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课时2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课时2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8e4d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5.png)
-32, -30, -16,
64, ⋯; ① 66, ⋯; ② 32, ⋯. ③
(2)第②③行中的数与第①行中的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解:(2)对比第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可以发现:第②行中
的数是第①行中相应的数加2,即
-2+2,(-2)2 +2 ,(-2)3 +2 ,(-2)4 +2, ⋯;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探究
(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什么规律排列?
分析:(1)观察第①行中的数,发现各数均为2的倍数.联系数的 乘方,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可以发现排列的规律.
解:(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如下规律排列:
-2,(-2)2,(-2)3,(-2)4,⋯ .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探究
例2 观察下面三行数: -2, 4, -8, 16, 0, 6, -6, 18, -1, 2, -4, 8,
1 2
=1
024+(1
024+2)+1
024×
1 2
=1 024+1 026+512
=2 562.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探究
跟踪训练 2.观察下列算式: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 ,
根据上述算式中的规律,你认为220的末位数字是( C )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跟踪训练 1.计算: (1) (-1)10×2+(-2)3÷4;
解:(1) (-1)10×2+(-2)3÷4 =1×2+(-8)÷4 =2-2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整理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整理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9d573414791711cc7917b7.png)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整理冀教版同底数幂相乘除,原来的底数作底数,指数的和或差作指数。
推导:设a^m*a^n中,m=2,n=4,那么a^2*a^4=*=a*a*a*a*a*a=a^6=a^所以代入:a^m*a^n=a^用字母表示为:a^m·a^n=a^或a^m÷a^n=a^1)15^2×15^3;2)3^2×3^4×3^8;3)5×5^2×5^3×5^4×…×5^901)15^2×15^3=15^=15^52)3^2×3^4×3^8=3^=3^143)5×5^2×5^3×5^4×…×5^90=5^=5^4095[1]正整数指数幂法则a^k=a*a*....*a,其中k∈N*负整数指数幂法则a^=1/,其中a≠0,k∈N*推导:a^=a^=/=1/[2]正分数指数幂法则a^=,其中n≠0,m/n>0,m,n∈N*负分数指数幂法则a^[-]=,其中,a^m≠0,m/n>0,n≠0,m,n∈N*分数指数幂时,当n=2k,k∈N*,且a^m<0时,则该数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特别地,0的非正数指数幂没有意义平方差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用字母表示为:=a^2-b^2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用字母表示为:^n=a^特别指出:a^m^n=a^。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有理数的乘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773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b.png)
• (1)二进制中的1011相当于十进制中的多少?
• (2)二进制中的什么数相当于十进制中的8?
• 解:(1)1011=1×23+0×22+1×21+1=11,即二进制中的1011相当于 十进制中的11.
• (2)8=23=0+0×21+0×22+1×23,即二进制中的1000相当于十进制中 的8.
• C.-2乘5 D.25的相反数
• 4.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 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 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 为( C )
• A.42 B.49
• C.76 D.77
6
5.在-233 中,指数是___3_____,底数是_-__23_____,其结果是__-__2_87___,它表 示____3____个__-__23____相乘.
次方”. • (2)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 ①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
是正数. • ②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0,00没有意义. • 注意:(1)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指数1通
常省略不写. • (2)当幂的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9
能力提升
• 11.你吃过“拉面”吗?如果把一个面团拉开,然后对折,再拉开,再 对折,如此反复做下去,对折10次拉出的面条是( D )
• A.20根 B.10根 • C.100根 D.1024根
• 12.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b=ab,如2&3=23=8,那么(3&2)&2=___8_1____.
有理数的乘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乘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e6a2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7.png)
知识点1 科学记数法
还记得底数为10的幂有什么规律吗?算一算,想一想. 101=__1_0_ , 102=_1_0_0_ ,103=_1_0_0_0_ , 104=_1_0_0_0_0_, 106=_1_0_0_0__0_0_0_, 1010 =_1_0_0_0_0__0_0_0_0_0_0__, … 指数与运算结果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地球半径约为 6 400 000 m.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比100万还大的数,比如: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0 000 000米/秒
有使这些大数易 写易读的方法吗?
这些大数书写起来非 常不便,也容易写错.
知识点1 科学记数法
还记得底数为10的幂有什么规律吗?算一算,想一想.
101=__1_0_ , 102=_1_0_0_ ,103=_1_0_0_0_ , 104=_1_0_0_0_0_, 106=_1_0_0_0__0_0_0_, 1010 =_1_0_0_0_0__0_0_0_0_0_0__, … 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10的指数等于1后面0的个数;
有一张厚度为0.1 mm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 mm.
(2) 假设对折20次,厚度为多少毫米?
对折1次: 21层 对折2次: 22层
220×0.1=104 857.6(mm) =104.857 6 m
对折3次: 23层
104.857 6 ÷3≈35
… …
对折20次: 220层 这张纸对折20次后大约有35层楼高.
知识点1 底数是2的幂
对折1次
对折2次
对折3次 ……
对折20次
21层
22层
23层 …… 220层
22 ×0.1=0.4(mm) 220×0.1=104 857.6(mm)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课时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课时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20e4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8.png)
(2)
(34)2中底数是___34__,指数是__2__
9
,幂是___1_6 ___.
(3) (-5)4中底数是_-__5__,指数是__4__ ,幂是_6_2_5____.
(4) -54 中底数是_5____,指数是__4__ ,结果是_-__62_5___.
随堂练习 2. (1) (-7)8中,底数、指数各是什么?
读作“a的n次方”.
n个a
求n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n个a
a×a×···×a×a
幂
an
底数
读法: a n 读作“a的n次方” a n 也读作“a的n次幂”
指数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跟踪训练 1.把乘法形式写成幂的形式: (1)(−3)×(−3)×(−3)×(−3)=__(_−_3_)_4___.
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乘方.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探究 计算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
2
2 面积:2×2=4
2
2 2 体积:2×2×2=8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2
2 面积:2×2 =4
22 读作“2的平方” (或“2的2次方”)
2
2 2 体积:2×2×2 =8
(2)(-1)7 =__-__1____
(4)(-5)3 =__-__1_2_5__ 1
(6)(- 12)4 =___1_6____
(8)(-10)5 =_-__1_0_0__0_0_0_
随堂练习
4. 用计算器计算:
(1)(-11)6 =1 771 561 (2)167 =268 435 456 (3)8.43 =592.704 (4)(-5.6)3 =-175.61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2)](https://img.taocdn.com/s3/m/c2b4692dc281e53a5902ff13.png)
256 81
(4) (-1)11 = -1 (为什么?)
有理数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为:
1.先乘方,再乘除, 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 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3 计算:
(1)2 (3)3 4 (3) 15
(2)(2)3 (3) [(4)2 2] (3)2 (2)
(3)(1)8=1(4)(1)2008 =1
(5)(1)7=-1(6)(1)2007 =-1
(1) 1的任何次幂都为 1。
(2) -1的幂很有规律: -1的奇次幂是-1 , -1的偶次幂是1。
抢答练习: 计算
102 100 103 1000; 104 10000
(10)2 100(10)3 -1000(10)4 10000
月底,长工兴冲冲的去领钱,他以为 自己一下子可以领到一笔天文财富,结 果财主只给了长工5分钱,而且还说是多 给了他.
长工算法:
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 天4分,第四天16分,第五天 256分……
财主算法: 第一天0.01元,第二天0.02元, 第三天0.0004元,第四天 0.00000016元……
(3)对于0.1n ,1前面就有n个0
你能发现什么规 律吗?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规律:
(1)底数为±10的幂的特点:1后面0的个数与 指数相同。
(2)底数为±0.1的幂的特点:1前面0的个数 与指数相同(包括小数点前的1个零。
乘方的故事
有一个长工到一个财主家去做工,他 和财主商定:“第一天给一分钱,第二 天给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平方.” 财主答应了,到月底(30天)后,你猜 一猜:财主会给长工多少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fa84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2.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5.有理数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第二章代数式
1.代数式的定义:用字母表示数的式子
2.代数式的值:把字母代入式子中所得的结果
3.代数式的分类:整式、分式、根式
4.代数式的化简:同类项合并、加减法运算、幂的乘方、去括号、括号内运算
5.代数式的计算:加减法、乘除法、幂的运算
第三章图形与几何初步
1.角的概念: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度量:度量单位、度量工具、度量方法
3.角的分类:按角度大小分类、按方向分类
4.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长度不改变方向。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6148bc0011ca300a6c390ca.png)
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知识点1 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②省略加号与括号;③利用运算律及技巧简便计算,求出结果. 加减混合运算技巧: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 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 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 分组结合; 先拆项后结合.【典例】⎧⎪⎨⎪⎩加减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a b a b -=+-a b b a +=+()()a b c a b c ++=++1.计算:(1)4+(﹣6);(2)(﹣116)+(-23);(3)-2-(﹣3.5);(4)|(﹣7)+(﹣2)|-(﹣3);(5)[1.4﹣(﹣3.6+5.2)﹣4.3]﹣(﹣1.5).【方法总结】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注意:绝对值有括号的作用.2.【题干】计算:(1)﹣2.4+3.5﹣4.6+3.5;(2)(−478)−(−512)+(−414)−(+3178);(3)−200956−(+200823)−(−401834)+(−112);(4)1+(﹣2)+3+(﹣4)…+2015+(﹣2016)+2017+(﹣2018).【方法总结】(1)把和为整数的数结合在一起;(2)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数结合在一起;(3)拆项法,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再把所有整数和分数分别结合在一起;(4)找规律,相邻两数之和为﹣1.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是解题的关键.能使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以简化计算,减少计算错误. 【随堂练习】1.(2017秋•小店区校级月考)计算:(1)﹣3+(﹣4)﹣(﹣5); (2)1+(﹣2)+|﹣2|﹣5; (3)﹣5﹣(+11)+;(4).2.(2016秋•靖远县校级月考)计算题: (1)27﹣28+(﹣7)﹣32 (2)1+(﹣2)﹣(﹣3)﹣4; (3)0.5+(﹣)﹣(﹣2.75)+0.25 (4)3+(﹣1)+(﹣3)+1+2.知识点2 乘除运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相乘,都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多个有理数相乘:(1)几个不是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即“奇负偶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那么积等于.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2)乘法结合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00000ab ba(3)分配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倒数的概念: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整除:一个整数a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b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则我们说a 能被b 整除(或说b 能整除a ).【典例】1.计算:(1)(﹣2)×(﹣8); (2)(﹣8)÷(﹣1.25); (3)11÷17×(−411); (4)(−1.5)×45÷(−25)×34.【方法总结】(1)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3)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4)把小数转化为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ab c a bc =()a b c ab ac +=+1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计算:(1)37×(﹣45)×712×58;(2)292324÷(﹣112);(3)﹣5×(﹣115)+13×(﹣115)﹣3×(﹣115).【方法总结】(1)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分子或分母容易约分的因数结合;(2)先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3)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随堂练习】1.(2017秋•夏邑县期中)小华在课外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题:计算:()+().她发现,这个算式反映的是前后两部分的和,而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她顺利地解答了这道题(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并请计算比较简便的那部分.(3)利用(1)中的关系,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4)根据以上分析,求出原式的结果.2.(2017秋•兴化市期中)小明对小丽说:“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12,然后除以6,再减去你原来所想的那个数与6的差的三分之一,我可以知道你计算的结果.”请你根据小明的说法探索:(1)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5,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2)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2m ﹣3n ,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3)根据(1)、(2),尝试写出一个结论.3.(2017秋•盐都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 解法一:原式=÷﹣÷+÷=×3﹣×4+×12=.解法二:原式=÷﹙﹣+﹚=÷=×6=.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4=×24﹣×24+×24=4. 所以,原式=.(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你认为解法 是错误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计算:﹙﹣﹚÷﹙﹣+﹣﹚.知识点3 乘方乘方的概念: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一般地,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记作,读作“的次方”;(2)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3)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读作的次幂. 注意:,其底数为,;,其底数为,;,其底数为,; n n a n a a a a ⋅⋅⋅⋅⋅⋅⋅ 个n a a n n a a n n a a n a n ()224-=()2-()()()22224-=-⨯-=224-=-2()()222121224-=-⨯=-⨯⨯=-239=749⎛⎫⎪⎝⎭372333977749⎛⎫=⨯= ⎪⎝⎭,其底数为,; ,带分数的乘方运算,一定要先化成假分数后再运算.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就是,指数通常省略不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特别的,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位整数,其中的指数是,的指数比整数的位数少. 万,亿 .【典例】1.一张纸的厚度为 0.09mm (毫米),将这张纸连续对折8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15次后,所得的厚度是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方法总结】根据乘方的定义和题意可计算出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得厚度,由此可算出折第8次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 ,对折1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mm ;对折2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2=0.09×22mm ;对折3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3mm ;对折n 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n mm ,据此列出算式.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规律的能力.乘方是乘法的特例,乘方的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来进行.乘方的意义就是多少个某个数字的乘积. 2.若|x −2|+(y −23)2=0,则y x =__________.【方法总结】绝对值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由“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239=77323339777⨯==221391224⎛⎫⎛⎫== ⎪ ⎪⎝⎭⎝⎭51511010n a ⨯110a ≤<n n 101n -101410=810=3.德国科学家贝塞尔推算出天鹅座第61颗暗星距地球102000000000000km,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还远690000倍.(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暗星到地球的距离;(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690000这个数;(3)如果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km/s,那么你能计算出从暗星发出的光线到地球需要多少秒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方法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由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关键是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随堂练习】1.(2017秋•石景山区期末)(﹣1)2018÷.2.(2017秋•蚌埠期中)﹣32×(﹣)3=______.3.(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35×(﹣)5×(﹣5)6(结果可用幂的形式表示)综合运用1.若|a|=2,b=﹣3,c是最大的负整数,a+b﹣c的值为_______.2.2.5+(﹣214)﹣1.75+(﹣12)=____.3.某外贸企业为参加2016年中国江阴外贸洽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 000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四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第n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5.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_______条.6.计算:(﹣0.5)+|0﹣614|﹣(﹣712)﹣(﹣4.75).7.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3,+11,﹣6,﹣8,+6,+15.(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2)养护过程中,最远处离出发点有多远?(3)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量为a升,求这次养护小组的汽车共耗油多少升?8.计算下列各式:(1)(﹣14)×(﹣100)×(﹣6)×(0.01);(2)91819×15;(3)﹣100×18﹣0.125×35.5+14.5×(﹣12.5%);(4)(1﹣2)×(2﹣3)×(3﹣4)×(4﹣5)×…(19﹣20).9.已知(x+3)2+|3x+y+m|=0中,y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求m的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乘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乘方](https://img.taocdn.com/s3/m/3b677dfaaa00b52acfc7cae3.png)
示例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5.1 乘方
栏目索引
1.5.1 乘方
(2)-32×(-3)3-(-2)3÷2
=32×33+23÷2=9×27+8÷2=243+4=247.
(3) 12
1
2 3
7 4
×(-6)2= 12
5 3
7 4
× 36
= 1 ×36- 5×36+ ×736=18-60+63=21.
2
3
4
(4)-22+[18-(-3)×(-2)4]÷6
栏目索引
3.an,-an及(-a)n的区别与联系
an
-an
(-a)n
相同点
指数都是n
不同点 意义不同
n个a相乘的积
n个a相乘的积的相反数
n个-a相乘的积
底数不同
a
a
-a
联系
n为奇数
-an=(-a)n,且-an,(-a)n都与an互为相反数(a≠0)
n为偶数
an=(-a)n,且an,(-a)n都与-an互为相反数(a≠0)
(2)-42-3×22×
1 3
1÷
1
1 3
=-16-3×4× 23× =34-16-6=-22.
点拨 对于乘方运算,要注意幂的符号,注意区分负数乘方与正数乘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乘方》知识点解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乘方》知识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d048111bd64783e09122bdb.png)
《乘方》知识点解读同学们,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只有0.01厘米,但是当你把这一张普通的白纸连续对折30次后,你知道有多厚吗?它的厚度竟然超过珠穆朗玛峰!你相信吗?通过对有理数乘方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知识点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n a a a ⋅⋅⋅个,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知识点二:如何进行乘方运算1.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是乘法运算的特殊情况。
a n 就是表示n 个a 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幂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的,负数的偶次幂是正的,即(-a )2n =a 2n ,(-a )2n +1=-a 2n +1(n 是正整数),a 2n ≥0,即任何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的; 0的任何次幂都是0;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例1 计算:(1)(-3)4;(2)(-8)3;(3)(-13)4 分析: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直接用乘法来求出各乘方的值。
解:(1)(-3)4=(-3) (-3) (-3) (-3)=81.(2)(-8)3=(-8) (-8) (-8)=-512.(3)(-13)4=(-13)(-13)(-13)(-13)=181. 说明:这里应特别注意“-”号问题,计算时也可以先根据符号法则确定其结果的符号,然后直接计算正数的乘方。
例2 计算(-0.125)12×813的值.分析:直接计算(-0.125)12与813有一定的难度,但观察发现0.125×8=1,于是提醒我们利用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运算律就能比较容易地求值了。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c77cf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3.png)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求相同因数的积叫做乘方。
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叫做乘方。
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 叫做底数,n叫指数。
任何数的0次方都是1,例:3º=1(二)有理数乘方的表示1.同底数幂法则同底数幂相乘除,原来的底数作底数,指数的和或差作指数。
2.指数为0幂法则a^0=1 ,其中a≠0 ,k∈N*3.负整数指数幂法则a^(-k)=1/(a^k) ,其中a≠0,k∈N*4.平方差: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a+b)(a-b)=a^2-b^25.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m)^n=a^(m×n)6.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b)^n=a^n×b^n7.同指数幂乘法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的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a+b)^2=a^2+2ab+b^2或(a-b)^2=a^2-2ab+b^28.立方和a^3+b^3=(a+b)(a^2-ab+b^2)9.多项式平方(a+b+c)^2=a^2+b^2+c^2+2ab+2bc+2ac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d7f7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9.png)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一、乘方的定义乘方是指同一个数连乘若干次,表示为数的基数和指数的乘积,如aⁿ。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二、有理数的乘方1. 正数的乘方当底数 a 为正数且指数为正整数 n 时,aⁿ 的意义是把 a 乘 n 次,如 2³=2×2×2=8,3²=3×3=9。
当底数 a 为正数且指数为 0 时,a⁰的值为 1。
如 2⁰=1,100⁰=1。
2. 负数的乘方当底数 a 为负数且指数为正整数 n 时,aⁿ 的意义是把 |a| 乘 n 次并乘上一个负号,如(-2)³=-2×-2×-2= -8, (-3)²=3×3=9。
当底数 a 为负数且指数为偶数(即 n 为偶数)时,aⁿ 的值为正数,如 (-2)⁴=2×2×2×2=16;当底数 a 为负数且指数为奇数(即 n 为奇数)时,aⁿ 的值为负数,如 (-2)³=-8。
3. 0 的乘方当底数 a 为 0 且指数为正整数 n 时,aⁿ 的值为 0,如 0⁴=0×0×0×0=0。
当底数 a 为 0 且指数为 0 时,a⁰的值为 1。
如 0⁰=1。
当底数 a 不为 0 且指数为 0 时,a⁰的值为 1。
如 5⁰=1。
三、有理数乘方的性质1. 乘方与乘法有理数的乘方满足基本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如(ab)ⁿ=aⁿbⁿ。
2. 乘方的运算法则乘方运算遵循如下法则:aⁿ×aᵐ=aⁿ⁺ᵐ(aⁿ)ᵐ=aⁿᵐ(a×b)ⁿ=aⁿ×bⁿ(a÷b)ⁿ=aⁿ÷bⁿ其中,n,m 为整数,a,b 为有理数(b≠0)。
四、习题1. (-3)⁴的值是多少?解:(-3)⁴=3×3×3×3=812. (-8)³的值是多少?解:(-8)³=-8×-8×-8=-5123. 5²+(-3)²的值是多少?解:5²+(-3)²=25+9=344. (7×(-2))⁴÷(-4)³的值是多少?解:(7×(-2))⁴÷(-4)³=(-14)⁴÷(-64)=38416÷(-64)=-601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包括乘方的定义、有理数的乘方(正数、负数、0)及有理数乘方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乘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乘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06109a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d.png)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410 338 673. (4)按键顺序为 2 3 × 6 ÷ 5 = ,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27.6.
总结
知3-讲
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弄清计算器的每个按键 的作用,结合有理数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A.1
B.-1
C.2 016
D.-2 016
知2-练
4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B )
A.(-3)2=-32
B.-23=(-2)3
C.23=(-2)3
D.32=-32
5 计算: (1)(-4)3;
(2) (-2)4;
(3) (- 2 )3.
3
(1)-64;(2)16;(3) 8 .
27
知识点 3 利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乘方——有理数 的乘方运算
1 课堂讲授 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利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复习回顾 1.如图,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a_×__a_平方厘米. 2.如图,一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 则它的体积 为
(1)-(-3)3;
(2)
3 42 ;(3)源自2 33 ;
(4)
1
2 3
2
.
解:(1)-(-3)3=-(-33)=33=3×3×3=27.
(2)
3 4
2
3 4
3 4
9 16
.
(3)
2 3
3
2 3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5cec2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c.png)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梳理导图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例:1+2=3(1和2都是正数,和取正号;|3|=|1|+|2|)﹣2+(﹣3)=﹣5(﹣2和﹣3都是负数,和取负号;|﹣5|=|﹣2|+|﹣3|)(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例:2+(﹣1)=1(|2|>|﹣1|,和取正号;|1|=|2|-|﹣1|)2+(﹣3)=﹣1(|﹣3|>|2|,和取﹣号;|﹣1|=|﹣3|-|2|)(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例:1+(﹣1)=0;﹣2+2=0(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1+0=1;﹣2+0=﹣2(5)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例:1+2=2+1=3;1+(﹣2)=(﹣2)+1=﹣1;(﹣1)+(﹣2)=(﹣2)+(﹣1)=﹣3(6)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例:1+2+3=1+(2+3)=(1+2)+3=6;(﹣1)+(﹣2)+(﹣3)=(﹣1)+[(﹣2)+(﹣3)]=[(﹣1)+(﹣2)]+(﹣3)=﹣6习题1:计算(1):3+4; (2):﹣4+(﹣5); (3):5+(﹣6);(4):﹣7+8; (5):9+0; (6):﹣10+0;(7):10+11+12; (8):(﹣11)+(﹣12)+(﹣13); (9):12+(﹣13)+(﹣14)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减法(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例:1-2=1+(﹣2)=﹣1;(﹣2)-3=(﹣2)+(﹣3)=﹣50-5=0+(﹣5)=﹣5习题2:计算(1):3-4; (2)5-4; (3)(﹣6)-5; (4)(﹣6)-(﹣7);(5):8-7; (6)0-9 (4)0-(﹣10)知识点三、有理数的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例:1×2=2(1和2都是同号,积为正;|2|=|1|×|2|)(﹣2)×(﹣3)=6(﹣2和﹣3都是同号,积为正;|6|=|﹣2|×|﹣3|) 2×(﹣3)=﹣6(2和﹣3是异号,积为负;|﹣6|=|﹣2|×|﹣3|)(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例:0×0=0;1×0=0;(﹣2)×0=0(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 2×12=1(2与12互为倒数)(﹣3)×(﹣13)=1(﹣3与﹣13互为倒数)(4)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例:1×2=2×1=2;5×(﹣6)=(﹣6)×5=﹣30(5)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例:﹣1×2×3=﹣1×(2×3)=(﹣1×2)×3=﹣6;(6)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例:2×(1+3)=2×1+2×3=8(7)α×b 也可以写为α·b 或αb ;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可以写成“·”或省略; 例:5×α可以写成5·α或5α习题3:计算(1)2×3; (2):(﹣3)×(﹣4); (3):4×(﹣5);(4):0×100; (5):1×2×3; (6):(﹣2)×(﹣3)×(﹣4);(7):(﹣3)×(﹣4)×5;(8):2×(2+3);(9):3×(4-5);(10)4×[(﹣3)+(﹣4)]知识点四、有理数的除法(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例:4÷(﹣2)=4×(﹣1)=22(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例:(﹣8)÷(﹣2)=4(﹣8和﹣2都是同为负号,商为正;|4|=|﹣8|÷|﹣2|)8÷(﹣2)=﹣4(8和﹣2一正一负为异号,商为负;|﹣4|=|8|÷|﹣2|)(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0÷(﹣9)=0;0÷9=0习题4:计算(1):6÷(﹣3);(2):(﹣10)÷(﹣2);(3):10÷(﹣10);(4):0÷4知识点五、有理数的乘方(1)求n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5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5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ef4fc6102de2bd97058801.png)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5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乘方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理解乘方运算、幂、底数等概念的意义.3.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阅读教材P41~42,思考下列问题.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后,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10次;(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2×2×2×…×2,sd4(( 10 )个2))=1__024个,为了简便,可以记作210个.2.(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2;(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为:a3;(3)把一张纸对折1次可裁成两张,对折2次可裁成4张,问对折3次可裁成几张?用算式如何表示?如果对折10次、100次,用算式如何表示?知识探究1.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乘方an有双重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这时读作“a的n次方”;(2)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读作“a的n次幂”.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自学反馈1.在(-2)6中,底数是-2,指数是6,运算结果是64;在-26中,底数是2,指数是6,运算结果是-64.2.底数是-12,指数是3的幂是__-18.3.(-1)2 017=-1,02 017=0,(-0.1)4=0.000__1.在书写乘方时,若底数为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加括号.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4)3;(2)(-2)4;(3)(-23)3.解:(1)(-4)3=(-4)×(-4)×(-4)=-64.(2)(-2)4=(-2)×(-2)×(-2)×(-2)=16.(3)(-23)3=(-23)×(-23)×(-23)=-827.例2 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8)∧5=显示:(-8)∧5-32768.((—)3)∧6=显示:(-3)∧6729.所以(-8)5=-32 768,(-3)6=729.活动2 跟踪训练1.(-12)4表示的意义是4个-12相乘,23×23×23×23可写成(23)4.2.计算:(-25)3=-8125;3×23=24;(3×2)3=216;(-3) 3×(-42)=432;(-324)2-324=4516.3.计算(-2)3,(-3)3,(-12)3,(-13)3,并找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解:(-2)3=-8,(-3)3=-27,(-12)3=-18,(-13)3=-127.其中最大的数为-127,最小的数为-27.4.平方得64的数是±8;立方得64的数是4.5.若a满足(2 006-a)2 008=1,则a=2__005或2__007.活动3 课堂小结1.乘方.2.乘方的计算:3.乘方的性质.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阅读教材P43~44,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讨论:2×(-3)3-4÷(-13)+15中有哪几种运算?可以分几类?试着计算出结果.知识探究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自学反馈1.下列运算结果是正数的是(B)A.1+(-2)3 B.-22×(1-22).(-2)3÷(-3)2 D.-32-(-2)22.计算13×(-3)÷(-13)×3等于(B)A.1 B.9 .-3 D.273.计算(-1)2 016+(-1)2 017-(-1)2 018+02 019等于(B)A.0 B.-1 .1 D.2(1)(-1)10×2+(-2)3÷4;(2)(-5)3-3×(-12)4.解:(1)0. (2)-125316.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2×(-3)3-4×(-3)+15;(2)(-2)3+(-3)×[(-4)2+2]-(-3)2÷(-2).解:(1)-27.(2)-5712.例2 探究规律.观察下面三行数:-2,4,16,-8,-32,64,…;①0,6,-6,18,-30,66,…;②-1,2,-4,8,-16,32,….③(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解:略.提示学生从乘方出发,在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研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要依次递进,在递进中总结规律,激励学生拿起笔大胆计算.活动2 跟踪训练(1)-0.752÷(-112)3+(-1)12×(12-13)2;(2)[(-3)2-(-5)2]÷(-2);(3)-10+8÷(-2)2-3×(-4)-15.解:(1)736.(2)8.(3)3.2.观察下列各式:1=21-1,1+2=22-1,1+2+22=23-1,….猜想:(1)1+2+22+23+…+263=264-1;(2)若n是正整数,则1+2+ 22+23+…+2n=2n+1-1.活动3 课堂小结1.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2.探究规律.1.5.2 科学记数法1.认识比较大的数据.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写法.3.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据.阅读教材P44~45,思考如何表示一些比较大的数.知识探究把一个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的数,即1≤a<10;n等于原整数的位数减去1).自学反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 000 000=1×106;(2)57 000 000=5.7×107;(3)-123 000 000 000=-1.23×1011;在上面的计算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 -1.活动1 小组讨论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中国森林面积有128 630 000公顷;(2)2008年临沂市总人口达1 022.7万人;(3)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 000 000千米;(4)光年是天学中的距离单位,1光年大约是950 000 000 000千米;(5)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预算收入为140 000 000美元;(6)一只苍蝇腹内的细菌多达2 800万个.(在使用科学记数法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如1万=104,1亿=108)解:(1)1.286 3×108.(2)1.022 7×103万.(3)1.5×108.(4)9.5×1011.(5)1.4×108.(6)2.8×103万.活动2 跟踪训练1.将0.36×45×105的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B)A.16.2×105 B.1.62×106.16.2×106 D.16.2×100 0002.1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头发丝的半径是(D)A.6×103纳米 B.6×104纳米.3×103纳米 D.3×104纳米3.若-59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则a =-5.96,n=7.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700 900;(2)-50 090 000;(3)人体中约有25 000 000 000 000个细胞;(4)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米;(5)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1.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米?解:(1)7.009×105.(2)-5.009×107.(3)2.5×1013.(4)1.5×108.(5)6.5×105.活动3 课堂小结1.现实生活中的大数据.2.科学记数法: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阅读教材P45~46,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近似数与准确数有哪些区别?分别试举出几个例子.知识探究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自学反馈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0.025;(2)0.404 0;(3)1.8;(4)1.80;(5)103万; (6)1.60×104; (7)10亿; (8)10.解:(1)千分位.(2)万分位. (3)十分位.(4)百分位. (5)万位.(6)百位. (7)亿位.(8)个位.精确度的一般表示形式是精确到哪一位.活动1 小组讨论例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解:(1)0.015 8≈0.016.(2)304.35≈304.(3)1.804≈1.8.(4)1.804≈1.80.活动2 跟踪训练1.1.90精确到百分位.2.用四舍五入法对60 340取近似值(精确到千位):60 340≈6.0×104.3.近似数6.00×103精确到十位.4.0.020 76保留四位小数约为0.020__8.5.对3.04×104精确到千位约是3.0×104.6.圆周率π=3.141 592…,精确到百分位是3.14.活动3 课堂小结精品文档1.准确数与近似数.2.按要求取近似值.11/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新-课-标-第-一-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2=0得:a=0且b=0
强记:a0=1(a≠0);(-1)2=1;-12=-1;(-1)3=-1;
-13=-1;(-2)2=4;-22=-4;(-2)3=-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
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n比原整数位减1。
(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
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
3.55.(再如:2.40万:精确到百位;6.5×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
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