,场地的长与宽之差为23米,儿童乐园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如果设儿童乐园的宽为x 米,那么长为 米,由此可以得(5)游玩结束,大家驾车返程.小华家和小彬家离观光园的距离都是45千米,小华的速度比小彬快10千米/小时,因此,小华比面积990平方米 长宽小彬早到家15分钟,那么小彬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设小彬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小华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请根据题意补全下列表格:反思总结:通过对上面问题的研究,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设计意图】(1)选取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来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突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2)设计的例题仿照课本中的问题设置,创编了增长率、面积、行程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体现了方程模型的多样性.(3)五个问题分别以文字、图形和表格等不同形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模型思想.【学情预设】第(1)题:多数学生能自己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若有学生存在困难,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关键语句,再写出等量关系.第(2)题:学生学着仿照上面的问题,自己分析已知量、未知量,并根据关键语句写出等量关系.第(3)题:学生习惯于只设一个未知数,因此这里直接给出所设的未知数,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根据所设未知数,在图中表示出边长.第(5)题:由于学生从没见过分式方程,因此这道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可以在学生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的引导,让学生把表格中的信息补全,填完即可列出方程.【教学策略】第(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关键语句列出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审题的方法.第(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仿照第(1)题的方法分析此题,并板演.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请一位同学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第(4)题:学生仿照前面的方法分析此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图形中标注出边长,使图文合一,并借此向学生渗透利用图形分析题意的方法.第(5)题:为了更好的是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示小华和小彬的返程过程,然后寻找等量关系,再由教师展示表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尝试补全表格,同时让学生体会用表格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五个问题情境解决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达等量关系.第三环节知识提炼【内容】(一)播放微课,介绍方程小史,以及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二)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观看了微课后,你能给这些方程命名吗?归纳: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巩固练习: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哪些?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1)1y x =+;(2)53x x =+;2(3)1y y -=;(4)5172a a +=-;2(5)17x+=; (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请学生尝试求解前面所列方程.【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理解方程中“元”和“次”的规定,在通过对方程的观察,发现不同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为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根据微课的介绍为方程命名,体现方程模型的多样化.3.紧接着进行巩固练习,设置了几个有梯度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4.让学生尝试求解前面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以满足学生想解出方程的强烈需求,又可以回顾小学解方程得方法.【学情预设】1.因为有了前面微课的铺垫,学生对“元”和“次”的理解比较深刻,因此,能为方程命名,并发现四个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巩固练习,学生可能对(4)5172a a +=-的判断有疑问,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定义.3.学生会选取最有信心能解出来的方程尝试求解.【教学策略】1.观看微课后,先让学生给上面所列的方程命名,再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3.使学生了解,这些方程都是初中阶段要学的方程,本章研究最简单的一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同时板书,将本节课的课题“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补充完整.4.巩固练习请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解答,若答案出现问题,可以全班讨论.5.学生有实物投影展示并讲解思考过程.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内容】(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感悟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3)对于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梳理知识,提炼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并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情境的有效模型.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情预设】1.学生能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能说出认识的不同类型的方程名称,能说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2.能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方法,以及利用图形和表格帮助我们分析问题.3.对方程的解法存在疑惑.【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总结收获、提出困惑,教师视情况补充,同时告诉学生本章还会继续深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第五环节 课堂检测【内容】1.下列四个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 ( )A .2x ²-1=0B .x+y=1C .12-7=5D .243x -= 2.下列方程中,解为x=1的是( )A .2x=x+3B .1-2x=1C .x-1=0D .3x-2=53.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里有占地约6.7万平方米的薰衣草花田,花田的面积比七彩花坡面积的2倍少1.3万平方米,则七彩花坡的占地面积约是几万平方米?设七彩花坡的占地面积约是x 万平【设计意图】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独立高效地完成检测内容,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教学策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随堂批改一部分,最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第六环节 拓展延伸【内容】播放微课: 丢番图的墓志铭.【设计意图】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尝试求解的过程中引出新学习的内容.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学情预设】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但多数学生不会求解.【教学策略】根据学情,可以选择上课时播放或者课后播放.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列出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内容】A .习题5.1第1、3题B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23x y += ; (2)213x +=;2222(3)0.21x x -=+;(4)(115%)170x -= 选一个你喜欢的一元一次方程,以你的生活、学习等为背景,编一道能用这个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