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05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应 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学习策略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 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段学习和分散复习,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可以帮助教育者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构与功能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大脑中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短 时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听觉系统有关,而工作记忆则 涉及多个认知系统的协同作用。
联系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 种扩展
工作记忆可以看作是短时记忆 的一种扩展,它不仅包括信息 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 操作和处理。
信息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差异
存储时间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而工作记 忆的存储时间则相对较长,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信息处理方式
短时记忆主要涉及对信息的暂时存储和简单复述,而工作 记忆则涉及更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如分析、组合和推 理等。
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 而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同时处理和存储更多 的信息。
影响个体的思维速度、 学习能力、推理能力 等认知能力。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结构
模型
工作记忆的模型通常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 等部分。
结构
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负责暂时存储信息,长时记 忆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
03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差 异与联系
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 为4个项目,且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简述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2.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3.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④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的主要特征有:(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5.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短时记忆,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处理信息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短时记忆的机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短时记忆实验。
实验一:数字串记忆我们首先选择了数字串作为短时记忆实验的刺激材料。
研究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个长度为6的数字串,然后在听到提示音后回忆出记忆的数字串。
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提示音和时间间隔,观察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显示,在没有提示音的情况下,参与者平均只能记住2个数字;而当添加提示音后,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明显提升,平均可记住4个数字。
此外,我们发现,时间间隔对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有显著影响。
当时间间隔较短时,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更好;而当时间间隔较长时,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实验二:图像记忆为了探究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图像记忆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不同的图像,然后在一定时间后回忆出尽可能多的图像。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的图像数量与数字串实验结果相似,平均在3个到4个之间。
然而,与数字串实验不同的是,图像记忆的能力似乎受到图像的复杂度和抽象性的影响。
较为简单和具体的图像更容易被参与者记住,而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图像则难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实验三:干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许多干扰,如嘈杂的环境声音、他人的谈话等。
为了了解干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干扰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在记住数字串或图像的同时,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
结果表明,干扰对短时记忆的损害程度取决于干扰的类型和强度。
嘈杂的环境声音干扰了参与者的数字串记忆,而视觉干扰对图像记忆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凸显了干扰对短时记忆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创造一个安静和无干扰的环境来帮助记忆。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短时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我们发现,提示音和时间间隔对数字串记忆有显著影响,简单具体的图像更易于记忆,而干扰则对短时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基础题库简答论述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3-4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心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的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3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轻重,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
(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并能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及其正确性和重要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果断性是指能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计划,虽然也有内心冲突,但在动机冲突时,没有多余的疑虑。
在需要行动时能当机立断,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时或者是情况有所变化时,有能立即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
实验方法:
相继呈现识记项目(每个呈现2s)
等待2s
呈
现测试项目,并开始计时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假设:1、若为平行扫描,则反应时不会随项目数大小而 变化;
2、若为系列扫描,则反应时会随项目数增多而增 大。
结果:符合假设2,即系列扫描
Page 27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理论:STM信息提取过程可分为相继的极端,RT是各阶 段所用时间的总和。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姓名:杨蕾静 学号:I09670112 班级:09应用心理(1)班
Page 2
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当前短时记忆研究进展
目录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贮存 研究范式:一次呈现刺激 争议:短时记忆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记
忆结构。 研究要点: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
限制因素:材料性质、人的知识经验
Page 6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作用:减少STM中的刺激单位,增加每一单元包含
的信息。
实验:Smith
材料:一串二进制数字 方法:以不同比例组块,再编码为十进制 结果:1、所有组运用组块方式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
测试项目编码+系列扫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
RT= e
+
cN +
d
根据实际结果:RT=38N+397
问题:系列扫描具体方式是如何? 从头至尾的扫描 OR 自我停止的扫描?
Page 28
实验结果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否”反应中,二 者反应时相同; 2、“是”反应中,自 我停止的扫描斜率是从 头至尾的一半 3、从头至尾扫描反应 时在两种反应中有相同 斜率。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2、唐朝韩愈的《师说》,较系统地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外教育史上一篇出色的教师专论。
3、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等著作中都有许多丰富的、深刻的教育思想。
4、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一一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2、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学者是:夸美纽斯3、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的学者是:洛克4、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四、教育学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派别1、实验教育学2、专升本《教育理论》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4、批判教育学五、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家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和继承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具有批判和引导文化的作用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的记忆特点
幼儿的记忆特点
幼儿的记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性记忆:幼儿主要依靠感觉和情感来记忆事物,他们更容易记住与情感体验相关的事情。
2. 视觉记忆:幼儿对于视觉信息的接收和记忆能力较强,他们更容易记住视觉上引人注意的事物和形象。
3. 运动记忆:幼儿通过运动来感知和记忆事物,例如跑、跳、摸、拿等动作与记忆紧密结合。
4. 重复记忆:幼儿对于重复的事物和经验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他们喜欢重复听故事、唱歌等活动。
5. 意象记忆:幼儿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们更容易通过形成意象来记忆事物。
6. 情境记忆:幼儿对于特定的情境和环境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他们通过记住环境中的细节来回忆和识别。
7. 短时记忆:幼儿的短时记忆较为脆弱,他们对于信息的保持时间较短,容易遗忘。
8. 唤起记忆:幼儿的记忆容易通过环境、人物、声音等触发进行唤起和回忆。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记忆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对于记忆的理解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各种适合的教育活动和方法来帮助他们提升记忆能力。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回复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回复短时记忆编码方式是指将信息转化为能够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和延长保存的形式。
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所以编码方式对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短时记忆编码方式,并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
一、[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定义和作用短时记忆编码方式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存储和处理的形式。
它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住和提取信息,以便在一段时间内加工和处理。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作用是优化信息的保存和提取,使我们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短时记忆容量。
二、[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类型和特征1. 音频编码:通过声音的特征对信息进行编码。
这种编码方式主要包括将信息转化为声音,并以韵律、音高、音调等音频特征进行存储和提取。
2. 视觉编码:通过图像的特征对信息进行编码。
这种编码方式主要包括将信息转化为可视图像,并以形状、颜色、空间位置等视觉特征进行存储和提取。
3. 语义编码:通过词汇的意义对信息进行编码。
这种编码方式主要包括将信息转化为词汇,以词汇的关联、类别、概念等语义特征进行存储和提取。
4. 手势编码:通过动作的特征对信息进行编码。
这种编码方式主要包括将信息转化为手势动作,并以手势的形态、速度、方向等手势特征进行存储和提取。
这些编码方式的特征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
例如,在口语交流中,音频编码更为重要,而在可视化学习中,视觉编码更具优势。
三、[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影响因素短时记忆编码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1.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认知特点、记忆策略和习惯对短时记忆编码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人更擅长于使用视觉编码,而另一些人则更擅长于使用语义编码。
2. 信息特征:信息的复杂性、相关性和意义性对于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复杂且相关的信息更容易以语义编码方式进行处理。
3. 学习经验:个体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背景会影响选择合适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
• 特点:
1、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 和语义编码。 2、保存时间不长,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 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3、容量有限,一般以7+2组块的信息容量为标准。 4、容易受到干扰。必须在复述的条件(保持性复述和精确 复述)下进入长时记忆
记忆的模型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的区别
感觉记忆
• 定义: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称瞬时记忆,
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 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 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 是感觉记忆。
• 特点:
学完不能及时回忆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记忆中又 呈现出来的现象称为记忆的恢复。因此人们认为长时记 忆的遗忘,可能不是痕迹消退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前 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使信息提取发生了困难。
事例
• 小明在街上漫无目的闲逛,看着远处车水马龙的道路,道路两旁各具 特色的商店以及街上各色各样的行人。(感觉记忆) • 突然,小明看到前面一个女生的钢笔从手中的书本中滑落。小明急忙 捡起地上的钢笔,追了上去。 • “同学,你的钢笔......”小明叫住了前面的女生。 • “哦,谢谢。”当女生回过头时,宛如夏天的一缕轻风,可爱而舒服。 女生清水芙蓉的形象瞬间印刻在小明内心的最深处。(长时记忆) • “那个...我可以知道你的姓名和号码吗?”小明支支吾吾的说道。 • “可以呀,我叫XXX,13.......” • “XXX,13....”小明在心里默念了几遍。(短时记忆) • 后来,小明就结识了那位女生,每天都拨打她的电话号码,渐渐将女 生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存在了记忆的深处......(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是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类型,按照“信息保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概念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被称瞬时记忆,也被称之为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或者感觉寄存器。
短时记忆是指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也被称为操作记忆或者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记忆,也称为永久性记忆。
【考题再现】名词解释题目:短时记忆该题考查概念的识记,不同的心理学教材中三种记忆定义会有略有差别,但是时间特征都基本保持一致,所以要抓住关键时间进行阐述。
小明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十几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内隐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答案】C。
该题变相考查短时记忆的概念,考查其时间特性。
综上两道题目,要对三种记忆类型的概念进行识记,并结合其特时间特征进行深入理解。
同时对不同记忆的别称也要清晰,在考查中可能以别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编码瞬时记忆:是最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其编码形式主要依靠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可以理解为信息尚未经过任何的心理加工,只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主要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进行编码,所以其编码方式主要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短时记忆:波斯纳及康拉德的实验研究证明,视觉编码和言语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并验证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会逐渐向听觉形式过度,所以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为言语听觉编码。
长时记忆:其信息编码需要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将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主要为意义编码,包括表象和语义两种形式。
简述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简述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摘要:一、婴幼儿记忆发展的概述二、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短时记忆发展较快,长时记忆发展较慢正文:婴幼儿记忆发展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出生到幼儿期,婴幼儿的记忆发展经历了许多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首先,婴幼儿时期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导,而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
无意记忆是指婴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获取和保持的信息。
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婴幼儿逐渐学会主动关注和筛选相关信息,从而使有意记忆得到发展。
其次,婴幼儿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在早期阶段,婴幼儿的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即对事物的简单重复记忆。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婴幼儿逐渐能够理解记忆材料的意义,从而实现意义记忆。
同时,他们还能将不同的记忆材料组织在一起,形成更加复杂的知识结构。
第三,婴幼儿时期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是指婴幼儿对物体形状、颜色、质地等直观特征的记忆。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婴幼儿开始学会运用语词进行记忆,从而使语词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婴幼儿的短时记忆发展较快,长时记忆发展较慢。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们的短时记忆能力迅速提高,可以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信息。
然而,长时记忆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因此在婴幼儿时期长时记忆能力相对较弱。
总之,婴幼儿记忆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逐渐发展;短时记忆发展较快,长时记忆发展较慢。
短时瞬间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问题一: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答:三种记忆指的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它们的特点如下:一、感觉记忆的特点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感觉记忆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 秒钟内衰退。
(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
(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二、短时记忆的特点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我们意识不到的,这两种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检测、组织和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短时记忆的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是语音听觉编码。
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
2.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4.短时记忆的提取快捷三、长时记忆的特点1.长时记忆的容量大,保持的时间长,一般被认为是无限的。
但记忆并不是对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2.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1)语义代码(2)表象编码(3)它们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问题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17年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判断理由。
)1.教学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答案】该说法错误,一方面,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必须注意,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因为:(1)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2)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的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
(3)在新的政治制度下,与旧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决不会长期存在下去,迟早要改变。
(4)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得到普遍的实施和发展。
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答案】该说法错误。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教师在数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3.接受学习一定是意义学习。
【答案】该说法错误。
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1)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2)有意义的学习,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人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3)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分属于不同的划分标准之下,接受学习可以是意义的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机械的接受学习。
短时记忆的5个特点
短时记忆的5个特点
短时记忆是人类在进行认知行为时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人们在接收信息后,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保存和处理的能力。
短时记忆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1. 有限容量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只能容纳7±2个信息单元。
如果超过了这一限制,就会造成记忆混淆和遗忘。
2. 短暂持续时间
短时记忆只能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保留信息,一般为几秒钟到几
分钟不等。
如果信息没有被及时处理和转化,就会被遗忘。
3. 容易被干扰
短时记忆很容易受到环境和外部刺激的干扰,很难保持信息的稳
定性和准确性。
例如,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声音所干扰,导致信息遗漏或者混淆。
4. 维持方式不同
人们在短时记忆中保存信息的方式有不同的方式。
例如,有的人
更加依赖视觉方式,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图像。
而有的人则更加依赖
听觉方式,可以通过听到的声音来保持信息。
5. 可以通过记忆技巧来提高
虽然短时记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可以通过记忆技巧来提高。
例如,可以通过Chunking(将信息分块)和Rehearsal(反复记忆)
来加强记忆。
同时,睡眠和锻炼也对短时记忆的保护和加强有一定的
作用。
总之,短时记忆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
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更好地了
解自己的认知机制。
2024年河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
2024年河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2.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组合两门及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潜在课程3.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
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派别()。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合作教育学4.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管理制度D.学校行政体制5.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主体性与示范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复杂性与创造性7.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8.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9.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1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1.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12.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
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的特点
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意思是说,人们为了打电话,先查找号码,查到后立刻拨号,通完了话,号码也就随即忘掉,号码在短时记忆中就保持这样短的时间。
1959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夫妇(Peterson and Peterson)做了有关的实验。
他们编制了由3个辅音组成的字母表,如GKB,PST,RUD等,每次给被试听3个辅音字母后,立即让他们从某一个三位数开始作连续减3的运算,还要把结果报告出来,如从267开始连续减3,读出273,270、267……直到主试发出开始回忆字母的信号。
进行心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试默默复述。
从字母呈现到开始回忆经过不同的时间间隔,分别是3秒、6秒、9秒、12秒、15秒和18秒。
事先被试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的测验。
实验结果表明,当延缓3秒再进行回忆时,已出现了明显的遗忘,正确回忆率仅达80%,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正确回忆率继续下降,当延长到18秒时,被试正确回忆率仅为10%,超过18秒,正确回忆率即不再继续下降,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这说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叫记忆广度。
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被试能回忆的最大数量。
典型的实验采用3至12位随机排列的数字表,主试依次读,每读完一个序列,被试跟着正确地进行复述,直到不再能准确地复述为止,其记忆容量就是他所能跟着正确地复述的那个最大位数,一般为7±2。
近期研究发现,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及人们对材料的编码加工程度有关。
我国学者测定的短时记忆广度是:无关联的汉字一次能记住6个,十进位数字是7个,线条排列是5个。
若识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又为人们所熟悉,那么记忆广度还可增加。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发表了一篇题为“神奇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种限制”的论文,文中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他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认为,倘若人在主观上对材料加以组织、再编码,记忆的容量还可以扩大。
他提出了组块(chunking)概念,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他认为短时记忆容量不是以信息论中所采用的比特(bit)为单位,而是以组块为单位。
一个块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词组,还可以是一个短语。
总之,是一个有一定的可
变度的客体,它所包含的信息可多可少,通常受主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例如,18个二进制数字序列101000100111001110如果将两个二进制数编为一个十进制的数,如10编为2,00编为0,01编为1,很快便把这18个数再编码为十进制的9个块,即220213032,若按4:1,每4个二进制的数编为1个十进制的数,1010编为10,0010编为2,0111编为7,0011编为3,那么上述18个数就编成4~5块,都能处于短时记忆容量之中。
对于不熟悉二进制与十进制互换的人来说,同时记住这18个数是不可能的。
组块化过程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把时间和空间非常接近的单个项目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较大的块;二是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把单个项目组成有意义的块。
要想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信息在感觉通道内是被自动地登记下来的,内容不易为人们所意识,只有对感觉信息给以格外地注意或进行模式识别,并赋予一定意义时,才能被意识到,此时信息已转入短时记忆,正处在人们当前的意识中。
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静态的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如果不是有意地回忆,也不能被人意识到。
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又易受干扰,只要插入新的识记活动,阻止复述,信息很快会消失,而且不能恢复。
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
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
可见,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有人认为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未进入之前,被感觉登记下来的部分信息先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然后通过复述再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在现代化工业和军事通讯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人们需要按仪表显示的数据进行操作和控制,因此,必须暂时记住仪表显示的数据(短时记忆)。
操作之后,数据没有保持的必要,则被迅速忘记,这是短时记忆在人机系统中的运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短时记忆,打字员从看稿到打字,翻译人员从听到译,学生上课从听到记笔记,都是靠短时记忆的功能进行操作的。